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药物治疗乙肝怎么预防耐药性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36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生活中患上乙肝的人日渐变多,可见要极早防治。小编下面分享药物治疗乙肝怎么预防耐药性,希望大家能了解了解。

1药物治疗乙肝怎么预防耐药性

很多乙肝患者认为一种药物长期使用就容易产生耐药,果真如此吗?其实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抗病毒过程中如果选择适合病情的药物,那么,耐药有可能不会产生,因此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使用一种药物时间越长,耐药的风险会上升,但不是绝对的。长时间使用一种抗病毒药物,耐药的风险是多种因素决定的,如抗病毒药物的特点,有的药物耐药性低,有的耐药性高;与抗病毒过程中对乙肝病毒抑制能力有关,如果在24w内HBV-DNA达到检出限以下水平,则长期应用耐药性低;另外,也与病人的依从性有关。

因此,要降低核苷类似物长期使用的耐药率,就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最大幅度地抑制病毒,使病毒载量维持在很低的水平,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可大大减少耐药率的发生。

选择抗病毒药物首先要明确病情

一般适应证包括:(1) HBeAg 阳性者,HBV DNA ≥105 拷贝/m l(相当于2000 IU/mL);HBeAg阴性者,HBV DNA ≥104 拷贝/m l(相当于2000 IU/mL);(2) ALT ≥2×UL,如用干扰素治疗,ALT应≤10×ULN,血清总胆红素应《2×ULN;(3) ALT 《2 ×ULN,但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 HAI ≥4,或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

对持续HBV DNA阳性、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但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亦应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

(1)对ALT大于正常上限且年龄》40岁者,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 (III)。

(2)对ALT持续正常但年龄较大者(》40岁),应密切随访,最好进行肝活检;如果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 HAI ≥4,或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应积极给予抗病毒治疗(II)。

(3)动态观察发现有疾病进展的证据(如脾脏增大)者,建议行肝组织学检查,必要时给予抗病毒治疗(III)。

在开始治疗前应排除由药物、酒精或其他因素所致的ALT升高,也应排除应用降酶药物后ALT暂时性正常。在一些特殊病例如肝硬化或服用联苯结构衍生物类药物者,其AST水平可高于ALT,此时可将AST水平作为主要指标。

目前可选择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哪些

1.我国已批准普通干扰素a(2a,2b和1b)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2a和2b)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分析表明,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HBsAg清除率、肝硬化发生率、HCC发生率均优于未经干扰素治疗者。有关HBeAg阴性患者的4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治疗结束时应答率为38%~90%, 但持久应答率仅为10%~47% (平均24%)。有研究认为,普通IFN-a 疗程至少1年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2a(PegIFN-a2a)治疗(87%为亚洲人) 48周,停药随访24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2%;停药随访48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可达43%。

2.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抗HBV核苷(酸)类似物药物有5种,我国已上市4种。

拉米夫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类似安慰剂。随治疗时间延长,病毒耐药突变的发生率增高 (第1、2、3、4年分别为14%、38%、49%和66%)。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于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抑制HBV DNA、促进ALT复常,且联合用药者对阿德福韦酯的耐药发生率更低。

用恩替卡韦治疗长期随访研究表明,对达到病毒学应答者,继续治疗可保持较高的的持HBVDNA抑制效果。日本一项研究显示恩替卡韦3年累积耐药率为1.7%~3.3%。

替比夫定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拉米夫定相似,但治疗52周和104周时发生3-4级肌酸激酶(CK)升高者为分别7.5% 和12.9%,而拉米夫定组分别为3.1%和4.1%。

持续应用替诺福韦酯治疗3年时,72%的HBeAg阳性患者和87% 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VDNA《400 拷贝/mL,亦未发现耐药变异。

2如何防止乙肝治疗中出现耐药性

在乙肝治疗中患者容易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刚开始治疗效果不错,但是后来就不行了。这种情况一般是乙肝病毒产生了耐药性,使得治疗逐渐丧失效果。那么怎么才能够防止乙肝病毒出现这种耐药性呢?

