天天百科

冰雪头条:北京市“教体融合”措施意见征集释放重大信号(“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认)

2023-06-2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95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8 分钟。

冰雪头条(微信号:bingxuetoutiao)资讯,北京市教委近日针对《北京市加强中小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二十条措施及配套文件》(简称《文件》)进行民意征集,释放出多个有关“教体融合”下一步创新发展的重大信号和明确要求。

《文件》提出当前主要问题,总的来看,“健康第一”的理念在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的行动中落实不力,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较突出,学校体育改革成果向学生实际获得的转化不足。

▲ 资料图,仅作示意(北京市坚持大力发展青少年冰雪运动)

《文件》提出,创新教体融合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力推进教育与体育部门在学生课余训练、赛事体系、注册管理、活动组织、人才选拔、资源共享以及教练员与裁判员培训等方面的一体化建设,探索建立北京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文件》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发展。从政府补贴、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税费减免等方面,完善政策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发展的活力。强化规范管理,制定准入目录,加强考核评估,公布负面清单,为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社团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组织体育赛事、人才与智力支持等方面提供保障。家长要主动陪同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努力形成师、生和家、校、社共同推进学校体育的良性机制。

《文件》要求,坚持健康第一。坚持“五育并举”,厚植“以体载德”、“以体育美”、“以体促劳”、“以体筑智”的育人观念,扭转“重智轻体”和“唯升学率”的片面认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体育规律和教育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并从中实现全面发展。

《文件》明确提出,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以发展校园足球、普及冰雪运动、开展“一校一品”为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进一步激发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活力。全面落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广泛开展冰雪进校园活动。

《文件》同时对“切实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实施保障工作”和“北京市兼职体育教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做出明确要求。以下是此次征集意见的《文件》全文,供业界及时了解,最终成文以官方正式发布为准。

北京市加强中小学体育 增强学生体质健康 二十条措施及配套文件

【征集有效时间:6月9日至6月17日】

为深入贯彻全国和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要求,认真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实加强中小学体育,着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特制定以下措施。

1.推进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建设。按照“小学重基础、初中多样化、高中强专项”的要求,各区各学校要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形成学段衔接、贯通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学校要将田径、体操和体能训练等作为必修项目,提供不少于20个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确保学生至少熟练掌握2项运动技能。

2.增加体育课时和保证课外锻炼时间。开足开齐体育课,小学每周至少上5节体育课,初中至少4节,高中至少3节,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学校每天要安排至少2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的课外锻炼。学校三点半课后服务要更多地用于学生自主开展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至少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

3.培养学生每天跑步的习惯。跑步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锻炼方式,要利用晨跑、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等帮助学生养成每天跑步的习惯。一二年级每天至少跑400米,三四年级每天至少跑800米,五六年级每天至少跑1000米,初中每天至少跑1500米,高中每天至少跑2000米,原则上在校内完成。

4.切实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加强教学管理,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各区要制定体育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健全管理规程。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统筹教学计划,规范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杜绝说教课和碎片化教学,保证体育课合理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深化小班化教学、走班制、大单元、长短课和“一校一品”等改革成果,每年开展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题活动,培育和遴选优秀教学成果并积极推广。

5.鼓励学校体育创新发展、形成特色。各区各学校要结合区域优势和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创建体育特色。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冰雪运动,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注重舞龙、舞狮、抖空竹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建设一批市级体育运动特色学校和示范学校。

6.多渠道加强体育师资建设。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满足学校体育发展的需求。学校要提高全体教师的体育素养,引导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学生做好表率,鼓励非体育类学科教师和班主任经培训后从事体育教学和组织体育活动。支持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等高水平专业体育人才到中小学任教。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聘用外籍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发展。鼓励和支持各区各学校建设体育名师工作室。

7.合理确定体育教师工作量。各区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坚持同工同酬,合理确定体育教师的周课时量,关心关爱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要将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锻炼、体质健康测试、课余训练、竞赛活动等,科学计入体育教师工作量。

