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隋炀帝为何掌控不了军队

2023-08-22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40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大业九年(613年),炀帝为了扩充军队,除征发府兵外,又招募新军。这批新军多是关中人,他们身强力壮,骁勇善战,称为骁果。大业十二年(616年),炀帝下江都时,以虎贲郎将司马德戡统领一万余骁果为禁卫军随行,并屯于江都东城。骁果军士兵因为是皇家近卫,所以匹配的都是汗血马,装备骑枪和马刀,身穿血色的明光铠甲,头戴赤金豹头盔,左臂上刺有血鹰。

由于瓦岗军已逼近东都,炀帝无意西归,但骁果却思家心切。后炀帝便以江都寡妇和未嫁女子强配给骁果,使其在江都成家,但骁果仍不愿留在江都,由是往往逃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由于骁果军多为关中人,思念家乡。在司马德戡等的策划下推宇文化及为首,煽动骁果军兵变,并夜半闯入宫内,弑逆炀帝。事发时炀帝问究竟是何人主谋,叛贼司马德戡道“普天同怨,何止一人”。隋炀帝居然死于御林军的兵变,炀帝既崩,宇文化及帅骁果十万人西归,骁果军有说号称十万人。亦有说取死囚强壮者捡入,许其生路,这大概是扬州时的事

这支悍军走到洛阳东边的滑台(今滑县)时,军粮吃尽,就向瓦岗军占领的黎阳粮仓发起攻击,于是就和前来营救的李密大军在淇水两岸摆开了战场。

留守洛阳的皇孙越王杨侗在炀帝被弑后,已即帝位改元皇泰。皇泰帝为了坐收渔翁之利,就派人招降李密,让李密全力攻打宇文化及的骁果军。李密也怕洛阳隋军在背后夹击自己,就立即应招,在童山下展开战斗。

李密知宇文军粮将尽,于是使出花招,假意与宇文和谈,并许诺借粮给宇文。宇文化及信以为真,大喜之下,允许部队放开吃喝,也许还举行聚餐之类,结果本来就所剩无几的军粮迅速耗尽。李密的计划是到宇文消耗完全部军粮后才翻脸,不料有部下叛变,把李密的花招告诉了宇文。宇文当然大怒,又知道军粮已无法支持,于是全军向李密进攻。

七月,双方在童山大战。归心似箭的骁果军与义军之冠瓦岗军苦战一天,瓦岗军几乎不支,李密本人也中流矢受伤,如果不是秦叔宝拼死保护,几乎被宇文军生擒。李密拼尽全力,才勉强击退了宇文的这次进攻。虽然童山之战没有能击溃骁果军,但李密还是胜利了,因为骁果已没有军粮,无法再与瓦岗军相持,童山之战后不久,骁果自行崩溃,将领陈智略、樊文超(是当年守洛阳战杨玄感的大将樊子盖之子)、张童儿等纷纷投降李密,宇文化及只剩下两万人,逃奔魏县去了。精锐的骁果军没有输在战场上,却败在了宇文化及的无能指挥。

童山之战,死拼整整一天,把宇文化及这支最强的军队击败了。宇文化及只好逃到魏郡(今安阳)去。然而,这两支劲军殊死的决斗,几乎是两败俱伤。瓦岗军的劲卒良马也死伤甚重。途中内讧,司马德戡等被宇文化及所杀,其统率的骁果亦星散。

隋炀帝为何掌控不了军队

一、府兵制本身的缺陷

隋朝继承了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全国各地分府征兵、分区训练调发。府兵制在北周一度爆发了强大能量,创造了消灭北齐的空前胜绩。隋朝立国后,又以府兵为主力,消灭了南陈。

自从西魏建置府兵,这项看似强大的兵制已经走过60多年历程,没有什么制度是完美无缺的,都要经过不断修补才能真正实现良性运转。何况是从西魏北周继承过来的府兵回想开皇九年(589年)平陈后,府兵似乎已经从辉煌的顶点开始滑落。

