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出新“丝”路‖兴义市捧乍镇种桑养蚕前景广

2023-07-0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1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入秋后的贵州,即便是黔西南这片“火热”的土地,也没有挡住秋雨带来的阵阵寒意。不过,远处的山峰和云雾若即若离,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偶尔能听到几声鸟啼,伴随着空气中一缕淡淡的桑叶清香,这便是兴义市捧乍镇黄泥堡村。

“有点可惜,今天气温比较低。不然可以看到桑蚕上架结茧。”董顺伟说。

董顺伟是黄泥堡村的党支部书记。在这间藏在林子里的蚕房中,他的眼里充满了希望的光芒,他内心深处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经过不断地尝试,这个梦想如今正“破茧而出”。

“作为黄泥堡村的支部书记,我想找到一条可以带领老百姓致富的出路。”为了找到这条出路,董顺伟多次带队外出学习考察,并结合黄泥堡村的土地、人力、气候等资源,先后尝试过茶叶种植、艾草种植、中草药种植等项目。2020年7月,董顺伟接触到桑蚕养殖,经过近5个月的前期筹备,2020年12月种下第一批桑苗后,正式开启了黄泥堡村种桑养蚕项目。

“虽然这些项目都在健康有序地发展,目前势头猛的还是种桑养蚕。”董顺伟自信地说,首先肯定的是自然环境优势。

黄泥堡村是兴义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林地面积0.49万亩,森林覆盖率75%。蚕房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林,空气清新加上黄泥堡村合适的海拔高度带来的适宜气温,都为种桑养蚕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另一个是项目自身优势。”周期短、成本低、风险小、利润高,这些都是种桑养蚕的主要优势,这也和董顺伟一直想要寻找一个“短平快”产业的想法一拍即合。“目前,村集体正在带头运作这个项目。实践才能出真知,村集体必须走在前头‘试水’,老百姓可经不起折腾。”

董顺伟拿出手机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的桑蚕本能地昂起头,沿着挂在房间中的方格蔟向上攀爬,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吐丝结茧。“这大概是10多天以前录的,地上这一堆桑蚕很快又会往上爬了,一个月能结2次茧,周期很短。”

黄泥堡村目前现存闲置房屋较多,按照董顺伟的预想,引进种桑养蚕后可以充分利用闲置农房用于养蚕,使闲置的农房产生资产性收益。“即便是农户自己参与养殖,也可以降低甚至是免去修建蚕房的成本。加之桑蚕价格本就低廉,这一屋子也就6张蚕的量,才1200元。”

提到成本,董顺伟立即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的市场趋势,合作社120亩蚕桑丰产后可以循环养殖约40张蚕,月利润在6万元左右。“每年大概能养殖6个月,30多万元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一边是逐步壮大的村集体经济,另一边是村民鼓起来的钱包,种桑养蚕项目进入黄泥堡村后,也给村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村民种植1亩桑叶,一年的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与先前运作的项目相比,利润提升了2倍以上。”董顺伟表示,目前村里的年轻劳动力基本上外出打工,部分留守中老年人没有适合的产业增加收入,引进种桑养蚕项目可以解决黄泥堡村剩余劳动力,利用闲置土地,提高劳动收入。

蚕房中,桑叶堆旁炭火轻柔,安静燃烧。惬意的场景与蚕房外的“穿林打叶声”交织在一起,犹如冬季坐在炉火旁望着窗外簌簌落下的白雪那般,令人感到安详和融洽。

“别看现在顺风顺水的样子,项目刚进来时我们也‘翻车’过。”董顺伟笑着说。

种桑养蚕对于黄泥堡村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先前偶尔也会有村民自发养蚕,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指导,难以形成规模,产生足够的影响力。村集体的首次尝试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对收割下来的桑叶进行选择时,忽视了细节问题,导致第一批桑蚕‘全军覆没’。”董顺伟毫不避讳地提起先前走过的弯路,笑着说道,“倒也没亏多少,也就千把块钱。刚才也说过,桑蚕很便宜,养殖风险低。”

通过对此次“团灭事件”进行分析,查阅大量资料,大家终于找到原因:桑苗有点“不合群”。如果它生长的周围有其他农作物,容易受到施肥的影响,桑蚕吃了这种桑叶就会“窜稀”。不仅如此,消毒工作也得再三注意,生熟石灰比例精确后,才能为桑蚕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除了积极自学养蚕知识外,“远程借智”也是董顺伟一项妙招。“团灭事件”后,他多次去到安龙县,寻访一户有经验的养蚕户,并与其建立联系,详细询问关于养蚕的细节问题和病变处理。“现在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把桑蚕的近况通过照片和视频的方式反馈给他,请他帮忙把关。”董顺伟笑着说道,“和他交流多了,我们自己都快成专家了。”

“虽然正在‘吃螃蟹’,但我觉得种桑养蚕的前景十分广阔。”董顺伟满怀希望地提到,待各种技术和制度都健全后,会积极扩大种桑养蚕项目的规模和产业链,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引进蚕丝被加工等下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望着满屋子即将吐丝结茧的桑蚕,董顺伟感慨道:“希望我们的大胆尝试和悉心耕耘,能为后续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希望捧乍镇黄泥堡村也如这些桑蚕一般,从大山中破茧而出,蝶变跃升!”(文/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立 王怡)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责任编审:石征壁 杨朝敏 孔德宽

本期二审:魏浩然

编务终审:查必芳

黔西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微博:@中国黔西南

微信/易信:中国黔西南

APP:北纬25°的黔西南

数字报:http://www.qxnrb.com

官网:http://www.zgqxn.com

邮箱:zgqxnw@163.com

声明

凡“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原创内容,均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gqxnw)”。

原标题:《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出新“丝”路‖兴义市捧乍镇种桑养蚕前景广》

如果觉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出新“丝”路‖兴义市捧乍镇种桑养蚕前景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