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慢性肾炎三大认识误区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2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不少人患了肾炎,有些人心里存在不少误区,请看下文介绍的常见的三大认识误区.

1慢性肾炎三大认识误区

很多人对慢性肾炎存在3个认识上的误区。正是这些误区,有时使大家放松了警惕。

第一误区:"慢性肾炎作为一种疾病,应该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表现"

的确,任何疾病都是有症状和体征表现的,例如肝炎有恶心、皮肤巩膜变黄;肺炎有咳嗽、脓痰。而慢性肾炎有什么表现呢?常见的四种表现是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但实际上,有时候这些症状和体征的表现非常轻微,或者说人们不容易发现而联想到自己已经患上肾炎这种疾病。湛江市第一中医院肾内科杨良俊

首先说水肿,肾炎的水肿一般是眼睑水肿,以清晨起床后最为常见。但正常人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清晨起床后也会出现眼睑水肿,起来活动后就会消退。这样的日常生活经验很容易使患者及其家属警惕性降低。

另一个症状是高血压。的确,有一部分慢性肾炎患者是以高血压为表现的,但由于发病年龄集中在青壮年,心脏和血管条件都很好,代偿能力很强,许多人都是在偶然间发现自己血压高的,而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没有头晕、心悸的感觉,是不会特意去量血压的,因此血压高了也不知道。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血压高的表现是在疾病的晚期由于肾脏功能失代偿才表现出来。

对于另外两个体征血尿、蛋白尿来说,这些名词更容易让人误解,血尿是不是就是小便中带血呢?蛋白尿是不是就是小便中有蛋白呢?这样说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实际上是这样的,说不对是现实中人们对于这两种异常状态的了解很少,一般人们以为血尿就是小便中可以看到血,而蛋白尿是什么状态就更模糊了。其实通常人们认为的血尿是肉眼血尿,一般出现肉眼血尿的情况大都不是由于慢性肾炎引起,而是泌尿系统的其他疾病,而慢性肾炎的血尿大都是镜下血尿,是需要化验才能够知道的。

蛋白尿对于我们这些经历过疾病的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一般就是小便非常浑浊,会有些较大的泡沫,而且较长时间不会消失。但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特别留意自己的小便,特别对于很多生活习惯非常好的人来说,一小解完就把小便冲掉,不会留下观察是否浑浊或有没有泡沫。有一部分慢性肾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是非常轻微和隐匿的,它们几乎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但实际上,病情却在发展。

2肾炎患者的误区

误区1:忌盐。医学上对肾炎患者的盐的摄入是很严格的,主张这类患者“限盐”,但并非许多人认为的“忌盐”。盐是机体组织代谢必不可少的元素,长期禁盐不仅起不到缓解病情的作用,反而会使许多脏器功能下降,不利于恢复,轻者使病情迁延,重者危及生命。通常情况下,若无明显浮肿和高血压,每日补充3~5g食盐即可;重度水肿或高血压者,可适当减少盐的摄入,每日1~3g或遵医嘱为宜。

误区2:肾炎是治不好的顽症。其实肾炎不仅能治,而且绝大多数是可以治愈或可以控制的。疗效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诊疗是否及时、合理,并与患者自身的调理有关(如饮食、休息)。人们产生这种不正确的观点,一是由于肾炎本身发病很隐匿,早期不易被察觉,当大量的肾组织发生损伤、功能丧失时才去就诊,则为时已晚;二是一些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缓解,自身感觉很好,认为病情已痊愈,忽视了巩固期的治疗及随访,当感觉不适再去就诊时,疾病的性质已发生本质的变化。因此每一位肾病患者不管病情如何,都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的发展。

3肾炎的几个误区

小时候,长辈常教导我们,凡事都要端正思想。治病也是如此,需要患者端正对疾病的思想认识,以免步入歧途,影响康复。

腰酸≠肾炎

一位来自农村的大妈说,她患有腰酸毛病好多年了,总怀疑自己肾脏有毛病,可到医院检查,却始终没查出肾脏有什么异常。她感到很奇怪,因为她听人说,腰酸有可能是患了肾炎。腰酸真的可以与肾炎划等号吗?

