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肛瘘患者的检查项目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5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肛管超声与肛瘘的关系,为什么会得肛瘘,肛管超声与肛瘘有什么联系,其中又有哪些细节要注意的?请阅读以下文章的详细解析。

1肛瘘患者的检查项目

肛瘘多发于20—40岁男性。肛瘘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臂和继发性外口组成。内口大多位于齿线附近,多为一个,外口位于肛门周围皮肤上,可为一个或多个。下面就介绍一下肛瘘的检查项目是什么?

肛瘘的检查项目是什么:

(一)、直肠指诊:在内口外有轻度压痛,少数可扪到硬结。

(二)、亚甲蓝染色法:将白湿纱布塞入肛管及直肠下端,通过外口向瘘管内注入亚甲蓝1~2ml,然后取出肛管内纱布,根据纱布上有无亚甲蓝染色及染色部位来明确瘘管的存在及内口部位。

(三)、探针检查:用探针通过外口插入管道,以明确瘘管的位置及内口所在。此法一般在手术时麻醉下进行,如操作不当或不熟悉此法可能造成假道形成。

(四)、瘘管造影:自外口注入30%~40%碘油,X线摄片可观察瘘管分布,多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及蹄铁形肛瘘的诊断。Yang(1993)检查临床疑有肛管直肠脓肿或瘘管17例,6例临床上疑有脓肿,肛管超声AUS检查也有脓肿表现;另外82%(9/11)AUS查出有瘘管,而临床常规检查未能发现。

(五)、肛管超声:对括约肌间瘘有时有确诊价值,但无法确诊括约肌外瘘及经括约肌瘘。

(六)、肛瘘的检查项目包括MRI检查:报道了35例此法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率分别为:原发性肛瘘(85.7%),继发瘘和脓肿(91.4%),蹄形瘘(64.3%),瘘内口80%。从而认为MRI检查时确诊肛瘘位置有极高的准确性。临床正确使用MRI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可监测复杂性肛瘘是否完全愈合。

2防治肛瘘-肛周脓肿的超声介入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一般不能自行痊愈,如任其发展,最终脓肿将向肛周皮肤或肛管直肠腔内破溃形成肛瘘,如果脓液得到引流,症状可暂时缓解,随后破溃口可愈合,脓液又不断积聚,感染向周围继续扩散,再次出现症状,并可能出现新的脓肿,并形成多个破溃口,如此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所以,一旦出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应及时治疗,少数肛周表浅的脓肿可采用抗生素治疗、热水坐浴、局部理疗等方法消散,但多数患者需要手术切开脓肿,充分引流脓液,防止其不断扩散,以减轻疼痛等症状。

肛周脓肿的超声介入

肛周脓肿临床上较为常见,超声可以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传统的外科手术容易形成肛瘘,超声能准确地确定肛周围脓肿的部位、大小、轮廓、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可以确定脓肿是否完全液化,不仅如些,超声可以准确地确定穿刺部位,进针方向和角度以及深度。从而完全、彻底、干净地引流。

(一)适应症

凡确诊为肛周脓肿而且完全液化者,均需在超声引导下彻底干净地引流脓腔。

(二)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患者。

2、脓腔未完全液化者。继续用抗菌素,待脓肿完全液化后,再进行穿刺治疗。

3、脓腔已经机化,穿刺到脓腔内抽不出脓液者,应继续使用抗菌素。

4、直肠癌肛周围转移合并脓肿者。

5、脓肿通过窦道和多个脓腔相连者。

(三)并发症

1、菌血症、出血、血肿等,超声引导下肛周围穿刺已较少见。

2、肛瘘,外科治疗肛周脓肿此并发症常见,而超声引导下穿刺较少见。

3超声诊断肛瘘的价值

我们以彩色多普勒7mhz浅表小器官探头与5~7.5mhz直肠腔内探头(eus)相结合的超声检查方法对76例肛瘘疾病进行了检查,提高了肛瘘疾病的临床诊疗质量,现报告如下。

1.1超声诊断均经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43例肛门脓肿中确诊为肛周皮下脓肿3例,低位肌间脓肿10例,坐骨直肠窝脓肿8例,肛门后间隙脓肿2例,直肠粘膜下脓肿4例,高位肌间脓肿5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1例和直肠后间隙脓肿10例;8例肛周囊肿病例有3例合并肛瘘;25例瘘内口位置则较难观察。

1.2超声影象表现肛门脓肿多表现为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低回声或液性暗区,为圆形或椭圆形,亦有不规则形,边界模糊不清。低回声区有时可见血管,后壁回声稍强。肛瘘则超声显示强回声与低回声混合型,这是因为脓肿迁延时间较长,部分软组织机化,纤维组织增生之故[1]。肛周囊肿亦多为液性暗区,但其形状多规则,边界清晰,囊内无血液。

2.1一般资料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诊断治疗标准,选取肛瘘疾病76例,男49例,女27例;年龄17~68岁,平均43.2岁。主要症状为肛旁肿痛流脓间断发作,病程不等。包括肛门脓肿43例,肛周囊肿8例,肛瘘25例。

