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肾病用药急不得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77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在临床中,经常遇到一些肾病患者急于将病治好,在医生开了一些西药后,又自行在药店买一些中药、中成药混合着一起吃,或者随便停用药物。这样的做法不但不能治好肾病,反而加速了肾功能衰竭,使病情更加复杂化,更加

1肾病用药急不得

比如一些肾炎患者,医生为其开了西药强的松后,患者听说一些中药能治疗肾炎后又自行服用中成药肾炎舒、肾炎康复片,同时还服用一些中草药,这样容易造成药物之间相互冲突,产生不良反应,使毒性增加、药效下降、副作用增加,这样就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严重性,使病情更加难以控制。因为在服用强的松的同时服用中药,很可能进一步损伤肾脏,因为有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马兜铃酸,这种成分会严重损害肾脏。

有些人也知道不能同时服用几种药物,就随意将强的松停用。如果长期服用强的松,内在分泌的激素就会下降,突然停用,身体需要的激素就不够用,就会造成肾上腺危象,危及生命,所以不能乱服用,也不能乱停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或停。

由于肾脏病的治疗较为棘手,无论何种药物,均有程度不同的副作用,且需根据病情调节药量与疗程,否则病情会反复发作,不断加重对肾脏的损害,终至一发不可收拾。故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连贯的系统的治疗,直至痊愈。

小编语:用药是很可能对人体的肝肾造成一定的影响的,因此一定要科学用药,谨防加重内脏负担.

2研究:肾活检I诊断gA肾病

IgA肾病又称 Berger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年,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变特点是肾小球系膜增生,用免疫荧光法检查可见系膜区有IgA沉积。

IgA肾病(IgAN)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深入研究发病情况及诊断问题有利于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

一、资料和方法

1、病例的选择:

选自我科1980年至1997年肾活检资料完整的病例408例中,免疫病理诊被诊断为IgAN者78例,男54例,女24例,年龄6~14岁。其中原发IgAN 73例;除外了肝炎肾炎、紫癜肾炎及狼疮肾炎,但仍不能完全除外与全身疾病相关者5例。

2、方法:

常规进行肾活检,采用1982年及1995年WHO病理组织分类方案及补充修订方案为基础,按临床及病理特征分型。随机选择1990年以后48例原发IgAN进行电镜观察,测量肾小球基底膜(GBM)厚度并按GBM变薄的程度分型。

二、结果

1、临床表现:73例原发IgAN中以血尿型及血尿加蛋白尿型为主共占69、9%,前者占30、1%(22/73),后者占39。7%(29/73);此外肾病综合征也不少见,占23、3%(17/73);其余蛋白尿型2例,急进肾炎型2例,慢性肾炎型1例。以上曾经有过肾功能不全者占31、3%(10/73)。另有5例以肾脏疾病为首发症状者,均为非常见的继发性IgAN。

其中肝豆状核变性伴急性肾炎1例,皮肌炎伴肾病综合征1例,部分脂肪萎陷症伴肾病(lipodystrophy syndrome)1例,肾炎综合征表现为蛋白尿者1例,无症状血尿加蛋白尿者1例。后2例均已除外了乙肝肾炎及狼疮肾炎,但血清EB病毒及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标志物强阳性。

2、病理改变: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多见,占81%(59/73),轻微病变型3例,局灶节段病变型2例,其余类型还包括毛细血管内增生型6例,新月体肾炎、增生硬化型及硬化型各1例。73例中伴肾小管间质改变者占43、8%(32/73)。

5例特殊类型者免疫病理符合IgAN的诊断,光镜检查其中系膜增生型肾炎2例,膜增生性肾炎Ⅱ型1例,膜性肾病2例。电镜检查发现48例原发系膜IgAN中GBM普薄型(DTBM)7例,节段变薄型(FTBM)16例,非薄型(NTBM)25例。血尿组及血尿加蛋白尿组共34例中,DTBM型占20、6%(7/34),FTBM 35、3%(12/34),分别与肾病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肾病组NTBM型占75%(9/12)。

