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老年脱肛重在自我锻炼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4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如果脱肛继发于便秘,腹泻等疾病,就要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病,原发病治好了,脱肛多能痊愈.现在很多医院都给脱肛患者推荐土医之家消痔栓治疗。

1老年脱肛重在自我锻炼

陈大妈有一难言之隐,排便时经常有东西脱出,卡在肛门口疼痛不适。细心的女儿得知后带她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脱肛。经住院治疗后,陈大妈的症状完全消失了,心情舒畅。谁知,一年后又复发了。

脱肛即直肠脱垂,在老年人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指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主任杨巍介绍说,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直肠周围结缔组织松弛,肛门括约肌无力,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尤其是神经系统机能减退等,是脱肛的病理基础;老年人患便秘、腹泻、长期咳嗽、排尿困难等慢性病,使腹腔内压力增高,是脱肛的常见诱因。病情轻者直肠粘膜在排便时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重者除排便时脱出外,咳嗽、下蹲甚至行走时也会脱出,需用手推回才能回纳,如经常脱出在外,没有及时复位,可造成嵌顿,导致直肠粘膜充血水肿、出血甚至糜烂,肿胀疼痛。临床上根据脱出物长度分为I度(3~5厘米)、II度(5~10厘米)和III度(10厘米以上)脱垂。

学会正确的回纳方法

脱肛轻者可以自己学习正确的回纳方法,以便及时将脱出的直肠推回,减轻痛苦。当发现脱肛时,千万不能生挤硬塞,不然容易发生嵌顿。正确的做法是:先将双手洗净,有条件者可戴上一次性医用手套,抹上一些润滑剂,如橄榄油、维生素E油剂等;然后跪在床上,上身往前下方倾,使臀部处于最高位(膝胸位);反手托住脱出的肠子底部,沿肠腔内部向上推送,就可以顺利地让直肠复位。家人相助的话,操作更加方便。

中药治疗方法多

脱肛是个非常痛苦的疾病,一旦发现,应及早治疗。主要有内、外药物治疗、针灸、注射和手术治疗。内、外药物治疗及针灸治疗可以增强盆腔内的张力,增强对直肠的支持固定作用。病轻者除手法回纳外可配合药物针灸治疗,但对于II、III度直肠脱垂仅能改善症状,很难彻底治愈。往往需注射与手术治疗,目的使直肠与周围组织各层粘连固定,使直肠不再下脱。中医中药在日常防治方面有许多可取之处。

内服:党参15克、升麻10克、黄芪15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下。或生晒参芦9克,每天煎汤代茶。

外敷: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龙骨9克、木贼草9克,一起研成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患处。

坐浴:苦参30克、明矾15克、五倍子15克,或石榴皮30克,煎水洗患处或排便后坐浴20分钟左右。

锻炼贵在坚持

药物治疗虽然能暂时解决脱肛的问题,但对于肛肠部位松弛的肌肉,仍不能使之恢复正常的功能,坚持体育锻炼才是改善这一现象的关键。

收腹:防治脱肛的关键是加强腹肌与盆底肌的收缩锻炼,如反复收腹,一分钟做30次,这样能够加强骨盆肌肉收缩功能。

提肛:吸气时收缩肛门,呼气时放松肛门,每日2~3次,每次做20~30次。这样反复锻炼,可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

冲天:双手握拳,曲肘举至肩高,两膝关节半弯曲,然后突然用力向上冲起,使四肢完全伸直,每次200下,反复锻炼可提升脏器。此法应根据患者的体力耐受程度酌情选用。杨主任强调说,脱肛是在长期的病理改变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无论是中药保健治疗还是锻炼都要长期坚持,身体机能才能逐渐得到改善。此外,平时还要注意尽量避免久坐久蹲、负重远行;养成每天按时大便的习惯,缩短大便时间;保持肛门干净;积极治疗慢性腹泻、便秘、慢性咳嗽和肛门部位的慢性疾病等,防止腹压过度增高。

2提醒:老年人小心便秘脱肛

1、防脱肛

老年人因肛门括约肌等肌肉萎缩而致括约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脱肛,如患有痔疮者脱肛更为明显,有的在跑路或咳嗽后均可脱出,痔疮脱出如发生嵌顿可引起肿痛、行走困难,如发生感染可以引起全身不适。

有脱肛者要积极治疗痔疮等肛门疾病,同时要加强肛门功能的锻炼。具体做法请参考肛门卫生之肛门保健运动。

2、防感染

老年人由于胸腺萎缩、免疫机能减退,对外来抗原产生抗体的能力降低,肠道细菌等可引起肛门直肠周围感染形成脓肿。同时因为老年人机体反应迟钝,脓肿形成后,红肿热痛不很明显,但容易扩散,引起全身症状。愈合速度比较缓慢。

肛门部瘙痒也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也要注意防护,经常用温水清洗肛门,不要用刺激性强的肥皂外洗,瘙痒明显时可选用一些性能温和的软膏。

