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孩子得了佝偻病不能盲目补维生素D

2023-06-09 分类:百科

佝偻病是小儿的一种内科多发疾病,多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但是佝偻病的治疗也要注意不能进入误区。

1孩子得了佝偻病不能盲目补维生素D

佝偻病的原因

为什么胎儿也会患佝偻病呢?这得从胎儿骨骼的发育谈起。胎儿在第8~10周,长骨骨干开始骨化,这种骨化的进行,有赖于母体对钙磷和维生素D的摄取,尤其是在妊娠后半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也相对较高。如果此时孕母体内维生素D和钙量不足,即可影响胎儿的骨骼发育而发生先天性佝偻病。在妊娠期间户外活动少,阳光照射不足、营养不良以及妊娠后期常有腰酸、腿痛、手脚发麻和抽搐等低钙症状的孕妇,胎儿也易患先天性佝偻病,孩子出生后不久即出现佝偻病的症状:生后2~3个月内前囟门特大、前后囟门通连、胸部左右两侧失去正常的弧形而成平坦面,甚至发生低钙抽搐。

先天性佝偻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孕妇在孕期内多进行户外活动、晒晒太阳;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富含钙和其他营养素的食物。必要时服用维生素D制剂,尤其是在孕期有手脚发麻、抽筋等低钙症状者,更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和钙粉等。一般从妊娠第28周起每天服维生素D如鱼肝油及其制剂和钙粉,直至孩子娩出,可以有效地预防先天性佝偻病的发生。

佝偻病的症状

1、早期现象:

如果您发现宝宝有以下症状,请您开始提高警惕,以下的表现提示了家长孩子有佝偻病的可能:多汗、好哭、睡眠不沉、易惊,由于头部的多汗而使头部发痒,孩子常摇头而致头枕部秃发。

2、发病症状:

为了确定病情,我们建议您带孩子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如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见孩子身体出现明显病症。

肌肉松弛无力,特别是腹壁及肠壁肌肉的松弛,可引起孩子的肠胀气,而致腹部膨隆犹如蛙腹。由于骨骼病变出现的症状,这是佝偻病的特征表现。6个月以下的孩子,用手指轻压其枕骨或顶骨,犹如乒乓球有弹性感;8-9个月的孩子头颅呈方形,前囟门也偏大,至18个月前囟门尚不能闭合。在1岁左右的孩子,胸部则可见到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称为肋串珠;并可出现胸廓畸形如胸骨前突呈“鸡胸”和肋缘的外翻。

由于四肢和背部肌肉的无力,孩子的坐、立和走路都晚于健康的孩子,且容易跌跤,到了1岁以后会走路可出现两下肢向内或向外弯曲的畸形呈“0”型腿或“X”型腿。此外,孩子的出牙也延迟,且容易发生蛀牙。

佝偻病的治疗及误区

维生素D是治疗佝偻病的有效药物,但切不可随便给孩子补充大量维生素D,以防止维生素D中毒。口服维生素D丸是常用方法,但对不能口服或是有腹泻的孩子可在医生指导下注射维生素D,同时加用钙剂。所以要防止以下误区。

1、出汗多,有枕秃,不一定就是佝偻病

许多家长照本宣科,以为孩子只要枕秃或夜间出现汗多,就一定是缺乏维生素D。其实孩子爱出汗,还有其他原因。孩子在白天活动量比较大,交感神经就会兴奋,代谢旺盛,转入睡眠时,人体进入基础代谢,但孩子的植物神经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只能从代谢旺盛渐渐过渡到基础代谢,所以体内大量的热能会以出汗的方式释放出来。如果孩子的出汗现象在入睡后1~2小时逐渐消失,可视为正常。由于头部出汗多,孩子睡觉时不太舒服就会出现摆头现象,枕部便会出现脱发圈。因此,出汗多、有枕秃的儿童不一定都是佝偻病。大家要注意,典型的患有佝偻病的小儿常常是整夜出汗,上半夜换衣服后,下半夜衣服仍然是湿的,而且出汗有酸臭味。当然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需要和其他情况结合起来综合分析。

2、维生素D生理需要量是多少

小儿每日需要维生素D400~800国际单位,每日需要维生素A1500~2000国际单位,所以家长们可以大概计算一下孩子奶粉内鱼肝油的含量,如果缺乏的不多,加上孩子又经常晒太阳,没有佝偻病的表现,完全可以不用预防性补充鱼肝油。如果是冬天,天气不好,加上孩子吃饭不好,那就可以选择儿童专用的鱼肝油,预防吃一段时间,但时间也不要太长。

另外,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依旧可能患佝偻病。对于占绝大多数(95%以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经过正规补充是可以纠正的。

小编温馨提示:佝偻病是一种小儿常见病,预防小儿佝偻病准妈妈要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晒晒太阳。同时,也要把握好佝偻病的症状,以便及时治疗。

2宝宝病理性口臭原因及治疗方法

宝宝病理性口臭原因及治疗方法

口臭是不是病理性的,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有龋齿、牙周炎、牙结石、副鼻窦炎、扁桃体炎等疾病,则应该进行相应的治疗。

中医视口臭

中医认为,口臭多为胃有积热、脾胃火盛、肝肾阴虚、肠腑实热等引起,口臭若兼有上腹胀闷,嗳气、泛恶等症,则多由食滞引起。

1、食滞

这是因为宝宝暴饮暴食,过食伤脾,食积不化,腐臭之气上熏,故为口臭。

治疗原则: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之类的药物消食导滞。保和丸内含的主要药物有山楂、神曲、茯苓、半夏、陈皮、莱菔子、连翘等。

