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关于肾炎要做哪些常规检查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4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的疾病。那么你知道关于肾炎需要做哪些常规检查呢?

1关于肾炎要做哪些常规检查

您知道肾炎疾病都要做哪些常规检查吗?肾盂肾炎是由致病菌上行性感染至肾脏侵袭肾实质及肾盂系统的感染性疾病,故多伴有膀胱炎,病人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得了肾盂肾炎要及时治疗,那肾盂肾炎患者要做哪些检查呢?

1.尿常规:

尿蛋白一般为微量或少量。若尿蛋白》3.0/24小时,则提示非本病的可能。尿沉渣可有少量红细胞及白细胞。若发现白细胞管型有助于诊断,但非本病所特有。

2.尿培养:

阳性率较低,有时需反复检查方可获得阳性结果。阴性尿细菌培养患者中约有20%可找到原浆型菌株,此系致病菌在抗菌药物、抗体等作用下,为了适应不良的环境而求得生存的一种变异能力,胞膜虽破裂,但原浆质仍在,一旦环境有利即可重新繁殖。膀胱灭菌后尿培养及尿液抗体包裹细菌检查阳性时,有助本病诊断,据此可与膀胱炎相鉴别。

3.肾功能检查:

通常有肾小管功能减退(尿浓缩功能减退,酚红排泄率降低等),可有尿钠、尿钾排出增多,代谢性酸中毒;尿少时血钾可增高。晚期出现肾小球功能障碍、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并导致尿毒症。

4.X线造影:

可见肾盂肾盏变形,明影不规则甚至缩小。

2便常规检查有什么作用

和尿常规相比,大便常规更是乏人问津。在不少市级医院推出的体检套餐中,根本就没有大便常规的踪影。对于大便常规,尽管医生也会向病人宣传它的好处,“做的人还是远远少于血常规。”

为什么这么抗拒大便常规检查?不少人是嫌取样方式太麻烦。梁小姐说,有的时候去体检前没有进餐,无便可排,索性跳过这一环节。“总不能还像上小学时那样用火柴盒装着‘标本’带到医院吧?再说,大便不就是检查寄生虫、有没有腹泻吗?检不检都没所谓。”她说。

实际上,通过大便可以发现不少问题。大便常规的检验目的主要有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感染以及寄生虫感染,大便潜血检查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受到随排泄物而出的胆汁色素的影响,正常的大便颜色是黄褐色。人体的排便是一个机械运动,肠道中一旦出现肿瘤或者“癌前病变”,如肠道肿瘤,大便通过肠道时就会和肿瘤等发生摩擦,细胞脱落可产生少量血,有的时候肉眼是看不见的,也就是所谓的“潜血”。如今,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多吃肉少吃菜,加上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同时,原本在中老年多发的这种恶疾,在青壮年人群中也开拓了新“市场”。对于不爱检查大便常规的年轻人来说,这项检查有助于及早“揪”出肠道癌症的蛛丝马迹,体检时不应该“跳”过。

不过,便中带血也不绝对就是肿瘤。比如人要是长了痔疮,大便也会带血,大便常规检查结果出来后,仍需要配合进一步的细致检查才能确诊。

3不同常规检查有什么作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体检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条件的市民常常舍得花大价钱体检,做MR、CT等昂贵的“大”检查,但很多人却忽视一些最便宜、最基本的常规检查。其实,“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这三项检查涵盖了身体内的很多信息,已成为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在体检中,血常规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项目之一,但尿常规与大便常规却常常被人放弃,原因是认为取样“麻烦”、“脏”。广东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主任陈惠容提醒:小检查有大作用,尿常规、大便常规这两项检查不应忽视。

尿常规 查炎症比高档设备更有效

临床上通过尿常规可以查出很多疾病,尿常规检出异常者高达20%~30%,如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肾脏病变、输尿管结石、血尿、蛋白尿、糖尿病和细菌感染等。但目前很多单位在替职工选择体检项目时,3~4成单位没有选择尿常规这一项。

“尿常规对炎症的筛查非常有效。”陈惠容说,当尿液中发现多量的白细胞,白细胞大于5个/HP(高倍显微镜)时提示有泌尿系感染。当尿液中红细胞超出正常值时,提示可能有尿道和前列腺炎症、肾炎、肾癌、膀胱癌、结石等疾病,有时运动过量或者服用药物,如对阿司匹林敏感者,也会检出血尿。“血尿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陈惠容说,前者更为“隐形”,往往为人忽视。另外,肾炎和高血压、糖尿病可引发蛋白尿。因此,尿常规对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大便常规 各种消化道疾病的“警报器”

在不少医院推出的体检套餐中,根本就没有大便常规的踪影,主动在体检时选择大便常规的市民也寥寥无几。“我们医院对大便常规非常重视,常会引导体检的单位和个人做这个项目。尽管如此,做的人还是远远少于血常规。”陈惠容说。大便常规之所以乏人问津,主要是嫌取样方式太麻烦而索性不做,或者是对大便常规的认识还处于“不就是检查寄生虫吗?检不检都没所谓”的状态。

实际上,大便是各种消化道疾病的“警报器”。大便的颜色、性状等和疾病密切相关:拉黑便可能是胃出血,拉血便可能是肠息肉,大便总是有一固定的位置凹陷,可能是肠癌……

陈惠容说,大便常规主要包括几个项目———

大便潜血:它能查出大便中极小量、肉眼看不见的出血,出现潜血的常见疾病包括肿瘤、溃疡、炎症性肠病、肝硬化、胆道疾病引起的出血、息肉等。一般的大肠癌患者和三分之一的腺瘤患者会有定期出血的现象。消化道癌症早期20%的患者可出现潜血阳性,晚期病人的潜血阳性率达到90%以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病人大便常规潜血试验也多为阳性,或间断性阳性。

