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小儿容易患中耳炎是为什么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2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患中耳炎很大部分人群在小儿,这是为什么呢,小儿容易患上中耳炎原因是什么,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1小儿容易患中耳炎是为什么

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其原因与小儿的耳部解剖、生理和病理密切相关。婴幼儿时期,不但中耳结构不坚固,咽鼓管的发育也不完善,咽鼓管又短又直,管腔比较宽,咽鼓管的生理性狭窄处还没有形成,管道接近水平位,这样,咽鼓管的另一端即鼻咽部开口端就几乎与鼻底相平。由于咽鼓管的这一特点,婴儿患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的细菌很容易沿着咽鼓管咽口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症。由于这一特点,也使哺乳的婴儿易患中耳炎,如在平卧位给婴儿哺乳时,尤其是哺喂太多、太急,发生呛奶,可使奶液进入中耳。此外,新生儿生下来开始吸气和啼哭时,鼻咽部的羊水或粘液有可能经咽鼓管进入中耳,也可造成只有几天或一周的新生儿患急性中耳炎。

还由于咽鼓管的开口靠近鼻咽部的增殖体(又称腺样体,正常情况下起防御作用),而婴幼儿时期的增殖体较大,,若本身发生感染,增殖体可因炎性增大,使开口于附近的耳咽管,也很容易受到影响而发生感染、肿胀和堵塞,导致中耳炎。

除增殖体炎症肿胀累及咽鼓管这个原因外,增殖体的肥大、鼻咽部的肿瘤、鼻后孔息肉、下鼻甲肥大、鼻咽粘连等疾患都可引起咽鼓管机械性受压,发生堵塞,引起中耳炎;另外,擤鼻涕的方式不正确,当伤风感冒,鼻堵,鼻涕多时,如擤鼻用力过猛,鼻腔分泌物可被挤入咽鼓管内,继而进入中耳腔也可引起中耳炎。

99药剂师温馨提示平常注意小孩的免疫力,免疫力增强上去也不容易遭到细菌感染。

2小儿中耳炎简介

一、中耳炎概述

中耳炎就是中耳发炎,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中耳炎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它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耳炎包括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等类型。

二、小儿中耳炎症状

1、早期:小儿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出现耳鸣、耳内不适等(小儿不会表达),但耳部的难受会影响宝宝玩耍和睡眠。医生在此期检查可发现有耳膜(医学上称鼓膜)内陷,中耳内有积液。

2、进展期: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可达39℃~40℃,小儿哭闹不安、听力下降和耳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些表现类似感冒或肠炎,极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检查后可发现耳膜充血、听骨红肿、外凸。

3、高峰期:小儿高烧、拒食,严重者面色发灰、波动性耳鸣、听力下降和耳痛向四周放射。检查可发现耳膜外凸,中耳内积脓。

4、后期:一般在患病4-5天后,小儿的体温下降,耳痛消失,可以入睡,但鼓膜破溃,脓液从耳道流出,耳鸣和听力下降仍存在。

三、儿童中耳炎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治疗

儿童中耳炎,很多家长朋友为了方便快捷,采用药物治疗儿童中耳炎,大多使用抗生素、激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专家表示:激素和抗生素类的药物治疗儿童中耳炎,刚开始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类药物对于儿童的身体健康伤害很大,常常会引发儿童副作用,因此,专家并不建议采用这种方法治疗儿童中耳炎。

2、偏方治疗

有一部分人,喜欢治疗疾病采用偏方,对于治疗儿童中耳炎当然也不例外,大多数使用热敷的方法。用一块清洁的毛巾热敷耳部,或用热敷垫,皆可缓解耳朵痛。专家表示:偏方对于儿童中耳炎的治疗,只能够起到缓解患者症状的作用,并不能够彻底治愈患者的疾病,因此,发生儿童中耳炎的现象,应该及时就医。

治疗偏方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 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5)双花、黄莲、黄芩、公英各15克。这四味药,用水适量煮10分钟。10分钟后,把药水沉淀晾凉,用氯霉素那种小塑料瓶抽进药水。

3、手术治疗

对于儿童中耳炎,传统的手术治疗是将中耳发生病变的组织进行切除治疗。

专家表示,这样的方法,对于儿童耳部组织的创伤面积大,治疗费用也昂贵,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也有严重的影响。

四、预防小儿中耳炎

1、注意保持宝宝耳廓和外耳道的清洁和干燥,在给宝宝洗头、洗澡时,家长要尽量避免外耳道进水,或在每次洗澡后,用婴儿专用细棉棒,轻轻将耳廓和耳朵擦拭干净。

2、避免意外伤害,切莫让宝宝将细小物品如豆类、小珠子等塞入耳内,以免造成外耳道黏膜损伤、感染。儿童喜欢活动、逗闹,不小心碰伤耳道,会引起感染,严重者也可引起中耳炎。

