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西怎么结合治疗结肠息肉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614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结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中西怎么结合治疗结肠息肉方法呢?

1中西怎么结合治疗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病位在结肠,病症多属于本虚标实。治疗当以清热利湿,祛庆散结为大法。此外,便血日久气血不足又宜补益气电为要;外治有蒂者则应结扎,无蒂音注射硬化剂于基底,使其萎缩脱落,内外调治。

一、中医外治法

1、药物坐浴若息肉发生于直肠部位而息内脱出,月糜烂渗流血水的.可用蔷参15g、蛇床子20g、地肤子15g、土获冬30g1黄柏15s、苍木15g、五倍子15g,包袋后水泡外洗30分钟,然后将息肉纳入肛内。

2、中药灌肠若息肉发生于结肠者,可用乌梅15g、二棱15g、文术15g、白及12g、石榴皮12g、马齿觅15g、败酱草12g、红藤10g、桂枝l0g,每剂浓煎200ml分钟灌肠,日2次,每次保留40分钟以L,半月1疗程。

二、西医治疗

1、电灼疗法适用于息肉位置高,有蒂者。病人取侧卧位、在结肠镜下,找到息肉,直接将电灼套扎圈套在息肉根部而烧之。忌勿烧灼过深,造成肠壁溃疡或穿孔。术前要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后禁食1天,给予输液抗炎治疗。

2、注射疗法适用于位置低,根宽无蒂的息肉,病人取侧卧位或截石依,在肛门镜下找到息肉,直肠内用碘伏溶液消毒。将2;1的消痔灵注射到息肉根部,用量1—2ml,以根部膨胀变形为度。注射后肛门内纳1枚痔疮栓。术后给予局部换药日1次,保持大使通畅给予抗炎治疗。

2中西结合治疗男性不育方法

BQGQ四维育精术针对不同病因,采用西医辩病、中国医学辩证、药械并用、内外兼治的治疗技术原则,分步骤有计划地有效治疗男性不育症。具体包括:

一、辨证明因:(B)

对任何疾病治疗的基础,即是查明病因。华博医院融汇中西,利用现代医学精密的检测手段,通过化验及必要的检查,查找外在病因,再根据中国医学的脉证,辨明病症的内因,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辨证,辨明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发和继发根本病因。

二、祛邪通精:(Q)

邪即外因,指一切致病因素,“祛邪”,就是祛逐一切致病因素。

对于输精管、附睾管阻塞性无精症,通过精细的高科技超微创手术--显微复精术,借助显微外科的可视系统,精准定位梗阻部位、程度,并通过智能软丝疏通梗阻部位,顺利在保证避免再狭窄率的同时,恢复精子的产生、运行通道,大大提高了射精液的精液质量和致孕率。

三、固本扶阳:(G)

对射精异常、性功能障碍,导致女方无法正常受孕的患者,通过手术、中西医物结合等手段,辅以心理指导,根据患者情况,辨因对症治疗。标本兼治,固本培元。使患者走出性功能障碍的困境,重享家庭幸福。

四、强精养肾:(Q)

采用中西药物对因对症治疗,达到治愈不育症的目的。对先天性睾丸发育低下,无精症、少精症、弱精症的不育症。从中国医学的角度,辨症论治。中国医学认为,男子精液异常主要是两大根本因素,一即肾虚精亏,包括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种情况。二是肝经湿热,热蕴结肝胆所致。因此,对精液异常的不育症患者,要根据中国医学辨症施治,补肾清热,以达到祛除病因,养肾强精的目的。

3中西怎么结合治疗血液病方法

对于血液病,很多人“谈血色变”,因为人们的印象中,大多数的血液病都是不治之症。现代医学对血液病的治疗多应用激素、化疗等方法,但副作用大,病人治愈率低、易复发。

血液病

其实,用中医中药防治血液病历史悠久。对于血液病证病因病理的认识,古代中医典籍中虽然没有现代血液病的各种病名,但在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中早有贫血、出血及血液肿瘤等类似病症的记载,如“血脱”、“血枯”(相当于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血证”(相当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出血)、“马刀夹缨”(相当于恶性淋巴瘤)、“急劳”、“虚劳”、(相当于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等,在这些记载中几乎涵盖了现代医学的所有血液病。

“在血液病的防治方面,我们既要保持西医不落后,又要发挥中医的优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切实为广大患者提供简便、有效、价廉的服务,从而让中医中药真正服务于广大市民。”专家指出,在血液病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不仅能明显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各种血液病中,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病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指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属于中医中的“虚劳”、“血证”、“血枯”、“虚损”等范畴。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包括:化学因素,例如非环保油漆、染料中所含的苯,药物中的抗生素氯霉素、解热镇痛药保泰松、安乃静等;生物因素,如乙肝病毒、EB病毒、微小病毒B19、HIV病毒;物理因素,如各种强度较大的放射线、电离辐射等等。