8.加快解决部分学校体育场地不足的问题。各区政府要加强统筹,针对场地不达标的学校,“一校一策”拿出具体方案,切实解决学校运动场地配备不足的问题。组织社会体育场馆免费或半价向学校和学生开放,列出开放清单和目录,就近就便满足中小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

9.广泛开展校园体育赛事活动。学校要广泛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各区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市级每年举办中小学生体育竞赛活动。进一步完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打造校园体育精品赛事,促进各类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全员化、常态化、品牌化。

10.创新教体融合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力推进教育与体育部门在学生课余训练、赛事体系、注册管理、活动组织、人才选拔、资源共享以及教练员与裁判员培训等方面的一体化建设,探索建立北京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11.强化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结果应用。各区要通过购买服务、集中测试等形式,组织全体学生每年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准确度,实现系统分析、精准干预和数据共享。每年3月底前,市教委将上一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报告向各区通报并向社会公示。测试结果作为各区政府、校长和体育教师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依据。

12.配齐用好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要求,加强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卫生保健机构作用,做到区有保健所、校有保健室,严格按照学生人数600:1的标准配备校医,不断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13.积极拓展学校体育人文交流。在教育教学、教师培训、学生比赛、学术研究、规划管理等方面,与体育发达国家地区及省市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市级每年选拔100名优秀体育教师赴青少年体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培训。各区要为体育教师出国出境培训、交流提供保障。

14.建设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作用。建设并应用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信息平台。建立学生个性化电子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肥胖、视力不良、力量、耐力等相关数据进行预警和有针对性的干预指导。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重视对家长的培训和引导,帮助家长更好地提高健康意识,掌握提升学生健康水平的方法和手段,深化家校合作、共筑学生健康成长。

15.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发展。从政府补贴、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税费减免等方面,完善政策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发展的活力。强化规范管理,制定准入目录,加强考核评估,公布负面清单,为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社团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组织体育赛事、人才与智力支持等方面提供保障。

16.家长要主动陪同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守护人,要主动提高健康意识,掌握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以身作则参加或陪同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饮食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习惯。寒暑假及节假日,家长要督促孩子每天完成至少1小时体育锻炼。

17.努力形成师、生和家、校、社共同推进学校体育的良性机制。不断强化学生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努力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共同为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创造条件。家庭、学校和社区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中小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体育设施。

18.加大校园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力度。各区各学校要认真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范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运动风险防范,建立完善的体育运动伤害处理机制。强化师生体育运动安全教育,正确看待体育运动伤害,坚决杜绝“校闹”等极端事件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

19.重视发挥学校体育考核评估的作用。将学校体育工作作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列入对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考核。连续3年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改革学生体育成绩考核评价,适时调整初、高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方案。

20.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区政府要切实履职尽责,做好学校体育改革的政策、经费和条件保障。教育部门要牵头做好总体协调;宣传部门要加大对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宣传教育;体育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训练辅导、竞赛活动;卫生健康部门要指导学校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人社和编制部门要协助教育部门配齐配强体育卫生师资;发展改革、规划和自然资源等部门要统筹规划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民政部门要指导社区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要发挥在群众工作中的作用,动员和组织学生及其家庭成员开展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妇联等部门要通过入户指导、开设家长课堂等方式,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体育锻炼指导服务。

北京市切实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实施保障工作方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持续强化学校体育的政策保障,引领全市中小学体育工作走向全面改革和内涵发展。特别是,“健康第一”成为更广泛的共识,体育育人导向更加鲜明,学校体育工作不断强化,阳光体育运动全面普及,重点改革项目稳步推进,协同机制不断完善,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氛围日益浓厚。但总的来看,“健康第一”的理念在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的行动中落实不力,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较突出,学校体育改革成果向学生实际获得的转化不足。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相关任务,扎实落实《北京市加强中小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二十条措施》,大力提升学校体育育人效果,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17〕52号),结合北京市实际,现就切实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实际获得为目标,进一步丰富学校体育供给,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资源保障,充分发挥体育在培养兴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等方面的综合育人功能,扎实提升体育教育的育人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健康第一。坚持“五育并举”,厚植“以体载德”、“以体育美”、“以体促劳”、“以体筑智”的育人观念,扭转“重智轻体”和“唯升学率”的片面认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体育规律和教育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并从中实现全面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小眼镜”“小胖墩”现象反映的普遍性矛盾,全面分析学校体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指导各区、各学校深入分析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个性问题,以提升课程质量、加强师资建设、强化课外锻炼、扩大比赛活动普及为基本着力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通过加强管理提高学校体育工作实效,有效破解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瓶颈难题。