2、胃积热

胃积热表现为口臭、舌干、牙龈红肿等。

治疗原则:清胃泻热。选清胃散,主要药物有黄连、生地、升麻、丹皮、当归等。

3、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表现为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口咽干燥、口臭。

治疗原则:滋补肝肾。用左归饮加减,主要药物有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等。

4、脾胃火盛

脾胃火盛表现为口疮口臭、口唇干燥等。

治疗原则:清泻脾胃伏火。用泻黄散加减,主要药物有藿香、生石膏、栀子、防风、甘草等。

3专家访谈:了解结直肠癌的病发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

面对结直肠癌已逐步演变成危害公众生命健康主要“杀手”之一的严峻现实,鉴于公众对结直肠癌知识知之甚少的现象,加强宣传,提升公众预防意识迫在眉睫。为此,小编特意邀请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兰平教授、吴小剑副教授为大家详尽、专业、全面地介绍结直肠癌的治疗、预防等知识。

中国结直肠癌新增发病率为世界平均的2倍广州高发

国人对健康的关注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每一位公众人物或者明星因病去世,都会引起大家对相应病情的关注。赵丽蓉的逝世,一度使得肝癌关注度飙升;阿桑、罗京、大傻的逝世,导致乳腺癌、淋巴癌、咽喉癌引起人们的极度关注。这种独特的关注健康方式经常会导致很多疾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结直肠癌便位列其中。

“过去欧美等经济发达地区是结直肠癌的高发之地,但是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已由低发区逐步向高发区转变,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是节节攀升。据不完全统计:20002年中国结直肠癌患者达到15.1万,2005年上升到17.2万。结直肠癌在男性人群中患病率约为15/十万人,女性则为10/十万人。总体来看,发病率高达十万分之二十五。而在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发病率则更高,发病率每年递增4.2%,是世界平均递增速度(2%)的近两倍。”

吴小剑教授在介绍中国结直肠癌高发情况时,显得颇为忧心。

从结直肠癌患者发病情况来看,与职业、工作性质等并无太大的关联,但是近年来结直肠癌老年化现象比较明显,平均发病年龄在65岁左右。过去中国结直肠癌发病年龄普遍较早,比欧美发病年龄提前10余年,但现在结直肠癌平均发病年龄与西方发达国家日益趋同。

究其原因,兰平教授认为:“一方面与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相关,另一方面可能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改变,导致结直肠癌患病因素的改变相关。总体来说,结直肠癌老龄化,并不意味着高发人群已从年轻人转化到老年人群上。”

4溃疡病出血的原因

溃疡病出血是因为溃疡基底血管被侵蚀破裂所致。如果溃疡部位的毛细血管被破坏后往往仅有少量的渗血,患者可能没有什么感觉,有的大便颜色变化也不明显;如果是较大血管被破坏了,则出血量往往较大,可表现为呕血和黑便,此时病人会出现心慌、乏力、面色苍白,甚至休克等症状。

大出血的溃疡一般位于胃小弯或十二指肠后壁,因胃小弯处有胃左、右动脉,其后有脾动脉,十二指肠后面有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穿透性溃疡容易侵及后二动脉。这些动脉受到破坏时即发生大量出血,甚至为致死性的出血。

引起溃疡病出血的诱因很多,溃疡患者可因饮食失调、过度精神紧张、体力劳累,受寒或感染之后发生出血,也可因药物如阿司匹林、保泰松、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凝剂等而激发出血。此外,必须警惕的是,溃疡病恶化时经常会发生出血。

5哪些原因眼部阴虱病

因抓痒抓得太厉害,刘女士的整个眼睛都红肿起来。刚开始,她以为是眼睛太干涩了,就从药店买了一些眼药水,可滴了眼药水之后,不但没用,症状反而更严重。

实在痒到无法忍受了,刘女士才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厦门眼科中心就诊。在检查中,医生意外地发现,刘女士的眼睫毛根部竟然挂着几十粒黑色未孵化的虫卵及白色孵化后的卵壳,仔细观察之下,还有十几只白色长脚的虫子在蠕动。

医生诊断,刘女士的眼睛感染了 “阴虱症”,必须将睫毛剪掉以清理虱子并涂上药膏来杜绝阴虱的生长、传染。护士将刘女士睫毛上的虫及虫卵清理后发现,居然有大大小小30多只虫子。

惊!女子眼部生阴虱奇痒不止。据刘女士介绍,今年夏天的时候,她不幸感染上了尿道炎,阴部还经常感到瘙痒,因此她就经常用手挠阴部,直到半个月前,眼睛也开始感到奇痒难耐。据此,医生怀疑她睫毛上的虱子来源于阴部。

阴虱常常贴伏于皮肤表面或附于阴毛根部毛囊内,大多生长在阴部,寄生在眼睫毛上的阴虱其还是第一次见到,可能是由于刘女士用手碰过阴部之后没有洗手就直接揉眼睛,而将虱子带到了睫毛上。

医生介绍,阴虱有6只爪子,两只前爪非常大,看起来像螃蟹的两个大钳子,所以又称为蟹爪虱。常在夜间活动,并以吸血维持生命,其叮咬及毒汁、排泄物可导致皮肤发痒、脱屑,因此患上阴虱症的人晚上的痒感更明显。

阴虱症是一种性传播疾病,避免感染阴虱症最关键的是要做到远离传染源,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患有阴虱症者注意抓挠阴部后不要直接用手揉眼睛,以免感染。

如果觉得《孩子得了佝偻病不能盲目补维生素D》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