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精神药物有多「毒」

2023-06-2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24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5 分钟。

「来源: |孟子心史记 ID:zixuezhai」

尽管我们有现代化的精神医学和药方,但是二十一世纪罹患严重精神病的患者仍要面对一些苦涩的事实,那就是他们的平均寿命不但比其他人短(寿命大概短了二十五年),同时近几十年来,他们罹患重大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也在升高。从这几点基本指数来看,我们似乎正在退步。

精神药物是大药厂能够扩张跟获利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这并不是因为发明了什么像当年的盘尼西林一样的灵药。相反地,所有精神科药物所鼓吹的药丸或是配方,全都只能治标不能治愈疾病,甚至有时候,它们连减轻症状都做不到。……不管是哪一群病人,都必须承受药物带来严重的副作用,让他们变得更虚弱,更被污名化,而且不可逆转。

—— ——Andrew Scull

泡在“药汤”里的鱼:精神药物如何渗透水循环?

1988年,百忧解(Prozac)的面市被誉为一大突破,它能唤醒萎靡不振的5-羟色胺系统(彼时被认为是抑郁症的根源,实际上并不是)并且副作用很小(日益增多的临床检验和科学研究结论显示并非如此,详见后文)。其他类似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药物随后相继问世。

如今,使用抗抑郁药物的人数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估计,其38个成员国的抗抑郁药物的使用量在2000-2017年间翻了一倍。在美国,服用抗抑郁药物的人群百分比在1988-2014年间增长了6倍。

近几十年来,使用抗抑郁药物的人越来越多,这产生了一个不易察觉的副作用:药物开始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河流、湖泊和小溪中,而鱼群正在其间生活。即使是浓度极微的抗抑郁药物也会改变鱼类的大脑,影响它们的行为。

“针对许多物种的观察结果都表明,几乎所有种类的SSRIs都能在极低浓度下发挥效用。”行为生态学家托马斯·布罗丁(Tomas Brodin)说道。“实际上,在我们所采集的各地的水样中都能找到这些药物。”

布罗丁和众多科学家正为我们敲响警钟:抗抑郁药物及其他精神药物对野生生物的危害越来越大。这些药物会影响鱼类捕食、躲避捕食者以及交配的行为,进而损害整个生态圈。并且,我们的饮用水正是获取自这些河流和小溪,总有一天这些药物也会影响我们。

- Marcin Minor -

药物如何进入水中

当你服下一颗抗抑郁药,实际上到达你的大脑中发挥作用的只是适度的剂量。一般来说,抗抑郁药物“并不具有很强的生物可利用性*”,美国化学学会绿色化学研究所的科学主任大卫·康斯特布尔(David Constable)如是说。据估计,舍曲林(sertraline,品名左洛复)在服用后只有不到一半的剂量能到达大脑,而剩余的剂量会被排泄出体外。“尿液或者粪便——那就是大多数药物的归宿。”康斯特布尔说道。

*译者注

生物可利用性在药理学上指所服用药物能进入体循环,进而抵达作用部位的程度,是药物的一种药物动力学特性。

https://www.msdmanuals.com/professional/clinical-pharmacology/pharmacokinetics/drug-bioavailability

药物还可能通过不当的处置方式进入水体——药物被冲进马桶——从垃圾填埋场被滤出,还有从制药设备里排出。

含有药物的水会从下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而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药物成分不会被发现和处理。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要消除药物成分,因为此前我们根本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来自布法罗大学的环境化学家戴安娜·阿加(Diana Aga)说道。

过去,由于无法测量水中浓度极低的药物,科学家并未意识到药物污染问题的存在。“这就好比在奥运会规格的游泳池里滴了一滴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环境健康工程中心主任罗尔夫·哈尔登(Rolf Halden)说道。直到最近20年,能从水中检出如此微量的化学物质的技术才被广泛使用。而如今,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人们发现药物无处不在:从流经美国城市的河流,到澳大利亚国家公园(即使这样原始的地方也未能幸免)内的小溪,再到南极科考站附近的沿海水域。

“以往我们觉得‘噢,既然我们检测不到,那大概没什么影响。’”哈尔登说,“但现在我们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戴安娜·阿加(右)和博士生路易莎·安吉利斯正在从废水中分离化合物

Meredith Forrest Kulwicki

吃了镇静药片的鱼

实验室里,摄入了抗抑郁药物的鱼的行为正如你能预见的那样:它们镇静了下来。为了降低被天敌捕食的概率,野生鱼类更喜欢躲在阴影中;摄入了抗抑郁药物的实验鱼类却对潜在的危险满不在乎,更常在鱼缸里明亮的区域活动。

并且,即使是与捕食者狭路相逢后,这些实验鱼类也很快就将这一经历抛掷脑后。在一项实验中,行为生态学家鲍勃·王(Bob Wong)以及他在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同事测试了食蚊鱼(mosquitofish)在摄入了氟西汀(即百忧解)后如何应对捕食者的攻击。大多数的鱼在被潜在的捕食者攻击后,会尽量保持不动,避免再一次被发现,王说道。研究者把塞着橡皮塞的小金属管扔进鱼缸来模拟鸟类的攻击,并用摄像机记录鱼的活动。摄入少量氟西汀的鱼保持不动的时间更短,这说明它们紧张和恐惧的程度更低。

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可能是抗抑郁药物会抑制脑内压力反应系统的信号传递。在鱼类体内,压力会引起下丘脑、垂体和肾间腺体之间来回的信息交流,最终导致应激激素皮质醇的激增(这种压力系统被称为HPI轴,相当于人类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而摄入了抗抑郁药物的鱼,HPI轴变得迟钝,血流中的皮质醇含量更少,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指征代表攻击性和恐惧程度的降低。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王发现摄入氟西汀的古比鱼群(guppies,又名孔雀鱼)的行为会变得更加统一。他表示,这可能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多样性是决定族群能否存活的关键,尤其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王说道,“在正常环境下,一些决策失误的动物会被吃掉或者更难繁衍后代。”但如果每个个体都无法正确决策,就会危害整个族群。

摄入了氟西汀的鱼还会变成糟糕的捕食者。两项研究分别表明,摄入了氟西汀的黑头呆鱼(fathead minnows)和条纹鲈(striped bass)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捕获猎物,吃得也更少。正常情况下,突触内多余的五羟色胺会被神经元像吸尘器一样重新吸收,这一过程被称为再摄取。而SSRIs会通过阻断五羟色胺的再摄取,导致与受体结合的五羟色胺含量增加。下丘脑(大脑的饥饿中枢)内五羟色胺受体的激活程度升高会抑制食欲,导致鱼的进食减少。

- Willian Santiago -

抗抑郁药物还会扰乱鱼类的生殖繁衍。在一项研究中,摄入了氟西汀的雄性黑头呆鱼对雌鱼表现出了攻击性。将雌鱼诱引到自己的巢穴之后,雄鱼往往会杀死雌鱼,该研究的领头人、来自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的生态学家丽贝卡·克拉珀(Rebecca Klaper)说道。在持续给药的几周中,实验鱼的行为发生了变化。“它们变得悠闲起来,不再像对照组那样进行大量的性行为。”克拉珀说道。

