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在中国能“盘”能“吃”的菩提子(漂到印度泛滥成灾)

2023-07-1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6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今天说的这种植物的种子想必生在水边的朋友都不陌生,尤其我生在长江附近,每年夏季戏水时总会捞上来几只回家作为纪念。它表壳黝黑,坚硬无比,好似生有“鬼面”,天然带了两只冲天的犄角。儿时只觉得其造型奇特,仿佛带有灵性,甚是好玩。而老人只说过这东西能吃,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都被捞绝了,但是却没人告诉我应该怎么食用。因其外壳十分坚硬,不像板栗或者瓜子可以轻松取肉,最终因不舍得破坏其威武的外壳,也就放弃了。直到看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才知道这东西学名叫“菱角”,煮熟之后用钳子去壳内部肉质十分白嫩清香。

其实菱角不仅这个种子可以食用,其最大的食用价值是在茎上,一般水乡人食用菱角的方式是将茎掐折之后再石头上揉搓,等汁液流淌出去之后再用盐杀一遍,最后直接放入蒸锅中煮熟就可以吃了,去掉了汁液后口感也不会发涩。并且在《本草纲目》中亦记载了其药用价值,菱角性干涩,熟食利脾胃,生食亦可清热解暑,另可消毒、另有利尿、催乳、治疗痢疾及毒疣等功效。当然至今来说其作用也不仅仅局限于“吃”了,万能的文玩商家发现这东西也能“盘”,于是起了个高大上的名字开始玩起了“菱角”。

发现这个可以“盘”的大神跟当初发现“滴血莲花”的那位操作方法如出一辙,打的都是地域牌,这个东西在邻水区域基本都普遍生长,于是沿着地图往鲜有河流湖泊的地方卖。想要卖就得有个好听的名字,开始因为其外型酷似人面,又天生生有两个犄角,所以叫“牛头马面”菩提。后来觉得不够大气于是改名成了“鬼角”菩提,估计是商贩们把郭德纲的相声听多了,所以打着“增福增寿”的旗号四处吆喝,别说还真有一批人被唬住了。

于是这么一串平时在江里都没人捡的食物开始了身价倍增之旅,居然也有了“品相”一说。一串大小规整,犄角弯曲度高的也能卖到上百一串,普通的车挂或者手持价格则在几十元不等。不过人们还是理性的,这种东西火了不到一个月便沉寂了下来,毕竟盘玩起来没什么意思,顶多是一个抛光的过程。而是手感十分不舒适,两根大犄角也甚是扎手,要说火其实也是不温不火,毕竟不是什么东西想炒都能炒的起来的。不过这种东西却被印度人看中了,想引进回去种植好解决食物问题。

在最初期的种植中印度人民确实尝到了“鲜”,这种植物对环境完全不挑剔,几乎有水就长。并且涨势喜人,十分挺拔高大,不过印度人们在第一次收获之后就傻了眼,这东西到底应该怎么吃啊?为此印度人发明了很多吃的方法,有些人直接生吃茎,结果满嘴都是口子。还有些人用它煮水,结果越煮越苦,根本不能吃,还有奇葩的直接煮汤蘸着咖喱吃,那种酸涩伴随着咖喱酱的味道可想而知。

为此印度人民还想为什么这东西在中国就鲜嫩可口,到了我们这里却如此酸涩难咽。其实除了烹调方式不对之外最大的源头是“水质”,印度的河流水质污染十分严重,这种菱角在水质好的地方自然肉质鲜美,茎叶可口。在印度污染如此严重的河流难免酸涩难以下咽。但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这东西见水就生,印度人这回是请神容易送神难。河流中长满了这东西,还会与其他水生植物争夺光照和养分,即使大规模砍烧之后还是烧不尽,如今还在治理当中。

如果觉得《在中国能“盘”能“吃”的菩提子(漂到印度泛滥成灾)》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