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夏季养生:夏季清热祛暑的7个饮食偏方

2023-06-07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182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烦恼的问题,针对每家的问题总结,今天为大家推荐夏季养生:夏季清热祛暑的7个饮食偏方的生活小常识。

夏天,我们最受不了的就是它的高温了,不仅体外发热,体内也会发热。夏季暑气当令,气候炎热,人若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中劳作,劳则伤气,暑热之邪乘机侵入而发病。那么,夏季清热祛暑,在饮食方面有哪些偏方呢?

1.绿豆丝瓜花解暑

【方剂】绿豆60克,鲜丝瓜花8朵。

【制作法】用清水一大碗,先煮绿豆至熟,然后捞出豆,再加入丝瓜花煮沸。温服汤汁。

【功效】清热,解暑。治夏季气温酷热引起的中暑

2.红糖绿豆沙解暑祛热毒

【方剂】绿豆100克,红糖25克。

【制作法】将绿豆煮烂,用勺在锅中捣碎如泥,再以文火煮至无汤,加红糖调味即成。食之。

【功效】清热解毒。治小儿暑热生疮疔。夏季炎热时小儿常食用解暑清热,除烦解渴之功用。

3.海带冬瓜豆瓣汤消暑利尿

【方剂】浸发海带100克,冬瓜500克,去皮蚕豆瓣100克,香油及盐适量。

【制作法】将海带和蚕豆瓣一起下锅,用香油煸炒一下,然后添加500克清水,加盖烧煮,待蚕豆煮熟时,在把冬瓜和盐一并放入,继续烧至冬瓜九成熟,即可停火出锅。

【功效】消暑利尿。治中暑头昏、头痛、烦渴。

4.冬瓜汁解暑热烦渴

【方剂】鲜冬瓜一个。

【制作法】将冬瓜洗净,切成碎块,打成汁。尽量饮服。

【功效】消暑,清热,除烦。制中暑后烦躁不安、口渴、尿黄,有清热利尿之作用。

5.扁荷粥用于解暑

【方剂】白扁豆50克,冰糖30克,鲜荷叶1小张,大米50克。

【制作法】先用清水把白米洗净,浸泡。锅内加水三碗煮白扁豆,水费后下白米小火煎煮,待扁豆已黏软,放入冰糖及洗净的鲜荷叶,再煮20分钟即成。食之。

【功效】消暑解热,和胃厚肠,止泄泻。

6.饮杨梅酒预防中暑

【方剂】鲜杨梅500克,白糖80克。

【制作法】将杨梅洗净,加白糖共装入瓷罐中捣烂,加盖(不密封,稍留空气),7~10天自然发酵成酒。再用纱布绞汁,即成约12度的杨梅露酒,然后倒入锅内煮沸,待冷装瓶,密封保存,时间越久越佳。夏季饮用最宜。

【功效】预防中暑。

7.姜韭蒜汁治中暑昏厥

【方剂】鲜姜、大蒜、韭菜各适量。

【制作法】洗净,姜蒜去皮,共捣烂取汁,灌服。

【功效】解表,温中。治中暑昏厥,不省人事。

延伸阅读:

日常生活食品卫生常识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使得消费者对食源性疾病的关注程度有所提高,但消费者对食品中病原体的认识仍不够。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生熟不分,熟食存放时间长,食品不及时冷却,制作食品过程不反复洗手等。这些问题使得家庭里的食源性疾病散发的数量远远比集体性食物中毒更为常见。日常生活食品卫生常识要提高饮食卫生,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重点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卫生习惯为主,主要注意一下几点:

1、选择经过安全加工的食品

例如,要购买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而不是升牛奶,选择新鲜的或经过辐射处理冷冻的家禽。某些生食的食物如生菜,需要彻底清洗。

2、食物烹调要彻底

许多生的食物,尤其是肉类、蛋类和未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可能受到病原物的污染。彻底烹调可杀灭病原微生物,要记住食物的各部分的温度至少要达到70℃。冷冻的肉、鱼及禽类食物,在烹调之前必须充分解冻。

3、做好的食物应立即食用

当做好的食物冷却到室温时,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放置时间越长,危害越大。基于安全考虑,应趁热食用。

4、小心地储存熟食

若必须提前准备食物或打算保存剩余食品,应确保食品在高温(60℃以上)或低温(10℃以下)条件下保存。但婴儿食品不适合贮存。

5、剩余的食物在食用前加热要完全

完全加热是指食物的各个部分温度至少达到70℃。

6、生熟分开

完全可食用的熟食品通过与生食物的接触会受到污染。所以应避免生、熟两种食物接触。

7、反复洗手

在开始准备食物之前或去过洗手间后,或在准备完生食物后再处理其他食品之前都要洗手。家庭宠物如狗、猫、鸟类,经常携带病原体,有可能通过手转移到食物上。

8、保持厨房和用具表面的清洁

为防止食物受到污染,准备食物所使用的任何面板必须保持清洁。接触盘子和器具的布片应经常更换,二次使用之前应经过蒸煮处理,抹布也要经常清洗。

9、防止虫媒、鼠和其他动物污染

动物经常携带引发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使用密封的容器贮存食物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10、使用安全水源

安全的饮用水和食物同样重要。若对供水有任何疑问在加入食物中或制成冰块食用之前将水煮沸。婴儿食物使用的水要特别留心。

总结:多注意日常生活食品卫生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果觉得《夏季养生:夏季清热祛暑的7个饮食偏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