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冬季 保护老年人鼻子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2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最近天气有些冷,不少老年人发现自己的鼻子也变得十分“脆弱”,动不动就鼻出血。

1冬季 保护老年人鼻子

他们挺纳闷:为什么冬季容易鼻出血呢?

浙江医院五官科副主任医师许敏达介绍,鼻出血医学上称为“鼻衄”,是冬季常见病。鼻子在冬天之所以“脆弱”是因为许多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慢性支气管炎等,当这些“老毛病”遭遇寒冷天气时,鼻腔粘膜血管收缩能力减弱就容易鼻出血。此外,冬季老年人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上升,发热、喷嚏及用力擤鼻子都易诱发鼻出血。

有些人鼻出血时习惯将头仰起,以为这样就能止血,但许医师说这只能使大量鲜血自后鼻孔流入咽喉部使前鼻孔流血减少,造成鼻出血减轻的假象,对止血并无帮助,相反还可能贻误治疗最佳时机。许医师说,正确的方法应是:首先要保持镇静,因过分紧张反而引起血压上升,加剧出血;其次应让患者半卧位休息,额部、颈部冷敷或冰敷,用手捏鼻以压迫止血并及时送医院;就诊时患者应记住哪侧鼻孔先出血,以便医生及时找到出血部位。

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防患于未然。许医师建议老年人在冬季应注意保暖、戒烟戒酒,改掉用力擤鼻子等不良习惯;常吃蔬菜、水果;保持室内空气的温度及湿度;避免过早晨练,注意鼻腔润滑。同时应积极治疗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治疗。唯有多方面加强预防,才能有效防止鼻衄的发生。

2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指咳嗽、咯痰,每年至少3个月,连续2年以上,并能排除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支气管粘膜炎性病变。

[病因]

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环境因素、免疫缺陷、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及遗传因素均与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有关。

[临床表现]

慢性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喘息。一般发生在中老年,有长期吸烟史。

[诊断要点]

(1)一般发生在中老年,有长期吸烟史。

(2)慢性咳嗽、咳痰,每年至少3个月,连续2年以上,部分患者伴有喘息。

(3)体检时部分患者肺部可闻及干、湿罗音。

(4)X线检查可见两肺肺纹理增多。

(5)支气管造影时可见支气管壁“小憩室”。

[鉴别诊断]

(1)支气管扩张

临床表现为长期咳嗽、咳大量脓性痰及反复咯血,部分患者可有杵状指(趾)。支气管造影可确诊支气管扩张。

(2)支气管哮喘

常突然发作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及紫绀,体检可有呼吸音延长、双肺明显的哮鸣音,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测验可助诊断。

(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咳嗽、咳痰常见,而以肺气肿占优势而无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慢性咳嗽、咳痰不明显,气短是主要症状,体检可有桶状胸、肋间隙增宽、语颤减弱、呼吸音减弱、呼气时间延长,X线检查及肺功能检查有助诊断。

[家庭应急处理]

(1)控制感染,可选用下列抗生素中1或2种:四环素0.5g,每日4次;强力霉素0.1g,每日2次;SMZ CO 2片,每日2次;红霉素0.3g,每日4次;麦迪霉素0.3g,每日4次;头孢菌素0.5g,每日4次。

(2)祛痰止咳,常用祛痰药有氯化铵0.6g,每日3次;碘化钾0.6g,每日3次;必嗽平16mg,每日3次;川贝枇杷露10ml,每日3次;鲜竹沥水20ml,每日3次。

咳必清或复方甘草合剂等止咳药可根据情况选用。

(3)解痉平喘,可选用氨茶碱0.1~0.2g,每日3次;或舒喘灵2~4mg,每日3次,必要时可应用少量皮质类固醇激素。

(4)缓解期时,应适当锻炼身体,积极防治感冒,同时应戒烟。

3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

【阴虚痰热型】 【痰浊壅肺型】 【寒饮伏肺型】 【肺脾气虚型】 【肺肾气虚型】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支气管的慢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咯痰,或伴有气急,甚至气喘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本病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病情进展可并发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肥大,可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和健康。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咳喘”、“痰饮”、“肺胀”等病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外邪侵袭、肺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有关。病变主脏在肺,涉及脾肾,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可分为阴虚痰热、痰浊壅肺、寒饮伏肺、肺脾气虚、 岐肺肾气虚等证型。