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以发展校园足球、普及冰雪运动、开展“一校一品”为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进一步激发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活力。引导学校体育改革成果向学校体育的基础性、常规性工作渗透,着力推动学校体育育人理念、育人方式和育人效果的深刻变革,为实现北京市学校体育工作整体跃升和内涵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协同推进。加强政府统筹,深化部门合作,凝聚社会共识,联动家庭力量,建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制度机制,建立完善社会与学校体育资源共用共享的体制机制,建立完善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学生健康管理的体制机制,充分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优化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有效促进学校体育育人效水平的提升。

(三)工作目标

通过综合施策和各方努力,帮助中小学生加强运动参与、在校期间至少掌握2项运动技能、不断提升和改善身体健康状况,提高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到2025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优良率达到55%以上,优秀率达到20%以上。到2030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优良率达到60%以上,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秀率达到25%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将体育与健康纳入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统筹谋划,促进“五育”学科课程融合发展、协同育人。研究制定《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构建“小学重基础、初中多样化、高中强专项”的学段衔接、贯通培养的一体化课程内容体系。指导各区各学校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细则,不断提高课程的针对性、有效性,逐步构建目标明确、分级管理、学段衔接、内容丰富、保障有力的具有北京特色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

(二)确保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按照增减相宜、总体减负的原则,进一步增加体育课时和学生课外锻炼时间,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质量。小学阶段增加至每周5节体育课,初中阶段增加至每周4节体育课,高中阶段增加至每周3节体育课。各学段增加的课时,各区和学校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统筹安排。在落实体育课和大课间(课间操)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鼓励小学生每天增加1小时、初中生每天增加45分钟、高中生每天增加30分钟的体育锻炼时间。学生课间和中午休息时间不得计入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时间。

(三)深化体育教学方式改革。规范体育课教学行为,科学设计和安排运动负荷,注重因材施教,注重教学互动,加强个别辅导,积极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以及小班制、走班制、大单元等教学组织模式,大力提升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兴趣培养、主动参与、自主锻炼。全面推广“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组织遴选中小学体育示范课,推广体育趣味课课练,开展体育品行课课养试点。整合中小学、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资源,共同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研究。

(四)广泛开展学生体育竞赛活动。进一步完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打造丰富多彩、竞群结合、层级分明的体育比赛活动体系,促进各类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全员化、常态化、生活化、品牌化发展。市级每年举办中小学生体育竞赛活动,引导各区、学校、社区等开展不同层次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各区要积极组织开展区域内竞赛活动,定期举办区域内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鼓励中小学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广泛开展体育周赛、月赛、季赛,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加强部门联动,在赛事活动体系、参赛注册管理、活动组织实施、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裁判员培养、场地资源共享、开展课余训练等方面探索实施竞赛活动组织管理一体化的制度机制。

(五)强化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结果的运用。全面推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第三方监测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精准度,实现系统分析、精准干预和数据共享。每年3月份,北京市将上一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报告向各区通报并向社会公示,督促各区、各学校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将监测结果纳入各区政府、学校校长和体育教师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进一步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

