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母乳喂养可降婴儿肥胖风险 母乳喂养注意10个要点

2023-06-08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71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新生儿的护理十分重要,新手爸妈们不要以为这是件小事,有很多方面都是要注意的。小编接下来为大家分享母乳喂养可降婴儿肥胖风险 母乳喂养注意10个要点,赶紧来看看吧!

孩子的身体健康,离不开母亲的喂乳汁,这不仅仅是身体增长需要母乳,心理健康也是需要母乳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母亲要保证自己的奶水充足,确保满足孩子的需要,让他们健康成长,如果母亲奶水贫乏的话,那么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妈妈的母乳喂养工作能够成功进行。

产后母乳喂养4个小秘密

1、尽早开奶

这个是母亲必须完成的事情。刚开始初的奶水是泛黄的,这时的初奶中含有大量的抗体,特别的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另外,尽早开奶有助于促进妈妈的乳房分泌乳汁,让母亲身体内的雌性激素增加,催产素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母乳分泌量增加,保证充足的奶源,保证孩子的营养充足。

2、按摩

按摩胸部可以刺激母亲的荷尔蒙分泌,进而刺激乳房分泌乳汁,这是一个帮助产妇下奶的好方法,而且,经常按摩还可以帮助产后妈妈塑造自己的胸型,让自己的胸部变的更加饱满挺拔。

3、按需喂养

母亲在喂养孩子的时候,不要刻意去规定孩子的喂养时间。宝宝体内的消化系统虽然是基本保持一定的速度,但是也可能有时候消化的快,有时候消化的慢,这就会使得孩子有时候早早就饿了,有时候却很久也不饿。所以,母亲最好是保持按需喂养孩子,保证他们不会饿着,不会缺乏营养。

4、两边乳房换着喝奶

如果你正在给孩子进行母乳喂养的话,那么你要注意一定要让宝宝两边乳房换着喝。如果你让他只喝一边的话,那么那一边的乳房会被喝空,另一边确实饱满的,这样喝空的一边会迅速分泌新的乳汁,而饱满的一边则不会分泌,这样长久下去会导致你的乳房一边分泌乳汁较快,一边分娩缓慢,乳汁分泌不均匀。另外,还会导致你的乳房两边大小不一,影响胸型。所以,母亲要尽量让孩子两边换着喝奶,每边七八分钟,刚好够孩子喝饱。

成功母乳喂养注意10个要点

我们一直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喂养好处多多,但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怎样才能成功地进行母乳喂养?

1、认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据临床观察,凡是产妇重视母乳喂养者,多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主动设法尽快喂养,饮食状况良好,情绪较为稳定,心情舒畅。有些母亲担心身材走样而不愿意给孩子哺乳,其实,哺乳是不会引起乳房下垂的,相反哺乳能够促进母体催产素的分泌,而催产素会增强乳房悬韧带的弹性。女性在妊娠时期乳房仍继续发育,乳房发育过程中如果护理不当,极易松弛。因此孕妇应从怀孕后就开始注意乳房的护理,使用宽带乳罩支撑乳房,同时注意按摩或局部使用特殊油脂增加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弹性,就会减少发生乳房下垂的可能。不愿意哺乳者,常常不能及时排空乳房内的乳汁,缺乏足够的吸吮刺激,使反射性泌乳素及催产素释放终止,乳汁形成及分泌减少。

2、早吸吮

婴儿娩出后,产妇适当休息调整,即应担当起养育婴儿的重任,及时让婴儿吸吮乳头。30分钟之内开始吸吮母亲的乳房,这对产妇和乳房充盈都是十分重要的。之后每当宝宝出现饿的迹象就给他喂一次奶。除白天让婴儿有足够的哺乳次数外,还应注意夜间喂养。夜间泌乳素的产生是白天的50倍。通过频繁的乳头刺激,既有利于反射地引起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又有利于泌乳系统分泌更多的泌乳素,有利于增加乳汁,乳母康复,也有利于增进母子感情。