4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吃什么

【枸杞猪心】

配方:枸杞子10克,鲜猪心1个。

制法:将猪心和枸杞子一起文火煮1小时左右,加少许盐调味。

功效:补肾纳气。

用法:佐餐食用。

【核桃人参饮】

配方:核桃仁20克,人参6克,生姜3片,冰糖少许。

制法:将核桃肉、人参、生姜加水适量一同煎煮,取汁200毫升,加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温肾纳气,止咳化痰。

用法:不拘时饮用。

【柚子鸡】

配方:柚子1~2个,雄鸡1只(约1000克)。

制法:将柚子肉放人洗净的鸡腹内,然后将鸡放入搪瓷锅中,加入清水1500毫升及适量葱、姜、黄酒、盐,再将搪瓷锅放入盛有水的锅内,隔水炖熟。

功效:补益脾肾,化痰止咳。

用法:每2周1次,连服3次,佐餐食用。

【冰糖麻雀】

配方:麻雀2只,冰糖15~20克。

制法:麻雀洗净放入碗中,加冰糖及60~100毫升清水,隔水炖熟即可。

功效:益气温肾,宣肺止咳。

用法:每日1次,早晚均可食用。5~7日为1个疗程。

【款冬花茶】

配方:茶叶6克,款冬花3克,紫菀3克。

制法:用开水冲泡上三物,加盖片刻即可。

功效:祛痰止咳。

用法:每日1剂,代茶饮,不拘时。

【猪肺粥】

配方:猪肺500克,粳米100克,薏米50克。

制法:将猪肺制净,加水适量,放入料酒,煮至七成熟时捞出,切成肺丁,同粳米、薏米一起入锅,并加葱、姜,先置武火上烧沸,然后文火煨熬,米熟烂时加少许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补脾益肺,止咳化痰。

用法:每日食1~2小碗。

5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疗法

一.痰湿咳嗽治则:化痰燥湿。

主方:二陈汤加减加减:胸脘痞闷,加厚朴10克、机壳6克;纳呆食滞,加山楂10克、神曲10克;痰吐不利,加全瓜萎10克、竹沥1支(冲);久咳,加乌梅9克。

主方分析:二陈汤为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要方。

方用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辅以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生姜降逆化痰;乌梅收敛肺气。

处方举例:

半夏10克 陈皮6克 茯苓10克 杏仁10克 苡仁10克 白前6克 象贝10克 桔梗3克制南星10克 甘草6克

二.肺虚咳嗽治则:健脾益气,肃肺化痰。

主方:六君子汤加减。

加减:久咳汗多,加五味子6克、百部10克;动则气短,加参蛤散 1.5克(吞服);肺虚有热,加黄芩10克、地骨皮10克;干咳剧烈,加河子10克、罂粟壳3~4.5克。

主方分析:六君子汤为健脾益气,燥湿化痰之剂,培脾土可生肺金,即有补肺之功。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补气,半夏、陈皮燥湿化痰。

处方举例:

党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半夏10克 陈皮6克 五味子6克 紫花10克 川贝母6克 款冬花10克 甘草6克3.阴虚燥咳治则:滋阴润燥。

主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加减:咳甚痰中带血,加茅根30克、藕节10克;

潮热盗汗,加银柴胡10克、鳖甲15克;口渴欲饮,加石斛10克、芦根30克。

主方分析:沙参麦冬汤为滋养肺胃,生津润燥之剂。方中沙参、麦冬生津润燥,清养肺胃;辅以玉竹、天花粉生津解渴;扁豆、生甘草益气培中,甘缓和胃;

桑叶轻宣燥热。

处方举例:

南北沙参各10克 麦冬10克 玉竹10克天花粉10克 桑白皮10克 杏仁10克 百部10克 知母10克 紫菀10克 甘草6克

慢性支气管炎辨证时,应注意气阴之盛衰,时时顾及补气或养阴,扶正方能祛邪,不能一味清肺化痰,而导致气阴更损。因此治疗一般应扶正为主,祛邪为次。如果因复感外邪,咳嗽增剧之时,当急则治其标,以祛邪为主。

如果觉得《冬季 保护老年人鼻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