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乙肝暴饮暴食的危害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752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6 分钟。

生活中很多不良习惯都会造成乙肝的发生,因此从现在开始你就要注意了。今日小编向大家普及些乙肝小知识,分享乙肝暴饮暴食的危害。

1乙肝暴饮暴食的危害

熬夜、喝酒、饱餐、劳累……多数人在春节期间出现生活无规律的状况,对大多数人而言休整几天就能恢复正常,但是对于乙肝患者来说,这其中任何一种情况都 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病情加重。肝炎专家提醒乙肝患者,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饮食,保持规律的生活起居习惯,避免任何一种不良的生活状态降低 自己的免疫力,防止乙肝复发。

白酒别碰,避免重型肝炎

近段时间,由于联谊、聚餐较多,不少乙肝病毒携带者(即表面抗原阳性)因为喝酒、进食大量油腻食物、熬夜等引发重型肝炎而紧急入院治疗。

韶关一名公务员,40来岁,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之前来医院咨询过。专家一再叮嘱他,千万不要喝酒,酒对肝脏病人是一 种毒品。但这位公务员“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常常一天要喝一斤白酒,还是高度的,上月得了重型肝炎,出现黄疸,昏迷入院,差点救不过来了,算是在鬼门关 走了一遭。

专家说,酒精的90%要在肝脏内代谢,酒精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干扰破坏,所以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坏死。对于“大小三阳”的患者而言,餐餐喝酒,无疑“雪上加霜”,肝脏更加严重,几年就会肝硬化。

高脂肪食物少吃,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一年到头,聚餐吃饭肯定是大鱼大肉。高志良教授说,大量摄入高脂肪食物,比如烧鹅、红烧乳鸽、鹅肠、鹅肝等,连续吃几天,血脂一定会上升,久而久之,脂 肪会堆积在肝脏。等发展到脂肪肝时,部分患者可因脂肪肝而发生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所以,乙肝患者更不能暴饮暴食。况且,患肝病者消化功能减弱,食得 过饱常导致消化不良,也加重肝脏负担。当肝功能较差时,应适当减少脂肪的摄入,尤其要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

另外,专家还指出,天气寒冷,像狗肉、羊肉、鹿肉等温补食物也不适合乙肝患者,因为肝病患者本身肝火旺盛,吃这些温补的食物,可能会加重病情。海鲜也少吃为妙,这些高蛋白的食物,对肝病患者来说,不太好消化。

避免感染,提高自身免疫力

慢性乙肝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很容易引起各种感染,比如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包括肝脏)、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等。感染会使肝炎复发、病情恶化。因此,要注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一旦有感染情况出现应及时去医院。

“肝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免疫状态。”高志良教授表示,“在慢性乙肝干扰素治疗中,通过应答指导治疗方案可帮助更多的患者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另外,免疫状态与个人情绪也密切相关。心理负担过重只会影响预后,对病情毫无益处。所以,对于乙肝患者来说,乐观地面对现实、积极地配合医生才是明智的做法。

专家认为,乙肝的治疗在于“三分治七分养”。因此,充足的睡眠、合理营养、规律生活,每天坚持锻炼,劳逸结合很重要,只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乙肝病毒才无法兴风作浪。

2预防胃病 饮食上不宜暴饮暴食

饮食有节不暴食

我21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我们手术队在野战医院,距前线很近,需要手术的伤员必须立即手术。我当时还在实习,主要担任助手,做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有时也搞麻醉。工作很紧张,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常常要连续做几个手术。吃饭很难定时,有时抽空吃点饼干喝点粥,对胃很不利。因为我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中医,受他们的影响,我一直牢记“饮食有节”。无论平时改善生活,还是庆祝胜利会餐,我都加以节制,一般都是八成饱,不给胃肠增加额外负担。