据专家介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特征为全血细胞的减少,如果红细胞减少和血红蛋白的降低会导致明显的头晕、乏力、心悸和气短等贫血症状;如果是白细胞减少,人体的抗感染能力就会下降,出现各种感染(以口咽部感染和肺炎最为常见),表现为持续和难以控制的高热;如果血小板减少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体表以及内脏出血,甚至严重者会出现致命性的颅内出血。

“如果单纯以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其治疗措施往往起效较缓慢,患者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仍要依赖于反复输血来维持正常的身体功能。在某种情况下,还会出现病情加重,导致死亡。”专家认为,如果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中药辩证用药,能明显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能够提高85%左右,所以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个优势病种,这也是被西医界广泛认同的。

在病因上,中医学认为“肾主骨,骨生髓,髓生血”,同时结合西医学骨髓造血的理论,提出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与肾精亏虚有关,因此在治疗方主张脾肾双补,经过实践证明疗效突出。“在临床上采用愈障生血汤(由淫羊藿、补骨脂、鹿角胶、黄精、黄芪、当归、党参、鸡血藤、田七片、甘草等药组成)辨证加减,同时坚持常规的西医用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专家认为,每一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都应使用中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双管齐下,确保最终的疗效。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中医治疗血液病的又一个优势病种。据介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以血小板显著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表现为皮肤、粘膜和内脏的自发性出血,属祖国医学的“血证”、“肌衄”、“发斑”等范畴。

专家指出,以往的观念认为该病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免疫异常是其发病机制的核心,故又称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均认识到免疫异常虽然是其发病的首要因素和主要机制,但并不是其全部的机制,应还有其他非免疫因素参与。

“临床上应用强的松、环孢素等调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异常,或采用手术切脾减少血小板的免疫性破坏,并不能使所有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得以治愈,仍有部分病情迁延转为难治,且以上治疗方法毒副作用较大,患者难以长期坚持,其中因为长期服用激素而导致高血压、股骨头坏死者也出现过多例。”专家说,在临床工作中接触到的很多病例都是在外院久治不愈转而求诊中医的慢性或者难治的患者。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都是经过用强的松、环孢素免等治疗而疗效较差,或是激素虽然有效但稍一减量血小板计数即急剧降低、病情又反复加重。

“对于以上的患者,我们的做法是坚持以中药辨证治疗为主,同时在原有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逐渐小量递减激素用量,最终可以再停用激素的情况下使血小板稳定保持在满意而安全的水平范围。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由于有了中医药的参与,以往单纯西药治疗的副作用会明显减轻。”专家说。

另外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的整体治疗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等恶性血液病患者。如果在化疗过程中辅以中医中药治疗,将起到明显的减毒增效作用,患者的生存质量能够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以上疾病的老年患者,由于体质较差,往往还同时合并多种其他系统的疾病,此时难以耐受化疗,化疗相关死亡率较高,同时又由于老年患者本身骨髓的生理特点,其肿瘤增殖率明显要低于年轻人,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完全可以中药辨证施治,扶正抗瘤,同时辅以西医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或配合小剂量的化疗,往往可以较好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时明显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些诱因是可以预防的:

1、在工农业生产中从事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尤其是苯)或放射性物质工作的人,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和掌握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身体,同时应注意防止有害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新房装修应使用环保材料,装修后应该让新房通风2至3个月后再搬入居住;染发和使用指甲油应注意尽量减少次数和延长间隔时间,对染料过敏者应禁止染发;

2、多种药物均有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期大量服用氯霉素、保泰松、扑热息痛、安乃静等药物,小儿应用以上药物更应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各类药;

3、积极预防病毒性疾病,病毒性感染患者如肝炎、微小病毒等患者要积极系统地治疗。

4怎么中西结合治疗尿毒症方法

医治疗尿毒症有很大的优势。患者在治疗时可以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虽然尿毒症现在还没有治愈的方法,但是只要能够缓解病情的发展,患者就不要放弃。

尿毒症是一种恶性肾脏疾病。在许多人的印象当中,尿毒症已经成为“不治之症”,同时要耗费大量金钱、时间用以维持患者生命。在大家心目中,尿毒症的可怕,甚至超过“癌症晚期”。

尿毒症患者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出血倾向、高血压等进一步加重外,还可出现各器官系统功能障碍以及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临床表现,比如患者消化系统的最早症状是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很多患者会误以为得了胃病。当尿毒症病情加重时,则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或腹泻,患者常并发胃肠道出血。在尿毒症早期,患者往往有头昏、头痛、乏力、理解力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肌肉颤动、抽搐;最后可发展到表情淡漠、嗜睡和昏迷等现象出现。

针对尿毒症患者的最新治疗手段,张晓霞院长介绍,中医非常重视“食补”,尿毒症饮食与治疗相配合,目前也是医学工作者所重视的问题,虽然已经做了大量的指导,但很多尿毒症患者对尿毒症饮食始终是一片空白,也往往因为饮食不当,导致尿毒症患者治疗不佳。

