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肛瘘形成的四大因素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17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放线菌与肛瘘的关系,肛瘘的发病原因,放线菌对肛瘘有什么影响,其中又有哪些细节要注意的?请阅读以下文章的详细解析。

1肛瘘形成的四大因素

肛瘘是由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引起的,脓肿破溃后流脓,逐渐形成纤维化瘘管,这就是肛瘘。肛瘘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细菌感染:由于肛管直肠部位是“排污”的重要通道,细菌非常容易侵入肛隐窝、肛门腺导管和肛门腺体,造成感染发病,逐渐形成脓肿,破溃而为肛瘘;

2、肛周脓肿:肛周脓肿是导致肛瘘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粪便滞留肛隐窝,引起肛腺炎,导致肛周脓肿,患者常不予以重视,肛周脓肿破溃后,脓液排出,脓腔逐渐缩小,外部破溃口和切口也缩小,腔壁形成结缔组织增生的坚硬管道壁,即成瘘管,肛瘘由此形成。

3、结核杆菌、放线菌:感染形成脓肿,克隆氏病等难以自愈而形成特殊性肛瘘。

4、直肠肛门损伤、外伤:来自消化道的骨性异物、金属、肛表及肛门窥器检查损伤肛管直肠,细菌侵入伤口即可引起肛周脓肿,不及时治疗,都可导致肛瘘。

肛瘘是常见的肛肠疾病,发病率很高。治疗肛瘘,关键就在于寻找内口,内口若有遗漏,肛瘘必然治疗不彻底。目前治肛瘘方法技术有很多,处理肛瘘内口的原则:如果治疗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准确地找到内口及准确地处理内口。内口的概念应该是指感染的肛隐窝,肛门腺导管和肛门腺。在医疗时,只强调切开肛隐窝,不等于已全部清除其下方感染的肛门腺导管和测了腺。在切开肛隐窝后,应同时切除肛门导管和肛门腺。也是治愈该病成功的重要关键。肛瘘手术基本方法:瘘管切开和切除术,肛瘘同身体任何部位的瘘管一样,必须保持引流畅通或瘘管切除,才能获得痊愈。

2如何预防放线菌病

放线菌病是由放线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慢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组织增生和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病灶。

因放线菌病绝大多数是内源性感染,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常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故尽量避免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

当人体抵抗力降低引起放线菌病,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放线菌病有很大意义。

拔牙、化脓性细菌感染时,积极做好灭菌工作,避免放线菌侵入组织。

3怎么有效预防放线菌病

放线菌病是由放线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慢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组织增生和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病灶。

因放线菌病绝大多数是内源性感染,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常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故尽量避免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

当人体抵抗力降低引起放线菌病,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放线菌病有很大意义。

拔牙、化脓性细菌感染时,积极做好灭菌工作,避免放线菌侵入组织。

4治疗放线菌病的方法有哪些?

治疗放线菌病应以抗生素为主。如有脓肿形成,应手术切开排脓,可收到控制炎症的效果。

一.高压氧疗法 由于放线菌是厌氧性细菌,近年来应用高压氧治疗放线菌病,对抑制放线菌的发展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是当前采用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二.手术疗法 放线菌病已形成脓肿或破溃后遗留瘘道,常有坏死肉芽组织增生,可采用外科手术切开排脓或刮除肉芽组织。由于在腺体内病变界限不清,且与周围组织粘连,常将腺体一并摘除。

三.药物疗法 抗生素及磺腔药对放线菌病都有明显疗效。

1.磺胺类药物 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抗生素配合应用。

2.碘制剂 口服碘制剂对病程较长的放线菌病可获得一定效果。一般常用5%~10%碘化钾溶液口服,每日3次。

3.一般应用大剂量青霉素G治疗,每日200万U以上,肌注或加普鲁卡因局部病灶封闭。有条件时,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如与链霉素、四环素等联合使用,可能提高疗效。

4.免疫疗法 也有一定效果。一般应用放线菌溶素做皮内注射,首次剂量0.5ml,以后每2~3天注射一次,剂量逐渐增至0.7~0.9ml,以后每次再增加0.1ml。全疗程为14次,或达到每次2ml为止。放线菌素免疫疗法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5青霉素G治疗肺放线菌病服用方法

放线菌病是由放线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慢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组织增生和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病灶。

青霉素G服用方法:

根据病情为200万~1000万u/d静脉滴入;

病情稳定后可减量;

疗程长,一般为1~3个月,或继续使用至病灶吸入为止;

若青霉素疗效不满意,可加用大剂量磺胺药(血浓度达5~10mg%),能提高疗效。

如果觉得《肛瘘形成的四大因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