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分析:肛瘘术后复发的原因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0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肛瘘属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之一,它是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其内口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门周围皮肤上,反复、淋漓的不断向外流脓或脓血,甚至粪便,长年不愈。

1分析:肛瘘术后复发的原因

肛瘘手术后,又重新犯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肛门腺处理不当: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肛门腺感染是肛瘘的重要病因,因此,要切除干净内口,以及内口附近有炎症的肛门腺及肛门腺导管。

2.内口处理不当:绝大多数是因为内口没有找准确,或没有把感染的原发灶即内口彻底清除。

3.瘘支管及其瘘空腔清除不彻底:即在手术中没有刮干净坏死组织或清除支管,即可导致复发。

4.新生成的肛瘘:多为患者因肛门腺感染,又发生了肛周脓肿,导致新的肛瘘,而被误认为是复发,在临床中不难鉴别。

5.内口复杂:即瘘内口二个或二个以上时,寻找内口不完全,导致复发。

2肛门接触性皮炎病因何在

一、病因病理:肛门接触性皮炎是通过淋巴细胞传递的一种细胞免疫反应。分为皮炎发生的原因和皮炎发展的原因,前者又分为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

引起本病的物质种类很多,常有以下三种:

(一)动物性的:如昆虫的刺毛和其分泌的毒汁等。

(二)植物性的:如漆、荨麻、花粉等。

(三)化学性的:如化工原料、漆料、化纤制品、塑料、橡胶、农药和某些药品(如汞、碘、磺胺、酒精、氧化锌、黄连软膏、抗生素油膏)等。

此外,有些接触性皮炎,可发展成湿疹样皮炎。它是由另一些刺激因素(如搔抓、肥皂洗涤、饮食刺激或用药不当)促成的,致使其转化为慢性湿疹样变化。

二、症状和诊断:皮肤损害为急性,有明显红斑、水肿、丘疹,重者可有水疱,边缘清楚,自觉灼热瘙痒或疼痛,甚至发展为糜烂、感染、化脓。

三、治疗:(一)内治法:1、利湿热,凉血解毒:选方常用龙胆泻肝汤,加黄连、黄柏、赤小豆、金银花、白茅根。

2、必要时,可用抗组织胺药物,如口服苯海拉明、维生素C等;也可静脉注射维生素C和葡萄糖酸钙;痒甚者,加用溴剂和氯丙嗪。

(二)外治法:局部可用3%硼酸水湿敷,外用糠馏油糊剂;渗液少时,可用炉甘石洗剂;也可用绿茶、马齿笕、黄柏、石韦等,煎水湿敷;如为土涤过敏者,可用螃蟹捣汁外搽。

3肛门疾病怎么办

春季新陈代谢旺盛,人体阳气外发下注到肛肠,所以春季是肛肠疾病的多发季节。提起肛肠疾病,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痔疮。所谓十人九痔,很多人都深受这种疾病的困扰。

但肛肠疾病并不单单指痔疮这么简单,它指的是一切与肛门和肠道有关的疾病,常见的内痔、外痔、混合痔、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肛门瘙痒症、肛周湿疹、肛窦炎、肛门狭窄、肛门失禁、肛门尖锐湿疣、肛乳头肥大、直肠脱垂、直肠息肉、结肠炎、便秘、结直肠肿瘤以及炎症性肠病等都属于肛肠疾病。 欲提防肛肠疾病来袭,须对肛肠疾病做番了解,方能及早预防、积极治疗、恢复健康。

痔疮,医学技术轻松解

痔疮是一种很常见的肛肠疾病,指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瘀滞形成的团块。初期痔核较小,排便时痔核不脱出肛门外;中期痔核较大,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便后自行回纳。便后出血比初期减少;后期痔核更大,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甚至行走、咳嗽、喷嚏或站立时也会脱出,不能自行回纳,便血不多或不再出血。

随着医学的进步,现在可通过手术将痔疮上方的直肠黏膜脱垂带做环形切除,较大程度地缓解痔疮带给患者的痛苦与不便。

肛裂,生活细节要注意

肛裂是指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并形成溃疡。常见症状有脓肿、排便困难、疼痛、硬结或瘢痕、排脓、瘙痒等。一般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

想要避免疾病困扰,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多食用高纤维的谷类,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保证大便通畅。此外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也会减少肛裂发生的可能。

4预防肛门疾病注意事项

很多人都认为肛门是人体最脏的部位,不值一提。如果你也有这种想法,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肛门时人体一个很重要的器官,如果肛门没有保护好,会易患很多肛肠疾病,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所以,为大家介绍预防肛门疾病要做的八件事。