答案是否定的。肾炎特别是急性期肾炎,由于肾组织充血、水肿,可以出现腰酸的症状,但这种腰酸常伴有肾炎的其他一些表现,如蛋白尿、血尿、浮肿、高血压等。一些非肾炎性肾脏病,特别是肾盂肾炎、泌尿系统结石、肾脏肿瘤等,也有明显的腰酸症状,常为单侧性。当然,许多非肾脏疾病,特别是腰肌劳损者,腰酸是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常在受凉后加剧,平卧后可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另外,还有不少妇科疾病如慢性盆腔炎等,也常伴有腰酸症状。因此,腰酸要结合其他检查才能确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不可轻易放弃治疗

钢厂的退休职工老李患慢性肾炎多年了,经过系统治疗,症状完全消失,多次肾功能检查也都正常。他高兴地说,终于可以不用服药,可以自由地吃喝玩耍了。临床上,像老李这样的患者还不少,在他们看来,症状消失、肾功能正常就意味着可以放弃治疗了。其实,这是犯了轻敌之错。

肾脏是由近200万个肾单位组成的,有排泄代谢产物、调节人体内环境稳定及内分泌等功能。它的代偿能力很强,通常情况下,只要有半数肾单位正常运作就可以完成这些功能,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捐献了一个肾脏救治尿毒症患者,自己仍可以正常生活的道理。现在,最常见的肾功能检查方法是测定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但这两项指标在肾功能单位损害50%左右时,化验结果大多仍然正常,只有在损害超过70%以上才出现异常。因此,即便肾功能检测正常也不能完全放弃治疗,须由医生做进一步检查确定。

尿蛋白越多,病情越重?

门诊,一个患肾炎的小伙子郁闷不安地告诉医生,他每次化验尿液,尿中蛋白质总是有2~3个“+”的符号,弄得他及家人总是紧张得不得了。在他看来,尿中蛋白“+”的符号越多就说明肾炎越严重。令人不安的是,这种片面认识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尿蛋白是肾炎重要的异常化验结果,其量多少与肾脏病的进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尿中蛋白质量多不一定表明病变严重。例如,有些肾脏病患者,尿中蛋白质可以很多,但是肾脏病变却并不是很严重,应用激素等治疗后,大多可以明显好转,甚至治愈。还有一些肾脏病患者,治疗效果很差,长期肾脏病变,致使肾组织大量遭到破坏,尿中蛋白质渐渐减少,可实际上病情严重恶化,已到尿毒症的早期。因此,完全凭尿检查结果来判断肾炎的严重程度,是非常片面的。

肾炎患者限盐而不是禁盐

陈伯患肾炎十多年了,他曾看到一些书中说,肾炎患者应绝对禁盐,少吃蛋白质,以素食为主。于是他像奉了圣旨一般遵照执行,要求老伴每次做菜都得先给他留一份不放盐的。陈伯的自我保护措施有效吗?让我们看看医生是怎么说的。

盐为人体的重要成分,与许多生理功能,特别是循环系统功能有密切关系。盐要靠每日饮食来补充,人体每天摄入的盐量,因饮食内容、习惯等而明显不同。在急性肾炎、严重肾病综合征、严重高血压病等导致肾脏病、慢性肾炎尿毒症晚期时,必须严格限盐。但一般的慢性肾炎患者,肾脏大多还能保持盐的代谢平衡,因此不必绝对忌盐,医生会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当然,为了减少肾脏的负担,一般仍不宜过多摄盐。

