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习惯养成视角下农村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

2023-06-2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幼儿教育当中高度重视,并且特别强调要在教育教学当中加大对幼儿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使其能够建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对环境保护的知识进行把握和有效运用,实现知行统一。垃圾分类教育是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重要措施与当前所大力倡导和积极推进的垃圾分类活动高度一致通过将这一教育活动融入到农村幼儿教育指导当中,能够极大程度上完善幼儿的习惯和能力,顺利达成习惯养成的教育指导目标,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1重视加强榜样示范

农村幼儿的学习能力发展以及良好习惯的建立与成人的帮助与示范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要让他们真正意义上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塑造积极健康的环境保护行为,就需要有家长与教师的以身作则,通过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对幼儿施加积极正面影响,让幼儿能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积极践行环境保护行为,掌握垃圾分类的技巧与方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应该在教育当中鼓励幼儿模仿自身的垃圾分类行为,并认清这一行动的重要性,利用幼儿模仿能力强的特征,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比如在幼儿运动会结束之后,教师挨个捡起地上的垃圾,并按照具体的分类要求分类投放。幼儿会在这一过程当中积极观察教师的行为,也主动参与到垃圾的分类活动当中,主动为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增强幼儿投入垃圾分类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在家庭当中,家长应该教导幼儿把家庭生活当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告知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在日常行为当中给幼儿树立正确榜样。比如纸盒包装、易拉罐等都是可回收垃圾,而剩饭剩菜、果皮等属于不可回收垃圾。有了家长的耐心示范和积极指导,幼儿会进一步纠正自己的行为,在进一步的学习生活当中积极调整,把环境保护落到实处。

2组织垃圾分类活动

在农村幼儿的教育培养当中,把关注点放在习惯养成层次,是幼儿得以成长进步的动力所在,如果幼儿没有建立良好习惯,不能够在学习生活当中纠正行为实现知行合一的话,那么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会受到影响,给幼儿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基于习惯培养层次对农村幼儿进行垃圾分类教育是当下优化改革幼儿教育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顺应时代改革发展的潮流,也能够让广大幼儿在正确理解把握垃圾分类方法过程中,提高生活能力和责任感。在实际的教育指导当中,了解垃圾分类的做法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而为了确保教育指导效果,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非常必要,契合幼儿活泼好动的特征。例如,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我将垃圾送到家”“看谁分得准”“废物利用”等主题实践活动,借助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形式,让幼儿掌握相关的分类技巧与方法,培养他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鼓励幼儿绘制垃圾分类的图标以及设计提示人们分类垃圾的标志和标语,让幼儿能够真正参与到有意义的活动当中,在这一过程当中认清垃圾分类的价值,通过力所能及的行动推进优秀环保做法的普及。

3家园互动强化教育

幼儿园以及家长的共同参与,走家园合作互动的道路,能够让垃圾分类教育的作用得到强化,也能够进一步降低教育难度,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想要让他们把垃圾分类变成一种常态化行为,就必须要有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强化与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双方应该加强合作与沟通,促进垃圾分类教育的顺利衔接,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选用相应的教育指导方法。幼儿园可以基于网络平台与家长保持沟通,并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垃圾分类习惯的作用,并通过家长会、组织家长联动活动等不同的方式共同讨论培养幼儿垃圾分类习惯的有效策略,并对当下的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家长在家庭当中应该监督幼儿的行为,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耐心指导,然后及时把信息反馈给教师,让教师了解垃圾分类教育的实际成果,以便在接下来的教学当中对症下药。

4结语

做好垃圾分类是处理好垃圾公害问题的必要选择,现如今加强垃圾分类已然成为国家可持续性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这样的工作能够极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引导人们建立优良生活习惯,降低环境污染,也让可再生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在优化幼儿教育的过程中,立足习惯养成视角加大对幼儿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基于垃圾分类教育平台对幼儿的环保意识进行培养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接受与理解能力选用相应的措施。

如果觉得《习惯养成视角下农村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