3、检出率:本组原发IgAN肾活检的检出率为17、9%(73/408),占原发肾病的26、3%(73/278)。其中1985年以前检出率9、3%(7/75),1986年~1991年11、8%(13/110),1992年以后为20、4%(53/223)。

三、讨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对无症状血尿、蛋白尿者肾活检的增多,小儿IgAN的诊断有逐年增多的趋势。1987年意大利GD Amico提出,IgAN表现多种多样,几乎包括了肾小球疾病的所有类型,本组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

我们认为临床常见类型包括血尿型及血尿加蛋白尿型,病理也为常见类型,包括系膜增生、轻微病变及局灶节段病变型,一般病程及预后良好。临床少见类型有蛋白尿型、肾病型及各类肾小球肾炎型,病理除常见类型外,还有其他少见类型。部分伴蛋白尿的患儿中,有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者,光镜检查都有肾小管间质改变。

本组系膜增生性IgAN的超微结构特征突出,可分为DTBM型、FTBM型及NTBM型有补充诊断IgAN的意义,血尿型及血尿加蛋白尿型的IgAN,半数以上有不同程度的GBM变薄(55、9%),说明血尿可与GBM变薄有关,但不影响预后,蛋白尿与变薄无关,而与上皮足突融合及GBM损伤有关。实验提示无论那种类型,只要伴有蛋白尿的持续存在,则说明是一种连续对肾脏的免疫损伤,且常常会较间断发生者更容易使病程进入肾衰, 因此应重视。

IgAN患儿尿蛋白的定量及其变化。免疫病理诊断为IgAN者还需结合临床或组织病理类型,尽可能地查明病因,方能最终确立原发IgAN诊断。 继发性IgAN中,膜性IgAN虽然已除外了乙肝肾炎,是否与其他病毒感染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3西罗莫司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4月第4期刊登一项研究,研究者在42例肾移植术后发生CAN的患者中,有32例采用以环孢素A(CsA)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10例采用以他克莫司(FK506)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将患者的CsA或FK506替换为SRL,停用CNI 12h后口服SRL,SRL的初始剂量为4mg,然后改为2mg/d,以后根据SRL的血药谷值浓度调整其使用剂量,使其血药谷值浓度维持在5~8μg/L。药物替换前、后霉酚酸酯和激素的用量不变。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血肌酐、肌酐清除率的变化并监测血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标。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刘洪涛等研究人员研究显示SRL替换CNI治疗1年后,25例患者的移植肾功能明显改善,替换治疗3~20周后移植肾功能好转;10例患者的移植肾功能维持稳定;但7例患者的肾功能继续恶化。替换治疗后,患者血肌酐从替换前的(218±14)μmol/L降为(187±11)μmol/L,肌酐清除率从替换前的(0.83±0.03)ml/s升高为(0.90±0.03)ml/s,替换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和肿瘤等不良反应。

因此可见SRL(西罗莫司)替换CNI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是安全有效的,该方案的副作用主要是血脂增高。

4肾病患者要如何护肾?

首先,要有合理的蛋白质摄入量。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主要来源于饮食中的蛋白质成分,因此,为了减轻残存的肾的工作负担,蛋白质摄入量必须和肾脏的排泄能力相适应。比如,当血肌酐为170—440微摩尔/升时,蛋白质以每天每公斤体重0.6克为宜,有大量蛋白尿者,每丢失1克尿蛋白,可额外补充1.5克蛋白质。当血肌酐超过440微摩尔/升时,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进一步减少,以每天总量不超过30克为好。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如果一味追求限制蛋白质摄入,将会导致病人出现营养不良,体质下降,效果并不好。

