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酒精引发火灾 向秀丽用身躯挡住大火(牺牲后留下2岁不到的儿子)

2023-07-06 分类:养生资讯

2019年9月25日,60年前用自己的身躯挡住烈火蔓延的工厂女工向秀丽被评为了“最美奋斗者”。

时隔60年,国家对自建国以来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涌现出的先进人物进行表彰,不仅是为了激励、鼓舞当下的中国人民,更是为了宣传和弘扬这种敬业精神,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中。

1958年,广州何济公制药厂的女工领班向秀丽在与工友进行酒精投料时,满瓶装的酒精突然爆裂,瞬时间窜出了许多火苗。

而就在此时,向秀丽立刻侧身卧地,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烈火的蔓延,从而避免了一场严重爆炸事故的发生。

但最终身受重伤的向秀丽却因抢救无效离世,将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26岁。在向秀丽牺牲的这一年,她的儿子崔定邦还不到两岁。

年幼的他在懵懂之间承受了刻骨的丧母之痛,但幸运的是,在外公和外婆的教导下、在母亲精神的引领下,纵使失去了母亲的关怀和呵护,崔定邦依然成长为了像他母亲一样的善良正直的人。

向秀丽

只身扑向大火

向秀丽出生于广州的一个贫苦家庭,动乱的时局和贫寒的家世让她自小便尝尽了人世间的艰辛。但也正是幼时颠沛流离的生活培养出了她坚韧不拔的意志,让她在面对困难时迎难而上、面对危险时也毫不退缩。

在进入何济公制药厂工作后,向秀丽一方面认真努力地完成基础工作,另一方面也积极参与到了厂内组织的各种活动当中,算得上是当时工厂中的先进分子。

而作为解放后我党在各地工厂中发展起来的第一批积极分子,向秀丽身上也集中体现了当时“奋斗者”最鲜明的底色。

向秀丽

1958年12月的一个夜晚,这一天与向秀丽此前经历过的每一个夜晚一样,寂静而又漫长。作为女工领班的向秀丽像往常一样在药厂的车间里忙碌着,而此时工友罗秀梅正在将一瓶20公斤重的无水酒精倒入一个量筒之中。

这份工作并不容易,无水酒精的重量对于一名女工来说已经是相当重,而在倾倒的过程中,玻璃又极其易碎,这也对女工们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看着罗秀梅艰难地倾斜着瓶子,热心的向秀丽连忙上前,准备帮她一把。

这项工作向秀丽已经做过很多遍了,因此刚开始时,倾倒还是十分顺利。但当倒到第三杯时,意外却突然发生。承装酒精的瓶子突然滑落,只听到“咣”的一声,瓶子乍然破裂,瓶中的酒精就这样洒了出来,流向了附近燃烧着的煤炉。

在当时,为了追求效率,许多工厂在设计时都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而向秀丽所在的何济公制药厂也不例外。

酒精与燃烧的煤炉按常理来说绝没有“共处一室”的可能,但一旦这样的情况出现,在险情发生时,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火势愈燃愈烈,正逐渐向不远处堆放着的钠蔓延。而身处火场中的向秀丽三人,此时更是胆战心惊。

这很可能不仅是一场火灾,而是会演化成一场爆炸。而若是这种情况真的发生,那受损的将不只是制药厂,而会波及到周围许多居民的生命。

此时的向秀丽完全顾不上自己被烈火灼烧的皮肤。身体上的疼痛远没有未来难以预估的灾难更令她惊惧。因此,此时的向秀丽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赤手空拳冲到了火海之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止着酒精的蔓延。

钠爆炸

在场的两名工友看着宛若火人的向秀丽又着急又害怕。她们在火场外大声地呼喊着向秀丽的名字。而火场中的向秀丽只是透过燃烧着的火光传递出了一个坚定的眼神,并留下了一句话:“别管我,快去叫人来救火,快!”。