而在王的实验室,摄入了氟西汀的雄性食蚊鱼则会花费更多的时间追求雌鱼,并且产生更多的精子。也有其他研究报告称,抗抑郁药物会诱发蛤蜊和小龙虾更多地产卵和生殖。

产生这一效应的罪魁祸首还是下丘脑内的五羟色胺信号的变化。五羟色胺会刺激下丘脑释放更多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进一步使得垂体释放更多的生殖激素。

最后,抗抑郁药物还会扰乱一些物种的学习和记忆功能。来自法国的研究者利用乌贼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抗抑郁药物文拉法辛(venlafaxine,一种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会危害垂叶(vertical lobe)的细胞生长,而垂叶对头足类动物的学习和记忆十分关键。高剂量的抗抑郁药物还会损害乌贼伪装自己的能力,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药物损害了视叶(optic lobe)的信息处理。

伯特伦和同事正在探究暴露在药物中是如何改变鱼类的解剖学结构和形态的,图中所示的雄性孔雀鱼就是一个例子。这张放大的切片展示了鱼的一些内部解剖,包括眼睛(白色大斑点状区域)以及脑(眼睛右上方的浅粉色块状区域)。

Michael Bertram

被放大的药物作用

只需要极小剂量的抗抑郁药物,就能扰乱大脑信号和改变行为。在王的实验中,水中的药物浓度只有18ng/L——正是那奥林匹克游泳池中的一滴墨水——让鱼群变得更莽撞和活跃。

这还不是那些微量药物的全部威力:鱼群可能会摄入并且在体内积累这些药物——也就是说,鱼群体内的药物浓度比我们在水体中测得的要高。在一项研究抗焦虑药物奥沙西泮(oxazepam)的实验中,布罗丁发现河鲈(European perch)肌肉中的药物含量是它们生活的溪水中药物浓度的6倍。无脊椎动物则更夸张,“有一些物种体内的药物浓度能达到水中药物含量的10到20000倍。”来自瑞典农业科学大学的研究者布罗丁说道。药物的富集效应随着食物链向上而被愈加放大。在一项2018年的研究中,布罗丁和同事们估算出澳大利亚的溪流中的褐鳟鱼(brown trout)摄入的抗抑郁药物量相当于人类日均用药量的1/4。“这就像是水底到处散落着药片,而那些鱼和鸭嘴兽则正在吞食它们。”

另外,野外的鱼类和昆虫并不只会接触到单独一种药物。“在环境中有成千上万的药物,它们可能以很多不同的方式相互作用。”同样来自瑞典农业科学大学的研究者迈克尔·伯特伦(Michael Bertram)说道,他也是布罗丁的一位同事。

布罗丁和他的团队计划在下一个课题中研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产生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混合物,我们还要关注那些绝不会出现在给人类的处方上的产物。”他说道,“因为环境中包括大量不同药物的结合物……那些药物可能有糟糕的副作用,现实中的内科医生是绝对不会给病人使用的,而鱼群正在其中游泳。”

2021年8月,伯特伦和他的同事在瑞典的于默奥镇收集幼年北部梭子鱼(northern pike)。“梭子鱼会捕食鱼类,所以经常被我们在行为实验中当作刺激被试鱼的捕食者。”伯特伦说道。例如,他们“让一只梭子鱼隔着一层玻璃游过,观察摄入药物/未摄入药物的被捕食鱼是否表现出自然的紧张行为”。

我们并非无计可施

日复一日,鱼群泡在药汤里。药物的种类和浓度可能会因人口密度、季节和水流量而每天不同。在阿加的研究中,她注意到新冠疫情期间水里的抗抑郁药物浓度有所上升。“不过样本量很小,所以我不想夸大这个结果。”她说道,“也可能是因为新冠疫情期间的水流量较低而导致我们测量到的药物浓度变高。”

“但是我非常确定的一点是,在我们采样的国家中,美国水样中的抗抑郁药物浓度远高于其他国家,并且药物种类更多。”

不管原因是什么,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不外乎两种。“要么减少向废水中排放有问题的化学物质,要么在废水再利用前用更严格的技术手段移除这些化学物质。”哈尔登说道。

前一种选择意味着需要更谨慎地使用药物。“这些药物是救命用的,所以我们对为挽救生命而造成一定的环境损害做好了心理准备。”哈尔登说道,“但也可能存在过度服药、不当使用和滥用药物的情况。”

更环保的药物设计能够限制环境中的药物量。药物往往被设计成稳定的物质——没人想要每30分钟吞一次大药片;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制药行业研发出了不容易分解的化学物质,哈尔登说。这样就不用一直服药。“但如果一种物质能在我们的身体中存留24小时,也就意味着它也可能在环境中存留很久。”他指出。

- Arantxa López -

研发出更具生物可降解性的药物一直是“我们这些热心绿色化学的药物工业从业者梦寐以求的”,来自美国化学学会的康斯特布尔说道。但这种想法可能并不现实。“一位药物化学研究员会面临很多要求,从药品的制作工艺,到它需要是生物可利用的,再到它需要是安全且有效的。”他说道。“要在药物设计中再追加一条额外的限制,‘听着,我们需要这种药物只在两年保质期内和人的体内保持稳定,接下来我们希望它能分解掉’——从化学上来讲,这很难实现。”

这样一来,就得从污水处理上想办法。幸运的是,我们现有的技术就能完成从水体中分离药物这个过程。在阿加的研究中,她提出了两种能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移除95%以上的污染物的对策:臭氧化处理可以将化学物质降解到能被微生物能分解并完全消灭的程度,她说道。而另一种方案,颗粒状活性炭,可以吸收所有类型的污染物——不过,就像你家里的净水器一样,活性炭需要经常替换。以上的两种处理技术都很昂贵,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不管是选择支付昂贵的基础建设费用,还是无动于衷,最后为我们的不作为买单——我们总要付出代价。“事到如今,我们还以为人类可以和环境剥离开来,以为事物会以线性的方式出现、离开然后永远消失。”哈尔登说,“但事实并非如此。世界上没有收容废水的天堂;我们永远是这无休止的水循环中的一部分。”

事实上,已有几项研究报告称,在饮用水中检测出了微量药物,包括抗抑郁药物。如果我们仍然不肯谨慎对待我们向环境里排放了什么,我们终将作茧自缚,哈尔登说道。“我们注定会漂浮在自己创造的化学物质中。”

作者:Alexis Wnuk | 封面:Thomas Rouzière

翻译:Orange Soda | 审校:兜虫

编辑:Orange Soda| 排版:光影

原文:https://www.brainfacts.org/thinking-sensing-and-behaving/diet-and-lifestyle/2021/fish-are-swimming-in-happy-pills-heres-why-thats-bad-091521

暗访精神药品"黑市":"迷药之王",10粒280

来源:澎湃新闻

“快速治疗失眠的办法,你想要的我都有。”

一名药品贩卖者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挂了一个虚拟的商品链接,等待买家。他口中的办法即售卖列管的镇静催眠类一、二类精神药品,以及掺有精神活性物质的“听话水、乖乖水”。

花上280元即可通过这位贩卖者购买十粒有“迷药之王”之称的一类精神药品三唑仑。贩卖者称“一片昏沉,三片昏迷”,至于购买者如何使用,并不会多问。

2021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历时二十余天,澎湃新闻暗访调查发现,被严格列管,具有镇静催眠效果的一、二类精神药品在地下市场大肆售卖。在百度贴吧、腾讯QQ、闲鱼等平台,药贩们寻觅自称“失眠、抑郁、情绪低落”寻求网上购药的群体,将一、二类精神药品加价十余倍甚至几十倍售出。

