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从素食主义 演变为杂食主义(人类的进化 经历了什么)

2023-07-0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0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素食主义和肉食主义是现在社会上的“两大帮派”,两者并不是绝对的关系,素食主义者也会吃肉食,只不过吃得很少,肉食主义也会吃素食。其实在人类最初的祖先,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才出现了肉食主义。

两者有什么区别,为何古猿类会从素食性,变成现在的杂食性?并且在人类食用的肉类中,食草性动物占了大头,我们为什么很少吃肉食性动物呢?

从“素食主义”变成“肉食主义”

在《环球科学》上有一篇论文,帮助我们捋清了人类从素食到食肉的进化历史,这其实是人类进化的重要一步,如果不进化出杂食性,我们很可能熬不过石器时代。

距今6500万年的普尔加托里猴,是已知最原始的灵长类动物,它们和恐龙一个时代,它们的长相并不是现在的猴样,而是松鼠样。作为最早一批的灵长类动物,它们的牙齿非常的细小,只能用来啃树叶,一看就是坚定的素食主义者。

这样的日子坚持了一千五百万年左右,它们的食谱从原先的花朵和水果,加入了种子和坚果。但目前为止,依旧奉行着素食主义,只是会抓几只昆虫来解解馋。在后来的几百万年中,物种逐渐进化,出现了我们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类人猿。

此时的类人猿,从消化系统上看依旧是素食主义者,体内的盲肠特别膨大,擅长消化植物纤维。所以它们很少吃肉,大量的生肉会让它们的肠胃不舒服,会出现胃疼、恶心的情况,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不过时间会战胜一切,在等待了250万年左右的时间后,类人猿的身体因为长期食用脂肪含量高,纤维少的果实,导致消化系统发生了改变,逐渐能适应消化蛋白质的工作。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环境也在发生着改变,大型植物越来越少,优质的植物果实也在减少。最终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苍茫的草原,这对于食草动物来说并不是坏事,食物更加方便获取了。

不过这可苦了类人猿,因为森林的消失,它们很难在找到优质的果实。饥肠辘辘的类人猿,最终熬不过生物的本能,开始饥不择食,有吃的就吃,肉类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吃肉”而进化

此时的类人猿逐渐进化成了早期的人类,不过早期人类还很弱小,还不会使用工具和武器。所以他们的食物,一般都是别人吃剩下的,比如剑齿虎猛犸象之后的剩余肉类,剑齿虎一般吃不完这些肉类,于是吃完就走,剩下的留给其它动物。

早期人类已经会使用最原始的工具收集肉类了,不过这些肉始终是人家剩下了,完全不够人类种群的发展。于是人类学会了打猎,这是一项重要的进步,不但满足了食物的需求,还让人类学会了站立。

直立行走的好处是,能空出双手来使用工具,并且双手解放之后,两条腿消耗的能量比四条腿消耗的少。只需要原来的四分之一的能量,就能中相同的路程。并且直立行走增强了人类的散热能力,增加了持久力。

再加上火的发现、人类更容易从肉类中得到能量,就有更多的时间发展大脑,学习合作捕猎、制作陷阱等等。可以这么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从素食主义变成肉食主义的艰苦历程。

为何人类很少会去吃食肉的动物呢?

不过在人类吃肉的几万年的历史中,很少出现看到有吃肉食动物的,基本都是吃食草动物。这里面又有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喜欢食草类的动物呢?其实答案很简单:

首先,食肉类动物饲养的成本太高。我们养的牛、羊、鸡、鸭等等家畜,基本都是吃植物的,获取成本比较低。牛和羊甚至能够放养,只要有牧草的地方,就不怕它们饿死。

但肉食性动物就不一样了,你能天天拿猪肉来喂它?那样的成本,在中国这样几千年封建社会中,有几个家人能承担起的。要是大规模养殖,放到现在估计也没有几家养殖场能做到。

其次,狩猎成本太高。我们不饲养肉食动物,改为狩猎它们。这样成本是下来了,但人身安全风险却提高了。在古代你敢用弓箭狩猎老虎、狮子,那基本上就是九死一生的操作。

狩猎肉食动物显然是不现实的东西,还不如养养温和的绵羊和黄牛,危险程度不高,还很好养活。

最后,现在科技是发展了,猎枪的出现让我们不再惧怕老虎和狮子了。但它们的数量实在太少,根本不足以支撑起人类种群发展所需的食物量。连一些野生食草动物都能被人类吃灭绝,这些数量更少的食肉动物能坚持住人类的屠杀?

总结

综合以上几点因素,可知我们很大一部分人类都偏爱肉食,并且大多使用的都是食草类动物。这是祖先在几千万年前,就刻在我们基因当中的习性,是人类族群发展壮大的保证。

如果觉得《从素食主义 演变为杂食主义(人类的进化 经历了什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