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探讨‘捡漏’现象:新的商业机会还是道德挑战?

2024-02-08 分类:其他

TIPS:本文共有 141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捡漏”一词源自于商业行为,指的是在市场中寻找低价或者被低估的商品或资产,以期获得投资回报。在当今社会,“捡漏”不仅仅局限于商业领域,也可以用在其他方面,比如房地产、股票市场等。在投资者眼中,“捡漏”可以被视作一种策略,通过深入研究市场,发现被低估的资产,并及时入手,从而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但同时,“捡漏”也需要投资者具备较高的风险意识和市场洞察力,因为“捡漏”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捡漏”是一种需要经验和技巧的投资行为,能否成功取决于投资者对市场的理解和把握。

在古玩收藏界这个圈子里有很多行话,“捡漏”与“吃药”就是其中的一些行话。而当今,这两个行话在古玩收藏界使用频率最高,是最为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所谓“捡漏”,就是指捡了大便宜。比如你只花了一百元而买到了一件价值一千多元的东西,这算是捡了小漏;而你仅花了几百元或几千元就买到了价值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上千万元的东西,那就叫捡了大漏了。

“捡漏”一词不知起源于何时,也不知它援引于何事何物,但它表达的意思很清楚。比方说吧,在一条大河里许多渔夫都在拦着河道用特制数目的网捕捞大鱼,但还是有少数大鱼从网与网间跑掉了,这就也叫漏掉了。而某一条漏掉的大鱼却在下游被钻进一张无意捕捞大鱼的渔夫网中,这渔夫喜出望外,这就叫捡漏。又比如农民在坡地种红薯,在采挖季节挖红薯时却把一窝大红薯因土掩埋而漏挖,后来有专门的人一遍一遍翻地,竟又挖出这窝大红薯,这也叫做捡漏。在古玩行里,捡漏就是指一些价值不菲的古董,因为卖主不懂行而廉价卖给了那些既识货又会砍价的玩家和古董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最容易发生捡漏的故事。这是因为,在那个特定时期,一是古玩市场赝品较少,二是媒体初步介入文物古玩市场,很多人不知道古玩收藏的价值和潜力,三是拍卖市场初步兴起,影响力影响面都不够大。在这个特定时期常常会出现一种现象,那就是一些持宝人无论他是商人还是家庭藏宝者,对自己手持的藏品只知是老货而不懂其身份和价值,这时就让那些既懂文物知识又了解市场价值的玩家捡漏多多。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这些情况都在快速改变,媒体对古玩市场炒作火爆,拍卖行如雨后春笋遍布天下,天价古玩不断刷新记录,老百姓都知道古董值钱,家中若有民国的大路货他也会觉得价值连城,收藏知识在社会上广为普及,全国各地城乡都有古玩城古玩店,在这样的一个形势转变后的时期,捡漏的几率大幅降低,简直到了可能性微乎其微的地步,相反“吃药”成是许多收藏爱好者的现实。

在今天古玩市场的现状下,虽然捡漏在普遍情况下都成为不可能,但也绝非不可能。比如说,人们都知道明清官窑器现在价格很贵,但人们所认的官窑往往注重题款,而实际上明清官窑器还有一些无款器容易被人不识和忽略,若藏家在这方面独具慧眼,就有可能捡到大漏。其次,宋元时期的各大名窑现在价格偏低,而有些窑口还未被藏界普遍认识,这其中不乏精品,若能在这些方面储备知识增强实战力,就会有大的捡漏机会。再者,高古玉器目前由于赝品泛滥也使得真精之品价格大打折扣,这时出手收藏也是捡漏的大好时机。

公允而言,捡漏与吃药这些事情,只要有市场存在,二者就是长期共存的。但是,捡漏的事情永远只会奉献给那些有雄厚知识积累、有干练的实战经识、对市场了如指掌的人。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着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如果觉得《探讨‘捡漏’现象:新的商业机会还是道德挑战?》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2-08 08:20云龙[国外网友]59.151.55.151
    @你就是我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捡漏现象似乎难以避免。但是,重要的是企业如何处理这种现象,保持良好的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顶9踩0
  2. 2024-02-08 08:01你就是我[四川省网友]106.74.127.111
    我觉得捡漏对商业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重要的是公司要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能为了利益就忽略了道德。这个讨论非常值得深入探讨。
    顶3踩0
  3. 2024-02-08 07:42吴建豪[天津市网友]203.104.32.0
    这个话题真的太有意思了!在商业世界里,捡漏可能会带来经济收益,但同时也需要考虑道德和公平。真的是一个复杂的议题。
    顶2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