在百度贴吧出现的寻觅二类精神药品氯硝西泮的网帖。本文图均来自澎湃新闻

对于药品来源,药贩们往往宣称,托医院或医药公司的熟人拿出,或假装病人去医院找医生开药后转手倒卖。

互联网的隐蔽性也掩盖了买家的真实身份。在这些自称“失眠”在网上求药”的群体中,有图方便不愿去医院凭处方购药的人;也混杂着吸毒者,用具有成瘾性的精神药品代替毒品或用具有镇静安眠效果的精神药品当作“迷药”,达到违法企图。

正规药企生产的精神药品在网上暗地售卖

“我想问问大家都是吃什么药失眠,在哪买啊。”在有21.9万网友关注百度贴吧“失眠吧”,一位网友发了条网帖,很快收到了多位用户在帖子底下回复“私”。

在一些贴吧及电商平台,一些不法分子在自称“失眠、抑郁”的网友发布的网帖下留言,违法兜售国家管制一类精神药品三唑仑,二类精神药品佐匹克隆、唑吡坦、咪达唑仑、阿普唑仑、氟硝西泮、氯硝西泮、右佐匹克隆、艾司唑仑、地西泮、劳拉西泮等药品。

精神药品是第一类精神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的统称。它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根据使人产生的依赖性程度和危害人体健康程度进行的划分,第一类比第二类更易产生依赖性,毒性或成瘾性更强。

记者收到的具有镇静催眠效果的一、二类精神药品。

一方面精神药品有很强的镇痛镇静等作用,是临床诊疗必不可少的药品;另一方面不规范地连续使用易产生依赖性、成瘾性,若流入非法渠道则会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甚至违法犯罪。这种特殊的两重性特征决定了国家必须依法依规对其管制。

昵称为“思诺思左匹大仓”的网友在贴吧有多个“马甲”,活跃在讨论失眠、抑郁、戒药、寻医问药的社群。“思诺思左匹大仓”向记者称,他手头有“思诺思(酒石酸唑吡坦片)、左匹(佐匹克隆片)、右匹(右佐匹克隆片)、氯销西泮、阿普唑仑”等列管的二类精神药品。

记者明确表示需要阿普唑仑片,“思诺思左匹大仓”随即发给记者一个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平台“闲鱼”的链接,商品显示为“电动剃须刀”,价格被改为350元。付款后,记者便收到了自湖南长沙天心黄土岭营业点发出的顺丰快递,内装有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多板阿普唑仑片,合计100片,但没有外包装盒。

“思诺思左匹大仓”向记者称,他的药是找关系从医院开出,安全保证质量。失眠的人每晚睡之前吃一片阿普唑仑片,没效果加量,但不能超过4片,副作用是长期服用会对该药产生依赖,也就是“上瘾”。“朋友吃可以推荐给我,可以优惠一点。”

记者收到的湖南洞庭药业生产的二类精神药品阿普唑仑片。

为了证明手头还有思诺思,“思诺思左匹大仓”又在二手交易平台“转转”挂上一个二手塑料路障的商品链接,记者支付100元后,他随之发来一盒赛诺菲药业生产的7片装思诺思。

之后,澎湃新闻又从网上多名药品贩卖者处轻松购买到了一些正规药企生产的管制药品。如,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00片装氯硝西泮片,瓶子包装完好未拆封(顺丰快递,发自新疆乌鲁木齐水磨沟区);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佐匹克隆片,每片净重7.5mg,共12片(圆通快递,发自河南新乡市)。这些药品贩卖者与记者达成交易后,会在闲鱼交易平台临时挂出商品链接,以“高端壁纸”、“洁面乳”为幌子销售管制药品,在购买者收货后,他们便会删除这些商品销售页面。

一名药品贩卖者兜售各类管制精神药品,支付135元后,他发给记者一板佐匹克隆片。

某三甲医院专业的药剂师也向记者介绍,患者通过门(急)诊在医院开镇静失眠类的二类精神药品,像地西泮片一片0.33元、阿普唑仑片一片0.26元、艾司唑仑片一片0.45元、思诺思一片2.85元。

而这些药品贩卖者通过网络,以十余倍甚至几十余倍的价格高价售卖管制药品,铤而走险谋取暴利。

一类精神药品三唑仑也在网上滥卖

除了镇静催眠类的二类精神药品,一些药贩还在“黑市”疑似贩卖镇静催眠效果更强的一类精神药品三唑仑(Triazolam)。

为躲避监管,这些贩卖者用一些谐音词代指三唑仑进行售卖。三唑仑, 又称海乐神、酣乐欣,是一种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具有催眠、镇静、抗焦虑和松肌作用,长期服用极易导致药物依赖。因该药成瘾性极强,我国于2005年将其归为一类管制精神药品,除国家定点生产企业外,其他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生产三唑仑,销售途径也受到严格管控。

一位疑似崔姓卖家在闲鱼平台上架了一个虚拟商品:“快速治疗失眠的办法,你想要的我都有。”感兴趣的用户点底部的“我想要”便能和其私聊。截至9月13日,已经有46人点击表示“想要”。

另一名药品贩卖者在闲鱼上架了一个虚拟商品:“快速治疗失眠的办法,你想要的我都有。”私聊后则为售卖包括一类精神药品在内的管制精神药品。

添加微信后,该卖家告诉记者,他所谓的“办法”即售卖各类镇静催眠类药物,“思诺思、阿普唑仑、佐匹克隆、三唑仑”等一、二类精神药品都有货。记者支付280元后,该卖家通过申通快递让负责发货的“上家”从陕西西安市未央区西安工业大学的菜鸟驿站发给记者十粒用鱼饲料袋包裹的淡黄色片剂,称都是从医院内部找关系拿出的江苏恩华药业所产三唑仑。

记者支付后,另一名药品贩卖者寄给记者10粒用鱼饲料袋包裹的淡黄色药片,称为医院弄出的三唑仑。

“吃一片就可以,没有思诺思起效快,大概一个小时(见效),三片会昏迷。”该卖家特意提醒记者。

另一位卖家自称患有间歇性的精神疾病,服药已超过十年,手头有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二类精神药品及一类精神药品三唑仑。二类精神药品是自己和家里老人从不同医院骗取所开,随后转卖。相比较而言,老人比较好开药,一个人一个月能开三四瓶二类精神药品,多跑几家医院就可以开很多。三唑仑为“上家”手中的货,他是分销。

记者支付600元后,该卖家通过顺丰快递从河北邯郸市鸡泽县发来一个快件。快件中包着一瓶没有外包装的白色药瓶,瓶口塑封膜信息显示为“彼迪药业”。

还有药品贩卖者从河北邯郸发来一个快递,其中包着一瓶没有外包装的白色药瓶,瓶口塑封信息显示为“彼迪药业”,称为香港产三唑仑。

“淡黄色,忌烟酒,吃完可能会头晕无力。”该卖家称,其所售三唑仑为香港彼迪药业所产,每瓶100粒,效果好且副作用小。记者如果第一次吃三唑仑,药劲会比较大,适应几天就好。以后要的多,他可以便宜到400元/瓶。