要想防止耐药性的出现,有时候是挺难的,患者一定要正规治疗。依据自身的情况即按照病毒水平选好适当的药,并且治疗期间不要私自停药或换药,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预防乙肝耐药应做到在用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期间,要反复强调遵医嘱按时、足量服药。

另外,患者在治疗时要严格遵从大夫的要求,定期进行复查。最好每3个月要检查肝功和HBV-DNA定量,同时还要做乙肝病毒变异耐药检测。科学的诊断患者病情,针对患者病情择优选择最好的抗病毒药物。另外,在开始服用核苷类药物的头6~12个月,必需把病毒水平降低到极限。这是最先要做到的。同时,对免疫耐受期货非活动性HBV感染者,尤其是年龄较轻者,如不需要接受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治疗,则不建议应用核苷(酸)类似物。

因此,为了避免使患者的乙肝病毒表现出耐药性,就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准备,提前进行应对。不但要进行正规治疗,而且患者还要遵医嘱,选择正确的药物。乙肝治疗并不容易,患者有时候的自行决定可能会导致不好的结果。

3靶向药治疗癌症也有耐药性

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近十年来,靶向治疗的科研和临床似乎已经超越了所有肿瘤研究的风头,学术推广和商业营销一浪高过一浪,推出新药的速度和临床运用的数量史无前例的高涨。专家提醒:此类药物也有明确的治疗适应症,也可存在耐药性和毒副作用等问题,莫将其当作救命“神药”盲目滥用,以免最后落得“人财两空”。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肿瘤科林丽珠教授、广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张华教授

病例:靶向药吃几个月后失效了

74岁的何婆婆体检时查出右上肺中央型肺腺癌。家人听说靶向药物是目前最好的治癌药,比起化疗来毒副作用小,就主张让何婆婆吃靶向药。为了让老人用上“最好”的药,他们还托人到香港、美国去买。一开始吃了靶向药,何婆婆的病情控制得还好,但几个月后就不行了,甚至频频出现头晕头痛、胸闷气促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发现肿瘤已经脑转移,并出现大量的胸腔积液。

解读:靶向药物也有耐药性

“临床上不少使用靶向药物的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失效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肿瘤科主任林丽珠教授介绍,“其实,大多数药物都会产生耐药性,包括靶向药物在内。”林丽珠解释称,分子靶向药物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最后使其死亡来达到治疗目的的。各种特定的分子靶向药物是针对某种癌细胞的某一个蛋白、某一个分子起作用的,只能抑制肿瘤生长的一条通路而已。当一条通路受到抑制时,肿瘤细胞会不断自寻“生路”,选择其他通路合成自身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久而久之可使分子靶向药物失去作用,即产生耐药性。例如,治疗肺癌的靶向药物TLI抑制剂的中位有效期是9~13个月,基本上每个病人迟早都会出现耐药。

另一个常见的困惑是:为什么患同一种病,服用同样一种药,有的人有效,有的人却无效?对此,林丽珠表示,对于特定的靶向药物,使用前应做相关的基因检测,弄清楚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上是否有符合相关靶向药物“打击”的位点。有了“敏感”的靶点,药物才能起效。另外,靶向药物在肿瘤的治疗中是前进了一步,但仍然有许多未知的因素制约着它的发展,因此,即使起效后也可能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而失效。

提醒:滥用靶向药小心人财两空

广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张华教授坦言,近十年来,靶向治疗的科研和临床似乎已经超越了所有肿瘤研究的风头,学术推广和商业营销一浪高过一浪,推出新药的速度和临床运用的数量史无前例的高涨。

张华指出,目前国内对靶向药物的使用已出现滥用的苗头,有医生方面对适应症把握不严的原因,临床上有不少该做的基因检测没认真做便随便用药的例子;另一方面,病人自身受某些药商夸大宣传的影响,将其当作救命“神药”,对疗效寄以过高的期望。事实上,目前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使用分子靶向药物,患者的用药缓解率为20%~50%,中位生存期延长5~15个月。但靶向药物是癌症药物中最昂贵的,病人服用一个月花费常需数万元。受癌症折磨的家庭到最后病急乱用药的现象并不少见,甚至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砸锅卖铁,钱花了不少,药用了却没多大效果,最后落得人财两空。

