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家庭中幼儿生活习惯养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2023-06-2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7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涵盖了与幼儿健康成长有着密切关系的生活及卫生习惯。这些皆是学前时期需要学习和发展的关键内容,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是幼儿积极促进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家庭作为幼儿社会化的首要产所,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朱庆澜所说的第一道染缸,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的一言一行,可见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的关系密切相关。

然而,当前我国的家庭及学校的教育多重视孩子智力发展,忽视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加上我国独生子女众多,使得孩子成为全家人的中心,捧在手心怕摔,含在嘴里怕化。娇惯溺爱多于培养和引导,导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难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下面我们来大概了解一下,家庭中幼儿生活习惯养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家庭中幼儿生活习惯养成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长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淡薄

在谈及幼儿生活习惯养成重要性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类家长认为:生活习惯靠平时养成,没有很刻意去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比较重要,孩子升学看的都是学习成绩,比较希望孩子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类家长认为:工作太忙,周末还要带孩子去上课,孩子一些行为该怎么做,幼儿园老师应该会教孩子吧。

可见,父母对于养成幼儿生活习惯没有引起一定的重视。加上我国家长普遍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管已经有一部分的父母意识到早期教育,以及幼儿教育对孩子未来一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养成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上的意识还是比较淡薄。

许多的父母将教育孩子的重心放在其艺术技能培训上,以及对升小学一年级以后的学习成绩上。相当一部分的父母表示有让孩子提前学写字、做算术等等,都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在育儿观念上就缺乏重视。对于孩子在家庭当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不予以改正,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以后会改变。

2.家长自身不良生活习惯对幼儿生活习惯养成产生负面影响

在调查幼儿生活习惯中发现家庭生活中常常出现的一幕:孩子一边玩玩具,一边有大人在喂饭,或者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看动画片,吃一顿饭花费的时间很长,当妈妈让孩子专心把饭吃完再看电视的时候,孩子则反驳:“爸爸也是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啊!”

陈鹤琴指出在教育儿童方面,有一些儿童从小没有养成好的身体,品德和生活习惯,不是儿童的过失,其中也包括父母对儿童生理、心理发展原理的不了解。家庭中存在家长有要求孩子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却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对幼儿生活习惯养成产生负面影响。

3.祖辈老人溺爱、纵容幼儿的不良生活习惯

通过己有研究显示,在我国的背景和现实生活当中,祖辈老人参与到孙辈的照料以及教育当中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在本研究的调查中,来自于城市、城乡结合部以及乡镇的三所幼儿园的186个有效样本家庭当中。

有113个家庭与祖辈老人一起住,占到总总样本的60.75%。根据本研究统计数据研究分析,祖辈老人与孩子同住的家庭,与孩子仅和父母一起住的家庭,在幼儿生活习惯得分中存在及其显著的差异。

考察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数据,照看孙辈的老人达到了66.47%。在访谈以及家庭观察中,祖辈老人教育观念陈旧,溺爱孩子现象严重。尤其饮食方面纵容孩子吃零食、不忍心孩子饿肚子,追着喂饭等现象时常发生。即使父母教育孩子,责罚孩子的时候,祖辈老人溺爱纵容孩子,帮腔现象也较为普遍,纵容幼儿不良生活行为产生。

4.家长缺乏养成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能力

家长面对幼儿的不良生活习惯,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放任自流。一些家长认为幼儿还小,不用进行什么习惯养成教育,觉得生活习惯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认为“树大自然直”。

然而一些家长虽然意识到习惯养成在幼儿时期的重要性,但是却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溺爱、纵容、粗暴简单、有始无终、父母之间教育方法不一致等。相当多的家长认为,在生活中,获得家庭教育的方法途径有限,也缺乏科学的指导,遇到问题也无处咨询,在家庭教育中出现有心无力的现象。

5.家长溺爱独生子女的现象严重

根据《人口发展展开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全国累计近一亿的独生子女,本研究中186名幼儿,有119名为独生子女(占样本总数63.98%),根据独立样本T检验,在生活习惯上以及饮食维度上与是否独生子女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本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独生子女的幼儿在生活习惯平均总分为143.63,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平均总得分136.37。表明独生子女生活习惯上的不良问题比非独生子女严重,并且在饮食习惯上,也同是否独生子女的变量存在显著差异。