(六)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建设,支持体育学类一流专业建设,提高体育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配强用好体育师资,加强中小学新任体育教师培训,强化体育教师基本功技能考核,充分发挥市区级体育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引领作用。研究制定《北京市兼职体育教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支持聘请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以及其他体育专业人员,经过培训和考核进入中小学执教。鼓励小学低年级段科任教师和班主任经过专门培训兼任体育课。每年选拔100名优秀体育教师赴青少年体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培训。科学确定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量,将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课余训练、比赛等纳入工作量。切实保障体育教师在职称(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晋级晋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七)推进学校体育重点项目改革。突出改革重点、凝练改革经验,引导改革成熟经验向常规基础工作辐射、渗透和融合。进一步优化市、区、校职责,以改革项目为突破口激发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和动能。积极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普及发展,不断提升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建设质量。全面落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广泛开展冰雪进校园活动。引导高校和社会资源支持中小学体育改革重点向农村、远郊地区学校倾斜,研究优质资源支持农村和远郊区学校体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八)全面推进体育考试改革。遵循体育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科学设置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内容,适当提高考试分值,深化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充分发挥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和评价作用。

(九)推进学校与家庭、社会体育融合发展。加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家庭指导,通过入户指导、开展亲子活动、开设家长课堂等方式,广泛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为家长提供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指导服务。家长要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陪伴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进一步增加学生家庭体育锻炼时间,提高学生家庭体育锻炼的质量和效果。将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纳入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强街道、社区(村)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充分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积极开展青少年社区体育活动,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联动机制的形成。

(十)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深化教体融合,整合教体优质资源,优化竞赛训练体系,充分发挥高水平竞技体育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构建群众性学生体育活动和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机制,形成教体深度融合、高水平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学校与体育职业俱乐部、高水平运动队、社团组织等合作开展课余训练,服务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学校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形成教体深度融合、高水平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各方职责

(一)家庭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课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带动孩子积极参加户外活动,陪同孩子参加亲子体育运动,引导孩子树立“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以身作则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健康生活习惯,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

(二)学校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尤为关键。学校要全面落实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的政策要求和重点任务,校长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责任主体,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校体育改革,将学校体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规划,主动谋求各方支持,创造条件提高学校体育活动质量,有效强化体育锻炼效果,保障学校体育各项改革措施落细落小落实。学校要提高全体教师的体育素养,形成全员体育的良好氛围,引导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学生做好表率。学校要在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基础上,建设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广泛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每年举办全员参与的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创建学生体育社团、俱乐部,为全体学生创造“勤练”“常赛”的机制平台,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中小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免费开放体育设施。

(三)校外教育机构

校外教育机构是基础教育范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延伸。全市各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之家等从事教育活动的单位,属于公益性教育机构,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特别是综合性校外教育机构,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促进体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有机融合,组织各类体育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社会力量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实践课堂。学校体育不是学校的体育,而是需要全社会支持的体育。从目前的发展阶段看,相对于中小学来说,社会体育机构和体育专业院校具备更优质、更专业、更广泛的人力资源和场馆资源。社会力量要发挥自身优势,发展俱乐部等青少年体育活动组织平台,进一步加大体育场馆向中小学生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探索体教深度融合的新形式、新路径。社区是连接家庭和社会的重要平台,要将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普及与全民健身运动走进社区相结合,主动探索和推广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体育活动模式,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和支持青少年公益体育事业,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

(五)各区政府及政府部门

各区政府要切实承担好推进中小学体育改革的主体责任,把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做好政策、经费及条件保障;建立由教育、体育、卫健等部门共同参加的协同发展联动机制,加大统筹协调,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加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进一步完善教育部门牵头,体育、卫生健康、宣传、发展改革、财政、编制、人力社保、司法、规划、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体制机制,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方位地保障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改革的扎实推进。

教育部门要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将强化学校体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列入教育发展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行业指导和监督管理。

体育部门要将学校体育改革相关重点任务与本市青少年体育发展规划相统筹,与区域性体育发展、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要把学校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在技术、人才、场地和体育组织建设等方面全力支持。为社会体育社团和专业力量服务中小学体育改革创造条件和平台,在重大体育赛事活动进一步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在重大赛事活动的观众组织中和体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向中小学校倾斜。

卫生健康部门要将学校体育改革与《“健康中国2030部规划纲要》、《“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的推进落实相统一,协同教育部门将学校体育与学校健康教育的重点任务相结合,指导学校为学生创设健康的成长环境,指导学校制定科学的体育运动负荷标准,促进学校体育改革规范、健康发展。

