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高血压全程管理专家建议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68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4 分钟。

防治高血压要先了解高血压,小编下面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些高血压小知识,分享高血压全程管理专家建议。

1高血压全程管理专家建议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世界高血压联盟将今年的宣传主题定为:“知晓你的血压”。 近日,由诺华制药(中国)主办的世界高血压日专家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会上,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指出:“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3亿余人,但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42.6%,治疗率34.1%,控制率9.3%,以上“三率”较低的原因之一就是病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即使已知的高血压患者也仅凭感觉用药。随着高血压发病的年轻化趋势,每年新发的高血压病人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这些患者往往对高血压缺乏认识,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因此,高血压的群防群治要从‘知晓你的血压’开始。” 据世界高血压联盟秘书长张新华教授介绍,为了配合这一主题,世界高血压联盟将在全球开展血压筛查活动,中国高血压联盟也将在世界高血压日期间启动中国高血压筛查。

此外,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还针对不同的人群给出了切实可行的高血压全程管理建议。

高危人群:半年一次量血压

如果你在百度中搜索“高血压的症状”,搜索结果会告诉你,高血压的症状包括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而实际上,绝大多数患者在高血压早期是感觉不到任何症状的。那没有症状是否意味着就没有危险呢?答案是否,高血压对心、脑、肾等人体重要器官的损害是缓慢、长期、持续的,血压一天得不到有效控制,这种损害就会一直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定期测量血压是唯一能及时发现高血压的办法。因此,孙宁玲教授指出,鉴于目前我国高血压的年轻化趋势,建议所有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有摄盐过多、肥胖、高血压家族史、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危险因素的人应半年测量一次血压。

小贴士:家里没有血压计,如何做到每年测一次血压呢?支招一:利用单位体检的机会,一般都有测血压的项目。支招二:看看周围亲戚朋友家有没有血压计,利用串门机会蹭一次量血压。支招三:北京很多医院目前都已经开展了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共同指导、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主办的•2014全民心血管健康行动•中国高血压筛查公益项目 (CATCH-ISTATUS) 和血压达标工程,如果您碰巧到了这些医院,可以利用候诊时间去量个血压。

新患者:早治疗,早保护

如果自测或筛查时发现血压高于140/90mmHg,就应该到正规医院的心内科去确诊。一旦确诊为高血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限盐、戒烟戒酒、减肥、早睡、运动等都要写上日程表,同时及时开始药物治疗,使血压达标,减少心脑血管损害。特别是对于有吸烟、肥胖、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的高血压人群,即使是轻度的血压升高,其未来发生脑中风、心梗的危险也会大大增加。而及时开始药物治疗,可以在心、脑、肾血管还没有被严重损害的时候就开始保护,同时也可以比较轻松地将血压控制下来。如果一直拖延不用药,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心脑血管损害已经从量变发展为质变了,再开始治疗,一则血压不易控制,二则对器官的损害已经无法挽回。

此外,孙宁玲教授还特别强调,高血压患者在诊断之初就应该意识到高血压管理不仅仅是一个降血压的问题,应该对自己的血脂、血糖、吸烟、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也做到心中有数,进行综合评估和管理,从而减少未来卒中、心梗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由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全面管理工程”,将在全国150家三甲医院为患者进行免费血压测量及危险因素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对患者进行糖尿病、10年内冠心病及脑卒中发生的风险评估,帮助患者建立自己的“心血管危险档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管理血压和危险因素的综合诊疗方案,长期关注或随访患者,帮助患者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小贴士:第一次去心内科就诊时,最好提前量好体重、腰围,记在手机的记事本上,如果有不久前的血脂、血糖的检查结果,也可以一并带上,以便进行风险因素的筛查和评估。

老患者:早达标,早获益

“140/90”是高血压患者必须记住的一条线,它既是高血压诊断的分界线,也是高血压治疗的起始线,更是高血压控制的达标线。但是,在已经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压不达标仍是一种令人担忧的普遍现象。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患者对血压不达标的危害认知不足,认为血压只要降下来就行了,离着达标差个十几毫米汞柱也没啥了不起。殊不知高血压指南之所以把降压的达标线画在140/90是有很充分的医学证据的,我国独立完成的脑卒中后降压治疗研究(PATS)显示,治疗组血压降低5/2 mmHg,使得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29%。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早一天达标就意味着早一天获益。

另一个原因是很多患者对于血压控制不理想时采取联合治疗方案心存抵触,担心自己的病情会对药物产生依赖,再者就是担心药的种类越多副作用也越多。孙宁玲教授指出,在临床工作中,单药治疗达标的比例并不高,三分之二以上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治疗才能实现血压达标。与增加单药剂量相比,联合用药的降压作用更强、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效果更好,而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更少、更轻微。而与自由联合用药相比,单片复方制剂可减少漏服、错服、擅自减量等问题,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有助于提高降压治疗的达标率。此外,高血压治疗是一个长期控制的过程,是为减少卒中、心梗等更严重的致死致残性疾病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并不是意味着产生了药物依赖,打个比方就是,人活着就必须要吃饭,而不能说人对饭产生了终身依赖。

