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古老神奇的艾灸三:保健与疮愈 毒不侵身

2024-03-04 分类:综合

TIPS:本文共有 238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古老神奇的艾灸三:保健+疮勿令瘥+毒不着人”是一部深入探索艾灸疗法的权威著作。作者从古老的传统艾灸文化出发,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系统性地介绍了艾灸对健康的保养作用,以及在治疗疮疡和防范毒虫叮咬中的应用。书中详细介绍了艾灸对人体经络的调理作用,以及对各种慢性病的辅助治疗效果。独特的“疮勿令瘥”理念,使得艾灸在外伤愈合和疮口恢复过程中展现了独特的神奇效果。同时,本书还详细介绍了艾灸在防治毒虫叮咬中的应用,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自然疗法选择。无论是对于保健养生,还是对于疾病治疗,本书都带给读者古老神奇的智慧和实用的指导。

保健:疮勿令瘥毒不着人

还是孙真人,他老人家在《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十九·灸例第六》一节中指出:“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

意思是说:凡是有人要到吴国蜀国那样的地方去游山玩水的,最好先在身上选择三两个穴位用艾火灸一下,而且是在此期间要常灸,这样才能让艾火灸过的地方形成疮,也就是化脓起泡成疤,并且尽量不要让那个疤干掉,接着灸,又化新脓起新泡成新疤,形成“常不干”的创面,这样的话,“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也就是百毒不侵,虚邪贼风毒虫恶虱都拿你没有办法了。

这里的“吴蜀地”,可以代表长江流域,从更大一点的范围上来说,也适用于整个南方,因为南方地面多山林雨雾虫蛇,瘴疠温疟等各种毒气盛行。所以那些膏腴娇贵之人,舟楫车马劳顿,游历旅居在外,身多不便,再加上当时的医疗卫生条件不怎么的,一旦病疫上身,性命都很难保全,哪还有心情接着游山玩水呢。所以经过广大古代游客多年甚至是历经数代才总结出来的这样一条防病保命养生之法,实在是值得今人倍加珍惜的了。

瘴疠温疟毒气当然是一种极端情况,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生活与卫生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所以从养生防病方面来说,和过去相比要相对简单一些,效果也会好很多。

因为即使是在农村地区,除了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现在也很少能接触到极其严重的风寒暑湿燥邪之毒气了;倒是年轻人多年在外打工,受化学品污染、噪声污染和空调反季节浸淫、电脑办公综合影响、长期保持某种生活习惯与工作状态而导致的一系列肢体性疾病等人为毒害的机会大大增多了。

南北朝时期的公元552年,国人以《针经》赠予倭国钦明天皇;公元562年吴人知聪又携《明堂图》等160卷医书越海东渡,使得针灸技术开始传入倭国,深受倭国朝野重视,发展迅速。自此倭国上下艾火不断,曾经形成体制,约定成俗,并且多有创新,尤其是在保健灸方面成效显着,其中又以小儿保健灸为重。

倭国灸家八偶景山在其《养生一言草》中总结说:“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有虫气之小儿,可不断灸之,比药物有效。”

身柱穴隶属于督脉,具有通阳理气、祛风退热、强筋健骨、清心宁神、降逆止咳的作用。小儿常灸可强身健体,促进发育,故为小儿保健灸之要穴。

天枢穴又叫谷门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要穴之一,同时又是大肠经的募穴,所以本穴气血必须强盛,胃气才能由本穴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大肠经。

但是小儿皆属稚阳之体,脾胃本虚,所以要想气血两旺、成长拙壮,筋骨隆盛,体智健全,最保健的方法就是定期温灸身柱、天枢两穴。

曾经编写针灸学专着《针灸真髓》的倭国专家代田文志先生在长野县40所学校对学龄儿童进行保健灸后的报告中说:“灸过身柱穴后,不易伤风感冒,食欲增加,发育也好了,总之健康状况改善了。所以身柱是学龄儿童施灸的重要穴位,是保健上不可缺少的。”

说到国内,在保健灸(古称逆灸)方面从古至今都是大力倡导常灸足三里、关元、命门、气海、膏肓等所谓的几大养生要穴,而且皆以三十岁为年龄界限,且偏重于男性,虽然也不乏小儿及妇科治病灸法。

比如前文中说到的宋朝大太医窦材在他的《扁鹊心书》中就就有说到:“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两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时,常灸关元五百壮,即服保命丹、延寿丹。渐至身体轻健,羡进饮食。六十三时,因忧怒,忽见死脉于左手寸部,十九动而一止乃灸关元、命门各五百壮,五十日后死脉不复见矣。每年常如此灸,遂得老年健康。”这里说的壮,就是次的意思,一壮就是一粒麦大小、或者黄豆大小的艾绒粒。

还有唐代着名医学文献专家王焘在其公元752年编纂而成的《外台秘要》一书中也说道:“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足三里,令人气上眼喑。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

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如果说单单预防某种疾病也算得上是保健灸的话,那只有隋朝名家巢元方等于公元6撰写的《诸病源候总论》卷第四十五载有的:“河洛间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俗生儿三日,喜逆灸以防之;又灸颊车以防噤。”另外唐真人孙思邈在他的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和洛关中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又灸颊车以防噤”。

在这里“逆灸”的意思就是非“治已病”的灸法,也就是“治未病”的灸法,相当于现在说的保健灸法。可上面这个防“痉”病的措施因为受到地域的限制,且只针对于某一特定病种,并不具有普世的价值,所以还不能人人皆宜,算不上真正的保健灸法。

曾经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自创着名“马氏温灸法” 的天津马少群先生(1903--1992)在其《马氏温灸法》一书中虽然提到了儿童保健灸一说,但也只是粗略提及,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具体案例或者是相关报告。

这里说到的保健灸法,主要是指古代的化脓灸。

说到化脓灸,确实疗效奇佳,多能收到立竿见影的疗效,比如治疗老寒胃,利用化脓灸的熏灸法基本都是在5分钟左右止痛,1个小时内治好,再巩固灸疗一段时间即能彻底痊愈;灸疗各种头痛,也是5分钟左右治愈;

心绞痛更是神速,最快1秒钟就能止痛;各种风湿类关节痛、脊椎系列疼痛,也是8分钟之内止痛……但是化脓灸操作方法比较原始,对患者来说比较痛楚,有时甚至是伤筋痛骨,所以早已不为世人所接受。

如果觉得《古老神奇的艾灸三:保健与疮愈 毒不侵身》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3-04 22:48劳资是农村的丶[湖南省网友]202.89.9.214
    听说艾灸还能增强免疫力,我一定要试一试!
    顶0踩0
  2. 2024-03-04 22:44风吹,凉屁屁[贵州省网友]210.87.179.22
    @懒、丫頭艾灸真的很神奇,我用它治愈了一些小伤口,效果非常明显!
    顶10踩0
  3. 2024-03-04 22:40懒、丫頭[重庆市网友]103.49.128.199
    这个主题太有趣了,我一直想尝试艾灸,听说对健康很有益!
    顶0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