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分娩“乌龙”事件 孕妈妈千万可别犯

2023-06-08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9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对多数人来说分娩是神秘的,但对准妈妈来说分娩是既兴奋又害怕紧张的,分娩有很多知识也是我们必须了解的,准妈妈们可以跟着一起来看看分娩“乌龙”事件 孕妈妈千万可别犯。

“要生了,要生了!”凌晨3时,市民秦女士拍打着躺在身边呼呼大睡的丈夫杨先生。这突如其来的情况,让刚刚从梦中惊醒的杨先生有些慌乱。他赶紧从抽屉里翻出各种证件,急急忙忙到楼下叫来出租车,一路飞车赶到平时产检的医院。可令夫妇俩没想到的是,医院的床位已经满了。由于不是上班时间,不能临时加床位,秦女士夫妇只能再打车到另一家医院待产。

专家建议可提前打电话

在怀孕第9个月前,就要把分娩时需要的物品准备好,并放在家属都知道的地方,这样可以避免在孕妇突然临产时手忙脚乱。

“在非正常上班时间,孕妇如果突然肚子痛,前往医院之前最好先打个电话,问清楚是否有床位,以及是否必须入院等。”她在产科病房值夜班时,常常会看到一家几口拖着大包小包前来,但却发现没床位,于是又气呼呼地走了。如果来医院之前能打个电话问问,便可以省下转到第二家医院的时间,避免耽误生产。

在正常上班时间来到医院,如果医院没床位,还能加床吗?加床在产科病房是常有的事,但如果孕妇肚子痛得不规律,还是建议转到别的有床位的医院待产。

这样建议有两个原因:一是硬生生的新加床位会给孕妇带来不便,住着也不舒适;二是加床会加重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本来医院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因此只能服务一定数量的病人。毕竟医务人员的数量,是不会因为加床而增加的。所以对于加床进来的孕妇,难免就会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因此服务质量可能会下降。”

大大咧咧型——宫缩时仍做家务

“真的?那么快就生了?”当助产士通过电话把好消息告诉林先生时,他还有点不太相信。林先生把妻子送到医院之后,回家准备待产的东西。没想到还没回到家,助产士一通电话打过来说,孩子已经出生了。

这是林先生妻子的第二胎。因为有了头胎的经验,第二胎难免有些“疏忽大意”,他的妻子就连产检都没好好做,更别说做好分娩前的准备了。当时妻子还在干家务,直到发现有规律的宫缩时,她手上的活还没停下。等到宫口开得挺大了,她这才不慌不忙地把丈夫叫回家,陪自己来到医院……来到医院时,这对准爸爸妈妈什么也没带。

专家建议产前避免疲劳

像这种大大咧咧的孕妇非常多,尤其是二胎的孕妇,到了妊娠末期仍不以为然,结果在临产来到医院时,身上什么都没带。虽然很多住院的所需品都能在医院买到,但在赶往医院前,至少也要把产妇的各种证件,如就诊卡、孕妇保健手册、病历资料、化验单等带在身上。“这些资料可以让产科医生迅速地了解产妇的各方面情况,为助产做好准备。”

产妇分娩时会消耗很大的体力,因此产妇临产前要避免疲劳,一定要吃好睡饱,不能因为是第二胎就大意。

过度紧张型——把家“搬”到医院

“水温计、纸尿裤、吸奶器、和尚服、小围嘴……”闲来无事,谢女士又把床边那个大箱子里的物品数了一遍,生怕漏掉任何一样。

谢女士和丈夫都感到奇怪:在待产房待了一个星期,怎么宝宝还没出来报到?在这等待的一个星期里,可把谢女士的丈夫累坏了。他在工作之余,一刻也没闲着:白天上班,晚上到医院陪床,时不时还要去采购妻子想到的“产房必备品”。一个星期下来,住院时带来的一大箱东西变成了两大箱。只要妻子能想到的,他都一一买回来,箱子里甚至还有给宝宝准备的卡通玩具,仿佛把“家”搬到了医院。

专家建议没必要过早住院待产

“我认为太早来医院待产是没什么好处的。”有些孕妇并没有出现有规律的宫缩,只是因为到了预产期就来医院住院,既增多了住院费用,又累坏了家属。据了解,预产期有一定的范围,提前10天或推后10天,都是正常现象。

不提倡早住院的原因有:首先,环境的改变会让孕妇感到不适,可能会影响饮食和睡眠,导致真正到了该进产房时却不在“最佳状态”;其次,几个孕妈妈一起住虽然可以互相交流,但相互影响的可能性也很大;最后,医院里床位紧张,流动人员多,也容易导致孕妇患病。

什么时候应该到医院住院?朱光美介绍,出现临产的征兆就必须来医院了。如胎膜早破、有水从阴道流出、间隔5~6分钟且持续30秒左右的有规律的阵痛、没有诱因的情况下出现阴道流血现象等。

这类过度紧张型的准爸爸妈妈可不少,“比如有的爸爸心很细,带了很多奶粉、卡通玩具,其实都是用不上的。因为爱婴医院提倡母乳喂养,是不给带入奶粉的。而玩具就更没必要带了,因为刚刚出生的小婴儿是看不到任何东西的,只有光感。”

临近分娩,很多孕妇都有这样那样的担心,假如羊水提前破了怎么办……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预产期的“假如”,也许可以消除你的顾虑。

如果提前破水了怎么办?