购买完成后,该卖家随即撤回相关聊天内容,并叮嘱记者删除聊天微信与支付记录,称他的闲鱼账号已被封禁。

三唑仑药无色无味,可以伴随酒精类共同服用,也可溶于水及各种饮料中。又因为三唑仑的半衰期较短,药效比普通安定强45-100倍,可以迅速使人昏迷晕倒——如只服用0.75mg的剂量,能让人在10分钟内快速昏迷,持续时间可达4至6小时,故被称为“迷药之王”。

一名销售三唑仑的药贩朋友圈,兜售来自香港的“三”,750元一瓶。

在社交平台QQ上,检索“听话、失忆、催眠、蒙汗、催欲、仑子”等关键词,弹出上百个社群,群成员多者达400余人。添加一个QQ群后,群管理员发给记者一个文档,其中包含多款“迷药、听话水、催情水”,价格从200到500余元不等。根据说明,这些产品均可以加在酒里或饮料中,使用者会快速失去知觉。

在QQ上,出现上百个涉嫌销售三唑仑及三唑仑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兑成的“听话水、乖乖水、失忆水”社群。

添加一个QQ群后,群管理员发给记者一个文档,其中包含多款“迷药、听话水”,价格从200元到500余元不等。根据说明,这些产品均可以加在酒水或饮料中,使用者快速失去知觉。

前述疑似崔姓卖家则称,普通失眠的客户他们推荐三唑仑片剂,想用作“其他用途”的客户会推荐专门调配的“听话水、乖乖水”。目前,向他们买这类药水的客户很多,至于客户买来做什么,他们不会过问。

崔姓卖家还称,该类药水掺有三唑仑及其他镇静催眠效果的精神活性物质,三瓶起卖,售价680元。每瓶水可以用两次,直接喝或兑在水里。

该崔姓卖家称其有一位“上家”,都叫他“博士”,专门负责将从海外寄回或医院弄出的精神药品加工成“听话水、乖乖水”,再让5位业务员推销,每单拿提成。

9月上旬,澎湃新闻记者就前述所调查线索以及已购买到的所有精神药品,全部交给了警方做进一步处理。

违法犯罪活动的“帮凶”

非法流入市场的三唑仑往往成为一些违法犯罪活动的“帮凶”。

广东汕尾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年4月裁判的一起刑事案例披露,以过生日宴请名义,被告人周某把下了三唑仑的珍珠奶茶分别拿给施某燕在内的三名女子喝。不久,两名女子后头昏脑涨,施某燕则昏迷不醒。后施某燕在内两名女子遭到周某的同伙奸淫,另一女子因反抗得以逃脱。

今年8月,四川绵阳警方破获的该省首例走私贩卖精神麻醉药品案中,犯罪嫌疑人将三唑仑、咪达唑仑、七氟烷等精神麻醉类药品走私回国,然后包装成“失忆水”等毒品,售卖给国内买家。受害者服用后会昏迷、失去意识,进而被嫌疑人侵害。

“三唑仑的非法滥用,尤其会对青少年造成恶劣影响。”某禁毒大队副大队长向澎湃新闻表示,这类药物在网上获取方便、携带隐蔽,不像冰毒、摇头丸主要在酒吧、KTV、夜总会等特定场合流通。而青少年缺乏判断能力,法制和道德观念尚在形成阶段,加上性冲动自控能力较弱,很容易被身边人影响去使用这类迷药。

“从以往经验来看,青少年很容易形成小社群,比如迷药圈、冰毒圈、摇头丸圈,通过一个带一个的方式,像滚雪球一样壮大队伍。”该位副大队长说道。

他指出,一般的毒品,使用者主要用来自己服用,满足毒瘾,这种通过警示教育,可以直观看到使用毒品对自己造成的伤害,能够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而三唑仑完全不一样,是对别人使用,对使用者本人没有什么生理伤害,所以更容易被广泛使用。

“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犯罪的工具。”上述副大队长认为,需要对男孩加强性教育,不能放任其“动物本能”的自由发展,忽略人格的培养,进而形成“鬣狗式”的残忍性格。

上海元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沈卓青也向记者分析,行为人自制迷奸水剂、油剂在网上出售的行为,具备构成“贩卖毒品罪”。此外,不论是为了促销这类“药物”还是什么其他目的,告知、指导其他人使用相关“药物”迷奸女性,则可能会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甚至可能构成“强奸罪”的共犯,将面临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购买者多自称失眠其中混有“瘾君子”

记者调查发现,在百度贴吧、知乎、豆瓣、微博等平台,通过非法渠道购买精神类药品的购买者,除了前述可能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购买者,一部分或因失眠、抑郁症,又不愿时常奔走医院;另一部分则是“瘾君子”将这些精神药品用作毒品服用。

“谁有右佐匹克隆,上班限制,平时去不了医院,太难受了,骗子死开,只接受到付。”张江(化名)在“失眠吧”内跟帖求药。据其介绍,他毕业不到一年,目前在一家制造业企业上班。这两三年他出现周期性失眠。“一失眠就害怕睡觉”,最严重时,他连着三天都没怎么睡,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服药缓解。最近上班时间调整为白晚班交替,暂时还无法适应,所以他希望买点精神药品,帮助调整“生物钟”。

但由于工作强度高,他没有时间去医院开药,只能通过网络私下购买。他主要服用右佐匹克隆片和佐匹克隆片两种二类精神药品。“都是睡前最多服用一粒,前者相对药效快一点。”他介绍。

不过,张江此前的购药经历并不顺利。他告诉澎湃新闻,之前遇到过微信转账后不发货的情况,被骗了几十块钱,也有收货时发现包装有问题。所以他现在购药非常小心,只接受货到付款。

“主要是方便,不用经常跑医院。”从事销售工作的佟军(化名)常年在外出差,服用安眠类药物数十年,是一个“老药罐”。以往,他定期去街道社区医院配药,药物选择也比较固定——14粒舒乐安定片(艾司唑仑片),15片氯硝西泮。偶然的机会,佟军在网上看到有人兜售精神药品,便下单购买。

他表示,虽然网上购买的药品,价格翻了几倍甚至十几倍,但省去了去医院的时间,他觉得划算。

“方便”,不用经常跑医院是很多人网上求药的理由。多位精神科专家向澎湃新闻表示,根据处方管理条例和患者的适应症评估结果,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单次开7天剂量,一些长期服药的慢性失眠患者会适当放宽一些,但也不能超过1个月的剂量。想要长期服药,的确需要多跑医院。

除了“方便”购药,一些情绪低落的群体也试图从网上购药“麻痹自己”。在记者的采访中,不乏有一些年轻人因失恋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情绪低落而从网上非法渠道购买管制药品。但他们低估了精神药品对身体造成的副作用。一位来自江苏省某三甲医院心理精神科的不具名医生向记者讲述了她第一次服用思诺思后出现的致幻情况,以警示读者。

