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冬天喝普洱真的好吗(耐泡的普洱就一定是好茶吗)

2023-07-1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普洱茶的历史发展

第一阶段(唐宋时期)中原已经进入团饼茶阶段,云南普洱茶则处于散收、无采造法的自由发展期。

第二阶段(元明清时期)中原茶文化在明太祖的旨意下形成团改散的巨大变革,而普洱茶的生产却因主要消费群为边疆少数民族和长距离运输(入西藏)的需要而得到更快的的发展。随着普洱茶因入贡受到清朝廷宠爱而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为真正的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阶段。

第三阶段(清末以来)即现代普洱茶阶段。现代普洱茶加工技术萌芽,出现了多茶类生产的社会格局。清末以来传统历史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退出历史舞台,其原因,一是清末以来普洱逐渐失去茶叶精加工和集散地的地位;

行政区划的变更使得原普洱茶区分解为思茅、勐腊、勐海、景洪茶区,茶叶不再以普洱标注;二是原普洱茶区的茶叶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红茶、烘青、晒青、炒青等多样化;三是古老普洱茶山渐次衰落,为新兴茶区所取代。

普洱耐泡吗?

那么喝普洱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这普洱耐泡!言下之意,是暗指这是一泡好普洱。而普洱不论生熟,在多次冲泡以后,茶的汤色和滋味依然稳定持久,冲泡次数的多寡,似乎成为了这款茶好坏的具体呈现。普洱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是不是越耐泡的普洱茶品质就越好?

事实上,冲泡次数与耐泡度在概念上是有本质区别的:耐泡度是每款茶客观具备的,不会因后天的冲泡手法而改变;而冲泡次数是会受主观影响的,会因茶叶本身耐泡度、投茶量、冲泡手法的不同而发生一些变化。

普洱茶的采摘标准一般是一芽二叶至一芽四叶,因为芽叶梗中所含的物质比例不同,这个采摘标准有利于茶叶呈现出较好的口感滋味,也让茶叶在后期产生更好的转化。如果芽头过多或者老叶老梗多都不是一件好事,会打破茶叶的滋味平衡,影响茶叶耐泡度。

为什么红茶、绿茶不要洗茶?普洱之类的茶就要洗呢?

明代屠隆在《磐考余事》中记载“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去其尘垢、冷气,烹之则美。”

陈宗懋院士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说:“洗茶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且可诱发茶香、茶味。”

这里说,洗茶的目的,一则是为了洗去茶叶表面的一些杂质;更重要的是,适当洗茶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浸出,去掉茶叶中的湿气、冷气,诱导茶叶的香气和滋味,使饮用者很快感觉到茶叶香味。

那么,为什么普洱茶尤其是熟茶,基本都要有一道洗茶的流程呢?主要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普洱茶多是紧压茶,相对于散茶而言,不太容易泡开,内含物质也释放较慢。

为了能够让普洱茶香气滋味表达得更充分,所以,很多人在冲泡普洱茶,会让干茶吸水舒展,同时提高了杯温与茶温,在接下来的冲泡中,让有效充分更容易浸出,香气滋味更为纯正。

2、很多熟茶在加工过程中,可能环境卫生不达标,容易沾染灰尘污垢,所以,用沸水洗茶能够去除尘垢,使其更符合卫生要求,通过洗茶达到涤尘的目的。

3、对普洱熟茶来说,它会经过渥堆发酵的工序,如果发酵后陈化时间不够,很容易产生堆味,非常影响口感,所以,很多人会通过洗茶的方式,来减轻普洱熟茶的堆味。

很多茶友在品饮普洱茶时,咽喉处会有干燥感、吞咽困难、发紧发痒等不快感,这就是所谓的“锁喉”。“锁喉”的感觉碰得多了,就会非常纳闷:“这么不爽的感觉,到底怎么来的呢?”

1.不当拼配

原料是决定整个普洱茶好坏优劣的首要因素。不同茶区的原料会表达出不同的茶叶性质。在拼配过程中,来自不同山头的原料冲突、比例分配不当,会导致普洱茶整体口感不协调,也可能会导致“锁喉”。

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只发生在新制生茶。而且大概率发生在初步制茶、没有拼配经验的人身上。

2.高冲注水

普洱茶一般不需要高冲,它讲究的是在离盖碗或紫砂边缘1—2公分左右进行,定点或环杯壁注水是为最好的。

如果高冲注水,以及出汤时茶汤高冲注入公道杯,或是茶水由公道杯注入茶杯时高度过高,也可能会产生咽喉上部紧缩,难吞咽之感。

#普洱茶#想要了解更多茶文化知识,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茶艺小壶仙】每天介绍最专业的茶叶知识,分享传统的饮茶文化!

如果觉得《冬天喝普洱真的好吗(耐泡的普洱就一定是好茶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