3、防便秘

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症,常常给他们带来苦恼,并且引起一些疾病。便秘的原因很多,就老年人来讲,因活动减少,肠道蠕动缓慢;直肠肌肉萎缩,张力减弱,加上腹部肌肉减退,排便乏力,是产生便秘的主要原因。此外有的老年人饮水过少,食物过于精细而粗纤维过少,致使粪便体积较小,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粪便中水分过多吸收而形成。也有的是全身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便秘。

有的老人对大便过分注意,认为每天必有一次大便,否则就焦虑不安、精神紧张,这样一来,反而引起胃肠功能失调,真的形成了便秘,要注意避免。

老人的便秘一般是逐渐发生的,可以是习惯性的长年便秘,也可以是暂时的。对便秘的防治方法可参见便秘部分。另可每天早晨饮用一杯(约300-400毫升)温开水或淡盐水,空腹饮用后能刺激肠管蠕动有助于排便。

另外,由于老年人牙齿大多脱落,影响咀嚼功能,吃食物时如将粗硬物一起吞下,特别是鱼刺、鸡骨、枣核一类,在大便时会卡在肛门直肠部引起便血和疼痛。所以吃饭时一定要细嚼慢咽,不要边吃饭边谈笑,以免把鱼刺、鸡骨等吞咽下去造成对肛门的损伤。

3哪些水果治便秘腹泻

1.肥胖

那些正在减肥的人最好少吃苹果和提子,因为前者热量高,后者糖分高。健康减肥,早上和晚上可以吃番茄,最好生吃。

2.腹泻

宜吃葡萄、石榴、苹果、杨梅等具有收敛作用的水果;不宜吃香蕉、梨、西瓜等偏寒、润肠通便的水果。

3.便秘、痔疮

宜吃香蕉、梨、桃、柑橘,可以润肠通便;不宜吃柿子、山楂、苹果、莲子等,因为这些水果中含鞣酸较多,有涩肠止泻作用,吃后易引起便秘。

4便秘或腹泻,小心肠癌

75岁的林大爷很多年前就有便秘,一般都五到七天才会解一次大便。可最近一个多月以来,他开始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每个礼拜总会有一天,常常要拉上十来次。但是之后又会连续几天解不出大便。最近林大爷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鼓楼医院就诊,消化科翟力新副主任医师认为直肠癌的可能性非常大,建议做个钡灌肠检查,检查结果确诊林大爷患的就是直肠癌。

近年来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最容易被患者忽略,甚至被医生误诊。其实肠癌早期症状就是排便习惯的改变,如本来大小便正常的人突然腹泻或便秘,或是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或是排便不畅。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如拉稀便、黏液便、脓血便或便中带血呈鲜红色或果酱色者;长期下腹部不舒服,如腹胀、腹痛、腹鸣或腹部隐隐作痛;腹部可触摸到肿块;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无力者等,都应到医院进行检查。

医学界一般认为常吃多脂肪、少纤维饮食者,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会增加。这是因为膳食纤维可刺激肠的蠕动,同时也可缩短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减少粪便中致癌物质与肠黏膜接触的机会,将大便、毒素尽快排出体外。

膳食纤维主要来自天然的蔬菜、水果、谷类及豆类。蔬菜中的十字花科蔬菜含丰富抗氧化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可抑制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合成,此类蔬菜包括花椰菜、芥菜、白菜等。

5小儿常腹泻应高度重视,不及时治疗易发脱肛!

目前对直肠脱垂的发生有两种学说。

一是滑动性疝学说:认为直肠脱垂是直肠盆腔陷凹腹膜的滑动性疝,在腹腔内脏的压迫下,盆腔陷凹的腹膜皱壁逐渐下垂,将覆盖于腹膜部分之直肠前壁压于直肠壶腹内,最后经肛门脱出。

二是肠套叠学说:正常时直肠上端固定于骶骨岬附近,由于慢性咳嗽、便秘等引起腹内压增加,使此固定点受伤,就易在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发生肠套叠,在腹内压增加等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套入直肠内的肠管逐渐增加,由于肠套叠及套叠复位的交替进行,致直肠侧韧带、肛提肌受伤,肠套叠逐渐加重,最后经肛门脱出。也有人认为以上两种学说是一回事,只不过是程度的不同,滑动性疝也是一种肠套叠,只是没有影响到整圈肠壁。而后者是全层套叠。

婴幼儿消化不良、受凉或肠道感染等原因均可引起腹泻,这是经常发生的病理现象。由于小儿肛门直肠部组织发育不健全,骶骨弯曲尚未形成,直肠呈垂直状态,几乎与肛管成一直线,其后壁失去骶骨的有力支持。如果腹泻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可以引起直肠与周围组织分离,直肠周围支持组织松弛,不能固涩,而发生直肠脱垂。所以当小儿出现腹泻时应及时治疗。

如果觉得《老年脱肛重在自我锻炼》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