白细胞:白细胞偏高说明有炎症。

同时,大便常规检验还能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感染以及寄生虫感染,这对爱吃鱼生的广东人来说更具意义。

■专家指引

读懂尿常规常见指标

pH:正常范围5~7,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和肾脏的调节功能。

比重(SG):正常范围1.015~1.025,可初步反映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

葡萄糖(GLU):正常为阴性,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后期等。

酮体(KET):正常为阴性,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饥饿、妊娠剧吐者,以及摄入L多巴、甲基多巴等药物。

胆红素(BIL):正常为阴性,阳性见于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疸。

尿胆原(URO):正常为阴性,阳性见于溶血性或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时为阴性。

白细胞(WBC):正常为0.00-26.00,超出范围可提示泌尿系有化脓性炎症。

红细胞(RBC):正常为0.00-24.00,红细胞增加常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解释或者结核或肿瘤。

学会察“形”观“色”

正常粪便含粪胆素,所以呈黄色或棕黄色。大便颜色的形成有诸多影响因素,第一是与食物有关。广州人有句老话:“吃猪红屙黑屎”,也就是说吃了猪血大便会变成红黑色,绿色蔬菜吃得多,叶绿素含量高,大便呈绿色。第二是与药物有关,胃病患者吃含铋的胃药,缺铁性贫血病人经常补充铁剂,大便也会呈黑色。炭剂、一些黑色的中成药吃了也会拉黑便。当大便颜色出现某些异常时,可能与疾病有关。

灰白色(“白陶土样”):有可能是黄疸或由于结石、肿瘤、蛔虫等引起的胆道阻塞,导致胆黄素无法随大便排出;

黑色或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红色:多是下消化道出血,痔疮、肛裂,或者是食用过多的西瓜、西红柿。

无论是上消化道还是下消化道出血拉血便,都有一个特点,血和大便混在一起。如果血只是附在大便表面或是便后滴血,这种情况多是患了痔疮。

通过观察大便的形状也能了解一些疾病信息。正常的大便应为圆柱形,较软,异常的形状包括:太硬、太烂甚至黏液或水状。

球形硬便:便秘时可见;

粘液稀便:见于肠壁受刺激或者发炎时,如肠炎、痢疾和急性血吸虫病等;

粘液脓性血便:多见于细菌痢疾;

酱色粘液便:多见于阿米巴痢疾;

水样、蛋花样便:可见于急性肠胃炎,大量时见于伪膜性肠炎及隐孢子虫感染。

糊状便:多见于小肠疾患。

4您知道肾炎要做哪些常规检查吗?

1.尿常规:

尿蛋白一般为微量或少量。若尿蛋白》3.0/24小时,则提示非本病的可能。尿沉渣可有少量红细胞及白细胞。若发现白细胞管型有助于诊断,但非本病所特有。

2.尿培养:

阳性率较低,有时需反复检查方可获得阳性结果。阴性尿细菌培养患者中约有20%可找到原浆型菌株,此系致病菌在抗菌药物、抗体等作用下,为了适应不良的环境而求得生存的一种变异能力,胞膜虽破裂,但原浆质仍在,一旦环境有利即可重新繁殖。膀胱灭菌后尿培养及尿液抗体包裹细菌检查阳性时,有助本病诊断,据此可与膀胱炎相鉴别。

3.肾功能检查:

通常有肾小管功能减退(尿浓缩功能减退,酚红排泄率降低等),可有尿钠、尿钾排出增多,代谢性酸中毒;尿少时血钾可增高。晚期出现肾小球功能障碍、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并导致尿毒症。

4.X线造影:

可见肾盂肾盏变形,明影不规则甚至缩小。

5尿常规检查对肾炎有什么作用

肾炎要如何预防,应该做哪方面的检查?为了及时发现肾炎,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不失为一个科学的方法。

1. 提防肾炎每年查两次尿常规

现在一部分病人,早期无任何明显症状,但是检查尿常规后会发现有异常。所以,每年做1~2次尿常规健康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发现眼睑、颜面、下肢的浮肿、尿血、不明原因的乏力、高血压(特别是年轻人)、贫血、呕吐、恶心等症状,应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千万不可相信偏方、乱投医,以免耽误病情。

专家提醒,长期患高血压本身就能损伤肾脏。无论因肾脏病本身发生的高血压,还是原有高血压患者又患肾脏病,两者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关系。大多数肾炎病人有高血压表现,高血压又是促使肾脏病恶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控制血压对于预防和治疗肾脏病十分重要。

2.肾炎病人应多休息

休息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措施。也是肾炎的重要治疗康复措施之一,基本上所有的肾炎病人都需要休息,休息方式和时间则要视病情而定,依据是肾炎的几种常见临床表现的恢复情况。

急性肾炎的早期或病人出现了中度以上水肿,少尿和肉眼血尿、头晕、头痛、呕吐症状时测量血压升高,出现心慌、气短、咳嗽等症状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的异常表现等肾功能状况不良,提示病人病情严重,则要绝对卧床休息,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同时进行对症治疗,症状改善后可下床活动、散步、症状完全消失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仍要以休息为主,活动不能过量。

一般急性肾炎病人休息不得少于3个月。慢性肾炎病人在以上症状基本消失、肾功能检查正常后可从事较轻的工作,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但要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并要注意定期进行尿常规和紧功能状况的检查。

如果觉得《关于肾炎要做哪些常规检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