1973年,作为河南医大一附院副院长,我带领医疗队进藏,那时我已经44岁。医疗队去的地方紧邻中印边境,海拔4000米以上。由于高原反应,队员们没有食欲,当时也没有高压锅,水烧到80℃就开了,食物煮不熟,夹生发黏,再加当地的糌粑、酥油茶、牛羊肉大家又不习惯吃,因此开始几乎没有饭量。我看到这个情况,就让队员们把吃饭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我带头吃一点糌粑、酥油茶和一点牛羊肉。以后慢慢习惯了,又有了高压锅,食物夹生问题解决了。这时我又要求队员们吃饭不要过饱。这里气候寒冷,有的队员晚上爱喝烈性酒,我就提醒他们千万别过量。我自己坚决不喝烈性酒,也不吃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因为它们能破坏胃黏膜,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胃病。虽然酗酒的危害并不仅限于胃,但胃是直接受害者。

改变不良习惯

在西藏山南地区的措那、措美、洛扎等县,我率领医疗队与当地医院合作。在流行病调查中,我发现在常见病、多发病前10位中,胃病占第一位,占发病人数的30%左右。分析原因,除了地理气候原因外,与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如当地群众有冷食、生食及不停地吃零食的习惯,进食牛羊肉占的比例较大,使胃肠负担过重等。

根据这种情况,我提出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的建议,不吃生肉和半生不熟的肉,提倡吃熟肉;要吃适当数量的蔬菜和水果;酥油要和清油搭配食用;尽量不吸烟等。

我还体会到,胃病重在预防,培训当地医生和卫生员就是要加强预防工作,其中重要一条就是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其实,在平原地区,患胃病的人,也大多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如有人不吃早餐,而晚饭当成了主餐,甚至晚上还要加餐,这些都不符合健康要求。还有人嗜烟酗酒,“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才能叫豪爽”、“当个男人不吸烟,白来世上转一圈”。故保护胃肠,就要从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入手。

胃是“第二张脸”

1983年,我54岁,被任命为中国支援赞比亚医疗队队长,医疗队分别在卡布韦中央医院和卢安夏汤姆森医院工作。有位赞比亚官员胸闷腹胀,我带内科医生为他检查,确诊是由于工作劳累引起消化不良,于是提请他注意休息,并用中西药物调理,他很快恢复了健康。还有一位高官的夫人,患胃痛,我带针灸科大夫为她治疗数次,疼痛也消除了。

在赞比亚两年多的时间里,我率领的医疗队与当地群众和社会各界建立了深厚友谊,对疾病的治疗上也有了新的感受。比如对胃病,除了其他致病因素外,精神因素也不可忽视。比如过度劳累、焦虑、抑郁等也会导致消化性溃疡和胃炎。有人说“胃是人的第二张脸”,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治疗胃病还要注意心理治疗,防治胃病要心情开朗、精神愉快。

吃粥经常“换花样”

从赞比亚回国后,我又担任了河南医大副校长,工作繁重,但生活比较安定,为了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我更加注意保护胃肠,主要措施是:

饮食定量。早上500毫升奶,两片面包或两个蛋糕,有时再加一个鸡蛋。中午有时是捞面条150克,一般是鸡蛋番茄卤或瘦肉卤,有时是米饭150克,炒青菜、芹菜,调黄瓜,烧土豆等,经常吃点木耳;米饭和面食经常轮换吃。晚上一个馒头(100克),鸡翅一个或几片牛肉,粥一碗(经常换花样,如玉米糁、红薯面汤、红枣稀饭、红豆稀饭等)。有人说,这样饭量太少了,吃不饱。但我认为质量还是不错的,营养已经足够了。

戒烟限酒。无论在什么场合,概不吸烟。烈性酒从不沾唇。偶尔喝上一两小杯葡萄酒。

很少用药。身为离休干部,药费能报销,但我多年来很少吃药。“是药三分毒”,而且都要通过胃,对胃必然要产生刺激甚至伤害,尽量不用药,可以避免药毒积存。当然,也不是绝对不吃药,有时感冒了,就要吃一点清热解毒的中药。这几年,每天服多种维生素片和维生素E各一粒,以补充老年体内的不足。其他滋补药一律不用,维生素也严格限用,以免过量有害。