独生子女在饮食习惯上的平均得分为38.43,非独生子女的平均得分为35.64。结果表示,独生子女在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独生子女的不良生活习惯得分较高,在饮食习惯上,独生子女的不良生活习惯问题比非独生子女凸显。

二、成因分析

1.家长忽视幼儿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当前的家长容易受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影响,将所有的期望寄托在孩子的智力发展与技能掌握上,忽视了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在访谈中发现,一些家长认为:“生活习惯不需要刻意去教孩子,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且在幼儿园当中老师都会教孩子。”

而在谈及是否会给孩子报艺术班,不少父母有给孩子报“艺术班”,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成为竞争当中的佼佼者。一些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更好适应小学的学习,提早让孩子学写字、算术、背古诗、记单词等等,然而对于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重视度低。

2.幼儿模仿能力强,家长榜样作用缺失

俗语称“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对孩子要求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而自己却演示着不良的生活习惯。部分的父母尽管认识到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想要改变改正,却没有意识到“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孩子年龄尚小,对于模仿是没有选择的,她们明辨是非的观念也很薄弱,所以他们没有办法选择事物去模仿,他们若是看见父亲吸烟吐痰,他也会吸看看,吐试试,在孩子们看来,只是好尝试,好模仿,并不知什么别的意思。

可见,无论何时何地,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学习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孩子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往往可以“照射”出父母的问题,当孩子身上出现不良生活习惯的时候,也是父母该反思自己的时候。

3.祖辈老人教育观念陈旧,缺乏理智的爱

许多祖辈老人难以与时俱进,没有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对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缺乏认识。凭陈旧思想观念与过时套路来教育孙辈,在教育过程中以经验代替科学,导致隔代教育质量下降。

通过观察幼儿家庭生活场景经常出现:孩子吃饭到处乱跑,而祖辈老人担心孩子吃不饱,也追着到处喂饭的场景。有时孩子父母要教育孩子,批评惩罚孩子,祖辈老人进行帮腔干涉,常出现教育不一致行为,导致在家庭中施行教育难以开展。而在谈及祖辈老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时,幼儿家长认为祖辈老人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溺爱大于理智。

另外,有些祖辈出于补偿心理,想要弥补年轻时代由于工作繁忙,错失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的缺憾。再加上而老了以后有了大量的空余时间,他们就把全部的时间与精力投到照顾孙辈的身上,一味满足孙辈要求而导致对孙辈的溺爱。

4.家长包办代替,养成独生子女不良生活习惯

独生子女是整个家庭的重心,长辈寄予厚望,而社会的功利性和急躁性,也反射在了家长的教育观上。早早让孩子认字、做算术、学习艺术方面的技能,却忽视了最基本的生活习惯的培养。

在问卷以及访谈调查中,也发现独生子女的父母包办代替,越俎代庖现象较多。认为孩子还小,能帮他做的就帮忙做了,造成幼儿饮食习惯、穿着习惯、睡眠习惯等拖延症现象严重;造成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行为能力较弱,也养成了生活饮食、穿着等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

一个孩子关关乎一个家庭的未来,因此,父母以及长辈们都围绕着孩子这个轴心转。这个独苗苗成长,耗费了父母们所有的时间、精力、资金,在“高关爱、高期望”的前提下,父母总想方设法想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一切为孩子着想,替孩子做所有的事情。

孩子们被父母以及祖辈老人宠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在家为所欲为,我行我素,没有规矩。父母在满足孩子的吃穿用等基本生活需求之外,大部分的精力、财力放在对孩子的智力进行投资,如购买玩具、购买书籍、带孩子参观旅游,花费重金培养孩子的各种艺术特长,而对孩子的日程生活起居以及生活习惯等不作要求。

三、总结

综上所述,家庭作为幼儿早期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也是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微观系统”,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在影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各因素当中,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它决定着学前儿童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方向。

幼儿期也是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孩子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加上幼儿好模仿的心理特点,使得父母成为了孩子的“榜样”。而祖辈过度纵容幼儿这种情况,助长了儿童任性执拗的性格,容易养成孩子在生活中拖延、自理能力差等不良生活习惯行为。

另外,祖辈老人的教养观念与年轻的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差异,易引起家庭冲突从而影响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最后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孩子的事情包办代替是孩子养成不良生活习惯的主因之一。

如果觉得《家庭中幼儿生活习惯养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