3、母婴同室

母子触摸、婴儿哭闹、母子对视、婴儿气味等,不仅可以增进母婴感情,而且还是一个个良好的刺激信号,可有效地刺激泌乳系统,解除下丘脑抑制,导致泌乳素增高,乳汁分泌自然,状如涌泉。

4、按需喂养

初生几天内,母乳分泌量较少,不宜刻板固定时间喂奶,可根据需要调节喂奶次数。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小儿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小儿吸吮的刺激,也有助于泌乳素的分泌,继而乳汁量也会增加,到此时吃奶间隔就可以相应延长。至于每次喂奶的时间,第一天每次每侧奶约2分钟,第二天约4分钟,第三天约6分钟,以后大约为8至10分钟,即一次喂两侧共约15至20分钟。吸奶时间过久,会咽入过多空气,易引起呕吐,而且也会养成日后吸吮乳头的坏习惯。

5、采取正确的哺乳方法

每次喂哺先让婴儿的唇触及乳头,诱发觅食反射,使宝宝的嘴张得足够大,含住乳头和大部分浮晕。当婴儿嘴张大,舌向下的瞬间,即将婴儿靠向母亲,使其能大口地把乳晕也吸入口内,吸吮时婴儿两颊向外鼓起,嘴唇凸起,两侧乳房应交替哺乳,以免两侧乳房不对称,影响将来的美观。对于乳头凹陷或较短者,应避免在口腔负压下拉出乳头,以防止引起乳头疼痛和损伤。哺乳结束后,可挤少量的乳汁均匀地涂抹在乳头上,以保护乳头表皮。喂饱婴儿后,乳头应及时脱离婴儿口腔。

6、保持乳房健康

健康的乳房,是泌乳的基本条件。保持乳房(特别是乳头)卫生,防止乳房挤压、损伤,对有效地提高泌乳质量极其重要。产后宜经常用温水清洗,切忌使用肥皂、酒精、洗涤剂等,以免造成乳头干燥皲裂。对于乳汁分泌不足或乳房胀痛不适者,可轻轻按摩,以促进乳房血液循环和乳汁分泌。一旦出现乳头感染,应及时采取积极措施,防止乳腺炎的发生。乳母内上衣应该穿着软布料衣衫,不宜衣着化纤、粗糙之衣,谨防对乳头的不良刺激。

7、母乳妈妈要注意营养

产后,妈妈要摄取营养丰富、水分充足的食物以满足月子里对营养的需要。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饮食方法:

增加餐次:每日以4-5餐为宜,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胃肠负担。

食物应干稀搭配:干的能保证营养的供给,稀的能保证水分的供应。

荤素搭配,避免偏食: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种类及数量不同,而人体需要的营养是多方面的,只有全面摄取食物,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清淡适宜:清淡适宜,就是葱、大蒜、花椒、酒、辣椒等应少于一般人的量,食盐也应少放。

注意调理脾胃:月子里应该吃一些健脾、开胃、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的食物,如山楂、大枣、番茄等。

8、充分排空乳房

充分排空乳房,会有效刺激泌乳素大量分泌,可以产生更多的乳汁。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用手挤奶或使用吸奶器吸奶,这样可以充分排空乳房中的乳汁。

9、注意哺乳细节

哪怕婴儿有吸奶问题时,也千万不能喂奶嘴。一旦用了奶瓶,婴儿就很难再学会正确的吸奶头的方式。实际上,即使婴儿没有吃奶问题,在一个月以内,也应该尽量避免喂奶瓶。开始引入奶瓶时,每天只喂一次,观察婴儿吃母乳不受影响,再逐渐增加吃奶瓶的次数。

在婴儿吮吸乳头的时候,应该含住大部分乳晕,同时,还应该注意两个乳房轮流喂哺,以保证营养全面均衡。双侧乳房轮流喂哺,婴儿在一天内可以从两边的乳房获得大致等量的奶水,既能吃到前奶,也可吃到后奶,营养全面,不仅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也有利于乳汁的正常分泌与“休整”。

10、防止宝宝吐奶

婴儿吐奶现象较为常见。如果吐奶严重,往往影响婴儿的吃奶“兴趣”。由于婴儿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不容易关闭,而且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婴儿吃奶时如果吸入较多空气,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其实,只要注意哺乳方法,吐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儿肥胖风险

