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骨质疏松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危害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48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虽说我们医学的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但根据调查在中国过去的30年利,骨质疏松的患者在迅猛的增加,由此我们要加强警惕防治骨质疏松了。

1骨质疏松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危害

在我国过去的30 年间,骨质疏松症患者增加了3 倍。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目前约有9000 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其中60~69 岁老年妇女骨质疏松发生率高达50% ~70 %。统计资料显示,70 岁的人骨密度仅相当于青年时期的50% 左右,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达到60% 以上。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对该疾病的认知程度明显偏低。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病,尤其易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症状是疼痛,最常见的部位是腰背部、腿部、关节,严重时可引起全身骨骼疼痛。而骨质疏松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在全身各个部位均可发生,但最常见的部位为髋部、脊柱、腕部和肋骨。发生在脊柱时可引起身高变矮、驼背,胸廓畸形,甚至影响呼吸功能。老年人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不易愈合,导致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精神抑郁,不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其合并的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会危及生命,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因此,人们把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形象地喻为老年人“ 无形的杀手”。

骨质疏松早期无症状,骨密度检查是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指标。因此,凡更年期后的女性、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有腰背疼痛的人,都应及时做骨密度检查,以早期诊断,及早防治。

骨质疏松早期没有症状,是不知不觉地发生和发展的。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因此,预防尤为重要。人的骨量在35 岁以前是累积阶段,35 岁左右达到高峰,之后骨量逐渐减少。

专业诊断是骨密度检测。骨密度仪具有高度的安全性,测试时间仅需10~20 分钟,并且完全在体外操作,无任何伤害性。目前通过体外分析骨骼中矿物质含量的多少来判断骨质疏松的程度,可早期诊断及评估治疗疗效,预测骨折风险等。

有30%~50% 的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无明显骨痛、肌痛或腰背痛等症状,生化指标变化又多不显著。骨密度测量能及时诊断骨质疏松,提示将来发生骨折的危险性。骨密度测量最好是定期进行,并有计划地定期回访,从而在比较中判断是否有骨质流失的情况发生。根据骨密度检测的结果有的放矢地补钙,才能让防治达到最佳效果。

2骨质疏松的危害

1、疼痛:骨质疏松的危害感到腰酸背痛者最多,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酸痛,同时可感到全身无力。疼痛部位广泛,可有变化,与坐、卧、站立或翻身等体位无关,症状时轻时重。

2、骨折:因骨骼强度和刚度下降,轻微暴力、跌跤,甚至坐车颠簸、咳嗽,都可以引起骨折。常见部位是脊柱椎骨、腕部(桡骨远端)和髋部(股骨颈)骨折。老年人脊柱和下肢骨折后,长时间卧床不起,可诱发多种并发症,如褥疮、尿路结石、脑血栓、坠积性肺炎等,严重影响健康,威胁生命。

3、骨骼变形:由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骼易发生断裂。脊柱椎体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其骨小梁断裂时,整体外观并无裂缝,X线照片或CT图片也难以发现。但日久天长,积少成多,一些椎骨慢慢塌陷,引起身材变矮,弓腰曲背。可继发腰背疼痛,影响行走、呼吸等多种功能活动。

另外,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这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伤害,也严重地影响到患者的家庭及患者的心理健康。

所以,骨质疏松的治疗就不仅仅是治疗骨质了。那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有哪些?

专家称,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是有很多的,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来治疗。

3骨质疏松的骨密度测定

临床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通用指标是:发生了脆性骨折及 / 或骨密度低下,目前尚缺乏直接测定骨强度的 临床手段。

脆性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最终体现,有过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测定

骨矿密度 (BMD) 简称骨密度,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以及评价药物干预的最佳定量指标。骨密度仅能反映大约 70 %的骨强度。骨折发生率的危险与低 BMD 有关,若同时伴有其它危险因素会增加骨折的危险性。

[ 骨密度测定方法 ]

双能 X 线吸收法 (DXA) 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其测定值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金标准。 其它骨密度检查方法如各种单光子 (SPA) 、单能 X 线 (SXA) 、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 (OCT) 等根据具体条件也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参考。

4骨质疏松的三重危害

骨质疏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造成腰酸背痛、身高变矮和驼背,影响生活质量。

此外,更严重的是导致骨折。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主要发生在四个部位:脊柱、腕骨、踝骨和髋骨。如脊柱压缩性骨折,严重时可造成截瘫;腕部和踝部骨折,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髋部骨折导致下肢运动障碍,许多患者加入残废队伍,50%的患者需全天候生活护理,20%的患者需常年照顾。

尚有15%~20% 的患者会因各种并发症,如静脉栓塞、感染等死亡。存活者中,有50% 致残,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除了躯体方面的问题,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还同时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由于生活不能自理,不能独立自由行动,引起焦虑、抑郁和自尊心的丧失,使患者的情绪和社交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少人从此变得郁郁寡欢。

美国一项对45~69岁妇女的研究证实,绝经后的骨质疏松患者多存在以上各方面的情况。患者面对不能走动、将来可能发生骨折和疼痛,以及髋部骨折可能出现危害大的并发症,如衰弱、丧失独立性和死亡等,其恐惧心理大大加剧。她们渴望减缓病情,保持独立性和活动能力,同时拥有健康的外表、强健的骨骼和内心的平静。

据调查,亚洲是骨质疏松的高发地区,全世界有1/3的髋部骨折发生在亚洲,预计到2050年,亚洲发生的髋部骨折将增至全世界的一半以上。美国的统计结果表明,美国每年约发生51万例心脏病,23万例卒中,18万例乳腺癌,150万例骨质疏松性骨折。由此可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最高,心血管病和骨质疏松已成为绝经后妇女的主要疾病和死亡原因

5骨质疏松有何危害?

1、发病率高

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 III,1988—1994年)结果表明,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50岁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我国老年人居于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 年将增加到2.21亿,那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绝大部分在我国。有学者对1995—1996年美国骨质疏松、心肌梗死、卒中和乳腺癌的年发生数进行调查显示,每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150万次,其中椎体骨折70万次,腕部骨折20万次,髋部骨折30万次,其它骨折30万次,高于心肌梗死、卒中和乳腺癌的发生数。

2、临床表现

1)疼痛:半数以上患者有疼痛,主要为多发性和全身性,最常见的是腰背酸疼,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疼痛,患者不易说清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可发生于坐位、立位、卧位或翻身时,症状时轻时重;(2)骨骼变形:弯腰驼背,身材变矮;(3)骨折:脊椎、腕部(桡骨远端)和髋部(股骨颈)骨折常见。脊椎骨折中,常是压缩性、楔形骨折,使整个脊椎骨变扁变形,这也是老年人身材变矮的原因之一。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可明显增加老年人病死率和致残率,调查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后1年内男性死亡率(31﹪)是女性(17﹪)的2倍。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一般需要外科手术,术后只有少数患者能够完全恢复至骨折前水平,有25﹪~35﹪的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髋部骨折更严重的危害性是有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1年内死亡,有20﹪的髋部骨折患者将在1年内再次发生骨折。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部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病死率可达10﹪~20﹪。

3、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多数人无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长,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丢失常在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凑效。

如果觉得《骨质疏松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危害》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