大多数产妇的羊水会在生产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宫颈口差不多都打开的时候破水,但是,提前破水也是大约15%的产妇即将分娩的第一信号。它可能会一下子涌出很多或者只是一点点,所以,即使你并不是十分肯定是羊水破了,也最好马上打电话给医生或去医院检查。

如果你的羊水提前破了,但你并没有其他症状或问题,医生一般会建议你等待48小时。破水后48小时之内开始分娩可以降低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因为羊水一旦破了,胎儿和阴道内细菌之间的保护屏障也就没有了,所以不能等待太长时间。

不用担心,大多数产妇在破水后都选择等待,而且一般都会在48小时之内开始自然宫缩,不过也有一些提前破水的准妈妈需要人工帮助。假如48小时之内还没有分娩的迹象,就需要进行引产了。

引产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些医院会在产妇的阴道内插入含有类似前列腺素的凝胶或栓剂来引产,它可以促进宫颈成熟,刺激宫缩。也有可能医生会通过注射合成催产素来引起宫缩。

如果胎位不正怎么办?

分娩时胎儿最理想的姿势就是“头位”――头朝下,背朝你。如果胎儿的下巴藏在他自己的怀里,与挺直头相比,更有利于分娩。在怀孕最后几周,医生可以通 过抚摸准妈妈的肚子判断胎儿的姿势,如果胎儿是臀位,也就是臀部朝下,医生会教给你一套调整胎位的体操。这种方法的成功率约为60%,但如果到了分娩的时 候胎位还没有调整过来,可能就需要采取剖宫产了。

如果宫颈口打不开怎么办?

分娩的第一阶段,也就是宫颈口打开3指之前的速度是非常慢的,但它并不是单纯地打开这么简单。宫颈在打开的同时会变得越来越薄,从厚厚的变成薄薄的一 层,变得像纸一样薄。假如你还处于分娩第一阶段,而且还没有破水,那么医生一般都会建议你等待。这样可能会消磨你的意志,但如果医生采取行动介入的话,到 最后很可能就得动手术了。

不过,如果准妈妈已经进入分娩第二阶段(宫颈打开3指以上),而宫颈打开的速度不够稳定(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每小时打开1指),医生首先会了解为什么 宫颈没有打开的原因,是胎位不正、宫缩不够强烈,还是准妈妈的用力的姿势不正确?有时医生会采用催产素来加快分娩的速度。

如果疼痛让我无法忍受怎么办?

大多数准妈妈都担心这个问题,宫缩的疼痛再加上疲倦会让人感觉无法承受,可以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放松或是睡觉的东西,方法有很多种,但周围的环境是否让 你感觉舒适很重要。另外,就是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如果感觉疼就说出来,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尽量放松,当压力减小的时候,对疼痛的敏感度也会相应降低。

如果胎儿状态不对怎么办?

在分娩时,医生会定时监测胎儿的心跳,如果心率降低,医生会连接超声多普勒胎儿监护仪进行不间断的监测,记录胎儿的心跳速度以及你宫缩的力度。胎儿情况异常的迹象还包括运动减少或羊水中出现胎便。

很多情况都有可能导致胎儿不适,如热水和扑热息痛带来的高温,或者胎儿缺氧等情况,虽然缺氧可能仅仅是由于胎儿一时靠在他的脐带上引起的暂时性不适。但如果分娩过程太快,可能会导致胎儿不适。

虽然胎儿不适一般不会导致紧急剖宫产,但医生需要了解其原因。如果宫口已经开到4~5指,医生会从胎儿头部取血样进行检测。不用担心,这项检测不会给胎儿造成不适。

假如医生担心胎儿有危险,那么就需要马上使用工具助产,或是进行剖宫产,取出胎儿。

如果我太累了,根本没有力气使劲了怎么办?

到了该使劲娩出胎儿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感觉到非常饥饿、沮丧以及精疲力竭了。不用担心,医生和助产士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帮助你的。

准妈妈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哭闹,积极配合医生,让用力的时候就用力,不让用力的时候抓紧时间休息。注意采用呼吸法进行调节。

大多数的准妈妈都能坚持到最后,如果真的是没有力气了,医生也会考虑使用真空吸引器等帮助分娩,或是采取剖宫产。

如果脐带缠住了胎儿的脖子怎么办?

也许听上去很可怕,其实这种情况很常见,一般都很容易解决。针对大部分怀疑脐带绕颈的胎儿,医生一般都会建议进行剖宫产。

如果脐带较松,医生可以在自然分娩的过程中很轻松地将它绕过胎儿的头部。但有些胎儿的脐带比较长,如果缠绕得很紧的话,医生就会考虑剪掉脐带,虽然这 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一旦脐带被剪掉,也就等于断了胎儿的氧气供应,胎儿必须马上脱离母体,所以当下一次宫缩到来时,产妇必须非常用力娩出胎儿才可以。

如果我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怎么办?

最好是事先制定一个分娩计划,和伴侣进行充分的沟通。这样当出现问题或遇到困难时,如果你无法表达,医生征求家属意愿的时候,就可以让伴侣把你的想法告诉医生。

一般情况下,医生都不会强迫产妇一定要怎么做,因此,可以把你的想法都告诉医生,同时也要听听医生的建议,毕竟那是专业的意见,然后再做决定。

分娩相关推荐

妈咪分娩必上心理保健课

如何预防分娩恐惧症

水下分娩痛吗

顺产可以无痛分娩吗

无痛分娩对胎儿有影响吗

异常分娩原因

分娩时要用到哪些东西

孕妈咪即将分娩有什么征兆

产前必知:何为导乐分娩

分娩时难产的两大主要因素

有没有方法预测出确切的分娩时间

分娩时出现难产怎么办

如果觉得《分娩“乌龙”事件 孕妈妈千万可别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