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追寻团圆 品味乡愁——中秋夜赏东坡月 央视我们的节日游四川三苏祠

2024-02-03 分类:推荐

TIPS:本文共有 143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在这个美好的时刻,央视《我们的节日》特别来到了四川的三苏祠,探寻着团圆和乡愁的故事。在三苏祠,游客们可以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文化氛围,体味到传统节日的韵味。而在这个中秋之夜,更是难得的时刻,游客们可以赏月共话乡愁,感受东坡的文学情怀。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们传承传统,珍惜团圆时刻,也纪念着乡愁的深厚情感。央视的特别报道,更是为这样的传统节日增添了别样的魅力,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中秋团圆的美好与浓厚的乡愁情怀。

01:11

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李庆

九百多年前,中秋夜,皓月当空。苏轼酒后袖口一抖,抖落一曲《水调歌头》。此后,“中秋词余词尽废”。中秋节与苏轼,从此也有了割不断的联系。

日前,央视《我们的节日》中秋专题摄制组走进东坡故里—四川眉山,通过讲述三苏祠讲解员李晓苹的中秋故事和非遗传承人叶智制作非遗美食龙眼酥的人物故事,来传递中秋团圆夜的“乡愁”。

据悉,《我们的节日—中秋》以“团圆·乡愁”为主题,分为《颂月》、《品秋》、《庆节》三大篇章,每个篇章由三个故事组成,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研,节目组在全国选取了九位普通人,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他们的中秋故事。作为东坡故里的眉山,本次有两个人物故事入选,拟编排在《颂月》和《品秋》篇章中。特别节目时长为90分钟,拟于今年中秋节的晚上在CCTV—10播出。

苏东坡吸引我们来到眉山 好人物好故事让我们选择眉山

说到月亮,说到中秋,绕不过一个人,那就是苏东坡。苏东坡可以说是一个“月亮诗人”,在他传世的3000多首诗词中,“月”字出现的频率高达1059次。一首《水调歌头》更是千古绝唱。中秋夜,有多少人在同一时刻抬头望月,脱口而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因为我们第一个篇章主题就是‘颂月’,那么肯定少不了苏东坡。”《我们的节日》执行总导演乔森说,苏东坡吸引着节目组来到眉山,在调研期间,认识了三苏祠讲解员李晓苹。

“李老师不是眉山人,是绵阳江油人。她在江油讲了的李白,又在眉山讲了的苏东坡。当时听到这个数字之后,有故事了!”乔森说,李老师的经历背后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故事,于是立即定下了这条线索。随后,又很快找到了非遗传承人叶智制作非遗美食龙眼酥的人物故事。

乔森表示,虽然龙眼酥只是眉山众多美食中之一,但从这个小吃中,可以找到一些文化脉络。“苏轼曾写过‘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也许现在的龙眼酥并不是诗中描绘的‘月饼’,但东坡故里的人们,一定是从中找到灵感依据,做出如今的龙眼酥。”乔森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好人物好故事,让他们把九个中的两个故事,都放在了眉山。

眉山“雅”且有文气 希望通过节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前期调研定好之后,7月15日,刚从上一个城市重庆拍摄完的乔森一行,如约来到眉山。第二次来到眉山,乔森对眉山印象愈渐深刻。“就是一个雅字,不仅是人们的言行举止,饮食文化都透着雅。”乔森觉得,或是受东坡文化的浸润,眉山人不仅热情好客,还有着一股文质彬彬的书生气。

在乔森眼里,就连苏家老宅,此次东坡颂月的取景地三苏祠,也是小而雅。“这次在三苏祠也取了一些很经典的景观,比如盘陀、披风榭等,想把西南这边的园林建筑风格表现出来,把眉山的文气、雅气传达出去。”

此外,对于此次整个节目的制作,“我们加入了更多年轻的元素,有更具时代化的表达。”乔森说,观众将从这些有代入感的普通人的视角去看我们的传统节日,有所感悟,有所启发,能够去传承、弘扬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也是整个节目的基调和初衷。”

如果觉得《追寻团圆 品味乡愁——中秋夜赏东坡月 央视我们的节日游四川三苏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4)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2-03 21:09青陵蝶梦[香港网友]202.74.255.196
    @zombile追寻团圆,正如东坡的诗句所言,期待和家人一起赏月团圆。
    顶0踩0
  2. 2024-02-03 21:05zombile[湖南省网友]45.119.233.181
    中秋夜赏东坡月,有一种浪漫气息,让人期待不已。
    顶18踩0
  3. 2024-02-03 21:02方兵[黑龙江省网友]220.234.14.30
    央视的节目总是给人温暖,希望能够看到他们在三苏祠的精彩报道。
    顶4踩0
  4. 2024-02-03 20:58Raymond Lam[澳门网友]117.50.252.147
    真想去四川三苏祠过中秋,感受一下东坡精神,品味乡愁。
    顶9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