劳逸结合,适当运动。每天早上要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和做四肢运动。早饭后打一会儿台球。上午10∶00至11∶00,浏览当天的报纸。下午午休后从事一些研究活动,或练习书法绘画。有时应学校邀请为有的班级上医学伦理课或党课。晚饭后要到室外散步。7∶30准时开始看新闻联播和感兴趣的电视剧(特别是历史剧和战争故事片),夜晚10点左右入寝。保持心情愉快,知足常乐,在学习中物我两忘。

3乙肝如何饮食来修复肝

乙肝饮食修复你的肝

病毒性乙肝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以及己肝等,甲型、乙型乙肝以往较为人所熟知,丙型乙肝在过去曾被称为非甲非乙型,因为当时并不能确定该型病毒的存在,直到一九八九年才确定该型病毒,并发现所有的非甲非乙型乙肝,十之八九都是由丙型乙肝病毒所引起。

为什么要注意乙肝呢?因为乙肝、丙肝病毒与肝癌密不可分。病毒性乙肝的症状大致类似有疲劳、厌食、黄胆、腹泻、发烧及呕吐等。当胃口不佳时不要强迫进食,可以点滴方式注射水份、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方式,待症状改善后,再摄取高蛋白质的饮食。

乙肝饮食原则:

1. 热量:成年人每日热量的摄取应以30-35仟卡/每公斤体重为目标,计算起来70公斤的成年人,热量约2100-2450大卡。使用高热量饮食易形成肥胖而沉积的脂质堆在肝脏易形成脂肝,因此不宜使用高热量饮食。

2. 蛋白质:乙肝病人易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味、觉改变的情形,使进食量减少,蛋白质摄取量亦减少,容易引起蛋白质的缺乏。这时应注蛋白质的量,则可帮助肝脏修补损坏的组织,所以建议每日蛋白质的量应达到1—1.5克/公斤体重,其中2/3应来自高生物价的蛋白质食物,如:肉、鱼蛋、奶,植物性食物如:豆类,虽有蛋白质但并不含所有人体所需的『必需铵基酸』而且其吸收利用的效率都不及动物性蛋白。

3. 糖类:饮食中有足够的糖类供作热量来源,就可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被用作热量来源的机会,如此这些蛋白质就可当做作肝脏组织修补的原料。每日应摄取300-400公克,约为5碗饭。也不宜过多,以免影响肝细胞正常的功能。

4. 脂质:摄取量为100-150公克,肝功能恢复至正常后,油脂摄取量不超过100公克,不必过量限制脂肪,因为限制脂肪使食物变得无味,也会影响 到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5. 维生素和矿物质:以食物来源最好。充分供应,以促进肝脏对抗压力及修复损伤。

6. 少量多餐,流质及半流质浓缩的饮食,较适合乙肝病患食用。油炸食物应尽量避免,尽量选用新鲜清洁的食物来烹调,以熟食为佳。

7. 忌酒。

4暴饮暴食惹上祸

胰腺癌,一个在20年前听来还略显陌生的名词,如今却正以它的高死亡率和低存活期不断刷新着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度。近年来,男高音歌王帕瓦罗蒂、著名艺人沈殿霞因罹患胰腺癌先后去世。在我国,胰腺癌是引起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被称为“癌中王”。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几个主要城市中该病近20年来的发病率增加了4倍左右。

胰腺虽小 责任重大

胰腺位于我们身体上腹部深处,非常不显眼。胰腺虽小,但作用非凡,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都与生命息息相关。胰腺“隐居”在腹膜后,其知名度远不如其近邻的胃、十二指肠、肝、胆,但胰腺分泌的胰液中有好几种消化酶在食物特别是脂肪消化过程中起“主角”作用。胰腺内含有多种功能的内分泌细胞,能分泌高糖素、胰岛素、胃泌素、胃动素等等。这些细胞分泌激素除了参与消化吸收物质之外,还负责调节全身的生理机能。如果这些细胞发生病变,所分泌的物质过剩或不足,就会引起病症。胰腺癌可发生于胰腺的头、体、尾部或累及整个胰腺,但以胰头部最多,约占胰腺癌的60%~70%。