对于高危肥胖婴儿,他们喂母乳时间越长,就越不可能会成为超重。近日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越长,似乎对超重和肥胖的早期征兆越有保护作用。研究员Stacy Carling博士生和她的同事追访595名孩子(从出生到2岁),他们在这个时间内追踪记录孩子的重量和身高,并比较将儿童的成长轨迹与这些孩子吃母乳时间长短关联起来。

当考虑高风险的体重增加,儿童身体质量指数(BMI)涨幅高于平均水平更快,随着他们成长。BMI是根据人的身高和体重的测量。

获得额外体重风险最高儿童的母亲包括那些超重或肥胖母亲,教育水平低母亲和怀孕期间吸烟的母亲。595名儿童中近59%的孩子处于超重危险之中,其母亲曾有以上一个或多个特征。在这些肥胖风险较高的儿童中,婴儿母乳喂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相比于吃母乳至少4个月的儿童,母乳喂养不到两个月时间的婴儿有超过两倍多的可能性获得额外的重量。

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Pediatrics杂志上。但这项研究并不能证明母乳喂养会造成肥胖的风险降低。仍然有多种原因影响婴儿肥胖,该研究的作者指出了为什么母乳喂养和肥胖风险降低之间可能存在联系。研究揭示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允许饥饿和饱腹感信号的正常发育,可以帮助防止某些因素导致的超重和肥胖的行为。

同时研究指出在婴儿需要时进行喂母乳(比如婴儿饿了的时候),从而可以促婴儿食欲控制的早期发育。当母乳喂养婴儿,母亲可以控制婴儿母乳获得的时间和频率,婴儿能自然地应对饥饿和饱食感信号。这项研究由美国卫生国家研究院资助。

母乳喂养是自人类以来就存在的一种天然喂养方式,而人工喂养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人工喂养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拯救了许多生命,但在母亲和婴儿双方都产生问题,如营养、疾病、情感等问题。

(一)人乳的特点

人乳是婴儿的天然最好食物,对婴儿的健康生长发育有不可替代作用。

一个健康的母亲可提供足月儿正常生长到6月所需要的营养素、能量、液体量。哺乳不仅供给婴儿营养,同时还提供一些可供婴儿利用的现成物质,如脂肪酶、SIgA等,直到婴儿体内可自己合成。说明母婴间存在一种天然的生理生化关系。因此,母乳喂养是婴儿从胎内完全依赖母亲摄取营养和断乳后完全独立生活的一种过渡营养方式。

1.营养丰富 人乳营养生物效价高,易被婴儿利用。人乳含必需氨基酸比例适宜,为必需氨基酸模式。人乳所含酪蛋白的为β—酪蛋白,含磷少,凝块小;人乳所含白蛋白为乳清蛋白,促乳糖蛋白形成;人乳中酪蛋白与乳清蛋白的比例为1:4,与牛乳(4:1)有明显差别,易被消化吸收。人乳中宏量营养素产能比例适宜。人乳喂养的婴儿很少产生过敏。

人乳中乙型乳糖(β—双糖)含量丰富,利于脑发育;利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生长,产生B族维生素;促进肠蠕动;乳糖在小肠远端与钙形成螯合物,降低钠在钙吸收时的抑制作用,避免了钙在肠腔内沉淀,同时乳酸使肠腔内pH下降,有利小肠钙的吸收。

人乳与牛乳宏量营养素产能比(100ml)

成分

母乳

牛乳

理想标准

碳水化合物

6.9g(41%)

5.0g(29%)

40~50%

脂 肪

3.7g(50%)

4.0g(52%)

50%

蛋白质

1.5g(9%)

3.3g(19%)

11%

能 量

67kcal/dl

69kcal/dl

人乳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初乳中更高,有利于脑发育。人乳的脂肪酶使脂肪颗粒易于吸收。人乳中电解质浓度低、蛋白质分子小,适宜婴儿不成熟的肾发育水平。人乳矿物质易被婴儿吸收,如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当(2:1),含乳糖多,钙吸收好;人乳中含低分子量的锌结合因子—配体,易吸收,锌利用率高;人乳中铁含量为与牛奶相似,人乳中铁吸收率(49%)高于牛奶(4%)。

