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青光眼早期诊断新方法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7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青光眼是一种眼科疑难病,如果不尽早发现并治疗,患者可能会失明。故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病种之一。

1青光眼早期诊断新方法

青光眼是一种眼科疑难病,如果不尽早发现并治疗,患者可能会失明。近日,英国科研人员宣布,他们发现了一种早期诊断青光眼的新方法,为患者们带来了福音。

这种方法名叫“运动察觉测试”。诊断过程很简单,只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患者带上眼罩,在医生的指导下,用鼠标点击灰色屏幕上不时出现的32条白线。整个过程结束后,医生会帮助患者详细分析病情,作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青光眼是目前导致人失明的主要眼病之一,患者会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周边视野缩小的症状。在英国,有50多万人患青光眼。专家认为,由于青光眼具有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治疗效果差的特点,因此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最好每年检查一次。发现眼胀、鼻根酸、视力下降,应及时就诊,在年龄大于65岁的群体中,青光眼发病率可达4%至7%。

2怎么诊断青光眼方法

青光眼这种疾病的危害是很大的,大家要了解青光眼早期的治疗才是最关键的,那么要如何才能够及时的发现和确诊青光眼呢?

1、作为患者在就诊的时候一定要能够详细的阐述自己的病情以及详细的症状,比如说是否出现聚焦困难、是否出现盲区、是否有运动后头痛、眼部疼痛、视物时有无光环、夜间视力是否减退等。

2、医生还会问到患者的家族情况,如父母是否有青光眼,因为青光眼也是有一定的遗传机率的;是否有眼部外伤史、糠尿病、近视眼等病史,了解了这些之后,才可以更好的确诊是不是得了青光眼。

3、基础眼压测定,这也是确定青光眼最关键的步骤和依据,通常时候需要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多次测量眼压,然后算出个人平均基础眼压。跟人体血压的测量方式比较类似。

4、患者需要做全面的眼部检查,因为有的青光眼患者是不会出现眼压升高的,所以必须要经过全面的检查才能够确诊。这样也有利于眼科医生更好的确诊是哪种类型的疾病,才可以更有效的治疗疾病。

以上的四个步骤就是排查原发性青光眼的过程,其中缺一不可,因为青光眼的类型有很多,不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检查是很难精确的判定病情的。如果判定的不够准确则很有可能导致误诊,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青光眼有哪些诊断方法

眼压测定是青光眼检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青光眼专科医生在诊断青光眼时,常常关注眼压的如下几个方面:

1、眼压的高低:

眼压的高低是眼科医生诊断青光眼、观察青光眼治疗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眼压一般在10~21之间。但是,并不是说眼压在正常范围内就一定不是青光眼,超出正常范围就一定是青光眼。判断眼压测定值的意义,医生还要参考患者的眼压的波动、与前房角状态的关系、视神经状况及相应的视野变化。

2、眼压的波动:

正常人的24小时眼压的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4mmHg;青光眼时,患者的24小时眼压的波动范围通常会超过8mmHg。眼压的波动是青光眼诊断和治疗的重要观察指标。因此,对于还没有出现明确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和视野变化的可疑青光眼患者,医生常常需要测定患者的眼压波动情况,以便能够对青光眼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此外,有效的青光眼治疗,应当使患者的眼压始终都能够控制在目标眼压范围内;因此,眼压曲线的测定也是青光眼治疗有效性的重要观测指标。

4怎么正确诊断青光眼方法

青光眼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两大类。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一般存在解剖因素,如眼球小、眼轴短、远视、前房浅等。若情绪波动、在光线较暗的地方停留过久、长时间低头阅读等,就可能诱发青光眼。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大发作,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永久性失明。继发生青光眼多由于外伤、炎症、出血、肿瘤等,破坏了房角的结构,使房水排出受阻而导致眼压升高。总之,青光眼是由于眼内生成的水不能正常排出而引起的。

正常人眼压在11~21mmHg的范围内,但由于每个人视神经对眼压的耐受力不同,有些眼压虽高出正常值却不发生视神经及视野的损害,称为高眼压症,而不能成为青光眼;另一些人虽有于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但眼压却在正常值范围内,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或低眼压性青光眼。因此,高眼压并不一定都是青光眼,而眼压正常也不能排除青光眼。

一般地说,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人除了出现视神经萎缩、视乳头凹陷及视野缺损外,眼压一般可以高于正常范围。但也有一些青光眼病人,其他眼部症状明显,但反复检查眼压都在正常范围。医学上称之为低眼压性青光眼,现在称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该病起病非常隐蔽,病人常在不知不觉中患病,早期常常缺乏自觉症状,个别患者有眼胀、视物易疲劳等不适。他们往往在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才来就医,此时已有中心视力减退等症状。

当怀疑自己患青光眼时应立即到有条件的医院眼科做相关检查。基本检查包括:眼压、眼底检查、视野检查及房角镜检查,并根据上述结果做进一步检查。但有些患者症状及体症均不明显,早期不容易查出来,也不易立刻明确诊断。这部分人应在第一次检查后3个月或半年后再重新做一遍所有的检查,并与第一次进行对比,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

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哪些诊断方法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方法分好多种,不同类型的闭角型青光眼,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诊断。但是,不管选择那种诊断方法,大家首先要了解清楚的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所有诊断方法,搞清楚所有诊断闭角型青光眼的方法以后,才可能对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有选择性多进行。选择一种适合病情的诊断方法,了解患者患病的实际情况,对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有效的治疗。

闭角型青光眼有很多中类型,分别为虹膜膨隆型,这种类型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是前房比较浅,房前比较窄,虹膜膨隆。病情发作以后会出现眼压升高,虹视,头昏等症状;虹膜高褶型,症状为前房深度正常,瞳孔阻滞也不明显,主要的是虹膜乘高褶紧贴在小梁部位,使房水外流受到阻碍;虹膜呈高褶状,症状是前房中央比较深,但是房角比较的窄。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方法,关键是在于观察高眼压的前的房角状态,如果眼压升高房角变窄,周勉的虹膜粘连在各象限程度不一致,而且部分房角还任然开放,眼压下降到正常的时候,房角就变宽了,通过这些问题的观察,可以对开角型青光眼进行正确的鉴别,因为不同类型的闭角型青光眼的这些症状表现不同。一些特殊的情况,就需要进行暗室实验,俯卧实验等来进行诊断。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比较的简单,通过观察前房的变化,就能够了解清楚闭角型青光眼是属于那种类型,如果再比较特殊的情况下,或是观察不出来什么结果,大家就可以进行一些实验来进行辅助性的检查,进一步的确定闭角型青光眼的类型,以及闭角型青光眼的病情。上述内容可能讲述的不够详细,不够易懂,大家要认真的分析,人真的的阅读,了解清楚这些知识。

如果觉得《青光眼早期诊断新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