从军事本身来看,府兵制就有许多缺陷。

府兵制是一种地域性非常强的军制,分区域征发的军队,在守御本土方面具备强大的韧性,近距离的进攻也具备强大的战斗力。

三征高句丽失败,原因有很多,特别是隋炀帝笨拙的指挥影响甚大,但府兵战斗力下降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战斗力下降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调动集结缓慢。隋朝府兵的部署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态势,各州郡的府兵,平时由郎将组织训练。战时则由各总管府统管数州之兵,负责一个战略方向或数个州郡的战斗指挥。全国除了京师这个政治中心,扬州、并州、相州、荆州等区域战略中心,其余州郡兵力彼此相差不多。

这样的兵力分配模式,决定了兵员调发、物资供应、通信指挥、军事交通都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规模人员集结,相应的物资保障、交通保障都难以支撑。北周当年创造这种制度,其大环境很特殊,河东、豫州、荆襄、陇右、益州等区域,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北周与北齐的一系列战争事实上都是以关中府兵为主力,其余战略方向的兵力都是配合作战。包括北周灭齐战争,也是关中与河东的兵力合力,荆州、豫州方向各自出击的态势。所以其弊端并没有显现出来。

隋朝灭陈战争,看似一个多月就打完了,但前期准备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自开皇五、六年实际上就开始了,50余万兵力的集结几乎动员了整个国家的力量。隋朝灭陈的战争过程,与其说是战斗的过程,倒不如说是内部组织协调的过程,兵力到达指定地域,战争目的基本上就完成了。战争快打快撤,隋军士兵很快回归各自驻地,距离带来的矛盾仍然没有暴露出来。

二、运转笨拙的调兵体制

然而完成统一后开始对突厥、吐谷浑以及高句丽用兵时,平素一直掩盖着的体制性问题,开始一一显现出来。

开皇十八年文帝发30万大军进攻高句丽,动用的兵力以并州总管辖下的府兵为主。并州总管杨谅指挥的区域极广,“自山以东,至于沧海,南拒黄河,五十二州尽隶焉。”(注,《隋书》卷45《杨谅传》)相当于今山西、河北全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一部分。30万大军中应当还包括高颎、王世积带来的少量关中府兵,韩僧寿以兰州总管身份参战,似乎还有一部分陇西兵参战。另有周罗睺率领的山东水师。

但总体上还是以并州总管府为主导。并州总管府辖制的区域与辽东相接,发河北、河北大军东征,就近用兵,仍是法北周府兵之遗意。

然而即便是就近用兵,物资补给这个大短板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

并州总管府的中心在太原附近,与辽东前线距离过远,文帝诏令下得很急,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物资准备。所以杨谅、高颎等人进至辽水一线后,一场连绵的秋雨阻断交通,数十万隋军无法取得给养,只能悻悻而退。

隋炀帝第一次东征高丽,空前地征调一百余万大军,兵员来自于全国各军府。庞大的调兵及转运物资工作,持续了整整一年。大业七年二月,炀帝就沿着新开凿的大运河抵达涿郡(今北京),部署备战事宜。直到翌年正月,才在涿郡集结完毕,并储备起足量粮秣物资。

规模如此庞大的调兵行动,想要保密几无可能。高句丽人早就获知隋军的动向,并作出充足的应战准备。伐人之国,纵使以大打小,也强调胜在突然。如此大鸣大放,在战略上就先输了一招。炀帝在军队集结过程中先下诏暴露意图,虽说有其性格骄狂自大的原因,从客观上看,保守秘密确然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反倒不如公开宣示了。

三、隋府兵大而不精

隋朝军队最强大的外敌是突厥。隋与突厥的关系相比汉之与匈奴、唐之于突厥,处理方式非常独特。汉北击匈奴、唐灭亡东突厥,都是以军事打击为主,有效歼灭其有生力量。隋朝与突厥38年和战关系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以政治羁縻为主、军事打击为辅,靠政治捭阂分化和制衡突厥。

强盛的隋朝可以动辄发动数十万军队四出征战,对突厥为何却不敢出力猛击这一现象令人深思。一定程度上说,这个锅还要隋军来背。

隋朝与突厥的军事冲突主要发生在开皇初年、开皇末年以及大业末年。开皇初年隋军忙于镇抚内部,对突厥犯塞很是恐惧,军事应对总体上有些惊惶失措,反击行为不成系统,基本上处于各总管府各自为战的境地。

开皇元年突厥引兵南犯,隋文帝令诸将分兵守御,阴寿守幽州、虞庆则守并州,作为抵抗突厥的前线支点。又令太子杨勇屯兵于咸阳,防备突厥南下偷袭长安。完全是一副被动挨打的态势。