3、游泳时也应小心,游泳后要及时让耳内的水流出,可以侧头单脚跳动促使水流出,用棉签吸干水分,患有慢性中耳炎的人,尤其是耳膜有穿孔者不宜游泳,因为耳膜穿孔后,流入耳道的水可以直接通过穿孔进入中耳,导致中耳炎。

4、饮食上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酒、羊肉、辣椒等,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鹿茸等。

5、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如果有鼻涕,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正确的擤鼻涕方法,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即压住一边鼻孔擤另一边;同时擤鼻涕要温和,不要用力过猛。

6、不要随意给宝宝挖耳屎(医学名词:耵聍),宝宝外耳道有耵聍腺,正常情况下每天都在不断地分泌耵聍,随着宝宝的吞咽和咀嚼运动,多数都可自行排出,无需特殊处理。

7、要积极防治传染性疾病,麻疹、流脑、乙脑、腮腺炎等都可能导致宝宝患中耳炎,造成听力下降。

做好这七点,轻松预防小儿中耳炎。专家提醒,中耳炎对于儿童实属常见,家长一定要在平日多了解中耳炎的相关信息,积极做好预防,一旦发现孩子的中耳炎症状,及时进行处理,选择正规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是关键。

3为什么会导致中耳炎

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因此预防感冒就能减少中耳炎发病的机会。

擤鼻涕不对会引发中耳炎

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因此应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用氯麻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

另外,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4注意:小儿感冒诱发中耳炎

出生前听力就有问题属于先天性疾病,但是出生后出现的听力障碍,大部分则是因为没有及时治疗感冒,引发中耳炎造成的。

有些妈妈会说“我的孩子是伴着感冒长大的”。这等于是说“我的孩子是伴着中耳炎长大的”,因为感冒和中耳炎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耳炎是一种感冒后遗症,是鼻腔中的炎症转移到耳朵后产生的疾病。中耳炎并没有大碍,但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而成为慢性中耳炎就会引发听力障碍,所以这需要妈妈们特别关注。

很多人会觉得,妈妈不至于病情发展到孩子听力出现障碍还看不出来吧,但事实上这种事例并不少见。中耳炎有时没有特别的疼痛症状,如果孩子不说疼,即使发展成慢性中耳炎妈妈也无法察觉。特别是发生在无法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婴幼儿的身上时,如果妈妈不细心观察是很难发现的。

谁都有可能患中耳炎,但是70%的中耳炎患者是未满4岁的婴幼儿,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小孩子非常容易得中耳炎。

5小儿感冒可引发中耳炎

小何努力回忆,想找到让女儿得中耳炎的原因,但是都没头绪。后来,医生解释说,可能是宝宝之前感冒引发了中耳炎。

感冒为什么会引起婴儿患中耳炎呢?这是因为婴儿的耳部结构发育还不完善,当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非常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

专家指出,积极预防感冒或者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儿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预防婴儿中耳炎有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游泳后,最好用棉签给宝宝掏掏耳朵,吸干耳朵里的水。已经有慢性中耳炎的宝宝,千万别去游泳。

第二,不要躺着喂奶,因为让孩子平躺着吃奶,或奶瓶口开得过大,竖得过直等等,都容易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流入中耳内而诱发中耳炎。

另外,喂奶时间间隔太长,孩子的饥饿感增加,吮吸强烈,吸入的空气过多,容易出现溢奶现象,也容易使乳汗流入中耳而发生中耳炎。

因此,给宝宝喂奶的时候,妈妈最好抱着宝宝,不要躺着。如果是人工喂养,奶瓶口不宜开得过大,举得过高,一般与口成45度角即可。

喂完奶,再将孩子竖直抱起,让其头靠在母亲肩上,用手轻拍其后背2~3分钟,让孩子将吃奶时吸进的空气通过打隔排出,以免溢奶使乳汁流入中耳。第三,调整宝宝睡姿。

有资料显示,让宝宝采用仰卧或侧卧的睡姿,比采用其它睡姿的幼儿中耳炎感染率低1/3。

据说仰卧和侧卧的睡姿可以增加幼儿睡觉时的吞咽动作,从而促进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机会、降低感染的危险。

中耳炎是小儿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频率仅次于感冒。据统计,四分之三的幼儿在3岁以前至少经历一次耳内感染,其中近一半的孩子可能会感染3次以上。

而疼痛只是中耳炎危害的一部分,更严重的是,频繁复发的中耳炎会影响孩子的听力,从而在孩子学说话的关键时期导致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受阻。

因此,当家长发现宝宝烦躁、哭闹,夜不安眠,手头或用手揉耳朵等,就要留意宝宝得中耳炎的可能,及早到医院就诊。

如果觉得《小儿容易患中耳炎是为什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