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花200万买保健品 生活费剩10多元(92岁老人自责:我真的过分了)

2023-07-08 分类:养生资讯

杭州有位92岁高龄的梁奶奶,近些年来疯买保健品,和老伴一个月1万5的退休金花光了不说,还抛售了自己手上的多只牛股,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要花七八万。三四十平的房子里,堆满了老人买回来的保健品,拆封的大概有五六十瓶,摆在桌上和茶几上,老人的房间里还整齐地堆放着一摞摞未拆封的,积了不少灰。这还不算完,老人说,还有一大堆保健品放在儿子住的房间里。

这些年,梁奶奶光是买保健品就花去了一两百万,如果不是口袋里只剩下10多元生活费,她还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过了头。接受采访时,梁奶奶一直在喃喃自语:“我过分了,我真的过分了。”

学生担心成绩,女人担心衰老,老人害怕死亡。针对人们的这些心理进行的营销,几乎无一例外,都会收获非常好的效果。保健品市场也是一样,人年纪大了都怕死,身体稍微有点毛病就想着赶紧吃药,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可不能让自己活受罪,医生开的药虽然安全,但又贵见效又慢,所以迷信偏方、进口药的老人那可多了去了。

再加上,保健品推销员说几个老人常见病的症状,一旦说对了,他们就觉得这推销员懂我,症状都说对了,药肯定没问题,如果药瓶上再有些英文说明,他们就更对这所谓的“保健品”深信不疑了。要说真是产品好,谁也拿不出什么证据来,为此掏腰包的人,很多时候买的只是一个心理安慰罢了。

梁奶奶已经90多岁,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是再可着劲儿地活,还能有几年呢?拿钱买快乐、买健康长寿,按说也没什么不对,更何况,花的还都是自己的钱,一没偷二没抢,子女要是百般阻拦,反而会显得贪图老人的遗产。老人的钱不给自己花,还能给谁花呢?百年之后,可不都是子女的了吗?

可恨的是,还有些推销员,借此给老人洗脑,说子女不让买这不让买那,就是为了让老人把钱都留下来,好给他们用,所以子女的话不能听,自己的身体还是得自己上心。老人可吃这一套了,一来二去,连自己亲生子女的话都听不进去了,觉得推销员才是真心为他们好,亲儿女一点都不关心他们。

但俗话说得好,血浓于水,哪个子女不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长命百岁呢?身体哪里有毛病,咱上医院看,听医嘱,拿点对症的药吃不成吗?为啥非得跟推销员买呢?是药三分毒。这些保健品一是来源不明,二又没有生产日期,三吧药理不明,还不一定对症,老人对用药剂量、频率等的把握又不一定科学,这就产生了“保健品不保健”,反而会把人吃进医院的情况。

去年底,哈尔滨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因为患上了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疾病,不愿天天吃医生开的药,反而去吃一种声明可以治愈他的病的保健品。一段时间过后,老人身体出现异常,到医院一查,得了高钾血症,这种病可以引起心脏骤停,非常危险。更多的人,因为乱吃保健品,吃出肾脏损伤、结肠黑变的不在少数。更有甚者,去医院开了药,又另外买保健品来一起吃,全然不顾药性冲突的风险。

要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可不能打马虎眼,身体不舒服要吃药,也得买对的、好的来吃,像梁奶奶这样,新奇的买、推销员真诚也买,买多了根本吃不完不说,还可能把自己的身体吃坏,这就得不偿失了。推销员倒是找到了“冤大头”,可老人花光了退休金和多年以来的积蓄,今后的生活怎么办,推销员能负责吗?

要让老人自己形成警惕意识,很难。尤其是曾经做过小学教师的梁奶奶,对她来说,前半辈子都在人们的尊敬、顺从中度过,到了晚年,想保养保养身体,却被人说你这不对那也不对,这面子上怎么挂得住?而当民警找上门来,说梁奶奶买的保健品涉嫌欺诈,要求配合提供信息,梁奶奶还不相信,这说明对于变老这件事,梁奶奶还没有完全接受,都说人会“老糊涂”,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说真的糊涂了,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的生活技能虽然还在,对于社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却大不如前。

有人说,老人缺的不是保健品,而是子女的陪伴。也并不都是这样,有一些老人在子女时时陪伴的情况下,还会偷偷往家买保健品,怕被家人发现,拿回家之后还要偷偷藏起来。有些时候不是子女不能常常陪伴,而是对于推销人员的“热情”和“体贴”,没有多少老年人能招架得住。要想让这种情况不再出现,一方面应该好好整治一下保健品市场,另一方面,对于老年人如何养老、如何引导老人重新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社区和政府应当如何联动的问题,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思考。

如果觉得《花200万买保健品 生活费剩10多元(92岁老人自责:我真的过分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