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生态校园素质素养创新培育工程开启(教育资源如何共享)

2023-07-1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84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为全面贯彻2018全国教育工作者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做好“生态校园教学环境建设理论与实践”课题的研究工作,推进中小学生态校园建设,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中小学生态校园行动工作委员会于2019年5月22日上午在北京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小学梵谷水郡校区召开中小学素质素养创新培育工程教育资源共享课堂研讨会。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理事长王林,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原主任线联平,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小学生态校园行动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兴植,中小学生态校园行动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子玉,中小学生态校园行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琛,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稚田,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小学校长马跃阳、书记赵文伶,北京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小学酒仙桥校区主管校长赵海娟、驼房营校区主管校长孙晶晶、红霞路校区主任门卫华、梵谷水郡校区主管校长杨波共计20余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

上午9时许,王林、线联平、李兴植、刘子玉等一行领导在杨波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北京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小学梵谷水郡校区,实际感受了学生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领导观看同学们乒乓球练习

同学们为领导介绍图书漂流活动

同学们向领导表演快板

领导和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梵谷水郡校区师生合影

参观后领导们步入教室观摩了中小学素质素养创新培育工程教育资源共享课堂展示。梵谷水郡校区崔老师作为主讲,安徽希望小学教师吕老师作为助教,利用网络技术平台,采用锦灵中文设计的课程和课堂教学模式,为相距千里的两地学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画龙点睛》网络互动课程。

“精准扶贫”双师智慧课堂课程

整节课程由课件展示、讲解、动画展示等多个环节组成,在两位老师的配合下,通过双校互动、动手操作、游戏设计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了“画龙点睛”这一成语的含义与应用,此节课程不仅加强了学生们的实践互动,也充分调动了两校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同时得到了领导们的认可与支持。

北京学生和安徽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交流

课程结束后,两地学生通过网络互动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地域文化,使相距千里的两地同学搭建起了友谊的桥梁。

生态校园教学环境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现场

观摩结束后,刘子玉主任主持召开了中小学生态校园素质素养创新培育工程——教育资源共享课堂研讨会正式开始。

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小学校长马跃阳首先发表了讲话。马校长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欢迎各位领导专家莅临学校指导工作,谈及今天的活动感受时说道,“今天这个活动,响应了习主席精准扶贫号召,通过信息技术,利用远程教学,把北京优质资源,共享给安徽偏远山区小学,非常具有意义”。

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小学校长马跃阳

随后,共享课堂的主讲教师崔老师分享了上课的感受。崔老师说道,“这节课的目的和意义非常明确:集聚了教育界和科学界的智慧,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平台,扶贫扶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重构教育新未来。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让学生们快速进入到故事情节中。这种共享课堂的形式更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动,孩子们在课堂上不仅增长了知识,并且还可以将已经获得的知识与远在安徽的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和交流,让共享教育智慧真正的落到实处。”

“从现场孩子们的课堂反应和表现来看,大家参与课堂的态度十分地积极踊跃,迫不及待地想与安徽的小朋友们进行互动和交流,这一点也证实了孩子们成长,让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也非常的欣慰与自豪。”崔老师在总结的时候说道,希望今后各方能多开展这样的课题活动,让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能共享给更多贫困偏远的地方,让城市的智慧河流也能惠及偏远乡村的土壤,滋润那里的孩子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稚田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稚田发表了观摩本次课程的感受:如何让授课内容更加智慧?如何发觉中国人自己独有的智慧?李教授提出了四梁八柱理论和五大素养平台。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理事长王林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理事长王林作出两点总结,一是震撼,二是互联网的作用。王林理事长说道:“这是我第一次在城市的学校参观,城市的孩子很幸福,目前我们的教育正在有所转变,从过去的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变,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依旧是非常大,互联网的发展,让许多公司关注到贫困地区,有了锦灵中文这种平台和互联网,就可以让偏远地区学生共享优质资源”,并希望尽其所能,向社会倡导“精准扶贫”双师智慧课堂。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原主任线联平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原主任线联平表示,智慧课堂是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在首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智慧课堂的建设将承担着改革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扩充教学资源、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任务。智慧课堂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场教学革命,其目的是要实现“三个改变”。一是教学理念的改变;二是教学手段的改变;三是教学效果的改变。智慧课堂建设的基本要求是要具有“四个特征”。一是增强互动性;二是增强感知度;三是扩大资源量;四是操作简捷化。智慧课堂建设要抓好“六个环节”:一是细化需求;二是汇集资源;三是强化互动;四是彰显魅力;五是技术创新;六是探索规律。

通过对北京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小学教学活动的观摩,给我们以很大启发和鼓励,他们的实践成果说明,在中小学推进智慧课堂的建设很有必要并且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继续加强规划和指导,加大对条件装备特别是软件条件的投入,积极有序推进,一定会收获到更多教学改革的新经验和新成果,为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兴植总结发言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兴植总结发言“精准扶贫”双师智慧课堂有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有红色教育和文化的结合,有启发学生探究兴趣和传统文化结合,课程寓教于乐。

中小学生态校园行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琛

中小学生态校园行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小学生素质素养创新培育工程负责人张琛总结教育资源共享课堂,如何将“共享”落实到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将优质教育资源与落后地区教育资源进行匹配的时候,是要让学生们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要让他们因为教育资源的倾斜而产生心理上面的落差。

中小学生态校园行动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子玉

会议最后,刘子玉主任对生态校园建设下一步工作做出部署:一是加强课题研究;二是撰写生态校园建设白皮书;三是联合相关专家及教育杰出工作者共同制定生态校园建设标准;四是编写生态校园建设系列丛书等相关工作;五是在全国征集生态校园实验校,并计划与中国教育报共同征集生态校园建设优秀案例。最后,刘子玉主任对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小学马校长以及全体师生们为此次会议的精心筹备与支持表示感谢。

中小学生态校园素质素养创新培育工程教育资源共享课堂现场观摩研讨会参会领导合影

此次中小学生态校园素质素养创新培育工程,教育资源共享课堂现场观摩研讨会圆满结束!

如果觉得《生态校园素质素养创新培育工程开启(教育资源如何共享)》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