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嵊泗贻贝走上国宴菜单(浙商院产学合作大助力)

2023-07-0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8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姜赟 通讯员 朱小峰 韩明珠

盛夏时节的杭州西湖,风光旖旎,莲叶田田。浙江西子宾馆里,来自嵊泗县的贻贝,走出大海,走上了国宴的菜单。

8月2日,嵊泗县政府与西子国宾馆签订贻贝正式供货协议,共同推广优质食材,让更多宾客品尝原产地优质食材的自然美味,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其中,来自浙商院的一批人,中国注册烹饪大师,旅游烹饪学院专业教师王丰,产学合作处处长蓝少鸥和旅游烹饪学院院长骆高远等人,显得分外高兴,学校多年来与嵊泗县政府的产学合作有了实质性的大突破。

2016年7月,浙商院与嵊泗县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推进校地合作落实落细,依托强大的烹饪专业师资力量,学校在嵊泗县建立了“王丰工作室”,结合当地特色海产品贻贝资源,通过培训嵊泗厨师,提高嵊泗贻贝的烹饪艺术水平,推进菜品升级达到国宴标准,使其成为舟山海鲜的一张“金名片”,助力嵊泗地方特色经济建设。

贻贝亦称海虹、淡菜、青口,又被唤作“东海夫人”。数据显示,每百克鲜贝肉含蛋白质10.8克,糖2.4克,脂肪1.4克,而干制贻贝肉蛋白质含量高达59.3%。贻贝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锰、锌、硒、碘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人体需要的缬氨酸、亮氨酸等8种必需氨基酸,其含量大大高于鸡蛋以及鸡、鸭、鱼、虾和肉类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史料记载,早在唐朝,嵊泗海域采集的贻贝干就因质量上乘,被选作进贡朝廷的御供珍品。如今,嵊泗全县贻贝养殖面积达2.2万亩,年产量10万吨,占全国产量70%以上,涉及4000多养殖渔民,100多家加工企业、经销商、合作社。

王丰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嵊泗的贻贝品质很好,是进入欧盟体系的食材,希望有更多的厨师去关注这个食材,提升优质食材的价值。王丰说,要提高嵊泗贻贝在同类产品中的知名度、美誉度,从养殖户、到经销商,共同保护好这一金字招牌,商院也将会继续助力嵊泗做好小贻贝的“大文章”。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如果觉得《嵊泗贻贝走上国宴菜单(浙商院产学合作大助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