第二,为了使摄入的蛋白质获得最大利用,不让其转化为能量消耗掉,在采取低蛋白质饮食的同时,还必须补充能量。每日每公斤体重至少35千卡的热量,主要由糖供给,可吃水果、蔗糖制品、巧克力、果酱、蜂蜜等。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食物虽符合前面的条件,如蛋黄、肉松、动物内脏、乳制品、骨髓等,但由于它们的含磷量较高而不宜食用,因为磷的贮留可促使肾脏的功能进一步恶化。为减少食物中的含磷量,食用鱼、肉、土豆等,都应先水煮弃汤后再进一步烹调。

第四,食盐量应视病情而定,如有高血压、水肿者,宜用低盐饮食,每日2克盐。

第五,经过肾脏排泄的药物也有可能损伤肾脏,如庆大霉素、磺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等、消炎痛、扑热息痛,以及激素、造影剂等。

5得了肾病该不该做肾活检?

病理诊断必须做肾活检

肾穿刺活检全称为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法,就是通常说的肾穿刺或肾活检。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是在B超引导下,利用穿刺枪从肾脏获取微量肾脏标本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学变化。

肾脏病的完整诊断通常包括三部分:①临床诊断,如慢性肾炎、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等;②病理诊断,如系膜增生性肾炎、新月体肾炎、IgA肾病、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等;③肾功能评价,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尿毒症期等。临床诊断和肾功能评价都可以通过症状体征和化验确定,但病理诊断则必须通过肾穿刺活检获得。

病理诊断决定治疗方法

肾炎的诊断为什么一定需要病理诊断才算完整?这是因为仅有临床诊断是初步的、不全面的,相同的临床诊断可能有不同的病理改变。例如,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慢性肾炎,病理却可以多种多样,包括系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病、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等。

不同病理改变其治疗原则可以完全不同,如果仅按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可能造成一部分患者无效、延误治疗时机、治疗过度等不良后果。因此,肾活检得到的病理结果可以指导治疗。

通过病理观察,有经验的肾脏病理医生,往往还可提出肾脏疾病是否是继发性改变,指导临床医生寻找原发病。

此外,有的轻微镜下血尿或少量蛋白尿患者心理负担沉重,做了肾活检确定病变确实轻微,则可减轻沉重的心理压力;而许多临床表现轻微的患者经肾活检证实病理改变并不轻,迅速制定治疗方案或修正原有方案,控制肾炎的发展,可保持肾功能稳定。

病理改变决定疾病预后

病理表现不同,预后也是不一样的。病理诊断还可判断是急性肾衰还是慢性肾衰、肾功能损害是否有逆转的可能?而且,慢性肾炎一旦进展到尿毒症,病理诊断对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肾脏移植也有重要参考意义。重复肾活检还可以观察治疗效果,从而修正治疗方案。

肾活检受益大于“受伤”

肾活检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肾炎患者当然都应该接受这项特殊检查。但一听到要在肾脏上穿一针甚至几针,有些患者和家属非常担心,这岂不是让肾脏旧病未愈又添“新伤”?

其实,这种顾虑完全可以消除。首先,医生是在充分掌握病情之后,根据适应症和禁忌症决定患者是否采用肾活检。在人体两个肾脏中,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而肾穿刺仅取其中15~30个肾单位,是微不足道的,与化验抽血是同样道理。另外,肾脏具有良好的贮备力和修复能力,穿刺的针眼可以迅速止血修复。

其次,近半个世纪来,肾活检穿刺设备和穿刺技术不断提高,如今已经相当成熟。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彩超实时引导下自动活检枪法,穿刺医生可以在屏幕上看到少血管肾脏区域,扣动板机即可完成,穿刺迅速,安全可靠,成功率高。

而且,穿刺过程中,为了避免穿刺所引起的出血,医生会要求患者练习俯卧位、短暂憋气及卧床排尿(肾穿后需卧床24小时);术前需要化验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如有出血倾向和高血压则需要控制后再行穿刺。

可见,肾活检虽然是一种创伤性的检查方法,但安全性很高,不会加重肾脏的损害。受益明显大于“受伤”。

如果觉得《肾病用药急不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