该医生介绍,有一天,凌晨2点,她完成一项紧急加班任务后睡意全无,为了不影响第二天正常上班,服用了小剂量的思诺思。吃完睡后十几分钟,她开始梦游,“一直在摸墙上的画,双手在空中抓东西”,隐隐约约看出来的世界都变了形,“还有小人在晃动。”第二天,丈夫和她说起前一晚的种种行为,她脑子里似乎有些印象,但总体依旧模糊,“大脑不受控制的时候,很容易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赵敏教授向澎湃新闻指出,绝大多数在网上大量购买镇静催眠药物的人,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治疗失眠。比如有些吸毒者将其作为毒品替代品滥用,或者利用镇定催眠药的特性,实施抢劫、迷奸等犯罪目的。

来源|澎湃新闻 记者/秦山 夏如初 实习生/单萍 林瑞 忻彤

NO SEX PLEASE:

“就连做妓女,我们也是很廉价的那种啊!”

antidepressants=sexual dysfuncnon

NO SEX PLEASE

we`re on antidepressants

尽管我们有现代化的精神医学和药方,但是二十一世纪罹患严重精神病的患者仍要面对一些苦涩的事实,那就是他们的平均寿命不但比其他人短(寿命大概短了二十五年),同时近几十年来,他们罹患重大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也在升高。从这几点基本指数来看,我们似乎正在退步。

精神药物是大药厂能够扩张跟获利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这并不是因为发明了什么像当年的盘尼西林一样的灵药。相反地,所有精神科药物所鼓吹的药丸或是配方,全都只能治标不能治愈疾病,甚至有时候,它们连减轻症状都做不到。……不管是哪一群病人,都必须承受药物带来严重的副作用,让他们变得更虚弱,更被污名化,而且不可逆转。

“就连做妓女,我们也是很廉价的那种啊!”

中国的1970年代常常被人冠以“疯狂”,可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在1972年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却不无羡慕的感叹人们安定精神状态。事实呢?真的是那样么——

世界卫生组织(1977)发布对9个国家的精神分裂跨文化协作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在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尼日利亚)较工业发达国家为好,印度、尼日利亚48%-57%的病人预后较好,而发达国家只11%-30%病人预后较好,提示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和预后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这一群体5年后的随访,其结论同样为发展中国家病人的预后较发达国家好。

最后WHO与哈佛大学和世界银行进行了WHO World Mental Health Survey。样本来自14个国家(其中6个是大发达国家)。使用统一的CIDI定式问卷和DSM-IV诊断标准,对每个单位样本进行挨户调查。调查内容:焦虑障碍、情绪障碍、药物依赖和冲动控制障碍。中国有上海和北京两地参加。结果表明:患病率以美国最高,为20.3%,中国和尼日利亚最低,为4.7%。

按老百姓一般性思维,简单粗暴的来想,既然中国和尼日利亚这么低,美国这么高,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不是研究一下美国为什么那么高,而中国和尼日利亚为什么这么低,然后,请美国人乖乖的学一学,降低一下自己的障碍律。

可事实却恰恰相反。

《像我们一样疯狂——美式心理疾病的全球化》一书作者伊森·沃特斯在该书“引言”不无痛心的这样感慨道:

“在国外走得越多,目睹美国文化弥漫全世界的状况就越令人泄气。…地球上各地的景观变得越来越相似,雷同到让人心生忧郁。…我们不安地觉察,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可能导致了巨大的代价:这个世界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日渐消弭。尽管我们对罪行供认不讳,但至今还没有来面对这些令人不安的影响。…真正坏事的,是让人类的心理地貌不断扁平化。我们加入了一项‘伟大’的运动:让全世界人对心灵的理解都变得更‘美国化’了。…那些曾经在不同文化里面五光十色的‘发疯’概念正飞速地消失。而某些从美国文化里挑出来并流行于世的心理疾病——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厌食症(anorexia)——看来正在突破文化圈的界线,以传染病般的速度在全世界扩散。‘美国制造’的疾病分类和治疗方法犹如铲土机,铲平了其他文化具有当地特色的心理疾病和他们原有的本土疗愈技术。”

实际上,这个铲平的过程早已开始,它伴随着疾速工业化和改革开放渐趋而来。在工业化过程中家庭结构日趋小型,人口流动性日益加剧,竞争机制日渐增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等剧烈冲击下价值观念随之也发生了明显改变。

1982年和1993年的相关调查发现,酒精依赖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平均年自杀率、犯罪率和离婚率也显示上升趋势。儿童行为问题的调查资料显示:儿童行为问题上升十分明显。

再十年后的2003年,对北京地区和江西地区抑郁症调查显示:

北京患病率是国内资料最高的,而江西省则是以省会南昌为最高,地区间患病率差别有显著性,也就是从全国范围看,以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北京为最高,在江西省则以省会城市南昌为最高。

可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数据确凿,因为种种因素制约,却非常少见对之做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进而找寻实际的解决办法,哪怕是区域间折中的缓冲办法。

而这个变化过程,正是伴随着美国精神医学协会《心理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逐渐被称为心理健康专业的《圣经》,全球化为通用标准的过程。“这个学科里最有影响力的临床医生和学者都是西方大学培养出来的。”他们“对其他文化的人们保证,只要把自己的传统社会角色丢出窗外,拥抱个人主义和人文探索的内省,精神健康(以及现代式的自我觉察)就唾手可得。”而此间的经济利益更是一块肥肉,于是“西方制药公司向科研工作者慷慨布施,且在精神类药物上耗资千万做市场推广。西方训练背景的创伤学专家随时待命,哪里有战争或自然灾害,哪里就有他们提供‘紧急心理救援’,跟着一起来的,是关于精神如何崩溃又如何被治愈的各种假设。”

针对抗抑郁药物宣传推广中的严重失实,伊森·沃特斯通过解构帕罗西汀(Paxil,赛乐特)在日本的超大市场推广活动,向人们掲示了制药公司如何为了售卖“解药”而将某种疾病“推销”给人们。葛兰素史克公司便为了抑郁症日本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拉拢了日本最有声望的医学研究人员和精神科医生,向他们不断传递消息。”2000年10月,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在日本京都举办了一次无比奢华的会议,会议主题是“抑郁与焦虑的跨文化问题”,受邀出席者都是精神医学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临床治疗师与精英学者。事实上,“在2000年这个京都会议之前的几年里,该公司已经花费了巨资,投入大量资源,打通日本国内的政策监管和官僚系统等各个关节,为赛乐特的上市开启绿灯。”但在这次会议上,“几乎没有提到这个公司的抗抑郁药赛乐特——该药几个月后就要在日本市场上市。”而此前,在日本自己强大的文化力量影响下“主流药企一开始都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根本没有SSRLs的市场。抑郁症作为一个精神类疾患在日本没有多少人关注,承受深度的悲伤不但不是一种负担,还是一种力量和卓越人格的标志。”

虽然后来的诉讼案件和政府调查报告中曝光了葛兰素史克公司内部文件,尤其是关于药效及副作用与其市场推广截然不同的重要内容(详见后文截图)。比如,SSRLs和日本乃至全世界市场上的特效神药没什么两样,没有表现出超过安慰剂的药效,但是却有严重的副作用(试图自杀、致残神经系统问题等)。但是葛兰素史克版本的抑郁症却成功收服了日本,没有因为诉讼案曝光药企黑幕而停止抑郁症不断进化。当时,该药企的高管、顾问、市场推广人员还不断重复了一个主题:(抑郁症及SSRLs药物有效的观念)中国又要落后日本5年。