民政部门要着力加强青少年社区体育活动平台建设,将其纳入推进本市城乡社区建设中统筹规划并组织实施。

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及网络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大学校体育宣传力度,总结交流典型经验,传播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健康观,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学校体育的良好氛围。

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大对学校体育建设规划的支持力度。

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要科学制定体育设施总体规划,积极保障学校体育设施共建、共享、共用。支持学校根据体育教育教学需要改建和扩建的体育场馆,加强新建学校规划审核,确保新建学校具备必要的体育场地。

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学校体育投入,强化学校体育经费保障政策。

编制部门要根据学校体育工作需要,协调体育教师编制,研究制定和进一步完善吸引优秀体育学类专业毕业生聘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相关政策,支持学校引进专业人员充实体育教师队伍。

人社部门要优化体育教师补充机制,加强体育教师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的政策保障。

司法部门要协同教育、体育等部门强化学校体育改革的法治保障,完善校园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机制,完善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的保险、赔偿和纠纷处理等法规和政策,保障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教育、体育、卫健部门加强对中小学校体育器材设施的行业监管力度,规范青少年体育器材、设施、设备市场,强化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安全保障。

共青团组织要协同教育、体育部门,广泛开展学生参与的阳光体育运动。

工会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社会监督,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倡导各行业各单位提高干部职工健康素质,营造支持学校体育与健康工作的良好氛围。

妇联要加强家庭体育锻炼的督促和指导,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推动社会各界为妇女儿童健康事业、为家庭健康幸福事业办实事、办好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北京市学校体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体育改革的统筹领导,协调解决学校体育改革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发展机制。强化各区政府的主体责任,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各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各区政府、各相关单位要切实落实《“健康中国2030中规划纲要》和《“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将学生作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点人群,把学校体育纳入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具体意见和配套措施。完善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抓好统筹协调,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见效。

(二)优化资源共享。加快推进学校室内体育馆建设,健全体育锻炼场地设施。各区要加强用地保障,将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并予以优先保障。鼓励和支持城区学校探索利用地下、楼顶等空间建设体育场馆,郊区学校在改造和建设规划时要留足学生锻炼空间。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设游泳馆和室内冰场。鼓励学校探索与周边学校、社区等公共体育场馆共享共用,支持在有条件的公园、社区规划建设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为学生锻炼创造条件。

(三)强化督导考核。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切实将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各区教委和学校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将学校体育工作列为教育督导重点内容,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区和学校加强督促整改。逐步将体育考核纳入人才培养和选拔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宣传力度,加大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的成果展示,定期举办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扩大媒体宣传覆盖面,将改革试点成熟经验辐射到其他学校,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引导各区各学校和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树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观、健康观和人才观,努力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重视和参与学校体育的良好舆论氛围。

北京市兼职体育教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提高体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通知》(教体艺〔2017〕7号),结合北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选聘兼职体育教师是整合各方资源充实体育教学力量的有效手段,是破解现阶段学校体育教师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学校体育改革的基本保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兼职体育教师是指被选聘兼职担任学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特定运动技能与项目的教学训练等工作的人员。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

第二章 选聘条件

第五条 体育兼职教师的选聘对象应是其他学校专业体育教师,校外教育机构、体育运动团体与体育系统的有关体育工作者,以及符合资质的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

第六条鼓励体育专职教师在区教委统筹下,以“走教”方式到农村及其他师资紧缺的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鼓励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教师担任中小学兼职教师;鼓励学校选聘承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传承项目教学与指导的兼职教师。

第七条兼职体育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身心健康,举止文明。

(二)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具有较高的体育专业技能水平,或具有体育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持有体育部门(含单项协会)颁发的教练员等级证书,或在相关体育领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士,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有一定造诣的民间艺人。

(四)兼职教师原则上不超过65岁,身体健康且条件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第三章 聘任程序

第八条聘任兼职体育教师要因地制宜,可采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进行。

第九条聘任兼职体育教师应按照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各区要严格考察、遴选和聘用程序。