上腹痛胀需要警惕

胰腺癌早期无典型临床表现,上腹疼痛时需要鉴别的疾病甚多,故易发生误诊误治,其误诊率为35.5%~87.5%,并常被误诊为胆囊炎、胃肠疾病、肝炎、胰腺炎等,且80%的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因此,只有尽早发现胰腺癌的蛛丝马迹,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挽救生命。

上腹痛或上腹饱胀不适是胰腺癌的首发症状。由于患者常先去内科或其他科诊治,所以多数患者来外科就诊时的病情已属中晚期了。当出现不明原因腹痛、黄疸、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消瘦、恶心、呕吐、腹泻或突发糖尿病等,患者应考虑到患胰腺癌的可能。年龄大于40岁、有胰腺癌家族史、患有慢性胰腺炎,尤其是患有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的患者更要加强监测。

暴饮暴食祸从口进

造成胰腺癌的原因主要有酗酒、创伤、胆道疾病及糖尿病、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慢性疾病。另外,长期接触汽油类物质也可诱发胰腺癌。暴饮暴食能促使胰液大量分泌,而酒精可直接刺激胰液分泌,这是因为酒精进入十二指肠后会引起乳头水肿和奥狄氏括约肌痉挛,于是没有“出路”的胰液便会对胰腺进行“自我消化”。

尽管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还不支持饮酒是胰腺癌的病因,但酗酒可导致胰腺癌发病危险性升高是不争的事实。瑞典卡罗琳斯卡研究院的专家对因酒精中毒(178688例)、慢性酒精性胰腺炎(3500例)、慢性非酒精性胰腺炎(4952例)、酒精性肝硬化(13553例)和非酒精性肝硬化(7057例)而住院的患者的胰腺癌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后发现,饮酒可使胰腺癌的危险性增加40%。研究人员指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胰腺癌危险性明显升高。上海民生健康服务中心门诊收治的6894例癌症病人中,胰腺癌的发病率增长最快,2005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上年上升了50%左右。胰腺癌患者中多数是企事业单位老总,这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压力大,生活没规律,长时间的应酬损害了他们的健康。调查表明,喜欢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人患大肠癌、胰腺癌的几率也大量增加;常吃熏烤煎炸食品及腌制食品的人患胰腺癌的几率也会增加;食用油、高盐食物消费增加,不但会引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还会引起大肠癌、胰腺癌隐患。日本最近的研究发现,摄取大量的加工肉类、猪肉和红肉与胰腺癌危险有着明显的联系,吃香肠和罐头猪肉这类加工过的肉类较多的人与那些吃较少肉类的人相比,其患胰腺癌的危险增加了68%;喜欢吃猪肉和红肉的人比那些很少吃猪肉和红肉的人患胰腺癌的危险要高50%。

管住嘴巴预防癌症

预防胰腺癌的关键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尤其要调整膳食结构,如:不吃烧焦和烤煳的食品,尽量少吃高脂、高油、多盐的食物;日常饮食需注意以谷类、豆类、甘薯等粗粮作为膳食的主体,每天新鲜蔬菜和水果必不可少,在饮食中增加纤维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必要的矿物质;膳食要合理搭配,多食用易消化的蛋白质,如瘦肉、鸡蛋和鱼;要采用合理的烹调方法,如煮、炖、熬、蒸、溜、氽等,不要用油煎、炸、爆炒等方法。另外,要减少应酬,不能过度饮酒,严格控制肉类等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摄入,并坚持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避免超重和肥胖。

5乙肝饮食禁忌

1.忌食易于引起乙肝病人过敏反应的食物:大多数人喜食味美、肉嫩、营养价值极高的海虾、海蟹等海鲜食品,但少数有过敏体质的人,每当他们进食了这些海鲜发物后,会立即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态反应,临床出现腹痛、腹泻、颜面潮红、尊麻疹、皮肤瘙痒,严重者甚至发生休克和死亡。由于肝脏是参与变态反应的重要器官,因此肝脏受损在所难免。尤其原有肝病者可使病情加重;或者病情已稳定的肝病,又可能会再次复发。所以肝炎发作期,不宜吃海鲜发物。