而高速发展的中国是绝不甘落于人后的,哪怕是在精神心理疾病领域,美国堪称是一个令人心向往之的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最大之泉源。今天中国的精神病学领域和心理治疗领域不贴上美国标签很难成为大专家、大学者,无论有真才实学者,或是野鸡野鸭大学混出来者,以及泛滥的工作坊批处理出来者。

2016年,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表示,大陆当前的忧郁症患者数量超过2600万,每年自杀死亡的13万人中,患忧郁症的占40%。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因抑郁症自杀死亡的人数高达100万人。抑郁症的发病率是11%,即每10个人中就可能有1个抑郁症患者。

根据2015年我国的一项调查,抑郁症已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疾病。加拿大学者费立鹏2009年在《柳叶刀》上发表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6.1%。据此推算,中国的抑郁症患者目前已达到9000万。

而这些统计数据后面都紧紧连着一个重要的、看起来毋庸置疑的落脚点,那就是当年1月16日桃乐丝在伦敦去世后,抑郁症再一次被聚焦,有的自媒体所引述的专家强调:

“缩短抑郁症患者从家到医院的心路,功德无量,这是治疗抑郁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请注意,以上(抑郁)情况如果有一种或者几种,而且持续超过两周以上,请注意是两周以上!那么!就请你!立刻!马上!上医院!”

“抑郁症从生理上来说,是由于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大量缺乏造成的,所以它需要上医院找医生开药,并遵医嘱吃药!”

可是专家不提、人们也不想的现实中存在着某些自相矛盾的信息,比如

“过度加班工作(***或学习压力)可能触发抑郁症,而为了治疗这种社会压力,一个人应该吃药来改变自己的大脑化学平衡。如果是不切实际的社会期待造成人们的压力,那么为什么要每个人来吞药片呢?”……如果抗抑郁药真的那么有效的话,现在抑郁症应该仅仅是我们社会的一个小问题。相反,即使抗抑郁药的使用持续增加,医院因抑郁症入院的人完全没有减少。接受抑郁症治疗的人在过去20年增加了两倍,而且1/10的美国人在服用抗抑郁药。

三浦春马自杀背后:童年创伤!

14岁女孩坠亡!母亲:生前遭某企业老板强奸致孕堕胎

悲剧!高一女生被高二男生诱奸后自杀,报道及妈妈的哭诉

父母童年越不幸,孩子成长越糟糕!(附:自测问卷)

「儿童节」警惕儿童劫!

宁夏24岁女子失联一个月,最后视频:"妈妈也对不起,爸爸也对不起,下辈子再见好不好?"

童年遭遇不幸,将带来终生阴影!(附:自检问卷)

教授·禽兽

关于程序员欧建新的自杀

寒门博士之死:村里学历最高的年轻人,在导师家擦车

无人倾述的心灵!多伦多大学华裔女生自杀……

少年杀人、自杀事件背后的十面埋伏

抑郁症,真的洪水般袭来了?(长文预警)

目前国内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为了弄清楚这些药物怎么发挥作用的,我们有必要知道啥叫5-羟色胺,它与抑郁症又是啥关系?

看看下面这个截图,来自一篇“关注抑郁”阅读量超高的文章——

是这样么?在这个“言必称美国”的时代,咱们看看美国人咋说“5-羟色胺”——

他说的很清楚,我就不要废话了。而上文提到的国内一线抗抑郁药SSRIs,正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那这类药物到底效果怎么样?是否如专家说,如果你抑郁了,把你交给他们,然后再加上药物,有80%治愈率呢?先看这药与自杀的关系——

当SSRI被用来治疗儿童时,它会大幅度增加病人想自杀的念头以及自杀比例(这项副作用长期以来一直被药厂否认跟隐匿);揭露这件事情的,并不是精神科医师本身,而是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调查记者。英国国家健康与照顾卓越研究院,原本打算核准让SSRI用在儿童身上,但是在最后一刻打消了念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同时也拒绝核准将克忧果跟乐复得之类的精神药物,用在年轻人身上。后来又有其他调查指出,虽然在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中指出,SSRI类药物能有效治疗儿童跟青少年的抑郁症,但是这些研究「其实都受到某些操弄,以至于负面结果都用正面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没有疗效的部分以及药物的副作用,则都被隐匿」。更糟糕的则是,还有更多对SSRI类药物不利的负面研究结果,被压住没有发表。

这个针对性研究跨度十五年,从书中给出时间看,最近一项研究的时间应为2008年。精神科专家们为什么只字不提这样的事实呢?这会造成什么局面——

接着我们再看看,在美国因被起诉而曝光的,而国内做一线主流药物的帕罗西汀(赛乐特)的龌蹉成长史之一点内容——

它何以行销全世界,赚了全世界的钱,尤其小日本的,上文那位专家所言”精神的感冒“就是抑郁症侵入日本时用的口号之一种。这仅仅只是个特例么?

看看药物制造商们究竟掌控到什么程度?

上面截图中的田岛是日本一位非常著名的精神科医生,他在2000年京都的奢华会议上给了鼓舞人心的评论,说采用国际化的诊断标准将会“帮助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他是欢迎SSRLs引进日本的,说它们可以“为减少日本社会抑郁和焦虑的负担做出贡献”。葛兰素史克抗抑郁症药物丑闻曝光后,他对伊森·沃特斯说了上面的话,我们至少可以相信“就连做妓女,我们也是很廉价的那种啊”这话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

此外,简略提一下另外一个不起眼,却依然严重的问题。精神科医生有意无意的贬低着药物治疗以外的心理治疗的效果,而这方面在经典的教科书了都写得清清楚楚——

本文初拟计划涉及大量中医学临床精神病与抑郁症治疗的材料,但考虑今天的中国和世界一起正在艰难转型,所以将其作为希望,愿我们能潜心继承古老的文化遗产并发扬光大,为人类的心理健康、为人类世界减少精神危机做出应有的贡献,而不是如伊森·沃特斯所感慨的那样:“蕴藏在多元的心理健康文化观念中的,或许正有我们丢失不起的宝贵知识。继续抹杀这多样性,我们无异于自掘坟墓。”

关于精神科药物,部分最新资料及应对策略——

百解忧号称可以让病人「比好还更好」,但是后来发现其实并非如此;至于其他同类的抗抑郁剂,亦即一般的「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SRI)也都不是什么万灵丹。这些药物就算有其正面的效果,却往往伴随着更严重的副作用,特别是许多研究指出,用在严重的抑郁症病人身上时,它们的效果比安慰剂好不到哪里去。哈佛大学的精神医学家海曼如此结论道:我们的处境仍然相当暗淡,虽然「自一九五O年以来,发明了许许多多的抗抑郁剂……但其疗效并未比第一代更好,因此对许多病人来说好处有限,甚至根本没有好处」。

