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什么是肌肉关节痛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59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日常生活中,因为总总原因导致肌肉关节痛。那么你知道关于肌肉关节痛有什么常识呢?

1什么是肌肉关节痛

疼痛,或许我们都习以为常,因为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疼痛。不久前由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主持和设计的首次“全民用药安全调查”发现,头痛(69%),牙痛(66%),肌肉关节痛(58%)发病率高,是我国居民最常经历的三大疼痛。对于肌肉关节痛来说,它多发生于45岁以上人群,通常是慢性疼痛。其中,肌肉疼痛主要和患者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容易导致肌肉劳损有关;而关节疼痛,则多与各种关节炎症有关。肌肉关节痛往往预示着不良的生活习惯或其它系统疾的疾病,不能小看。

2阴道滴虫病发病有哪些特点

阴道滴虫的危害

阴道滴虫病是女性比较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性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但间接传染也不少见。感染者症状相差悬殊,有20%~50%的感染者可能没有症状。阴道滴虫不仅感染阴道,而且子宫颈、前庭、尿道、膀胱也可被感染。不论女性还是男性,只要有一方被感染,就可在性伙伴中传来传去,很难根治。

阴道滴虫病发病特点

阴道滴虫发病机制不仅取决于滴虫本身,而且由于滴虫与阴道乳酸杆菌拮抗,从而使阴道黏膜乳酸杆菌减少,导致阴道酸碱度升高,造成其他细菌如厌氧菌大量繁殖,引起混合感染。孕妇阴道滴虫发病较少,其原因是在妊娠期女性激素分泌亢进,阴道黏膜细胞内糖原丰富,乳酸杆菌呈优势,滴虫不能大量繁殖。

3不同年龄段关节痛原因

10岁前

10岁前的儿童期,运动过量往往是造成关节痛的主要原因。高强度运动后,肌肉代谢产生大量乳酸钙,积聚在肌肉中,膝关节或消退肌肉常常会发生疼痛。一般减少运动后疼痛就会消失。

10—20岁

10—20岁的青少年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如骨肉瘤的高发人群,如果发生膝关节附近的疼痛,尤其是晚上睡觉时也有严重的疼痛,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一般只需要拍张X线片就可以排查。

20—30岁

20—30岁的青年中,运动损伤造成的关节痛较多。这往往和运动过量导致骨折脱位、膝关节半月板、或韧带损伤有关,尤其是骨折过的人,容易有创伤性关节炎。

40岁以上

到了40岁,人的关节软骨退化,关节间隙越来越狭窄,甚至逐渐消失,退行性关节炎是此阶段最多见的膝关节疼痛的原因。这类患者上下楼、下蹲起立时,会感觉关节难受;再过几年,可能走平地也会不舒服。所以,40岁以后人群的膝关节疼痛以退变性骨关节炎最为常见。

此外,有些疾病也会“牵连”关节,比如伤风感冒后,有些患者就会出现髋部、膝盖疼痛,同时,肿瘤、痛风、骨质疏松等疾病也会引起关节疼痛。专家提醒,关节疼痛一般会持续两三天,之后痛感会逐步缓解,一般没有大碍。如果是持续超过10天,而且痛感在原有基础上更重了,就需要尽快去医院检查。

4牙周炎的特点及发病原因

牙周炎是近年来很高发的牙齿疾病,很多人都是饱受它的折磨。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破坏性疾病,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破坏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它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

1、牙周炎的特点:

牙周炎的特点是牙齿周围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的慢性破坏,自觉症状不明显,所以常不为一般人注意。一旦发生牙龈出血、溢脓、口臭、牙齿松动、伸长、移位及疼痛发作,才引起患者重视。牙周袋形成、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牙齿逐渐松动是牙周炎具有四大特征。成人牙周炎约占牙周炎患者的95%,它又分为单纯型和复合型,而单纯性牙周炎最为常见,是由长期存在的慢性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又称边缘性牙周炎。

2、牙周炎的发病原因:

牙周炎发病的原因,有局部也有全身的因素。一般说,口腔卫生不良,牙石和牙垢堆积,食物嵌塞,细菌和菌斑作用,不良补牙和镶牙刺激,或压迫牙龈等,都是引起牙周炎的重要局部原因。有时,全身因素对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也起一定的作用,如年龄、性别、遗传、内分泌、营养等因素,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改变组织抵抗力以及口腔中共生菌之间的关系,使原来不能引起病变的局部因素,变为可以致病的因素。任何单独的因素,不可能造成牙周炎。

你了解牙周炎吗?另外,本病多因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咬创伤等引起,牙龈发炎肿胀,同时使菌斑堆积加重,并由龈上向龈下扩延。由于龈下微生态环境的特点,龈下菌斑中滋生着大量毒力较大的牙周致病菌,如牙龈类杆菌,中间类杆菌,螺旋体等,使牙龈的炎症加重并扩延,导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造成牙周炎。

5产后手足关节痛的原因

不少新妈妈在产后常出现腕部、手指关节及足跟部疼痛。产后女性由于体内的内分泌发生了改变,使其手部肌肉及肌腱的力量、弹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关节囊及关节附近的韧带张力减弱等,从而导致关节的松弛和功能的减弱。这是造成新妈妈出现手足关节痛的内在原因。

产妇如果在产后过早、过多地从事家务劳动,或过久地抱孩子,或接触冷水,就会使关节、肌腱和韧带负担过重,引起手腕部及手指关节痛,患上最常见的“妈妈腕”,临床上又被称为“手腕狭窄性肌腱滑囊炎”。其症状是:产妇大拇指底部的肿痛造成大拇指或手腕活动不便;做抓、握、拧、捏等动作时,会引发或加剧腕部的疼痛,严重时还会影响睡眠;疼痛有时像神经痛一样,会往上痛到手臂,往下痛到大拇指末端。

新妈妈在“坐月子”期间,由于活动减少,甚至很少下床行走,还会使足跟部的脂肪垫发生废用性退化而变得薄弱,其对体重的支持和运动时震动的缓冲作用大为减弱,脂肪垫也会因此而产生充血、水肿等非特异性炎症,以致造成足跟部的疼痛。

预防产后手足关节疼痛,关键在于产后注意休息,不要过早、过多的用手干重活,尤其是不要经常用冷或使手、是部受凉、受寒。另外,新妈妈在月子里少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少吃香蕉,少饮啤酒。

新妈妈在刚感到关节部位出现疼痛时就应及时去看医生,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首选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的中药。关节部位出现剧痛之后,新妈妈应每天坚持做伸屈锻炼,但不要随意用力按摩疼痛处;平时可用湿毛巾热敷腕部,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热敷可以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必要时您应去医院采用超短波或红外线进行理疗。

如果觉得《什么是肌肉关节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