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用“广角”扫描人群健康(群医学来了)

2023-07-1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27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在医学实践中,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一直并行发展,其间有不小的“裂痕”。而我国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就必须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群医学概念的提出为弥补这一裂痕提供了思路。

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已经开设了新的学科——群医学,这不仅是医学教育的变革,也预示着未来我国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裂痕将逐步弥合。

群医学引领我们关注人群健康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 王辰院士

今天,医学对个体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不断深化。但人类对健康这一自身终极利益的追求让医学界不得不思考,应当怎样从医学学术更广博的层面,针对更广泛的人群乃至人类,能够更加深入地还医学本源,更加体现医学的初心,既照顾每个人,也照顾群体。这正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成立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的初衷。

群医学是以实现人群整体长远健康为宗旨的学科。它融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学科,统筹个体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措施与人群整体健康行动,从而达到人群健康效益最大化。具体而言,群医学具有几个特性。

群医学关注当下,更关注长远。它有着深刻的时间考量,它追求的是人类的长期利益。尽管群医学会从眼下着手,但它不止影响当下,它重视疾病的预防,因而会影响到人们今生今世乃至下一代的健康。

群医学关注个体,更关注群体。其“群”是病人之群,也是关注疾病预防的常人之群。临床医学偏重个体的疾病诊疗,公共卫生偏重于群体的疾病预防,偏重于多种影响因素的综合治理。

群医学的发展目标是融合多个学科,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在现有的学术水平和技术条件下,让人群获得最大的照护和最大的健康效益。群医学把人群整体的健康利益作为追求,它可以弥补以往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难以充分照顾群体利益的局限。

群医学是一个多学科交融构成的新学科,它不止会涉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等,它还要涉及社会自然科学、人文学科,所以,它也是一个学科之群。

群医学的承载主体是多学科的从业者,因此,群医学之“群”还是医者之群。

尽管群医学的概念仍然在不断探讨和发展中,但这个理念、这个学问体系和由此所产生的理论、实践和相关行动,是值得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特别关注的。我们相信,它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未来医学的面貌和状况,可以引领我们造福更多民众。

群医学弥合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裂痕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杨维中

在新冠疫情期间,我国采取医防结合的策略,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了疫情,这展示了弥合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裂痕、医防紧密结合的重要意义。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群医学(Population Medicine)恰好具有这种弥合作用,那么它是怎样定义的,又是怎样实现的呢?

群医学是什么

群医学曾有多种定义,目前国际上引用较多的定义来自国际公共卫生教育网站,认为群医学是由医疗卫生系统自身或者联合其他协作者,在实现个体保健及治疗的基础上,为促进人口整体健康水平而开展的一系列具体活动。

北京协和医学院综合多种定义后做出如下定义:群医学是以实现人群整体与长远健康为宗旨的学科。它融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学科,统筹个体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措施与人群整体健康行动,以达到人群健康效益最大化。它既重视个体疾病发生机制和诊疗,也重视群体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护。

群医学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一种方法学。其理念认为,临床医护工作者在实施个体诊疗、康复保健过程中,应当积极开展针对性的疾病预防和干预活动,从而实现人群疾病一级、二级和三级预防,提升全人群健康水平。

群医学解决了什么问题

在医防结合的实践过程中,群医学理念在医疗服务管理决策、初级卫生保健、艾滋病和结核病防治、疫苗免疫等方面均有所体现。

目前,我国艾滋病防治体系具备群医学理念的多个特征,是群医学理念应用的典型案例。

首先是强调跨部门合作,在国务院及各省政府(直辖市、自治区)成立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几乎纳入所有部门,并倡导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参与防治。

其次,强调社区层面人群干预,积极动员开展社区动员、感染者关怀。

第三,强调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融合,推动临床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紧密合作,通过基础研究为预防筛查、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公共卫生部门协同社会组织深入医疗机构,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医疗机构在开展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与社区组织紧密合作进行随访关怀。

在医疗服务管理决策中,国外学者Orkin等基于127篇临床群医学文献研究,对群医学的效果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以群医学思维指导医疗服务管理决策,在实践中有效解决了筛选慢性病监测指标、通过激励措施促进癌症筛查、验证临床开展疾病预防干预的有效性等问题。

在初级卫生保健行动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卫生状况,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展开行动,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整合,统一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提供。因此,初级卫生保健的推进尤其需要群医学理念的支撑。

从长远角度,群医学将整合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科学,考虑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采取一切措施手段,包括维护患者公平获得医疗卫生服务、减少资源浪费、确保卫生系统适宜产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价值、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向人群健康效益最大化这一理想目标接近。

是医防结合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致残、致死的主要疾病负担,我们需要转变服务模式和服务结构,从单纯的疾病诊治转向综合性的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

同时,新老传染病依旧威胁公众健康,需要在防治中贯彻群医学理念,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实现有效防治,进而实施集基础研究、临床诊治和人群防控为一体的综合措施。

最后,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在组织构架上以及人员配置上的割裂,难以解决我国“看病难”的问题,更无法缓解日益增长的疾病负担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以群医学理念推动医防结合,推动上述问题的解决。

那么,当前群医学学科建设可以做什么呢?对此,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群医学学科学历教育建设。短期可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伦理学、医疗质量管理、医疗保险等内容纳入医学基础课程,培养医学生医防并重的思维及从业行为;长远可借鉴国外经验,通过设立群医学院(系)或学位项目,培养具有群医学思维的新型医学生,促进医学教育良性发展。

二是重视医学教育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促进临床医学学生深入基层开展公共卫生调研实践,以公众健康需求指导教学和人才培养;通过临床实习,培养预防医学学生的个体保健技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如何通过医防结合实现疾病预防的关口前移。

三是针对不同卫生从业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对临床工作从业者,要着重培养医防并重的思维,临床研究设计能力,以及生命全过程管理和服务的意识;对公共卫生从业者,要着重补充临床救治和康复知识,补齐个体预防知识和技能不足的短板;对卫生管理者,应当重点加深其对卫生政策的理解,培养循证决策能力。

四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扩大培训力度。发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平台和临床医生继续教育平台的作用,对即将走向临床工作和已在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加强群医学的理念和技能培训。

五是加强群医学学科建设示范及理念倡导工作。以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学科为基础,形成示范基地,在全国主要医学院校推广。逐步建立一批由研究机构、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共同组成的融医学研究、临床诊疗和预防干预一体的传染病防治基地。此外,要加强群医学理念宣传倡导,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在临床诊疗中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服务的政策支持。

总之,我们需要全方位地促进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深度融合,而建立群医学学科可以有所作为。

为助力卫生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医视野”将聚焦基础、临床、公卫与预防等医学各领域的先进理念和优秀实践,撷取创新亮点、凝练发展深思、提升治理能力。

投稿邮箱:kjkp@jkb.com.cn

策划:方彤

编辑:郑颖璠 胡彬

如果觉得《用“广角”扫描人群健康(群医学来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