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义乌“人均”英语四级 更牛的来了(卖菜阿姨狂飙阿拉伯语……)

2023-07-0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67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前阵子,一段义乌货车司机在街头飙英语的短视频走红网络。在视频中,自称只有高中文化,只会一点点英语的一位货车司机面对镜头“狂飙”顺溜英语,引发网友们热议。许多曾经到过义乌的网友,也都一一道出义乌人的真实英语水平,并开玩笑称,义乌人人均英语四级。

不过,很多网友不知道的是,义乌人不仅英语了得,很多普通的商贩还能说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以下简称“阿语”)。

义乌商贸区一带聚集了不少阿拉伯外商。在商贸区菜市场,卖蔬菜的阿兰初中没读完,却能用阿语流利报出自己摊位上的四五十种蔬菜名。她摊位对面的老范售卖各类海鲜水产,55岁的老范对摊位上的40多种水产名称也能阿语随口道来。在这里批发调味品的陈飞明,自谦只会说几句阿语单词,但当店里来了一名也门的客户,他拿起订单纸笔,立马用一口阿语跟对方交流,半个小时后,写下长长一串外商下单的产品名……

更让人刮目的是,这些会说流利阿语商贩们,他们都是边跟老外在摊位前打交道边慢慢学会的阿语,都没去上过阿语培训班。

小小

生意经

不过,他们说,这些年,说阿语的机会越来越少,倒不是老外客户少了,而是现在留在义乌的老外大都会说中文了。“这也说明,咱中国话,越来越国际化”。

阿兰:我用阿语报菜名,老外会觉得亲切

“萨拉瓦利空。”5月6日下午,正在整理摊位上的蔬菜抬头见一老主顾外商迎面走来,用阿语问候“你好”。

“你好”,老外用中文笑着回应她。

在商贸区菜市场,向商贩们打听如何跟老外做生意,很多摊主都会提起阿兰。因为到这里来买菜的老外,大半都会光顾她的菜摊。只要阿拉伯客人路过她的菜摊,她都会迎上去先笑着道一句“萨拉瓦利空”,意为“你好”。

阿兰全名叫赵建兰,江西人,今年47岁,在义乌商贸区菜市场卖蔬菜已有16个年头。阿兰初中没读完就开始谋生。2005年来义乌卖菜,现在菜摊里的四五十种蔬菜她都能用阿语报出菜名。

韭菜叫“卡拉兹”,香菜叫“酷苏芭拉”,菜头叫“芭莎罗”……这些菜名是她花了不少心思向前来买菜的阿拉伯客人学的。有些蔬菜有多种名称,就像中文的西红柿又叫番茄。阿拉伯语系中也如此,有些蔬菜,阿兰能说出好几种不同的阿语名称。

蔬菜种类多,她会用心记着每个客户的喜好,下次及时提醒客户喜欢的菜品放在哪里。比如他会指指放在角落里的樱桃萝卜,说一句“菲结萝”以提醒老外。

阿兰发现,老外比较喜欢光顾菜品陈列整齐、菜色干净的摊位。为此,她花了不少心思择菜、菜品陈列上。正因如此,经常有老外介绍朋友到阿兰这里买菜。

阿兰觉得跟阿语跟老外打招呼、报菜名能增进感情。“就像我们在他乡遇到说家乡话的人,会觉得亲切,我说几句阿拉伯语,他们也会觉得拉近彼此距离,喜欢光顾我的摊位。”时间久了,有老外还给阿兰取了个阿语名字。

去年疫情期间,一名老外隔离在家,无法外出。他向阿兰求助,希望阿兰能送一些蔬菜上门。虽然老外家住义乌郊区,阿兰还是通过视频,让老外选好各类蔬菜后,和丈夫开着车将一大袋蔬菜送到老外家中。

