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故宫养心殿修缮时的那些人和事

2023-07-1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跟着电视纪录片《故宫新事》的镜头,去了解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故宫养心殿是如何完成一次全面修缮的?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被称作“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 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故宫的养心殿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

2015年12月,故宫博物院启动了养心殿百余年来首次大修。这次养心殿修缮包括故建筑与文物修缮同时进行。

随着时间长河的流逝,这座历经500多年的宫殿也已经是满目沧桑。金碧辉煌的背后,也是伤痕累累,需要及时修缮保养,才能是这座宫殿更加长久的耸立于世界文物之林,尽显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

文物修缮要遵守最小干预原则 ,故建文物修缮要知其根本,在不改变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修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原貌

每次走进故宫首先看到的就是故宫屋顶建筑上的琉璃瓦与那一排排走兽。他们在阳光下向来参观的人群致意,追述着故宫的过往。

看故宫故建筑与故宫内文物的修缮,给我们开设了一次,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技法的实践课。

养心殿文物修缮,是一次传统工匠艺术的展现。

修缮故宫养心殿,首先从拆下琉璃瓦开始,拆下的琉璃瓦必须进行检修保管,复杂的工序流程让人咋舌,每一片琉璃瓦都需要编号保存,损坏的要拓片记录存档,即是损坏的碎片也还有它的用处,被加工后再次用到修复中。

修缮使用的琉璃瓦依然采用传统工艺加工制作,故宫琉璃瓦有专门指定的厂家制造,每片瓦都有记录与编号,标明制作人。

实事上故宫是一座木制结构的建筑,在这次修缮中也对木质结构的损坏进行了修复。

养心殿是皇家生活的地方,各种珍贵摆件不计其数。历经岁月沧桑,有些文物会出现一些损坏,也是难免的。从一只翠鸟羽毛损坏的修复,就让是工作人员大费周章,想出了许多的办法,最后他们采用孔雀羽毛做原料来修复翠鸟的羽毛,尽量保持选材的自然性。炕毯的被虫食后,留下的破洞,不是可以随意修补的,要了解炕毯的编织手法,与材质,在进行修补,刺绣人的走针方法也是我国最具传统性的一种技法。

养心殿的修缮也离不开科技技术的保驾护航

微创探测技术,就如同对病人身体进行扫描一样,故宫里的柱子有很多,通过微创探测找到带病的柱子,进行精准性的修复。

纺织类的文物容易被虫食损坏,科研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科技技术在文物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电视记录片中许多工艺技术的展现虽然很吸引人,而真正打动我的是故宫里的那些工作人员和参与修缮的工人师傅们,他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与态度,令人敬佩。

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他们都在用心去做,墙面修复时,他们手拿砂纸一点点地打磨,小心翼翼,生怕对故建筑造成损坏。对于损坏了瓦片或是墙土他们研磨后,再用来修补裂缝,属于故宫原有的一把土,他们都要用回到修复里,它们永远是故宫的一份子。

故宫养心殿的修缮历经四年,而这四年,养心殿的文物也没有闲着,全国性的巡展一直在进行,让许多人,在家门口,亲眼目睹了藏在深宫里的这些珍贵宝物。更多的人通过文物展,了解了国家的历史,看到紫金城里的书画与珍奇实物。

养心殿见证了皇帝的生活,修缮养心殿,不仅是保留皇家生活的印迹,也是在保留住中华文明。故宫的建造凝结了无数劳动者的智慧,故宫里的每件文物,都在向后人诉说这它的前世今生。延绵不断的文化流传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继续着。

(图片全部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如果觉得《故宫养心殿修缮时的那些人和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