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鱼的食性变化 都是哪些因素起了作用(极容易忽略它的自身原因)

2023-07-1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鱼情难测,除去各种因素影响鱼的开口觅食外,鱼的食性变化也占有相当的比重。钓鱼人不免疑问,看似并不复杂的鱼,为何还如此“讲究”,本文就以此为起点,聊一聊鱼食性变化的原因及开口觅食的几个因素。

鱼的自身原因

不管外在因素如何变化,鱼自身的原因,始终是最为关键的一环,饵料味道不对,可以不吃;软硬不合适,可以不理,所以鱼内在因素需要细细研究。

■春末鱼繁殖后代,需要补充足够的能量;深秋鱼需要储存能量,抵抗冬季的寒冷,所以这个两个时间节点,鱼摄食欲望强烈,对食物不再挑剔,尤其偏好能量丰富的蛋白类,对腥味极其敏感。

■鱼的记忆并非流传的仅有7秒,研究表明大部分鱼的记忆可维持3-5个月,因此不管是因何种原因迁移到某地,或者顺着流水奔袭而来,初到某地一个新的环境,依然保持原来的食性偏好,所以不少钓鱼人均曾遇到某条再熟悉不过的河流,先前在此鱼口良好的饵料,却失灵的情况,原因就在此。

■鱼存有食性偏好的记忆,同样,鱼的食性偏好也可驯化。野生水域食物短缺,尤其是味型可口,适口佳的饵料更为稀缺,一旦钓友一段时间持续向窝子投掷某种窝料,鱼可在一定的时间适应接受,所以其他钓友如果所用钓饵味型与窝料相差巨大,则有无口、空军的可能。这说明鱼已经被驯化,拥有了新的食性记忆。

水质的原因

钓鱼人知道,生活在不同水质,鱼的外形颜色有明显区别,像常年生活在水草窝的鲫鱼就呈现出焦黄的颜色,而生活大河的鲫鱼,则通体白亮,这说明了什么?

■不同的水质环境,表面造成鱼的颜色各异,其实质可影响鱼的肉质,甚至印象鱼的觅食习性。这种情况在肥水塘与瘦水塘尤其明显。众所周知的原因,造成肥水塘水肥的原因多样,甚至有些有害物质的加入,生活在其中的鱼机理已发生变化:可影响鱼的摄食欲望,口轻或无口 ;鱼“被迫”吞食一些病害物质,食性出现偏离;严重的情况下,鱼不再进食直至死亡。

■有些水域,虽然水质没有改变,但周围的环境,尤其是生长再周围多年树木,因为某种原因落入水中的枝叶、花果携带不良物质,同样有可能造成鱼的体质变化,从而造成食性的改变。

气压、水温、溶氧量等的原因

上文所讲的鱼春夏喜香,秋冬偏好腥,除去鱼自身原因外,还与外界的气压、水温等因素有关,下文是几个因素对鱼的食性的影响。

■气压:其他参数一致的情况,气压高,水体的溶氧量就大,鱼呼吸畅快,则摄食欲望就强;气压低,水体的溶氧量就低,鱼呼吸困难,活性差,更无摄食欲望。

■水温:鱼种不同,最佳的适宜温度有所差异,比如鲫鱼适宜16℃-25℃的水体环境,而鲤鱼在20℃-30℃的水体活性高,但相同的一点是所有鱼种在偏离最佳温度的水域,不管是过高或过低,鱼的活性均受到影响,常出现口轻或者无口的情况。

■溶氧量:正常情况下,气压与溶氧量成正比,前几篇文章曾有过详细介绍,不再赘述,所以对鱼的食性影响一致。但有其他两种方式同样可增加水体的溶氧量:一是注水口,水流动的同时,汇入大量空气,提高了周围水体的溶氧量,鱼群易聚集;二是刮风天气,波浪与空气接触、碰撞时也会将空气带入水中,从而提高了水体溶氧量,所以一般刮风天气鱼常开口觅食。

人为因素

除去鱼、环境的因素外,钓鱼人不当操作也可导致鱼无口的发生。

■钓鱼小药:部分钓友将钓鱼小药视为法宝,黑坑、野钓均离不开,但水域尤其是水质间的差异,加之各场所鱼情不同,所以时有小药味型不对,或使用过量,不仅聚不到鱼,还搞乱了窝子,鱼不仅没有开口觅食,还纷纷逃离钓点。

■钓饵:如果饵料不对,哪怕坚守在长的时间也是徒劳,有些钓友挥杆不一会就有鱼口,而你却奋战了几个小时。所以饵料的味型、适口性也是影响鱼是否开口觅食的重要因素。

写在后面

本文从鱼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及人的操作不当分析了对鱼食性的影响,可知鱼是否开口觅食受众多条件的干扰,所以野钓时遇到鱼无口而空军,再正常不过。正因如此,钓鱼人了解上午内容,加以利用,即可避免做些无用功,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鱼获!

原创:野钓分享

如果觉得《鱼的食性变化 都是哪些因素起了作用(极容易忽略它的自身原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