1、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少吃辣椒、生姜、胡椒等辛辣食物。纤维素能刺激胃肠蠕动,帮助排便,防止大便干燥,辛辣食物常可引起便秘和肛门刺痒。

2、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每天早晨或早饭后到厕所蹲一蹲,即便没有便意也蹲蹲,日久会解出大便,定时大便可防止大便在直肠停留时间过长而发生便秘。

3、大便时不要用力过猛要缓慢用力,尤其是经常便秘者更要注意,以免干硬的粪块撑破肛门,引起肛裂、脱肛等疾病。

4、注意擦净肛门每次大便后要用柔软的卫生纸把肛门擦净,不要用砖瓦、硬纸片等硬物擦,因为肛门的黏膜很娇嫩,用硬东西擦肛门容易把肛门擦破,引起细菌感染,发生肛门周围炎和肛门周围脓肿。

5、清洗肛门肛门口常粘着一些粪便和脏东西,即使用卫生纸也难擦干净,应在大便后或晚上临睡前清洗一次。

6、提肛锻炼每天早晨起床前及晚上睡觉前做两次提肛运动,方法是用力收缩肛门,然后放松,每次反复做20下,这样能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力量,防止肛门松弛而引起大便失禁,尤其是老年人,更要多做这种运动。

7、蛲虫病患者要防感染因蛲虫常到肛门处产卵,引起肛门瘙痒,此时不要用手搔抓,以免抓破引起化脓感染,可在肛门周围涂上蛲虫药膏,并口服驱虫药驱除蛲虫。

8、经常变换身体姿势不要久站、久坐、久蹲。肛门在身体下半部,上面有盆腔脏器的压迫,血液循环较差,久坐、久站、久蹲,容易造成肛门静脉的血液回流不畅,发生痔疮等疾病。

5专家:肛门失禁不等同于肛瘘

案例:患者认为肛瘘就是肛门失去控制漏大便

【患者情况】病人张某因肛门肿痛7天来诊,经检查在肛门后位约距肛缘2厘米处隆起一如杏大的肿物,表面色红,触痛,中央处有波动,诊断为肛周脓肿。

【医生建议】一是立即住院做肛周脓肿根治术,二是先在门诊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待日后形成肛瘘再做一次手术。

因患者近日比较忙碌,不同意立即住院做根治术,第二条建议开始他也不同意,他认为肛瘘就是肛门失去控制漏大便了,那怎么行呢?当我把肛瘘的概念解释清楚后,他接受了第二条治疗建议。

肛瘘中医也称“肛漏”“漏疮”

是指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出现的一种病理性管道的疾病,通常是肛周脓肿破溃后形成。由原发性内口﹑继发性外口和瘘管组成。内口为肛周脓肿原发病灶,大多在肛管齿线处的肛窦内,外口是脓肿自然破溃或医生手术切开的刀口久不愈合处,如果肛瘘日久反复发作,常不止一个外口。内外口之间由瘘管相通,瘘管是脓肿破溃后脓液从外口排出脓腔逐渐闭锁形成的纤维化管道。由于大多数肛瘘内口为一凹陷或肉芽高起,管道一般较细,所以很少有大便从外口排出。

肛瘘的临床表现

局部反复流脓、久不收口,当外口闭合脓液积聚时会疼痛,或有发热等,由于经常流脓刺激皮肤会出现肛门瘙痒,检查时可触及或探及条索通到直肠。这个病目前以手术为根治方法。

手术法治疗肛瘘

由于肛周脓肿的部位和深浅不同,日后形成的肛瘘也就有高位和低位之别,低位肛瘘的管道穿越外括约肌浅部以下,手术时损伤此处也不会影响肛门的收缩功能,高位肛瘘其管道在肛管直肠环(由内括约肌,外括约肌深浅二部,耻骨直肠环共同组成的一肌肉环)平面以上,手术时一次切断该环就会肛门失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深部间隙的肛周脓肿可分期手术,即先切开排脓,不会损伤重要的肌肉,待炎症消退后,形成了高位肛瘘再采用切开挂线法,挂线的原理是利用线的紧箍作用,使血运阻断肌肉坏死,达到切开的目的,挂线是一种慢性切开,边切边长,在处理高位肛瘘时就会尽可能保持肛门的功能,不会肛门失控。

如果觉得《分析:肛瘘术后复发的原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