等到救火队员来到现场后,情况比预计的要好得多,向秀丽真的靠着自己的双手阻止了火势的进一步扩大。

但当人们进到火场将向秀丽救出后,被火魔“亲吻”过的向秀丽全身烧伤面积已经高达67%。

何济公制药厂发生的这次火灾注定会被载入史册。这不仅在于向秀丽凭借着一己之力阻止了更大程度的伤亡,还在于向秀丽视死如归,坚决维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精神。被送到医院的向秀丽经过了多次抢救最终还是回天乏术。

受伤的向秀丽

在1959年1月18日,重度烧伤的向秀丽因抢救无效去世。

而在她清醒的最后一刻,向秀丽向身边护士询问的还是:“工厂损失大吗?金属钠有没有安全运走?同志们有没有受伤”。

可以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向秀丽还一心记挂着工友,一心记挂着何济公制药厂。

从奔向火海的那一刻起,向秀丽就只剩下了一个身份,那就是“国家的女儿”。她是一名女工,是一名工会干部,而不是谁的女儿和谁的母亲。

向秀丽

向秀丽的离世对于她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儿子来说无疑是切肤之痛,而与此同时,对于何济公制药厂、对于国家来说,失去向秀丽同样是一笔很大的损失。

她是一名优秀的青年女工,是能干的工会干部,同时也是新中国千千万万奋斗在一线的女工的精神象征

只身扑向大火的背后,是自革命年代承袭下来的大无畏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公心与使命。

向秀丽事情的报道

课文里的母亲

在向秀丽离世后,幼稚懵懂的崔定邦还不明白死亡的真正含义。他只是奇怪为什么年轻漂亮的母亲永远地躺在了那里,那个曾经温暖的怀抱如今却变得如此冰冷。

母亲的坟头隔开的是血浓于水的母子关系,从此以后,记忆中母亲的模样逐渐消散。

在崔定邦的生命中,“母亲”两字逐渐成为了一个符号,而不是一张生动的面庞,亦或是轻柔的低语。

随着年龄的增长,崔定邦逐渐不在外公外婆面前提起母亲。他清楚地明白母亲再也不会回来了。但深究其内心深处复杂的感情,却不知究竟是怨多一些还是念多一些。

崔定邦(右)

而当崔定邦第一次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自己的母亲时,向秀丽已经出现在了他的课本上。在语文课上,当“向秀丽”三个字突然出现在崔定邦眼前时,崔定邦先是一懵,接着便陷入了充满痛苦与悲伤的回忆中。

而就在这时,语文老师却突然将他叫了起来,告诉大家,崔定邦就是向秀丽的儿子,是“英雄的儿子”。

课堂上雷鸣般的掌声让崔定邦从回忆中惊醒。

自母亲离世后,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母亲,而与此同时,他也头一次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体会到了母亲的伟大与无私。

向秀丽

自此之后,母亲的形象在崔定邦的心中有了明确的样子。她不再是刻板生硬的雕像,而是有了人七情六欲,一颦一笑之间都宛若当初的美好。此时的崔定邦终于从母亲离世的深渊中得到了救赎。

虽然失去了母亲的关心和呵护,但母亲的精神却时刻鼓舞着他,激励着他,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母亲不只是我的母亲,还是许多人心里的英雄人物,我知道母亲去哪了,知道她奋不顾身的奉献和精神了。”在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崔定邦如是说道。

从这番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崔定邦已经从过往的惨痛经历里走了出来。他不在执拗于失去母亲的悲痛,而是坦然地接受了自己“英雄的儿子”的身份,并始终以自己的母亲为骄傲。

崔定邦(左)

崔定邦的一生

1959年1月22日,《广州日报》以大幅版面报道了向秀丽的英勇事迹,并在首页写下了:“向秀丽同志精神不死”几个大字。在这之后的许多年里,学习向秀丽精神都成为了广州各界甚至全国上下的一股风潮。