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应鼓励家长让婴儿生后尽早户外活动,促进维生素D皮肤的光照合成;或适当补充维生素D。人乳中维生素K含量较低,应鼓励乳母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以外,乳母应适当补充维生素K,以提高乳汁中维生素K的含量。

2.生物作用

(1)缓冲力小:人乳pH为3.6(牛奶pH 5.3),对酸碱的缓冲力小,不影响胃液酸度(胃酸pH0.9—1.6),利于酶发挥作用。

(2)含不可替代的免疫成分(营养性被动免疫):初乳含丰富的SIgA,早产儿母亲乳汁的SIgA高于足月儿。人乳中的SIgA在胃中稳定,不被消化,可在肠道发挥作用。

人乳中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细胞,初乳中更多,其中85%一90%为巨噬细胞,10%~15%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人乳中的催乳素也是一种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活性物质,可促进新生儿免疫功能的成熟。

人乳含较多乳铁蛋白,初乳含量更丰富(可达1741mg/L),是人乳中重要的非特异性防御因子。人乳的乳铁蛋白对铁有强大的螯合能力,能夺走大肠杆菌、大多数需氧菌和白色念珠菌赖以生长的铁,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人乳的乳铁蛋白有杀菌、抗病毒、抗炎症和调理细胞因子的作用。

人乳中的溶菌酶能水解革兰阳性细菌胞壁中的乙酰基多糖,使之破坏并增强抗体的杀菌效能。人乳的补体及双歧因子含量也远远多于牛乳。双歧因子促乳酸杆菌生长,使肠道pH达4—5,抑制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酵母菌等生长。人乳中补体、乳过氧化酶等参与机体免疫。低聚糖是人乳所特有的。人乳中低聚糖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细胞黏附抗体的结构相似,可阻止细菌黏附于肠粘膜;促使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的生长。

(3)生长调节因子:为一组对细胞增殖、发育有重要作用的因子,如牛磺酸、激素样蛋白(上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以及某些酶和干扰素。

3.其他母乳喂养还有经济(仅1/5人工喂养费用)、方便、温度适宜、有利于婴儿心理健康的优点。母亲哺乳可加快乳母产后子宫复原,减少再受孕的机会。

(二)人乳的成分变化

1.各期人乳成分 初乳为孕后期与分娩4~5日以内的乳汁;5—14日为过渡乳;14日以后的乳汁为成熟乳。人乳中的脂肪、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铁等营养素与乳母饮食有关,而维生素D、E不易由血进入乳汁,故与乳母饮食成分关系不大。

初乳

过渡乳

成熟乳

蛋白质

22.5

15.6

11.5

脂 肪

28.5

43.7

32.6

碳水化物

75.9

77.4

75.0

矿物质

3.1

2.4

2.1

0.3

0.3

0.4

0.2

0.2

0.2

初乳量少,深柠檬色,碱性,比重1.040~1.060(成熟乳1.030),每日量约15ml~6ml;初乳含脂肪较少而蛋白质较多(主要为免疫球蛋白);初乳中维生素A、牛磺酸和矿物质的含量颇丰富,并含有初乳小球(充满脂肪颗粒的巨噬细胞及其它免疫活性细胞),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抗感染能力十分重要。随哺乳时间的延长蛋白质与矿物质含量逐渐减少。各期乳汁中乳糖的含量较恒定。

2.哺乳过程的乳汁成分变化 每次哺乳过程乳汁的成分亦随时间而变化。如将哺乳过程分为三部分,即第一部分分泌的乳汁脂肪低而蛋白质高,第二部分乳汁脂肪含量逐渐增加而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第三部分乳汁中脂肪含量最高,可能是给婴儿停止哺乳的一个“安全信号”。

各部分乳汁成分变化(g/L)

