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寒露原来也吃糕(“登高”的希望留在心里)

2023-07-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78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新京报讯(记者 张羽)时令、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时至寒露节气,气候从凉爽逐渐转为寒冷。由于寒露节气与重阳节时间接近,在饮食习俗上也类似,因此在很多地方,吃糕也成为寒露节气期间一个习俗。有说法认为,糕字与“高”同音,以“食糕”代替“登高”,希望自己或亲友能平安吉祥、步步高升。

糯米制成的花糕。受访者供图

根据汉代小说集《西京杂记》记载,农历九月九日有吃蓬饵的习俗,其中的蓬饵, 就是最早的重阳糕。由于九月九与寒露节气时间接近,许多饮食、习俗文化也有所相似。因而,寒露也讲究吃花糕。

对于吃糕习俗的来源,有观点认为,九九重阳节期间,古人好“登高”抒发胸臆,但对于居住在没有山的地区的人来说,则是取“糕”字的谐音,以吃糕代替“登高”,从而表达同样的祝福与希望。

而在不同地区,花糕的制作上也各有差异,有的采用烤制,有的是蒸食,有的则是糯米糅合馅料制成。但无论做法怎么变化,其材料基本均由米、面、干果等组成。

在北京部分糕点店铺,记者看到花糕已被摆到醒目的位置。散装自吃、盒装送礼,有亲自购买的老人,也有准备送给长辈而前来购买的年轻人。作为花糕的一种称呼,重阳与寒露期间的花糕也十分受欢迎。

糕点店中正售卖重阳糕。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店员告诉记者:“这种糕的外面是糕皮,中间夹的是各类果脯和馅料,像枣泥、山楂、核桃仁、杏脯等都是必备的,两个糕皮加上中间丰富的馅料,烤制出炉就是重阳糕,吃糕也是这几天的一个习俗,因此前来购买的人非常多。”

而在江苏盐城,花糕并非烤制面点,而是糯米类甜点。来自江苏盐城的刘小琦从事手工糕制作已有12年时间,每年这个时候,她都会推出以重阳为主题的各类花糕,采用糯米混合大米融入不同馅料。

刘小琦告诉记者,从小就知道吃糕的文化习俗,长辈常说吃糕就能“登高”,代表着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望。也因为这一习俗,各类花糕产品也非常受欢迎。

新京报记者 张羽 编辑 杨亦静

校对 刘军

如果觉得《寒露原来也吃糕(“登高”的希望留在心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