小贴士:高血压是一种典型的“生活方式病”,想要把不良的生活方式纠正过来,真正把高血压“管”起来,一本高血压管理日记将会是您的好帮手。在日记中,您可以对自己每天吃盐的量、运动量、吸烟和饮酒量等可能影响到血压的生活习惯做大致的记录,同时每天早晚各自测一次血压,每次测三遍,取后两次的平均值记录下来。到下次复诊时,可以将管理日记带给医生看,以便医生更好地帮助您进行血压管理。

温馨提醒:中老年人是高血压高发人群,一般都是由长期饮食习惯不当造成的,建议饮食方面要以低脂肪、低盐、低热量为主,多培养一些生活兴趣,调整好心态,保持舒畅的心情,避免情绪上的多变,适当做些运动,可以打太极、慢跑、跳广场舞等,要是经常有头晕、头疼、眼花、耳鸣、乏力、失眠等症状,调养不好时,建议还是尽早去医院检查,配合药物治疗。

2专家七大建议助你远离高血压

高血压一词,给人们的印象都是和老年病密切相关的。然而在第16个全国高血压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研究证实,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突破3.3亿,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病,仅2010年一年就有45万人死于高血压,高压血近在身边。

那么高血压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呢?专家指出,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造成各种严重的后果,成为高血压病的并发症。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有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脂、肾病、周围动脉疾病、中风、左心室肥厚等。笔者在全国最大的病例库“医享网”中搜索高血压相关病例,发现在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脑、肾的损害最为显着。

心——引发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给患者的心脏带来的改变主要是左心室肥厚和扩大,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称为高血压心脏病。如果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最后患者很可能会因心脏肥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有生命之忧。

脑——可导致中风与高血压脑病:由于脑动脉硬化引发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重者甚至有可能引发中风。中风的致死率极高,而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中风的发生率也就越高。而重症高血压患者由于过高的血压超过了脑血流的自动调节范围,容易诱发高血压脑病。脑组织因血流灌注过多而引起脑水肿,出现弥漫性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昏迷和抽搐。

肾——肾病是高血压的邪恶双胞胎: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以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高血压促成肾缺血,又造成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分泌增加,进一步升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称为“急性型高血压”,进展很快,可出现高血压脑病、视网膜出血及进行性尿毒症。

那么我们可以如何预防高血压呢?专家总结出七大健康细则:

1. 限盐保钾:当细胞环境中的钠浓度升高,会导致渗透压的升高。我国高血压患者居多,很高盐分的饮食有一定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不要超过2克钠(5克盐)的摄入,同时,应多食用高钾食物,钾可增加尿中钠的排出,使血容量降低,血压下降;钾还可以软化血管,从而有助降血压。

2. 合理膳食:少吃肥肉、油炸食品、甜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等。

3. 合理减肥、控制体重。

4. 戒烟限酒:烟草能使血管收缩,饮酒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5. 加强锻炼,保证每周一定量的体育活动。运动不足对高血压形成的“贡献率”高达12%~19%,因此,应保证每周至少运动2-3次,连续运动不少于30分钟。

6. 调节心态,保持好情绪: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7. 不要迷信所谓的特效药与偏方:高血压属于高发病,也成为了商家眼中的肥肉,各种治疗高血压的特效药广告可谓铺天盖地,还有网络流传的各种偏方,使得患者一时间无从选择,更有疾病乱投医的倾向。专家建议,不要迷信各种特效药与偏方,应该针对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目前网上很多医疗资讯网站,例如三九健康网、好大夫网等,可以到上面了解更多高血压的治疗知识,结合例如医享网等专业的病例网站,找到与自己相近的病例,参考对症下药,了解发病机理,寻找治病规律,可有效防控高血压,甚至远离高血压。

3建议研究立法管理粮食转基因

湖北日报讯 据新华社北京26日电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在有关报告中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立法涉及的粮食转基因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争取2011年将粮食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5日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关于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制定粮食法已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国务院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负责牵头起草。

根据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的关于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的审议意见,有代表议案提出,转基因粮食及其食品在人民健康、国家经济安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风险,建议就转基因粮食作物的科研、生产和转基因食品的进出口等方面进行立法。目前,环保部正组织转基因生物安全法起草工作,科技部正为启动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做前期准备工作,商务部建议结合粮食法起草加强对转基因立法问题的研究。

4专家的防癌十大建议

10月31日,世界癌症基金会在北京发布了一份极具权威性的专家报告《食物、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这份近600页的报告系统地总结了迄今为止有关各类食物、运动等对各种癌症发生、发展的影响。

“这一报告首次将肥胖、缺乏运动、摄取高能量食物‘三维一体’地推向了致癌凶手的‘审判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陈君石教授兴奋地说道。世界癌症基金会亚洲开发部主任卡伦·萨德勒则表示,2001年后,全球研究机构的科学家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由21位分属营养、流行病学、癌症、公共卫生等不同学科的世界著名科学家组成的专家组,则用了5年时间对各种研究评估、比较后,提出了预防癌症的10条建议:

1.在正常体重范围内,尽可能地瘦

“人们的腰围每增加1英寸,得癌症的风险就会增加8倍以上。”陈君石说。研究显示,身体脂肪过多可能刺激体内激素水平的飞速提升,导致结肠癌、食道癌、胰腺癌、肾癌、子宫内膜癌以及绝经期后的乳腺癌。“因此,建议每个人应该在正常体重范围内尽可能地瘦,将体质指数(BMI)控制在21—23之间,中国人则应更低,在18.5—23之间。并且保证10年内超重或肥胖人群的比例不超过目前水平,最好更低。”

2.每天至少锻炼30分钟

西雅图癌症中心的报告就曾指出,有持续锻炼习惯(如每天散步半小时,每周五次)的绝经后女性,乳腺癌患病率会减少20%。

3.多喝水,少喝含糖饮料

限制摄入高能量密度的食物,即高脂肪、高糖及低纤维素的食物,如汉堡包、炸薯条、含糖饮料等。特别是含糖饮料,提供了很高的热量,却难以让人产生饱腹感,并可能刺激人的味觉中枢,诱发食欲。

4.多吃各种蔬菜、水果、全麦和豆类

“以植物性膳食为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万不能丢弃。”陈君石告诉记者,有研究证实,水果和蔬菜可能降低多种癌症(包括口、咽、喉、食道、胃、肺)的发生几率。营养科学国际联盟主席马克·瓦尔奎斯特建议,每天最好吃各类水果400克,蔬菜次之。

5.限制红肉(猪肉、牛肉、羊肉)摄入,避免加工的肉制品

“所谓加工肉制品,即添加了亚硝酸盐的品种,千万要少碰。对国人来说,最痛苦的可能就是要和红烧肉说再见了。不过如能控制在每天80克内,美味和健康仍可兼得。”陈君石指出。

6.饮酒能导致多种癌症(如口、咽、喉、食道、结直肠、乳腺)发生

如果不得已要喝,男性每天则应不超过2份(1份含酒精10—15克),女性不超过1份。无论是啤酒、红酒还是白酒,都不例外。

7.限制盐腌食品或用盐加工的食品

盐和腌制食物很可能是胃癌的病因;而发霉的谷类、豆类则含黄曲霉素,对肝有害。因此,要避免吃盐腌或过咸食物,尽一切可能将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同时别吃发霉的谷类。

8.不用膳食补充剂预防癌症

高剂量营养补充剂的确能补充营养,但也可能诱发癌症。最好通过日常膳食增加相关营养素的摄取,最好的营养来源是食物和水。

此外,针对特殊人群,专家还给出了特殊建议:

9.母乳喂养至少坚持6个月,而后添加其他液体和食物

母乳喂养不仅能降低妈妈们患乳腺癌的几率,同时能防止孩子婴儿期感染,保护未成熟的免疫系统发育,预防儿童早期疾病,并能加深母子感情。

10.癌症幸存者也应“守纪律”

随着医学的发展,不少癌症已日渐成为一种慢性病,而与其“和平共处”也应成为长期目标。因此,所有癌症幸存者都要遵循关于膳食、健康体重和运动的建议。

此外,专家们一致认为,不要吸烟或咀嚼烟草。“凡有烟草经过的地方,就会给人带来严重伤害。”

陈君石最后指出,中国癌症模式日渐“西方化”,呈现出食道癌、子宫颈癌的减少和结直肠癌、乳腺癌增加的趋势。“这是由于西方生活习惯的渗入,使得中国人传统的以植物性膳食为主的饮食结构受到冲击而导致的。”他认为,新报告中的10条建议,每条都适用于中国,且任何一条都不能偏废。

5关于高血压预防的建议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又与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世界各地的高血压病患病率不尽相同,欧美等国家较亚非国家高,工业化国家较发展中国家高。

据世界卫生组织MONICA方案的调查材料,欧美国家成人(35~64岁)的高血压病患2病率在20%以上,同一国家不同种族间患病率也有相差,如美国黑人的高血压患病率约为白人的两倍。

专家介绍以下预防高血压方法:

1、胸怀开阔、精神乐观,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脑力劳动者坚持作一定的体力活动等,有利于维持高级神经中枢的正常功能;不吸烟;少吃盐;避免发胖;都对预防本病有积极意义。

2、开展群众性的防病治病工作,进行集体的定期健康检查,对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而本人血压曾有过增高记录者,定期随访观察,则有利于对本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早治疗。

3、提倡每个医师在诊病时都将测量血压列为一项常规检查,这次有助于发现无症状的早期高血压病人,为他们提供得到早期治疗的机会。

以上是介绍高血压的预防的相关问题,希望可以帮助上大家。

如果觉得《高血压全程管理专家建议》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