第十条聘用的基本程序:

(一)学校根据需要,每年3月底前向区教委上报兼职教师岗位和任职条件。

(二)每年4月底前,区教委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招聘信息。

(三)每年5月底前,区教委会同有关部门对应聘人员或者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进行遴选。

(四)每年6月底前,区教委确定岗位人选或者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并予以公示。

(五)每年9月1日前,区教委指导学校与拟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原则上合同期为1年,期满后可续签)。

第十一条在职人员在应聘兼职教师前,须事先征得所在单位同意。

第十二条兼职体育教师上岗任教前,学校应对其进行教育理论、学科课程与教学法、教育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等内容的岗前培训。

第十三条 具有教师资格证的兼职体育教师可以参与体育课教学;无教师资格证者不得独立开展体育课教学,可独立参与体育社团、课外体育训练、大课间体育锻炼、课余训练、体质测试等工作组织。

第四章 组织管理

第十四条各区教委要加强兼职体育教师纳入学校教师队伍中统筹管理,制订各区兼职体育教师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明确权利义务,规范从教行为,细化业绩考核。各区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兼职体育教师行为规范。

第十五条学校作为兼职体育教师的使用单位,要按照区教委统一发布的兼职体育教师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对兼职体育教师加强日常管理和评价,特别要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激励约束等具体管理措施纳入聘任协议中,定期将评价结果反馈至区教委。

第十六条学校要为兼职体育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时掌握兼职教师的思想动态,建立专任教师与兼职体育教师结对帮扶机制,支持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联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专职教师在其他学校兼职的工作量不应超过本校的工作量。

第十七条兼职体育教师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严守师德底线,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杜绝借教学与活动之名推销体育器材设备、有偿补课等行为。

第十八条兼职体育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给予奖励表彰:

(一)坚持在农村及偏远学校任教的;

(二)在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深受学生喜爱,并取得成绩的;

(三)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方面作出贡献的;

(四)有其他突出业绩的。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十九条各区教委要坚持以专任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原则,统筹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将兼职体育教师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将学校聘请兼职教师工作纳入人事管理监督检查范围,建立学校兼职体育教师资源库,统筹区域内兼职体育教师的调配与管理。

第二十条各区应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选聘兼职体育教师工作,并合理支付相应报酬。区教委人事部门要结合地域特点,根据所聘人员资质制定相应的兼职体育教师薪酬发放及管理办法。

第二十一条各区教委和区教研部门要加强对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设立兼职体育教师培训项目,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各区教委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订区级学校兼职体育教师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于 年 月 日前发布并报市教委备案。

本文综合北京市教委、冰雪头条资讯整理采写

~~~~~~~~~

第五届WSTOPS冬鼎奖

将展现更多国内外优秀冰雪品牌

第五届WSTOPS冬鼎奖近日启动预报名与合作伙伴计划招募。WSTOPS(Winter Sports Tops Awards)冬季运动奖(中文名称:“冬鼎奖”)作为国内首个覆盖冰雪全行业,深受相关主管部门及业界认可和支持,并以其专业、权威、客观、全面、公益的评选理念和横跨冰、雪两大领域成为观察国内外冰雪领域最新发展情况的“冰雪产业风向标”。

奖项每届都会通过数十位行业资深专家评选,深刻反应中国冰雪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凸显国内外冰雪行业优秀品牌实力、挖掘发展潜力、培育行业未来中坚力量、发挥行业龙头品牌效应,进而展现中国冰雪产业发展全貌。

想获得全行业的关注?想获得冰雪头条的报道?想成为第五届冬鼎奖的合作伙伴吗?赶快扫码了解吧!

———

———

冰雪产业 ID:bingxuetoutiao

冰雪头条 ID:bxtt2022

时刻关注冰雪产业发展

冰雪头条:北京市“教体融合”措施意见征集释放重大信号 “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认真践行

如果觉得《冰雪头条:北京市&ldquo;教体融合&rdquo;措施意见征集释放重大信号(&ldquo;健康第一&rdquo;的教育理念要认)》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