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儒林外史的三个事件

2023-08-23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142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举三个有古时侠士风范的事情:

1 娄三娄四公子听到雅士杨执中因夸空被主家告官下狱后,暗中拿出750两银子救出杨执中,并不求回报,也不宣扬此事。

2 马纯上在西湖边看到落魄的匡超人,觉得此人与自己有缘,就拿出百两银子咨助,也不求回报。

3 杜少卿看到鲍廷玺前来要求资助购买戏班行头,二话不说,卖祖田相助,也不问事件真假。

儒林外史的三个事件

1、周进心诚志坚,有愚公挖山不止的毅力,终于感动了上帝。以后的路儿就顺溜得像缎子似的: 中进士、升御史、点学道。周进终于挣上了“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那两块光荣的补丁。

可惜周学道“叉”出去的是魏好古而不是梅三相(他潜意识中也许是把魏好古当成了梅三相),让周学道欣慰的是简拔了真才范进,为白头“小友”吐了口恶气,也算是“惺惺惜惺惺”,他还不是一阔脸就变、忘根本的轻薄小人,不像他的学生——真才范进,中举后就瞎侃刘基是进士第三名,刚摆脱卑微地位就染上了卑污的毛病。作者始终没有嘲弄周进,因为他没有恶德。

2、刚出场时,周进已经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在汶上县做了三年西席,学生顾小舍人都进学成了秀才,他再无资格继续教下去,沦落到薛家集观音庵私塾中来坐馆糊口,饱受秀才梅玖和举人王惠的嘲弄和冷遇。

不久,周进丢了饭碗,只好替一伙商人当帐房。可以说,已到了科场梦醒之时。然而,当他进省城路过贡院的时候,他多年的心结却又被触动了。但他是童生,他是不能进入贡院的,看门人的鞭子将他打了出来。

3、周进,《儒林外史》的重要人物。作品将其设定为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周进生活穷愁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实际上,周进和紧接着出场的范进两人一一个悲伤地要寻死,一个 高兴地发了疯的细节,都寄寓了无限深意。

作者揭示出科举制弱化了知识分子的生存能力,使他们深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神童诗》)的观念毒害。中举是他们唯一的生活目标, 八股是他们唯一的生活技能。 科场若不如意,就再无其它谋生本领。周进宁可撞板,因为他深知,除了科举,自己无法自食其力。

儒林外史的三个事件

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2、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

3、严致和即严监生,清雍正朝规定,秀才中凛生,凛生被选入国子学称贡生,次于凛生、凛生选入国子学成为监生,而且当时一些未能入府、州、县学而欲考举人者,可以出资捐一监生资格参加乡试,或直接出钱捐一监生,此种情况统称之为捐建或者例监。

二、儒林外史中周进的故事:

周进应考至六十岁,仍是童生,只好以教书糊口。小说让其遭受新进的秀才与举人两度奚落,使其强烈感受科举功名成否的天壤之别。后来,他村塾先生的饭碗也因“不懂承谢”而被夺取,只好为做生意的舅子记账,去了省城。

接着通过动作描写,周进在梦寐以求的贡院考房,“见两块号板摆的整整齐齐,不觉眼里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把老童生内心酸苦绝望与希望倾泻无遗。后来,事情却发生了喜剧性的突变,竟然中了举人进士,成了人上之人,当年当塾师的薛家集也供起了他的“长生禄位”。

如果觉得《儒林外史的三个事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