“客观来讲,这类药物对适用的人群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并非像某些夸大宣传所吹嘘的那样安全有效。”张华告诉记者,靶向药物的滥用不仅已经影响了癌症病人的规范治疗和基本治疗,还会拉低分子靶向药物本身的疗效,并增加其副作用。他就诊治过因为靶向治疗药物造成的肺纤维化和心功能衰竭等严重副作用的病人,皮疹、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发生率也并不低。

4空洞性耐药性肺结核病怎么治疗呢

空洞性耐药性肺结核病如何治疗?经长期或不规则化疗失败的病例,结核菌耐药,手术并发症高,故肺结核病人经过一定疗程药物治疗仍无痊愈可能且病情适合手术治疗的应说服患者不失时机的转外科手术治疗,以免失去有利时机。

一、一般资料:32例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9~62岁,平均39岁。病程2个月~23年,平均43个月。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27例,发热11例,咯血13例,胸痛4例。

二、X线征像:薄壁空洞16例,纤维空洞8例,干酪性空洞8例。其中5例空洞内有典型的球状阴影,球体上方与空洞内壁间有新月形透亮区。

三、术前用药及痰菌检查:本组28例术前诊断为空洞性肺结核,用一、二线抗结核药物4~9种,正规或不正规抗结核治疗5个月~16年,平均27个月,其中15例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占46.88%),术前痰菌阳性20例(占62.5%)。

四、手术原因:术前确诊为空洞性肺结核,长期治疗空洞不愈合,痰菌反复阳性者20例。空洞性肺结核合并曲菌感染、反复咯血5例。术前误诊为肺癌者4例。反复大咯血经内科治疗空洞无变化者3例。

五、手术方式:肺段切除2例,肺叶切除22例,上叶肺加下叶背段切除2例,中下肺叶切除3例,右全肺切除3例,其中同期或二期部分胸廓成形术4例。

六、术后病理:32例空洞性肺结核中纤维空洞9例,多发性空洞3例,空洞内有干酪坏死物23例,空洞周围有结核卫星灶11例,5例空洞内有曲菌寄生,曲菌球形成。

七、术后并发症及效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经二期胸改后治愈。1例术后2个月复发。全组病人出院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年,经1~10年随访,痰菌转阴率95%(19/20),痊愈恢复工作者28例(87.5%)。

5怎么看待乙肝耐药性方法

误区一:一旦耐药,以前的治疗就白费了

不少慢性乙肝患者害怕一旦出现耐药,以前的治疗就白费了,甚至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因此不愿意接受抗病毒治疗。

对抗慢性乙肝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旦放弃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就会肆无忌惮地疯狂繁殖,导致病情恶化。如果坚持抗病毒治疗,就能打压病毒复制的“嚣张气焰”,延缓疾病进展。所以即使发生了耐药,在之前进行的抗病毒治疗中,患者也是受益的。

全球大规模的研究发现,经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癌的风险都明显低于没有受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我国一项专门治疗肝硬化的研究也证明,拉米夫定能减少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或晚期肝纤维化病人发生肝脏并发症的危险。

误区二:选抗病毒药,只看耐药率不考虑综合因素

在制订慢性乙肝治疗方案时,很多患者过分惧怕病毒耐药,把耐药率当成选药的唯一准则。

其实,选药跟选对象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你的。耐药率是选药时要考虑的综合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医生在选择药物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的安全性、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如果患者选择了超过自己负担能力的抗病毒药物,就会影响长期治疗。有很多病人就是因为经济能力所限无法继续治疗,从而中断治疗导致病情加重的。

另外,即使选择了耐药率较低的口服抗病毒药物,乙肝患者也不能高枕无忧。目前的口服抗病毒药物都可能发生耐药,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定期随访。

误区三:谈耐药色变,老想换药

在门诊,医生经常看到有些患者经过拉米夫定治疗后,HBV DNA已经发生了转阴,但他们总担心会出现耐药,请求医生换药治疗。

实际上,在治疗有效的情况下,耐药的发生率是较低的,耐药通常发生在抗病毒效果较差的患者身上。即使拉米夫定耐药了,还可以联合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效果也很好。况且,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一旦发现病毒学的反弹,及时加药就可预防临床耐药的发生。

如果觉得《药物治疗乙肝怎么预防耐药性》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