临床上让肾炎患者少吃蛋白质,多吃素食,是因为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产物由肾脏排泄。肾功能障碍时,这些产物排泄受阻,会给人体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另外,蛋白质中的某些氨基酸,可使肾脏内血流及压力发生改变,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因此,总的来说,肾炎患者不宜进食过多蛋白质。但是,由于人体新陈代谢需要蛋白质,如果单纯素食(当然,素食中也包括一部分蛋白质),摄入蛋白质太少,人体必将动用组织中的蛋白质,这样就会对整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一般肾炎患者不能完全以素食为主,而应摄入一些质量较高而对肾脏排泄要求较低的蛋白质,例如牛奶、鸡蛋等。在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特别是已有尿毒症而又未能进行透析时,蛋白质的摄入可以使血中尿素氮和肌酐量明显上升,危及生命。

4病症误区:蛋白尿就是肾炎

只要有蛋白尿就一定是肾炎吗?

这种说法不对!在临床上可以见到不少生理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又称良性蛋白尿。常见的有

(1)血液中蛋白有质与量的异常时:如静脉输蛋白质、进食过多的蛋白质,也常有暂时性的蛋白尿出现,但24小时尿蛋白应小于0.2克。

(2)肾血管一时性痉挛:由于寒冷、疼痛等因素皆可引起血管一时性痉挛。由于肾血管痉挛, 至使微血管壁渗透性增加,而引起蛋白尿。

(3)缺氧因素:当剧烈运动致使酸性物质增加,因缺氧使酸性代谢产物不能充分氧化,而刺激肾组织,使尿蛋白排出增多。

(4)姿位因素:肾静脉受压如先天肾异位,妊娠等情况有时可见蛋白尿。

5肾炎饮食误区赶快改

秋石(石膏浸童尿得之)

由于慢性肾炎病人对饮食治疗的片面理解,使得其在饮食上存在着一些认识的误区。现举几例如下:

误区一 不吃盐或用秋石代盐

由于大家都知道盐与水肿直接相关,所以许多慢性肾炎病人对吃盐特别注意,甚至不吃盐,结果导致低血钠、低血氯,出现肌肉痉挛、低血压、低血容量、体位性低血压等。限盐对高血压、水肿、少尿的慢性肾炎、肾衰竭病人是必要的,以免造成过多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和高血压。

但限盐不代表不吃盐,除非高度水肿需严格限制盐甚至限水,一般应采取低盐饮食,对少尿者还要适当控制进水量。因此慢性肾炎病人对盐的摄取,应视具体情况由医生而定,过度恐盐是没有必要的,还有些患者用秋石代替盐也是不可取的。

秋石分淡秋石和咸秋石,淡秋石的主要成分是人中白和食盐,亦有用人中白、秋露水和石膏等加工制成,咸秋石主要成分如食盐,所以用秋石代替食盐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误区二 不吃盐

对慢性肾炎病人而言,科学合理的饮食对其身体康复有着重大作用和影响。慢性肾炎病人合理饮食,有利于减轻代谢废物在其体内的潴留,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和恶化进展。由于慢性肾炎病人对饮食治疗的片面理解,使得其在饮食上存在着一下认识的误区。

误区三 素食不含蛋白

慢性肾炎、肾衰竭患者由于肾脏代谢能力下降,体内主要毒素如尿素氮、肌酐等在体内积聚,造成对身体的损害,而这些毒素均为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因此慢性肾衰病人应强调低量优质蛋白饮食。有的病人认为素食不含蛋白,因此长期素食。

实际上这是对食物蛋白质的误解。食物蛋白质来自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两方面,虽然大多数植物蛋白质的含量较动物蛋白质含量低,但日常主食如大米、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在8%—9%,豆类及豆制品的蛋白质含量可达20%以上,由于植物蛋白含必需氨基酸较少,且含钾高,因此不适合慢性肾衰病人。

而动物蛋白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大于50%,因此慢性肾衰病人宜适量进食含必需氨基酸高的动物蛋白质。如牛奶、鸡蛋、鱼、肉等。每日摄入蛋白质的总量应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粗略估计,要控制植物蛋白的摄入,不宜选用含植物蛋白高的豆类及豆制品。

如果觉得《慢性肾炎三大认识误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