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励志 他靠发展魔芋产业(从一名打工仔变身致富带头人……)

2023-07-0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6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7月16日,记者走进威宁自治县麻乍镇岩格村的千亩魔芋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百余名务工群众在贵州威宁鼎诚魔芋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锁才邦及相关技术员的指导下,顶着烈日在基地拔除杂草,确保进入旺长期的魔芋有充足的水肥供给。

打工仔华丽转身

30岁出头的锁才邦,是威宁自治县哈喇河镇闸塘村村民,与魔芋结缘,源于当初在四川省一家魔芋公司打工。“未入行不知道其中奥妙,没想到我们山区农户零散种植的魔芋,经公司生产加工后居然在四川乃至全国各地却有很好的市场。”锁才邦说,十多年前在四川打工期间找到了魔芋的市场销路,看到规模发展魔芋的潜力之后,就开始追寻心中的魔芋梦:发展自己,带富群众。

2010年,他踏上做魔芋生意之路。刚开始,从群众那里零星收购魔芋,然后再卖出去挣点“差价”。随着对魔芋的深入了解,他觉得发展魔芋产业大有前途,于2014年成立了威宁县哈喇河镇鼎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当年他就投资25万元在该乡闸塘村规范化种植魔芋50亩,亩产值达12500元,除去成本,每亩有几千元的净收入,比当“二贩子”划算。

初尝甜头之后,他把合作社种植基地由本乡拓展到邻近乡镇。2016年,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又与他人筹资合股成立贵州威宁鼎诚魔芋科技有限公司,从过去合作社单一种植到集魔芋种植、加工、销售、研发、技术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公司化运作。作为执行董事的锁才邦,逐步把魔芋产业拓展到县外,2016年至2018年,先后在大方县雨冲乡鹏银村和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沙沟村发展魔芋种植基地数百亩。2019年,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他决定集中精力在麻乍镇投资建魔芋干片加工厂和生产基地。

为全面了解掌握国内外魔芋市场行情,把魔芋产业做大做强。2017年,公司加入中国魔芋协会成为会员单位。昔日在省外魔芋企业帮别人干活的打工仔,如今回乡创业当上执行董事之后,抓住实施农村产业革命的契机,不断开启追梦圆梦的魔芋之路。

靠技术抓点做样

“入行后才知道魔芋是高投入高产值的药食两用经济作物,过去小打小闹的靠天吃饭,只种不管、收成不算的粗放零星传统种植根本成不了气候。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持,推行规模化规范种植才能提高效益。”锁才邦说,自己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返乡创业试种魔芋那阵子,得益于省、市科研单位给予的技术支持。

“结识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魔芋研究室主任丁海兵和市科技局中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邹涛是我的荣幸。我们建立合作关系后,他们出技术指导,我负责提供一切保障,经过不断探索,现在已总结推出一套适宜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魔芋规范化种植规程。”锁才邦说。

7月16日采访当天,在岩格村魔芋标准化示范基地,记者看到市科技局中药研究所魔芋课题组在这里设置的几十个试验小区,有品比试验、病害防控试验和种植模式试验。“通过科研试验,观察记录外观性状、病害发生率以及测产检质,以期优选出适宜当地推广的优良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课题负责人邹涛说。

针对魔芋半喜阴的生物学特性,2019年,锁才邦带领公司在威宁自治县麻乍镇推广“向日葵+魔芋”高效复合种植技术和覆膜盖土技术种植魔芋2000亩,亩产鲜魔芋3.28吨、一代魔芋种286公斤,按商品魔芋每吨7000元、一代种每吨4万元折算,亩产值超过3万元。今年,公司示范推广种植魔芋3450亩。“向日葵既可作为魔芋遮阴物,还可增加土地收益,合理套种一举多得。”锁才邦说,技术含量决定魔芋产值效益,从种到收我们都让当地务工群众全程参与,就是通过科研人员和公司骨干的传帮带,让群众不仅打工挣钱,还可学习技术学经验,为进一步推广魔芋种植打基础。

带群众共同发展

“作为当地龙头企业,去年我们投资185万元建设1条魔芋干片生产加工线,共产出150吨干片;今年计划再上1条干片生产加工线,鲜魔芋上市后,争取每天加工干片4至5吨。现在我们发展3000多亩魔芋高标准示范基地,就是通过务工让老百姓把干活当作学习实训机会,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以后公司每年只需保持1000亩左右生产基地就行,原料生产交给群众,企业重点在延长产业加工链和开拓市场上下功夫,研发推出健康绿色有机魔芋食品。”锁才邦说,现在基地每天多时可解决300余人务工,一般稳定就业有200人左右,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8人。

当天在基地务工的岩格村一组村民马礼祝告诉记者,从魔芋种子消毒开始,到下种施肥和田间管理,一直到成熟采挖和清洗加工,她都全程参与,务工一天不仅有70块钱收入,时间长了自己还学会魔芋栽培技术和一些管理经验,去年她们一家种了1亩魔芋,计划明年还要多种点。据了解,在鼎诚魔芋科技有限公司及相关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麻乍镇今年种植魔芋2万余亩。

说起公司发展魔芋产业的好处,岩格村务工群众马应国眉宇间露出了庄稼人淳朴的笑容,掰起手指算起明细账:过去靠土地种庄稼赚不了几个钱,如今10亩土地流转给公司每年有6000元流转费,他与妻子锁应玲在魔芋基地务工每年收入2万元以上;剩下的5亩土地种黑麦草喂养5头牛,一家4口人年收入少说也有四五万元,日子还是不错的。

“我们村的大学生过去放假回家帮父母劳作,现在他们假期就到公司务工,今天在魔芋基地就有七八个大学生干活。”基地技术员赵鹏说。戴着遮阳帽有些害羞的大一学生马凋和大三学生马梦莎告诉记者,今年她们家的土地绝大部分流转给公司或合作社种植魔芋或其他高效经济作物,暑假期间家中农活少,就来基地务工赚点零花钱。

“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是我们培养人才和吸纳解决就业的创新探索。”锁才邦说。据悉,今年6月刚从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药生产与加工专业毕业的虎恩雪,去年实习期间在鼎诚魔芋科技有限公司跟岗学习,毕业后选择在该公司就业,月薪3000元,另享受奖金和相关福利待遇。为了让其尽快成为业务骨干,公司还按每亩2500元标准补助,并先期提供魔芋种子支持她发展魔芋5亩。

“为脱贫攻坚尽点力是民营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锁才邦说,对在基地稳定务工的58名贫困群众,如每月务工10天以上,公司还另行奖励50元。同时,为确保当地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稳定收入,公司按每户补助3000元支持种植1亩魔芋,全程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收益全部归贫困户自己。

“我们计划2021年合作筹建魔芋食品加工厂,带领群众抱团发展,让他们脑中懂技术、土地种魔芋、腰包有钱装。”谈到下步打算,锁才邦对公司魔芋产业发展信心十足。

阅读推荐

来源:毕节日报全媒体中心

文/刘瑾 朱杰 图/视频 张华顺

原标题:《励志!他靠发展魔芋产业,从一名打工仔变身致富带头人……》

如果觉得《励志 他靠发展魔芋产业(从一名打工仔变身致富带头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