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宝宝也“秋燥”怎么办

2023-06-08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5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新生儿的护理也是个大工程,可千万不能马虎对待。父母们当务之急就是该多了解下新生儿护理知识,小编下面分享宝宝也“秋燥”怎么办?,赶紧看看吧!

夏去秋至,又到了忽冷忽热的疾病高发季节。由于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和循环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不能及时调节体内和体外温度的突然变化,很容易患感冒。此外,秋季干燥,小儿容易口干舌燥、大便干结、鼻塞干咳,一派“秋燥”症状,所以让宝宝安度秋季显得十分重要,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通过疾病预防锻炼及食疗加以防治。

出现盗汗后及时更换衣物

■感冒:这是秋季常见病。记住不要服用过多的抗感冒药,更不要轻宜使用抗生素。较好的办法是多休息、多饮水,用冷毛巾外敷降温。

■腹泻:在腹泻流行期间不要接触患儿,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多的地方。患了病要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不要擅自服用抗生素。

■盗汗:每到秋季,孩子容易出汗。要注意随气温适当为他们增减衣物。衣服湿了要及时更换,以免受凉感冒。

启动冷水洗脸等耐寒训练

别以为当气温稍变冷时就立刻给宝宝添上了厚衣是一种好方法。其实,这样会刻意让宝宝的身体形成一种恒温环境,致使宝宝得不到冷的锻炼,反而容易感冒。所以到了秋天开始进行耐寒锻炼,可以提高宝宝对寒冷反应的灵敏度。具体方法如下:

初始锻炼时可用冷水给孩子洗手、擦脸,小儿一般都能适应。

一段时间后可用冷毛巾给小儿擦身,待习惯后改用冷水冲浴,时间约为数分钟,然后用干毛巾擦干。

在锻炼时要把握适度和渐进的原则,当孩子出现寒颤时应停止锻炼。

进入十月,秋燥越来越明显,不少人出现口唇干裂、鼻咽不适、大便干结等症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教授孙志佳指出,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都是燥邪伤肺的表现。

他提醒说,秋季既是养肺之际,又是伤肺之时。据他介绍,秋燥又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见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但无论温燥还是凉燥,其结果都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可表现为口干、唇裂、鼻塞、咽痛、阵发性干咳,甚至流鼻血或咯出带血的痰等一系列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干燥症”。

专家建议,一旦出现可疑的“干燥症”不要不当回事,而应及时调治以润燥,解除对肺乃至全身的“威胁”。

咽痛干咳鼻出血患者增多

近半个月来,吴太太一家三口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症:除了感到口干舌燥之外,吴先生早上起床还感到鼻子里紧绷绷的,干得十分难受,似乎一不小心就会绷出血来;12岁的儿子一早刷牙则直嚷喉咙痒,并伴有一声声干咳,感觉很不清爽;吴太太则出现头痛、鼻塞、手脚心发热的症状,疑似感冒,但又似乎不像是感冒,她本来以为多喝点水,熬一熬过几天就好了,但这两天她甚至出现嘴唇开裂,痛得她喝水吃饭都十分难受。无奈之下,她只得求助于中医调理,并同时将一家人的症状向医生请教。医生告诉吴太太,她一家是被“秋燥”击中了。

记者了解到,其实近半个月以来,各大医院门诊的咽痛、干咳、鼻出血的患者有所增多。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教授孙志佳解释说,“秋燥”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病症,而是统指秋天发生以“肺症状”为主的身体不适。他指出,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秋燥”易伤肺,因此这个时节的养生要重在润燥养肺。

秋燥容易威胁肺部健康

孙教授称,燥是秋季的主气,这个时节的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我国自古有燥令伤肺之说。据孙教授介绍,秋燥又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见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但无论温燥还是凉燥,其结果都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可表现为口干、唇裂、鼻塞、咽痛、阵发性干咳,甚至流鼻血或咯出带血的痰等一系列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干燥症”。

“肺主一身之气,要防治干燥症,关键在于养肺。”孙教授称,入秋后,当温度和湿度发生较大变化或是病人遭病毒、细菌感染时,其鼻咽部刚开始先是黏膜皱缩而感觉干燥,继而因充血而有痛感,出现鼻咽部发痒不适、干灼疼痛、干咳少痰;由于鼻咽部黏膜表面的蛋白结构发生了变化,气管喉头黏膜发病而咳嗽不止,称为“燥咳”。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酿成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使肺部更受伤。此外,由于肺的功能受到抑制,机体可能出现供氧不足,可造成皮肤瘙痒、毛发枯萎等,还可出现便秘症状。

所以,只有肺好了,全身跟肺相关的其他功能才能跟着好起来。因此,他建议一旦出现“燥咳”或其他可疑的“干燥症”,不要不当回事,而应及时调治以润燥,解除对肺乃至全身的“威胁”。

小贴士

秋天养肺最好笑口常开

孙教授说,养肺的方法多种多样,“笑”可能是最“便宜”且有效的一种。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而现代医学也有研究证明,笑对机体来说的确是最好的一种“运动”,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器官有适当的协调作用。尤其是对呼吸系统来说,大笑能使肺扩张,人在笑中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另外,人在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随着流畅的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孙教授提醒,笑虽可祛病健身,但必须适度,否则会乐极生悲。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者及手术后的病人都不宜放声大笑、狂笑。孕妇也不宜经常大笑,以免造成腹部猛烈抽搐致早产或流产。

呼吸清肺:腹式呼吸扩大肺容量

适度的呼吸动作有助于清肺。以下是两种比较简单有效的呼吸法,有兴趣的人不妨一试:

腹式呼吸法:伸开双臂,尽量扩张胸部,然后用腹部带动来呼吸,这种呼吸方式的目的是增加肺容量,尤其有利于慢阻肺和肺气肿病人病情的恢复。

缩唇呼吸法:快速吸满一口气,呼气时像吹口哨一样慢慢“吹”出,目的是让空气在肺里停留的时间长一些,让肺部气体交换更充分,支气管炎病人可常做。

上述呼吸法最好每天早晚各练一组,每组次数可量力而行。

另外,也可直接用吸入水蒸气的办法使肺脏得到滋润。方法很简单:将热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对准茶杯吸入,每次10分钟左右,可早晚各一次,有气管炎的患者不宜。

新生儿相关推荐

新生儿的育儿方式

宝宝夜间哭闹怎么办

怎样给宝宝退烧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宝宝鼻塞流鼻涕快速解决偏方

宝宝咳嗽怎么治疗

宝宝断奶了不妨吃这些

宝宝吃奶粉上火怎么办

宝宝呕吐是什么原因

宝宝缺钙吃什么好

宝宝营养不良吃什么好

宝宝衣服上的奶渍怎么洗

如果觉得《宝宝也“秋燥”怎么办》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