当SSRI被用来治疗儿童时,它会大幅度增加病人想自杀的念头以及自杀比例(这项副作用长期以来一直被药厂否认跟隐匿);揭露这件事情的,并不是精神科医师本身,而是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调查记者。英国国家健康与照顾卓越研究院,原本打算核准让SSRI用在儿童身上,但是在最后一刻打消了念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同时也拒绝核准将克忧果跟乐复得之类的精神药物,用在年轻人身上。后来又有其他调查指出,虽然在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中指出,SSRI类药物能有效治疗儿童跟青少年的抑郁症,但是这些研究「其实都受到某些操弄,以至于负面结果都用正面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没有疗效的部分以及药物的副作用,则都被隐匿」。更糟糕的则是,还有更多对SSRI类药物不利的负面研究结果,被压住没有发表。若不是来自外在的压力,这些研究结果恐将永无被摊在阳光下的一天。……质疑者毫不客气地指出,大部分DSM(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工作小组的成员,都曾经受惠于这些制药公司。……(精神医学界内人士大力抨击说)新版的分类法,将许多本该是正常人类每天的特征都疾病化……将会造成新一波的精神疾病大流行。

——Andrew Scull

在很多方面,药物表现出的治疗效果仅仅是抑制了病人身上的症状,而没有实际解决它们本身的问题。……我发现精神类药物有一系列严重副作用——它们会转移处理潜在问题的注意力。……如果抗抑郁药真的那么有效的话,现在抑郁症应该仅仅是我们社会的一个小问题。相反,即使抗抑郁药的使用持续增加,医院因抑郁症入院的人完全没有减少。接受抑郁症治疗的人在过去20年增加了两倍,而且1/10的美国人在服用抗抑郁药。

——Bessel van der Kolk

在研究的最后,4041名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后,抑郁减轻的百分比是2.7%。公正地说,新养一条狗的效果都能比这个更好。……有那么一两次,我甚至都会建议患者去养一只小狗。…尽管抗抑郁药物的数据让人沮丧,但希望还是有的。很多研究都显示,一些简单安全的行为治疗对于抑郁症有不错的疗效。还有越来越多的数据支持采用各种草药和营养补充剂。……有氧运动对焦虑和抑郁都极其有效…冥想练习、瑜伽、太极,也是治疗焦虑很好的方式。”

——瑞秋·卡尔顿·艾布拉姆斯

所有的抗抑郁药都会让脑中负责痛苦和愉悦的部分同时变得迟钝,包括所有的奖赏通路。这意味着尽管我们感觉到的悲伤或愤怒降低了,但欢乐、喜悦、动机、意义、目的、与他人和自我的联结都会减少。这让人更加不容易感觉被爱或者令他人感觉被爱。……对有的人来说,抗抑郁药不仅没能降低抑郁的感觉,反而让症状更为恶化。在这种情况下,自杀的风险就会提高。而这种毁灭性的副作用对儿童和年轻人来说是最高的。

——Jeanne Segal

抗抑郁药并不完美,

我们为何将其当做“万全之策”?

在网络、报纸和日常对话中,大脑听起来或许像个游乐场:奖赏中心被“点亮”,多巴胺“涌过”我们的系统,我们还体验着“肾上腺素的冲击”。在这样描述的简单世界里,抑郁症不再是神秘可怖的幽灵:只不过是大脑的“快乐物质”——5-羟色胺缺货了而已。然而,不幸的是,对于那些正经受抑郁症折磨的患者而言,事实远非网络告诉我们的这么简单。

5-羟色胺与快乐和治疗抑郁之间的关联,已经广为人知到它可以被拿来赚钱了。在电商平台Etsy上,用户可以浏览到近2000种以5-羟色胺为主题的项链、耳环和小饰品。为了向电视大厨伊娜·加藤(Ina Garten)致敬,Reddit用户/u/annybananny还创造了一句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的口号:就像番茄酱或馅饼皮一样,“如果你自己不能产生神经递质,买的也凑合”。此后,该口号被几十位想着赚快钱的机会主义者们盗用了。

显然,这句将百优解(Prozac,一种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的抗抑郁药)完全等同于人造胰岛素的口号是有价值的。正如糖尿病仅仅是身体不能产生内源胰岛素了,抑郁症也只不过是一种简单的、原因明确的生理上的小病。已有几十项研究表明,关于精神疾病的污名会使其症状更加严重,因此相信“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没有实质差异”或许真的能缓解抑郁。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没有证据表明缺乏5-羟色胺会导致抑郁症。虽然这一名为“单胺假说”的解释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便广受认可,但是到了90年代,许多证据表明它充其量只是对抑郁症发病机理的过度简化。而且,认为抑郁症的治疗和增加神经递质稀少的供给一样简单的观点,事实上可能是有害的。

- Matt Chinworth -

一个带有欺骗性的简单理论

多亏了大众科学(也可能是制药业),“5-羟色胺热潮”的基本支柱站住了脚。网上售卖的珠宝和墙面装饰物准确地展示了5-羟色胺的化学结构——一种我们的身体用许多食物中常含有的L-色氨酸自然合成的有机小分子。它是数种神经递质之一,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用来跨越细胞间隔相互交流的一类分子,这些间隔被称为“突触”。当神经元将5-羟色胺释放到突触中,它会漂向对侧的后继神经元,并在其细胞膜上激发出不同的响应。

SSRIs和它的前体分子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抑制剂的药效促进了5-羟色胺理论的发展。事实上,医生们是在用MAO抑制剂治疗肺结核时发现了它对患者情绪的正向作用,并据此提出了单胺假说。既然提高5-羟色胺浓度的药物能够减缓抑郁的症状,那么认为这些症状是由5-羟色胺的缺乏所导致的理论也就合情合理了。

假说很棒,但却经不住检验

如今,支撑5-羟色胺理论最有力的证据,依旧是13%的美国人服用抗抑郁药物后所获得的疗效。但即便是该证据也存在漏洞:如果仔细分析相关数据,5-羟色胺理论的围墙马上就会崩塌。

- Matt Chinworth -

找寻正确治疗方案可能道阻且长,并且存在巨大风险:有证据表明SSRIs实际上会增加自杀念想的产生,在年轻患者中尤为严重。

对于轻中度抑郁患者来说,最有效的疗法之一具有免费、可行并且益处良多的优点——那就是运动。死盯着SSRIs而忽视其它诸多治疗选项,可能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

正如上世纪50年代的医生们在提出5-羟色胺理论之前就将MAO抑制剂写进处方,如今我们的抗抑郁治疗方案的合集,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对于抑郁症发病原因和机制的理解。虽然要提出兼容现有证据的可行的抑郁症理论,可能还得花上几十年,但在这期间我们仍可以继续探寻这些研究的终极目标:为那些恐惧再也不能体会到正面情绪的人们,找回欢乐与希望。

作者:Grace Huckins | 封面:Davide Bonazzi

译者:郑宸 | 审校:Soda

https://www.popsci.com/ssris-depression-and-serotonin-culture/

反思,以及未来的方向

“主流医学坚定不移地认为,只有通过化学物质才能够保证我们拥有更好的生活品质,但事实上,除了药物,还有很多方式可以达成我们身体健康和体内的化学平衡,但这些方式几乎没有被考虑过。”

稍微让人有些安慰的是,美国精神医学学会以非常规“贴士”的形式给出更为多元宽泛的治疗建议:

建议特别强调,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可帮助个体预防和克服抑郁。他们可以鼓励有抑郁的亲人坚持治疗,并使用他们通过治疗学到的应对技术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这些技术或技能包括——