2.忌食易于引起乙肝病情加重的食物:每种食物都有不同的生化成分、理化特性和药理作用,因而它对人体的物质代谢功能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急性黄疽型肝炎患者,如过多地摄入油腻食物,会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恢复期的肝病患者,如进食过多的糖类食物可引起肥胖、脂肪肝:肝硬化晚期和重症肝炎患者,因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而引起肝昏迷;有酸中毒的患者如再大量食醋则会使病情加重;有的肝病患者,因服用了人参、党参、鹿茸等滋补品后,反而导致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或出现黄疽。

有学者分析,人参、党参等补品能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激发淋巴细胞对肝炎病毒的杀伤作用,但同时也使肝细胞受到损伤,引起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少吃油炸、煎烤食品,尤其是肝硬化患者,这些饮食容易引发肝昏迷或上消化道出血。

3.忌食易于引起肝脏损害的食物:现已清楚,肝癌的发生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和饮用水污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发霉的花生和玉米粉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在酸菜和腌菜中含有较多的亚硝胺类物质。

因此,这些食物进食过多,就容易诱发肝癌,尤其是那些慢性肝炎、肝硬化和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应特别注意。肝炎患者不宜吃腌制的咸菜、酱菜等。忌吃松花蛋:因其制作过程中需用铅粉,常食易致铅中毒及钙缺乏,影响肝功能恢复;肝硬化病人因为门静脉高压而致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主要有食管静脉曲张、胃内静脉曲张及食管下端静脉曲张,如果饮食不注意,很容易导致这些静脉破裂,出现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昏迷,严重者导致死亡。

所以,肝硬化病人应避免食用生硬、带刺或带骨的肉类,以及含植物纤维素(纤维素食品)过多的蔬菜(蔬菜食品),因这些食物很易伤及曲张的静脉。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对肝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长期大量饮酒还可致营养不良、代谢异常和免疫功能紊乱以及中毒性肝损伤,如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变等。

另外,刀豆的两端尖角部分、产生黑斑的甘薯和鲜金针菜等食物;含有秋水仙碱等毒性物质,如处理不当,食后均可发生中毒现象而加、重肝损害。

4.忌食易于降低某些药物功效的食物:有些食物摄入体内后可以改变或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药理作用。

例如,牛奶、豆腐等食物中含有的钙、镁、铁等离子,可与四环素类药物结构成不易吸收的化合物:莨菪碱类药物能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肝脏的微循环,是治疗黄疽型肝炎的常用药物,但茶水中的鞣蛋白可与食若碱类药物中的生物碱结合,从而影响其吸收、降低疗效;氨基比林是常用的退热药,但摄入含有亚硝酸盐较多的咸菜和发黄的青菜等食物后,可结合形成致肝癌能力很强的亚硝胺物质;另外,柿子中含有鞣酸,可与铁质结合而影响铁的吸收。

因此,贫血者不宜食柿子:有的食物同食可能还会致病,如柑橘中含黄酮类成分,可与萝卜中的硫氢酸发生作用,而抑制甲状腺功能,并诱发甲状腺肿大,因此柑橘与萝卜不要同食。

5.正在服用肝病药物的乙肝患者需要忌口的食物。例如患者正在服用甘草酸制剂治疗,不宜吃具有排钾性质的食物。

例如胡萝卜等。甘草有类固醇样作用,具有排钾性质,容易导致低血钾,此时应食用含钾的食物。而胡萝卜中所含的“琥珀酸钾盐”的成分具有排钾作用,二者同用,可导致低血钾症。表现为全身无力、烦躁不安、胃部不适等症状。五味子制剂酸性作用强,此时不宜多食酸性食物,以免加重胃溃疡的风险。

如果觉得《乙肝暴饮暴食的危害》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