而在向秀丽精神的鼓舞下,“秀丽楼”、“秀丽班”层出不穷,向秀丽逐渐超越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成为了一代人的精神楷模。

而作为向秀丽的儿子,崔定邦的一生注定会刻上母亲的烙印。在理解了母亲的伟大后,崔定邦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做到像母亲那样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向秀丽的英勇事迹报道

因此,在长大成人后,崔定邦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从军路,期望着穿上军装保家卫国,守卫一方疆土。可以说,崔定邦没有辜负父母对他的期待,真正地做到了“定邦”二字。

所以他的满腔报国心并不止于军人的使命和担当,而是已经全面贯彻到了他的日常行动当中。

在退伍复员回到家乡后,崔定邦接过了宣传向秀丽精神的大旗,参与了各种各样的志愿活动。

这其中既包括向秀丽生前所在的何济公制药厂,也就是如今的广药集团的许多志愿活动,也包括许多其他组织的志愿活动。

崔定邦

而在此过程中,崔定邦还积极促成了向秀丽纪念馆项目的落地,为向秀丽精神向更深更广的阶段迈进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我60余年的人生中,每每遇上不如意的事情,我就会想起妈妈奋不顾身的形象,就会产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力量,她伟大的人格力量已经超出了母爱的意义,成为我强大的精神支柱。”崔定邦曾这样评价母亲对他的影响。

基于母亲和英雄的双重身份,崔定邦从向秀丽身上收获了更多的勇气和信仰。而这些都逐渐演化成了他前进路上的不竭力量之源,鼓舞着他做出了更大的成就,实现了更为远大的目标。

向秀丽纪念馆

更值得一提的是,向秀丽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已经成为了崔家的家风。年过花甲的崔定邦仍奋斗在一线。

为志愿服务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向秀丽的下一辈,她的孙子崔靖也接过了父辈手中的大旗,开始默默地在志愿服务的这片土地上深耕。

目前,崔靖工作的广药集团表示,崔靖已经接任了向秀丽雷锋志愿服务队荣誉队长一职,并带领志愿队员参与到了当下抗击疫情的志愿活动当中。

崔定邦

几十年风云变幻,向秀丽的精神却经过了时间的打磨,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更鲜亮的底色。而这一切,不仅要归功于千千万万志愿者的传承,还要归功于崔家父子不遗余力地弘扬和传播。

正是因为有了崔定邦的身先士卒,才激起了许多年轻志愿者的一颗济世报国心。而在众多志愿者的参与下,“英雄的儿子”则会以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创造更辉煌的功绩。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向秀丽精神已经同雷锋精神一样,凝结成了时代的精华,这些精神终将和时代一同进步,成为中华民族的源源不绝的源泉和动力。

向秀丽

结语

我们总是感慨于一位母亲对自己孩子的无私奉献,却时常忽略掉母亲的言传身教。而对于孩子来说,母亲既是第一任老师,同时也将影响孩子终身。用现在的标准来看,自幼失母的崔定邦其原生家庭一定是不幸的。

但在母亲的精神下长大,崔定邦又多了许多烈士之子的坚韧不拨与顽强。虽然失去了母亲的陪伴,但在崔定邦的人生中,母亲从未缺席。

在新时代,我们一般将“向秀丽精神”解读为“爱岗敬业,舍己为群,无私奉献”。而这三个词不仅适用于志愿服务,同样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个在自己岗位上努力奋斗的普通人。

向秀丽班

向秀丽的伟大之处在于其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功绩,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自己的工作就是成就梦想的舞台。

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在工作当中,仰望星空即是最美好的目标,成功了固然可喜,但失败了也不必气馁,因为我们更需要享受脚踏实地的过程。

《南方杂志》

《广州日报》

如果觉得《酒精引发火灾 向秀丽用身躯挡住大火(牺牲后留下2岁不到的儿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