阿兰的微信通讯录里,大半是阿拉伯客户。

水产摊贩老范:我的阿语和老外的中文,都溜溜的

老范,范国成,55岁,金华人,在商贸区菜市场售卖各类海鲜水产已21年。初中学历的他,因为要招呼老外客商,边跟老外做生意边自学阿语。如今,自家摊位上的40多种水产名称,阿语张口就来。除了用阿语跟老外交流外,这些年,老范也深谙老外的口味喜好。比如,老外买大明虾,大多要求去壳,老外喜欢吃没有刺的鱼。

说起学阿语的经历,老范觉得也没那么难,无非听前来挑各类水产的老外说多了,自己也就慢慢学会了。不过,这些年,老范觉得用阿语跟老外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因为,如今留在义乌的老外大多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就像我们一开始需要学阿语跟老外做生意一样,老外在义乌时间待久了,也就学会了说中文。”老范说,这也是咱中国人文化自信的表现。

在老范眼里,生意人都一样,有了稳定的客源,就一定会越来越好。“我的阿语和老外的中文,都一样溜溜的,就像我们的生意都蒸蒸日上。”

调味品商贩陈飞明:不知不觉记住了数千种调味品名的阿语名

陈飞明,今年42岁,义乌人,2002年开始在商贸区菜市场经营一家调味品批发店。他经营着海内外数千种调味品,有中国人很少听到的产品,比如地中海皮塔饼、阿孜蜜混油、阿娜丽莎鹰嘴豆……。他的客户群体中,六成以上都是老外。记者问他是否会说阿语,陈飞明谦虚说,只能简单说出各种调味品的名称。

正说着,店里进来一名也门客户。陈飞明立马拿起下单纸笔,用阿语招呼迎上前去,两个人围着各种调味品用阿语交流,用阿语砍价还价,大半个小时后,陈飞明一一写下客户需要的产品。

陈飞明高中毕业,因为当时的女友从事调味品生意,他就偶尔来帮忙。成婚后,索性就放弃了上海工作,一门心思经营调味品生意。

陈飞明没想到的是,看似不起眼的调味品,客户遍布大半个地球。陈飞明接触的第一个阿拉伯客户,就是如今在全国都有知名度的“花餐厅”老板约旦商人穆罕奈德。2014年,因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让阿拉伯风味十足的义乌“花”餐厅,闻名国内外。

当年,陈飞明刚认识穆罕奈德时,对方到他店里来寻找调味品。为了深入了解对方的供货需求,陈飞明经常跑到穆罕奈德的餐厅,跟阿拉伯厨师交流,了解他们需要的产品。当年的厨师和大多数阿拉伯客商都不会说中文,翻译软件也还没“出世”,陈飞明就努力学阿语。

因为越来越多的外商在他那寻找家乡的调味品,陈飞明从中觅到了商机,开始重点开拓异域调味品市场。他记得,有一回一名外商走进他的店铺,看到家乡的调味品,开心地眼睛发光。

刚接触阿语,陈飞明发现阿语比英语难学多了。为了尽快学会,他把每种调味品的阿语发音用中文进行标注,不知不觉学会了数千种调味品的阿语名称。阿语的“生姜粉”发音很像中文的“神经病”,每次开口说这词,他都会不好意思地发笑。

大多数阿拉伯人做生意诚实守信,很少有欺诈行为发生。有一次,陈飞明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是一个也门人,是陈飞明一个客户的家人。该客户在杭州留学期间,开了一家餐厅,曾向陈飞明进过一批货物。后来该小伙不幸因病去世,家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还欠着陈飞明一笔货款。为此特地联系到陈飞明,帮小伙结清钱。陈飞明为此非常感动。

来义乌做生意的阿拉伯商人逐年增多,有大客户也有小商贩,义乌人和阿拉伯人做生意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对这些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衣着的外国人,义乌人早已见怪不怪,在和老外的交往中也越来越显得热情大方。

陈飞明也说,如今他用阿语跟外商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这也从侧面说明咱中国国际地位越来越高,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大”。

如果觉得《义乌“人均”英语四级 更牛的来了(卖菜阿姨狂飙阿拉伯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