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颐和家园:用优质养老和便利医疗托起幸福“夕阳红”

2023-07-0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记者 贺洁靓

最近,电视剧《八零九零》很火,该剧聚焦养老的社会议题,风格温暖治愈,讲述了两个“90后”年轻人承办并重建养老院,和一群80岁左右老年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在海宁,多元化养老模式也让“银发一族”找到了晚年的幸福和快乐,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养教结合:生活照料有人管、精神慰藉有依托

“人间重晚晴,最美夕阳红。”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身体健康、老有所居、老有所乐就是幸福。

张云仙老人今年82岁,在海宁颐和家园居住快3年了,“还是养老机构生活更丰富。”张云仙年轻时就热爱文艺,自从来到养老院,她不仅带头组建了合唱团,更是结交了一帮兴趣相投的老姐妹。

正说着,隔壁的几位奶奶结伴过来“围观”,争相向记者述说养老院里的乐趣和幸福生活。

“人老了,就希望能和大家热热闹闹地凑一起,你说这样的日子好不好?”说这话的是87岁的王仙花老人。王奶奶在这里住了4年,她向记者总结了在颐和家园养老的三大好处——不拖累孩子、不孤单、饭到张口。

海宁颐和家园(海宁市社会福利中心)成立于1998年,2018年10月由海宁皮革城托管运营,成为海宁市首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环顾颐和家园养老服务中心,美式的洋房,葱郁的草木配着清澈的湖水。康复器材、洗浴室、图书室、休息室配备完善,双人房宽敞明亮,还有电视、空调、储物柜、独立卫生间——基本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孩子们都很孝顺,一直叫我去杭州和她们住一起,我不愿意,在这里更充实快乐。”一旁的89岁的沈连宝说,让她最难忘的是,在颐和家园,让她体验到了人生中第一次烧野饭的乐趣。

在颐和家园,除了开辟食堂公共休憩区、文化活动中心、门球场、健身中心等活动区域外,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平时生活中,经常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来充实老人的精神世界。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对护理员的需求更多。在颐和家园,护理员平均年龄45岁左右,都经过培训,具有养老护理员证。为了提升服务水平,颐和家园通过小院精细化、网格化管理的模式,打造服务优、环境美的示范楼层,先后选派20余名骨干到上海、杭州等地进行实操培训,并邀请老师来现场教学,传授临床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

医养结合:让老人享受更好的服务

“你看我有变化吗?”5月6日上午,在颐和家园内,傅爷爷一见到颐和家园的总经理高敏娴,他抬了抬自己的手和腿。

“您的手能举过头顶了?”高敏娴看出了其中的变化。

“对。”傅爷爷开心得像个孩子。

傅爷爷今年71岁。2014年9月1日,他突发脑梗,被送进医院治疗。

为了方便有人照顾他,2014年9月15日,出院那天,他住进了颐和家园。

原来,在去年,颐和家园完成了颐和护理院的提升改造,开设内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临终关怀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科室,纳入了我市医保定点单位。护理院精准对接慢性病老年人,特别是具有医护需求的失能老年人,提供医养护理服务,并建立“医养”无缝转接机制,让园区老人都能得到有效的医疗保障。

“岁数大了总是生病,在这儿不仅有医护人员定期为我检查身体,还有工作人员照顾我饮食起居。”傅爷爷深有体会地说。

据悉,养颐和家园已经在全市率先针对高龄、病残、失智、失能老人,特别是老年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进行持续的护理,长期的生活照料,并配置了医护团队,开启了医养结合的探索。此外,改建启用海宁首个认知症专区——颐和记忆家园,为认知症障碍老人提供康复训练、生活照料、心理辅导、医护服务等全方位照护,营造家庭式住养环境。

对此,高敏娴介绍,接下去,还将不断强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投入,让养老服务真正走到老年人的“床边、身边和周边”。

本文来源:海宁日报

如果觉得《颐和家园:用优质养老和便利医疗托起幸福“夕阳红”》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