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提高小学生的传统素养(培养小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2023-05-17 分类:养生资讯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语文教育,教师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时不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应通过在教学活动中的识字、诵读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渗透。做好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弘扬和传承国学经典文化,还可以培养他们形成优秀的道德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标时代,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让学生从国学经典诵读中获得思想启迪,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本文针对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渗透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措施:

一、正确认识国学经典文化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华夏文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具有非凡意义,也是每个中国人的重要社会责任。我们应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始加强国学经典文化的渗透和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五千年传统文明的精髓和优良传统,培养学生养成优秀品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在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将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贯穿于课堂和课后实践,改变枯燥无味的课堂气氛,使小学生在愉悦的国学文化学习中提升道德品质。国学教师应不断探索并制定符合教学目标的实践策略来适应新课改条件下的国学经典教学。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首先应正确认识国学经典文化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过程,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完成教学过程。在诵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国学文化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体验诵读的快乐。

二、树立德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小抓起,形成良好的品德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小学教师,应将德育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国学经典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传统国学文化可以培养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小学生学习道德知识,辨别社会中的是非曲直,学习古今文人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道德情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目的:其一是让小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其二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现下小学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树立德育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把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当成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试验田。在教学中利用课本教材和社会活动进行德育渗透,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国学经典教学,发挥个性,展开自己的思想观点。作为小学教师可以采用多种途径不断学习和探究新的特色教学方法,将新的教学理念和特色教学应用于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促进小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道德品质。

三、重视备课环节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开展学习的源头和动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情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实施有效的教学,在教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渗透给学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同时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国学经典文化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备课环节和课堂导入,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地渗透到教学内容中。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国学经典诵读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带领学生诵读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篇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回想一下公交车上是不是经常播放尊老爱幼、要给老弱病残人士让座的广播或视频。通过这种导入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还能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

四、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诵读情境,丰富诵读形式

处于低年龄段的小学生,他们的特点是注意力不集中,表达能力差,教师应抓住这些热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情景。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对教学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已成为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针对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与小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可以让他们融入课堂,提高国学经典诵读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文化诵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帮助小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诵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与国学文化相关的视频或轻音乐,在课堂上以有声故事的形式将国学文化讲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小学生对国学诵读产生兴趣,并且能更好地学习和传承国学文化。

五、引用经典故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知识掌握不全面,所以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此小学教师需要在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给予正确引导,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正确的社会活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师应将德育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用国学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和名人轶事,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熏陶,激发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诵读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为学生讲述孟母曾三次搬家,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听故事中了解孟子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与其母亲的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通过引用名人轶事为学生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情境,强化德育培养。

六、组织教学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应注重教课本与教做人相结合的思想,及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育人于教学之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社会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教师可以将知识和教学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熏陶,从而取得较好的心理健康渗透效果。同时开展教学课外活动可以将国学经典文化与实际生活联合在一起,通过实际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例如在学习完“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这章内容后,可以开展“保护小动物”主题活动,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到郊区附近的山林为小松鼠搭建过冬的小房子,让学生明白大自然中的动物也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这种课外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经历,还可以促进小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从而达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凡意义。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在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开展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将心理健康和德育渗透于小学国学经典教学的各个阶段,丰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让学生从小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它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传统素养,又可以培养小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如果觉得《提高小学生的传统素养(培养小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