由于尿毒症本身就容易出现饮食不正常,因此,尿毒症饮食合理调养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期的患者主要应以低蛋白饮食为主,且蛋白质要以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为主,如牛奶、蛋类、鱼、瘦肉等。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20克。这样既保证了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的供应,又可使机体在低蛋白供应的情况下利用非蛋白氮合成非必需氨基酸,从而降低氮质血症。同时,尿毒症患者的食物要易于消化和含有充足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 B、C、D。要避免粗糙食物对消化道的机械性损伤而导致消化道出血。氮质血症期胃口尚好的患者,热量不应少于每公斤体重35卡,但到尿毒症期只能视患者的胃口而定。如果患者尿量不少,水肿不明显,一般不要限制饮水量。

尿毒症患者容易发生脱水和低钠血症,特别是长期食欲不振,呕吐和腹泻的患者更是如此。一旦发生,要及时补充。但要注意尿毒症患者对水、钠耐受差的特点,补充不能过量,以免引起高钠血症或水中毒。

尿毒症患者的血钾一般偏低,使用利尿剂以后极易发生低血钾症,这时可多吃一些新鲜水果和氯化钾。尿毒症患者血钙常常偏低,可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鱼、虾、肉骨头汤等。

目前,中医治疗尿毒症有很大的优势。患者在治疗时可以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虽然尿毒症现在还没有治愈的方法,但是只要能够缓解病情的发展,患者就不要放弃。

5中西怎么结合治疗卵巢癌方法

中医认为,卵巢癌的发生,是因为正气不足,邪气内聚,病理上属于本虚标实。一般在发病初期以攻邪为主兼扶正气;后期则以扶正为主兼祛邪气。

由于卵巢的胚胎发育,组织解剖及内分泌功能较复杂,它所患的肿瘤可能是良性或恶性。

因卵巢癌临床早期无症状,鉴别其组织类型及良、恶性相当困难,卵巢癌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肿瘤局限于卵巢的仅占30%,大多数已扩散到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及盆腔各器官,所以卵巢癌无论在诊断和治疗上确是一大难题。

多年来专家们对卵巢恶性肿瘤的病理形态,临床发生发展规律及治疗方案进行了许多的探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到目前为止,就国内外临床资料统计,其五年生存率仅25%~30%。

西医在应用放疗、化疗时或前后,常引起消化道反应或骨髓抑制副反应。因此,配合中药治疗可减少毒副反应,增强免疫力,提高疗效。

如有呕吐、食少等消化道反应,可用太子参、黄芪、麦冬、沙参、五味子、生地、半夏、赭石、旋复花、佛手等,以健脾益气,养胃降逆。如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者,可配合人参、黄芪、麦冬、枸杞子、紫河车、补骨脂、鹿角胶等补气养阴,益肾填精之药。

卵巢癌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卵巢癌的发生,是因为正气不足,邪气内聚,病理上属于本虚标实。一般在发病初期以攻邪为主兼扶正气;后期则以扶正为主兼祛邪气。邪气主要有气滞血瘀,湿毒壅盛两种类型;正虚则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

气阴两虚的表现为:

腹中积块日久,精神倦怠,形体消瘦,气短、口干、食少,腹大如鼓,腹壁脉络曲张或有阴道出血,时有低热,舌红或淡红,脉弦细。治疗可用滋补肝肾、软坚消症之法,当选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药如:熟地、山药、沙参、女贞子、旱莲草、白花蛇舌草各20克,山萸肉、丹皮、龙葵、泽泻各15克,鳖甲30克。阴道下血量多者加阿胶30克,三七10克;食欲不振加炒内金15克,焦三仙各10克。

湿毒壅盛的表现是:

腹部肿块迅速增大,腹胀痛伴腹水,阴道不规则出血,口苦,便干舌暗苔厚腻,脉弦滑数等。治疗以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之法,可选择五苓散加味。药如:白术、泽泻、大腹皮、车前草、龙葵、桂枝各15克,猪苓、茯苓、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鳖甲各20克。阴道下血量多者,加炒蒲黄30克(布包),三七粉10克(冲);大便燥结加大黄10克。

气滞血瘀的表现如:

下腹肿块,坚硬拒按,按之疼痛。阴道不规则流血或闭经,形体消瘦并有腹水,皮肤粗糙,口干不欲饮,二便不畅,舌有瘀斑瘀点,脉细涩等。治疗要用理气活血、化瘀消症之法,可选用膈下逐瘀汤。药如:桃仁、丹皮、赤芍、红花、五灵脂、乌药、枳壳、香附、莪术、山慈姑各15克,当归、元胡、鳖甲各20克,川芎10克。阴道出血多者加蒲黄30克(布包),地榆炭30克。

如果觉得《中西怎么结合治疗结肠息肉》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