开皇二年,隋文帝部署诸军反击,但由于地域过于广泛,无法设置统一的指挥官,而由各处府兵分头出击。在反击的初期,隋军士气旺盛,韩僧寿部败突厥于鸡头山,李充破突厥于河北山和马邑,贺娄子干破突厥于兰州,取得不错的战绩。

但到了当年年底,突厥人意识到隋军大规模反击,也调整了战略,以精兵突击奔袭的方式反攻隋军,隋将达奚长儒部在周槃遭遇大败,所部2000人阵亡达到十之八九。虞庆则以宰相之尊率军支援,畏于突厥势大,竟然不敢出兵。随后,分兵作战的隋军又被突厥各个击破,冯昱败于乙弗泊、叱列长叉败于临洮,诸军接战多数不利,而且一旦失利就无法逃脱突厥人暴风骤雨般的打击,基本上就是全军覆没。

隋府兵没有出现精兵的原因

一则缺乏远征经验。汉击匈奴、唐灭东突厥,都不是一日之功。以汉军为例,卫青、霍去病等一大批将领多次领兵进入大漠,靠堆人头堆出骑兵远距离快速打击的经验。汉军的远征距离也令人咂舌,从代北一直打到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跨越数千公里。相形之下,隋军北击突厥就逊色的多,开皇初年、仁寿初年乃至大业末年,与突厥作战都是以边境重镇为依托,有限度地出击,满足于将突厥击退而罢。

边境幽、并、营等州郡,始终没有建立起足够支撑远征的补给基地,反而将大量精力投入修建长城,满足于将突厥拒于国门之外。长期如此,越不远征,越对深入突厥没底,越没底越不敢远征,形成恶性循环。

二则缺乏物力支撑。汉唐帝国对精兵的投入都很大。所谓精兵,当以精锐的骑兵兵团为主。西汉组建骑兵部队在财力上予以充足保障,骑兵军费数量一度达到年赋税收入的三分之一。国家开设的牧苑遍及西部和北部边地,军马常年保持在40万匹以上,驴骡则数倍于战马。受政府政策的鼓励,汉朝北疆民间牧马之风甚盛,汉武帝初年,匈奴人入塞,常见“马布野而无人牧者。”(注,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9《兵考十一·马政》)

骑士的衣甲、粮秣保障标准高于步兵,使得骑士始终保持着强烈的荣誉感。西汉在边郡的骑兵部队数量也非常大,单个的边城,以幽州为例,可以常年保持万余人的规模。这是西汉始终保持对匈奴强大威慑的物质基础。

三则府兵训练不够精专。府兵轮流值班的体制,固然大面积强化士兵的战斗技能,但却孕育不出精兵。诸军府士兵,有战征则,无战则戍,事解则归,流动性非常强,没有哪一支部队常年从事精专式的训练,精锐骑兵必须掌握的长途奔袭、大范围迂回、近距离缠斗等战术,隋府兵都没有习练成功。隋军征伐高丽,前两次均在辽东城下备受挫折,如果能以精兵突击战术,深入高句丽腹地捣毁其后方,当可收釜底抽薪之效。然而缺乏基本素养的隋军,从将军到士兵,都无法作出有效的应对。一征高句丽,宇文述、于仲文等人也明白应当进行战略迂回,但由于缺乏经验,隋军跨过鸭绿江进击平壤,对行军速度、作战频率以及己方战斗力评估不足,把握不进退战守的节奏,在己方力量占优的情况下,被高句丽人活生生拖垮。

隋炀帝为何掌控不了军队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隋炀帝失尽人心,皇权旁落,造反势力如火如荼,隋朝已经失掉大半江山

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率领瓦岗军进攻洛阳,向天下郡县发布檄文,杨广成了罄竹难书的罪人。大业十三年,他的大表哥李渊在晋阳起兵,几个月后攻入长安,占了他的老家。此时的杨广失去了往昔的威风已经不再是天下之主了。面对困境,杨广选择了逃避,他厌恶听到农民起义的消息,不愿意正视事实,身边的佞臣也投其所好,谎称民变渐少,杨广不断的自我安慰自己,自己欺骗自己,在自我欺骗中陶醉。

如果觉得《隋炀帝为何掌控不了军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