2.2方法使用美国acuson-128xp10型彩色多普勒电脑声像仪,配备7mhz浅表小器官探头及5~7.5mhz直肠腔内探头(eus探头长度为25cm,外套贮水胶囊)各1个。检查前清洁肠道,令膀胱轻度充盈,并先作肛周触诊及直肠指诊,以初步了解脓肿“应指”与否及肛瘘之大体位置(肛管狭窄者可以先作局麻扩肛)。检查时患者取伏卧或侧卧位,先以浅表小器官探头在肛周局部采用横、纵、斜等切面按一定顺序滑动探头扫查,然后将直肠腔内探头缓慢探入肛内,再向胶囊内注入适量清水作透声窗。结合指诊情况,缓慢旋转探头对不同高度进行360°扫查。仔细重点检查病变的位置、范围、形态、走向及其与肛管直肠、肛门括约肌之间的关系。

肛瘘为炎症性疾病,其前期为肛周脓肿,是肛腺化脓性感染通过肛腺导管向肛周间隙发展而形成的病变。脓肿溃破后进入慢性阶段则为肛瘘。有时肛周囊肿症状与其相似或与肛瘘同时存在,包括某些深部肛周脓肿,在症状或体征不典型情况下,一些常规检查难以满足临床诊疗要求,而超声却独具优势。超声是在解剖形态,特别是病理解剖的基础上,结合各组织脏器的声学物理性,对回声图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是否正常。可将病变分为实质性、含液性及含气体的非均质性。结合症状、体征及有关病史全面分析,做出正确诊断。eus观察肛门括约肌有很高的应用价值[2],我们曾借助其获得正常的肛门内,外括约肌和肛提肌的超声图像,并以此来确定肛瘘疾病的位置、形态和大小。临床上可以借助超声来鉴别脓肿和囊肿,以正确指导治疗,我们曾因此而成功介入治愈1例肛周囊肿病人[3]。实践证明,一些超声显示尚没有液性暗区出现的肛周脓肿可通过综合治疗而大大降低其成瘘率[4],从而避免其高位肛瘘的发生,也使中医“消”及“托”治法的把握有了客观依据。我匀亦发现eus对肛瘘内口的检出率较低或不敏感,这可能是因为超声探头的频率还不够高的原因,亦可能是因探头及其囊内充水对肠壁所造成的机械性压迫使肛瘘的肌性管腔内口假性闭合之故,因此有人[5]认为eus对粘膜浅表病变的检查受限。

4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

疾病描述

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是胚胎时期后肠发育障碍所致的消化道畸形,是小儿肛肠外科的常见病,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首位。发病率1:1500-5000,中国的调查资料表明约在1:4000,男女发病无差异。

约有50%以上的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伴有直肠与泌尿生殖系之间的瘘管形成。提肌中间或稍下方为中间位畸形;位于肛提肌以下为低位畸形。按性别分男、女两组。男孩直肠肛管畸形50%为高位畸形,女孩高位畸形占20%,低位畸形男女均为40%。

症状体征

绝大多数直肠肛管畸形病儿,在正常位置没有肛门,易于发现。不伴有 瘘管的直肠肛管畸形在出生后不久即表现为无胎粪排出,腹胀,呕吐;瘘口狭小不能排 出胎粪或仅能排出少量胎粪,病儿喂奶后呕吐,以后可吐粪样物,逐渐腹胀;瘘口较大. 在生后一段时间可不出现肠梗阻症状,而在几周至数年逐渐出现排便困难。

高位直肠闭锁,肛门、肛管正常的病儿表现为无胎粪排出,或从尿道排出混浊液体,直肠指检可以发现直肠闭锁。女孩往往伴有阴道瘘。泌尿系瘘几乎都见于男孩。从尿 道口排气和胎粪是直肠泌尿系瘘的主要症状。

5什么是肛管直肠黑色素瘤

疾病概述:

黑色素瘤中约有2~3%发生于肛管、直肠部位。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所收治1095例直肠恶性肿瘤中,黑色素瘤共9例,占0.82%。

病理说明:

本病大多位于肛管或直肠邻近齿状线处,起源于肛管的黑色素母细胞、黑色素细胞,亦可从位于该处的黑痣恶变而来。有些作者认为直肠黑色素瘤可起源于直肠粘膜腺体的鳞状化生或移位的神经嵴细胞。

病灶为单发,少数病例可因粘膜下播散而形成多发的粘膜下卫星结节。约70%病例的病灶可见色素,呈棕黑色或深黑色,淋巴结转移灶则几乎全呈深黑色。约2/3的病灶呈外生性息肉状,也可呈带蒂状,常形成溃疡。病灶大小不一,小的如粘膜下小结节,大至引起肠腔梗阻。极易发生转移。

治疗说明:

早期病灶以局部切除为主,有的作者主张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病灶位于肛管者术后1月还需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如果觉得《肛瘘患者的检查项目》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