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5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慢性肾炎很多人都用西医的治疗方法,其实中医的辨证治疗也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1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慢性肾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炎症,而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目前,慢性肾炎的病因还不明确。可以确定的是,感染可能引起慢性肾炎的急性发作,如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等。

慢性肾炎会导致肾炎综合征,如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蛋白尿和血尿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合并出现。蛋白尿的泡沫较多、尿液混浊、颜色较深,严重的血尿则可能肉眼就能看见尿液中的血色。

慢性肾炎患者可能出现双下肢或眼睑水肿,严重的还会出现全身水肿的情况。如果水肿程度严重,还可能导致肠道等出现问题,影响日常饮食。

很大一部分慢性肾炎患者会出现肾性高血压,引起头晕等症状。此外,腰酸、腰疼、腿软、全身酸疼、乏力等,这些也是慢性肾炎患者的常见症状。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对慢性肾炎患者,通常是分型而治。慢性肾炎分为阴虚、阳虚、气血两虚等多种类型。对阴虚型的慢性肾炎患者,滋阴补肾是最主要的;对阳虚型的患者则以补肾助阳为主,在汤药中可添加附子、肉桂、干姜等热性药材。除了中成药以外,中医以汤剂为主,可以通过调整中药的配伍来达到分型而治的效果。

2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肾炎因其主要症状不同而属中医水肿、虚劳、腰痛及眩晕的范畴,发病以正虚和标实相兼多见。以正虚为主者,可见肺、脾、肝、肾的亏损,以脾、肾亏损多见;标实为主者,以湿热、瘀血多见。患者常虚实夹杂,故要标本兼治。

常见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如下:

1、肺肾气虚,水湿内聚

主要表现为:面黄浮肿,气短乏力,腰膝酸软,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固表,利水活血。方选玉屏风散和防己黄芪汤加减,药如黄芪、白术、防风、茯苓、泽泻、益母草、泽兰、蝉衣、僵蚕。

2、脾肾气(阳)虚,水湿逗留。

表现为: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纳呆便溏,浮肿,遗精、阳痿或月经失调,甚则畏寒肢冷,舌淡胖,有齿印,脉沉细或沉迟无力,以健脾补肾,利水活血为治疗原则。方选四君子汤合五子衍宗丸加减,药如党参、黄芪、白术、枸杞、菟丝子、淫羊藿、山药、茯苓、泽泻、车前子、当归、川芎。畏寒肢冷者,加炙附子、桂枝。

3、肝肾阴虚,湿热内蕴

表现为:头晕耳鸣,两目干涩或视物模糊,腰膝酸软,梦遗或月经失调,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治宜滋补肝肾,潜阳活血。方选杞菊地黄汤加减,药如生地、知母、女贞子、枸杞、菊花、牛膝、地龙、钩藤、丹参、益母草、当归。

4、气阴两虚,瘀血内阻

临床表现为:面色少华,气短乏力,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伴咽痛,舌偏红、少苔,脉细或细数。治宜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方选参芪地黄汤加减,药如黄芪、太子参、生地、山茱萸、女贞子、丹皮、茯苓、山药、泽泻、丹参、益母草、当归。

治疗慢性肾炎,一定要坚持服药,即使病情完全缓解,也要继续治疗观察一个较长时期。慢性肾炎的疗效评价,不应当只看尿蛋白及血尿的改善,更应当重视肾功能的进退变化。

3中医怎么治疗慢性肾炎水肿

红斑狼疮肾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属结缔组织病范围,由于体内存在的毒素不同,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肾病(D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深部红斑狼疮等类型。红斑狼疮肾病在毒素的作用下,发病缓慢,隐袭发生,临床表现多样、变化多端。盘状红斑狼疮的毒素损害,以局部皮肤为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毒素损害,常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约70%~85%有皮肤表现。

由红斑狼疮引起的肾炎,顾名思义,是一种危险的“狼”一样的疾病。过去在诊断后,10年内有50%会发展至肾功能衰竭,现在,由于诊治方面的进步,已降至20%,此病时而活动,时而静止,在治疗上需要高度技巧。一方面要医生的医术高明,另一方面要病人加深对自己疾病的认识,配合治疗,才能得到最好的疗效。在特种门诊中,狼疮性肾炎病人约占30%,可见此病是很常见的。病人多数是年轻的妇女,而且很多患者都是采取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这就导致了女性月经没有的情况出现,所以对于很多患者说为什么自己没有来月经,那是因为患者治疗期间,用药的关系所导致的。