甲、人际关系治疗,目标是改善人际关系和人际技能;乙、支持治疗,目标是保持或重建最高水平的功能,尽可能解决问题,给予建议和其他方法;丙、认知—行为治疗,寻找和改变无助的思考和行为模式;丁、家庭或配偶治疗,可以帮助解决出现在家庭或配偶之间的问题;戊、团体治疗,涉及有类似疾病的个体。

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帮助缓解一些重性抑郁障碍带来的痛苦。这些方式包括:

甲、锻炼。有规律的锻炼可以帮助应对抑郁,包括步行、慢跑、跳舞、太极拳和瑜伽。能改善躯体战胜疾病的能力,减轻压力,提高自尊,帮助不同年龄的人改善睡眠;乙、健康饮食。食用平衡的餐食,是保持健康的关键。避免酒精和含咖啡因饮品,它们会令焦虑恶化,破坏缓解抑郁所需的午夜深度睡眠;丙、参加支持性团体。与他人一起处理抑郁,或参加同兴趣群组,可对减轻“完全孤独”的感受大有裨益;丁、社交。尽管独处可能感到更舒服,但离群索居会让抑郁更糟糕。与家人和朋友的密切关系可以提供安慰,参与社交活动可以增加一些愉悦和乐趣;戊、寻求虚拟的帮助。接受持续稳定的在线服务或特定群组性学习交流性互动对缓解抑郁,学习技能,改善人际关系,重建社交技能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大脑—疾病模型忽略了以下事实:

①人与人之间既可以互相毁灭,也可以互相拯救:恢复社会关系是康复的中心;②语言给予我们改变自我和他人的力量,通过叙述经历,我们得以了解自我和世界的意义;③我们可以调节我们的生理状况,包括可以通过呼吸、动作和触摸调节我们身体和大脑的自主运动;④我们可以改变社会状态,创造一个大人小孩都能感到安全和蓬勃发展的环境。

综上所述,亡羊补牢总不如“防患于未然”,以及团结起来与邪恶做坚持不懈的斗争。所以平台主人觉得有位为救治妈妈做过“女巫”的美女所言至关重要,这已经超出以上娜丁·伯克医生她们探索的范围和层面,她感慨:“我这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精神病患者,因为不是每个家属都能做到配合、团结。”

整理以上所有资料和相关观点,是本号主人多年来持续坚持的事情,核心动机只有一个:提醒大家,并请大家提醒自己的亲朋好友避免受到类似操纵控制,甚至伤害。精神科药物的原理本身就带有强控制特性,务必保持警惕,谨慎小心对待!

对于疫情下的个体来说,除了时刻需要警惕→心理危机(详情参考扬中江洲中学学生跳楼事件),还有可能存在“童年创伤”的深刻影响(详请参考一个月23起学生跳楼!“自杀排查”为何无效?),以及受到“操纵者”类个体的直接人际触动,甚至精神控制,最典型的,可参——

反思药物治疗精神疾病的弊端,迫在眉睫!

杨永信回来了!还说:“傻家长也越来越多。”

“精神控制”?——32岁女投资人去世事件

但以上简单罗列的这些,对于目前的很多个体,尤其是孩子们可说是“远水不解近渴”,因为他们自己或者不具备获得这些知识的能力和途径,或者不具备相关专业的分辨能力,所以只能寄希望于成熟有见识的家长和有“良知”的医生、老师们。因为要避免被操纵控制,改变有毒的人际关系动力不仅仅需要付出极大的心力,还需要必要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宽广的知识面。太多个体至少目前还很难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到这一点,特别是深处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模式下不谙世事的孩子们。也正因为如此,受遭遇心理困境者和害者通常会感到孤独无助,难以改变自身的处境。然而我们也必须怀有这样的信念:勇敢突破精神操纵,重获健康的人际关系,并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是随时有可能实现的。希望以下「情感不成熟与操纵者66种特征自主自助检测问卷」可以帮助到任何需要的个体,作为参考,更作为支持和鼓励,摆脱有毒的关系、找回自己、重拾生活信心,最后实现你自己。

警惕情感不成熟与操纵控制

从以上多维度的资料大家可以有所觉察:对擅于操纵控制他人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关系风格都是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这不但会让其他人受到忽视,甚至伤害,更容易固化他们自己深陷“执迷不悟”的自以为是自恋状态。但只要你了解了他们的人格特征,就会有意识保持一些警惕,不会把他们的粗暴对待只当作针对你个人的,你也不会因为他们的机械控制、情感需求和物质勒索而产生压力,甚至身陷心理危机的困境,难以自救。为此,平台主人特别针对性整合设计了“情感不成熟与操纵者66种特征自主自助检测问卷”,希望能够帮助到受到此类困扰的朋友。

亦供大家随时检测参考,反省警惕!如果某位个体具有问卷中描述的至少15种情形,那么便可以称其为“情感不成熟”者及“操纵者”,并可以将这种情况归入病理学领域——

情感不成熟与操纵者66种特征

自主自助检测问卷

对于身处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巨变环境和家庭人际关系网络的中国人来说,即便个人努力做出改变也影响甚微,因为个人生命历程中遭遇的困境直接根源于早年等成长环境和教养、以及学校学习等重要经历,同时,会受到当下现实综合压力因素的触发,所以只有整个生态系统有所改善,真正的改变才有可能发生。这是平台主人临床中特别重视系统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疫情期间,这是重中之重。

相比其他流派,除了对个体“问题是什么?”“矛盾到底是什么?”进行探索外,本质不同还在于,本土无障碍心理治疗更关心个体所处关系(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代际亲族等)、社会环境(城乡差异等)、人际关系(师生、领导与员工等)中“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为什么矛盾冲突状态一直存在?”,尤其是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医学等关涉的系统性因素。

本土无障碍心理治疗认为只有调动多元系统力量,才能串联起矛盾的维系链条,通过影响和调整系统成员互动和关系模式之间的关系,使系统建立新的良性互动平衡。尤其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其他变化微小的情况下,如何从“我”做起。

研究表明,关注家族生态系统的过程性治疗对于多种个人心理问题及系统困境都非常有效,包括:

精神控制

亲情操纵

鬼神附体综合征

成瘾(药物、性、酒精、游戏…)

成人身体(失眠、疼痛…)心理(抑郁、焦虑、惊恐…)健康问题

系统性精神困境与危机

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心理健康问题(抑郁厌学、自残、自杀与杀人冲动等)

夫妻关系困难:分居、离婚等家庭状况

育儿及亲子关系问题

攻击性、家庭暴力和虐待

家庭创伤的影响

性心理及性别烦躁

厌食症、贪食症等饮食失调

衰老及丧失带来的心理困境

如需相关帮助,请参考以下指南——

生命,在危机关头相助相连

孟氏心法(服务指南2021夏至修订版)

紫雪斋文化互助公益平台

本公众号秉承一贯的传统文化传习、社会自助互助、人文关怀、危难援助等宗旨,倡导基于人间温情、友爱的日常性自发、自愿、自主的学习交流、人际关爱等自助与互助之风习。

本公共号五项原则——

一、中国为家园,人类为本源,宇宙为根源;

二、关注人、社会和大自然,崇尚天人合一;

三、支持理想人生,倡德才兼备、质朴无华;

四、居仁由义,乐善不倦,溯游儒释道之源;

五、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赤诚弘毅化忧患。

微信号:zixuezhai

如果觉得《精神药物有多「毒」》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