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自编自演的心理情景剧 非常震撼)

2023-07-0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2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根据绍兴晚报的报道:

学生生活的真实再现

心理情景剧是文澜中学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品牌项目,已经开展了10年。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课堂外展现自我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能通过对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心理问题的艺术呈现,引发学子的共鸣与思考,让大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感悟生活,学习心理调适方法,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此次大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各班都组建了一支创作团队,有导演、编剧、演员等,全部由学生担任。

大赛现场,初一(8)班的心理剧《Blackdog And Sunshine》首先亮相。同学们用极具爆发力的精彩表演,告诉了大家“什么是抑郁症”:当你发现身边很爱笑的朋友开始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时,请不要忽视。如果对方总是得不到安慰,就可能会放弃求助。所以节目的最后,全体演员大声说出了与有抑郁倾向的小伙伴的相处之道——“当他们说:‘爸爸妈妈,我好累呀,感觉压力好大。’请不要说:‘谁都一样,就你娇贵!’应该说:‘遇到什么事了,和爸爸妈妈说说,爸爸妈妈都爱你。’当他们说:‘我觉得自己抑郁了。’请不要说:‘这有什么好抑郁的!’应该说:‘你怎么了,到底怎么回事,告诉我,我们一起面对!’”

初一(4)班的同学则用《别人家的孩子》道出了很多孩子的烦恼:父母总爱拿自己的不足和同龄孩子的优点作比较。情景剧中这场虚拟的“交换孩子”行动,让亲子双方开始了换位思考和更多交流沟通,使得孩子和父母内心都得到成长,从而走出消极情绪,互相理解、互相鼓励,并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情绪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初一(3)班的节目《真正的好朋友》关注中学生常会遇到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冲突和烦恼,阐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好朋友。初一(5)班的《替身》、初一(2)班的《手机那些事》等节目聚焦手游问题,用表演展现出了沉迷的后果,并寻找到解决之道。

戏剧疗法的生动诠释

台上的同学演得投入,台下的同学也看得投入,现场掌声不断。因为都是非专业演员,当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要演出中年老母亲的那种焦虑时,拼的全是演技,所以现场时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

“台上演绎的是剧情,而剧情是现实的缩影。心理剧大赛不仅是视觉上的盛宴,也是心灵上的震撼。让我们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反思,更深刻地认识自我,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如何与父母相处、与同学相处的技巧,感觉超级治愈。”本场大赛主持人兼演员、初一(7)班的王艺同学说。

同学们的表现也得到了心理专家和老师们的点赞。市关工委心理健康疏导团成员王雪英老师说:“有一句话叫‘听过有数了,看过明白了,做过记住了’。心理情景剧给孩子提供了‘做过了’的机会,这对心理辅导来说是最有效的方法。孩子们台上5分钟的表演,台下可能要花上半个月时间准备。这段时间里给予孩子们的体验式教育,绝对比讲座有效果。”

疏导团成员、市职教中心章国燕老师也表示,看了这样的情景剧,很受感动。比如第一个节目,同学们不仅科普了医学知识“什么是抑郁症”,更分享了实用技能:如何积极有效帮助身边有抑郁倾向的小伙伴。

市关工委专职副主任赵越红用“非常震撼”4个字点赞了这次大赛,同时建议学校可以邀请家长一起来观看,扩大受众面,也可以在市级学校进行推广。因为这种方式有利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良好亲子关系的构建。

如果觉得《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自编自演的心理情景剧 非常震撼)》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