同时,通过对临床病例的观察,发现狼疮肾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即使原来稳定的病情,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又可活动,而且活动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所以,如果不是专科医生,很容易误诊误治,比如说,出现发热、关节痛、全身酸痛可能会被认为是皮肤病、皮肤过敏。出现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被认为是结核性胸膜炎或结核性心包炎。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可能会被认为是肝炎。因此,狼疮性肾炎病人出现上述情况最好找肾病专科看,做必要的化验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医学上研究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从来没有中断过,不过令人高兴的是现在已经研制出相应的治疗方法。狼疮肾炎发展至尿毒症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肾组织严重破坏,正常肾组织只剩20%左右,这种情况只能靠透析来维持生命。另一种可能是由于狼疮肾炎活动造成组织炎症,而令肾功能下降,对这种情况我们常先用腹透析解除肾衰症状后,再用常规激素治疗、CTX冲击冶疗和配合中医药治疗,往往可以逆转尿毒症,不需要再用膜透析,而使病人恢复正常的生活。只要狼疮肾炎病史没有超过2年,B超下肾无缩小,或者短期内肾功能下降快至尿毒症的患者,用上述方法很可能使肾功能恢复。

近10年来,由于免疫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疗法的结合,使本病的预后有了较大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较明显的提高。红斑狼疮死亡率或存活率的高低与当地人群的经济及医疗水平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红斑狼疮的10年存活率可达到84%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诊断标准对早期、轻型和不典型红斑狼疮肾病案例的诊断水平明显提高,暴发型并迅速死亡的案例已见多数病人的病情呈慢性过程,有些病人可有短时间的完全的自行缓解,有些病人呈一过性发作,经过数月的短暂病程后可完全恢复。

4中医怎么治疗慢性肾炎方法

慢性肾炎因肺气失于宣布,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肾和膀胱所致者,则当采取疏风宣肺和顺降肺气等方法以行水。

慢性肾炎症状多种多样,疾病起病非常缓慢,而且是逐渐发展的,并不是一下就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是一种缓慢的、进展性的发展过程,慢性肾炎患者容易出现腰痛、水肿、大小便困难等各症状。而且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对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等都带来了很大影响。

慢性肾炎因肺气失于宣布,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肾和膀胱所致者,则当采取疏风宣肺和顺降肺气等方法以行水。临床每见急性肾炎“风水相搏”证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在用疏风宣肺法时,多数患者服药后并不一定得汗,经常可见尿量增多,说明运用这一治法宣通肺阳,使肺气宣降。不仅能够发汗,使水气从表发越而出,同时也可利尿,使水液下输膀胱而外出。若与渗湿利水法合用,则利尿的作用尤为明显。从现代药理知识和临床来看,某些疏风宣肺的药,如麻黄、浮萍、苏叶、桂枝等,均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因肺主一身之气,为水之上源,水化于气,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肾为水之下源,赖肺气以下降,通调水道,归于膀胱,《张氏医通》“肺气顺则膀胱之气化而水自行”。它如养阴与清肺法,通过滋养化源,肃降肺气,也可起到行水利尿的作用。

中医实践证明,凡慢性肾炎水肿临床表现与肺有关的,采取宣肺、顺气治法,能使缩留的液体从汗排出体外。由此可知肺与肾对体液的运行,确有重要作用,治肺可以调节体液代谢,从而达到消退水肿,治疗慢性肾炎的目的。

5中医怎么用药治疗慢性肾炎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采用扶正以祛邪和祛邪以安正两大法则为治疗的原则。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如下两大类:

①清热解毒类:

慢性肾炎的发生、复发、迁延不愈,与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因此,有效地控制感染是促使病情痊愈和预防复发的关健,清热解毒类的中草药具有较强的抗感染作用。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有:白花蛇舌草、银花、连翘、半枝莲、蒲公英、七叶一伎花、一枝黄花、鱼腥草等;常用的清热利湿药有:遍地香(金钱草)、萹蓄、鹿衔草、龙须草、猪苓、茯苓、石韦、芦根等。

②活血化瘀类:

实验证明,该类药物有抗凝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肾功能效果,且该类药物尚有双向调节作用,可通过抑制或增强免疫反应,或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炎症的吸收,抑制变态反应,或者通过抗凝血改善局部组织血液供给及软化纤维等作用,促进组织修复。对已沉积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有促进吸收和消除作用。常用的活血化瘀类药有:丹参、益母草、当归、川芎、川牛膝、桃仁、红花、泽兰、大黄、鬼箭羽等。所以,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肾炎时,常在健脾益肾的基础上加一些清热解毒或活血化淤药物,其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临床疗效。

如果觉得《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