蛋白质

11.8

9.4

7.1

脂肪

17.1

27.7

55.1

3.乳量 正常乳母平均每天泌乳量随时间而逐渐增加,成熟乳量可达700ml~1000ml。一般产后6个月后乳母泌乳量与乳汁的营养成分逐渐下降。判断奶量是否充足是以婴儿体重增长情况、尿量多少与睡眠状况等综合判断。劝告母亲不要轻易放弃哺乳。

(三)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

成功的母乳喂养应当是母子双方都积极参与并感到满足。当母亲喂养能力提高,婴儿的摄乳量也将提高。因此,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有三个条件,一是孕母能分泌充足的乳汁;二是哺乳时出现有效的射乳反射;三是婴儿有力的吸吮。

1.产前准备 大多数健康的孕妇都具有哺乳的能力,但真正成功的哺乳则需孕妇身、心两方面的准备和积极的措施。保证孕母合理营养,孕期体重增加适当(12ks~14kg),母体可贮存足够脂肪,供哺乳能量的消耗。

2.乳头保健 孕母在妊娠后期每日用清水(忌用肥皂或酒精之类)擦洗乳头;乳头内陷者用两手拇指从不同的角度按捺乳头两侧并向周围牵拉,每日1 55数次;哺乳后可挤出少许乳汁均匀地涂在乳头上,乳汁中丰富的蛋白质和抑菌物质对乳头表皮有保护作用。这些方法可防止因出现乳头皲裂及乳头内陷而中止哺乳。

3.刺激催乳素分泌 吸吮对乳头的刺激可反射性地促进泌乳。0~2月的小婴儿每日多次、按需哺乳,使吸吮有力,乳头得到多次刺激,乳汁分泌增加。有力的吸吮是促进乳汁分泌的重要因素,使催乳素在血中维持较高的浓度。产后2周乳晕的传人神经特别敏感,诱导催产素分泌的条件反射易于建立,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吸吮是主要的条件刺激,应尽早开奶(产后15分钟~2小时内)。尽早开奶可减轻婴儿生理性黄疸,同时还可减轻生理性体重下降、低血糖的发生。

4.促进乳房分泌 吸乳前让母亲先湿热敷乳房,促进乳房循环流量。2~3分钟后,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促进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两侧乳房应先后交替进行哺乳。若一侧乳房奶量已能满足婴儿需要,则可每次轮流哺喂一侧乳房,并将另一侧的乳汁用吸奶器吸出。每次哺乳应让乳汁排空。

5.正确的喂哺技巧 正确的母、儿喂哺姿势可刺激婴儿的口腔动力,有利于吸吮。正确的喂哺技巧还包括如何唤起婴儿的最佳进奶状态,如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儿的气味、身体的接触都可刺激乳母的射乳反射;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已更换干净的尿布。

6.乳母心情愉快 因与泌乳有关的多种激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受下丘脑的调节,下丘脑功能与情绪有关。故泌乳受情绪的影响很大,心情压抑可以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使乳腺血流量减少,阻碍营养物质和有关激素进入乳房,从而使乳汁分泌减少。刻板地规定哺乳时间也可造成精神紧张,故在婴儿早期应采取按需哺乳的方式并保证孕妇和乳母的身心愉快和充足的睡眠,避免精神紧张,可促进泌乳。

(四)不宜哺乳的情况

凡是母亲感染HIV、患有严重疾病应停止哺乳,如慢性肾炎、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癫痫或心功能不全等。乳母患急性传染病时,可将乳汁挤出,经消毒后哺喂。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临产或分娩时,是通过胎盘或血液传递的,因此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并非哺乳的禁忌证。母亲感染结核病,但无临床症状时可继续哺乳。

健康网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生儿相关推荐

新生儿的育儿方式

宝宝夜间哭闹怎么办

怎样给宝宝退烧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宝宝鼻塞流鼻涕快速解决偏方

宝宝咳嗽怎么治疗

宝宝断奶了不妨吃这些

宝宝吃奶粉上火怎么办

宝宝呕吐是什么原因

宝宝缺钙吃什么好

宝宝营养不良吃什么好

宝宝衣服上的奶渍怎么洗

如果觉得《母乳喂养可降婴儿肥胖风险 母乳喂养注意10个要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