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怎么预防VitD缺乏性佝偻病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27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Vit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种危害身心健康的骨科疾病。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怎么预防VitD缺乏性佝偻病呢?

1怎么预防VitD缺乏性佝偻病

由于维生素D缺乏,致使体内钙磷代谢异常,骨骼生长障碍,严重者发生骨骼畸形,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一.什么叫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由于维生素D缺乏,致使体内钙磷代谢异常,骨骼生长障碍,严重者发生骨骼畸形,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二.体内钙的含量及分布

成年人体内总钙量为700~1400克,其中99。7%以上以骨盐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只有少量存在于血液、组织液和细胞内。血液中钙的正常值为9~11毫克%,尽管血液中钙的含量少,但所起的作用非常关键。如果血钙低于正常值,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从而发生抽风、喉头痉挛,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三.钙的吸收和排泄

钙主要来自食物,食入后食物中的钙仅有小部分由肠道吸收,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吸收的钙小部分由尿排出。

钙在肠道中的吸收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食物中的含钙量:食物中含钙多,即肠道中钙的浓度高,钙的吸收也越多。

2、食物中钙和磷的比例:当食物中钙和磷的比例在1:2左右时,对肠道吸收钙、磷最有利。

3、维生素D:维生素D可促进钙在小肠的吸收,这是用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道理之一。

四.血钙及其浓度的调节

血钙的正常浓度为9~11毫克%。小肠从食物中吸收的钙首先进入血中,然后再沉积在骨骼中或进入细胞内。但是,在正常情况下,骨骼中也有少量的钙释放入血。因此,实际上血钙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以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

当血钙降低时,骨骼中的钙释放入血增多,骨骼中钙沉积不足,从而引起骨骼生长发育障碍。

五.小儿为什么会得佝偻病

小儿所患的佝偻病绝大部分是由维生素D缺乏所致,当维生素D缺乏时,由肠道吸收的钙减少,血钙便会降低,骨钙于是释放入血,骨骼不能被钙化,从而引起骨骼生长发育障碍。

由此可以看出,小儿患佝偻病的根源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

六.小儿为什么会发生维生素D缺乏

正常情况下,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为食物,二是自身合成。食物中的维生素D来源于植物(维生素D2)或动物(维生素D3);人类皮肤中也含有维生素D3前身物质,叫维生素D3原,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变为维生素D3。这是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小儿,尤其是婴儿,由于所进食物种类少,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D的量不足;小儿生长发育快,所需维生素D相对较多;此外,小儿年龄越小,在户外接触紫外线的机会越少,故身体本身合成的维生素D不足,因此小儿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

七.佝偻病有哪些表现

早期的表现主要是睡眠不稳,易惊醒,夜间哭闹,多汗(与温度无关),枕秃;以后逐渐出现方颅,肋骨下缘外翻,鸡胸,严重者出现腿的弯曲变形。出牙、坐立、走路、说话均晚于正常小儿。

八.如何预防佝偻病

孕妇要注意孕期保健,避免早产;

对早产儿、双胎儿、人工喂养儿或冬季出生的新生儿,可于生后1~2周开始给予维生素D口服,每日500~1000单位,连续服用。对不能坚持口服者,可给维生素D210万~20万单位或维生素D315万~30万单位,肌肉注射一次即可。可维持2~3个月。

只要条件及气候允许,尽量多进行户外活动及日光浴(炎热的夏季可在树荫下)。

关于钙剂的补充:奶量充足者,可不必另服钙剂,如食物中含钙量不足,或早产、体弱者,可给钙剂每日1克。

九.如何治疗佝偻病

初期时,小儿常表现为脾气急,多汗,睡眠少,夜哭等,此时可每日口服维生素D5000~10000单位,连用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不能口服者,可肌肉注射维生素D240万单位或维生素D330万单位,用1~2次即可,每次间隔1个月。

极期时,小儿多出现骨骼改变,此时可每日口服维生素D1000~20000单位,连用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不能口服者,可肌肉注射维生素D240万单位或维生素D330万单位,连用2~3次,每次间隔1个月。

钙剂的应用:在维生素D治疗的同时,口服葡萄糖酸钙每日1 ~3克,也可用其他钙剂。

十.预防维生素D中毒

长期大剂量使用维生素D会发生中毒,表现为食欲不振、烦躁、精神不振、低热、苍白、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多饮、多尿,严重者可发生体内多部位钙化,如心脏、肾脏、关节等处。因此,预防和治疗佝偻病不能自行滥用维生素D,需要专业医师的指导。

2什么原因引起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呢?

1.维生素D摄入不足 维生素D摄入不足是本病发病的最主要原因。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内源性,由日光中波长296~310μm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基底层内贮存的7-脱氢胆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转化为胆骨化醇(cholec alciferol)即维生素D3(VitD3),为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另一途径为外源性,即从摄入地食物中获得维生素D,如肝类含15~50IU/kg①,牛奶3~40IU/L,蛋黄25IU/个。但这些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很少,不敷机体所需。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形成维生D2(骨化醇,Calciferol)后才可被人体吸收。维生素D2与维生素D3皆可人工合成,且对人的作用相同。

生长过速,所需维生素D亦多。骨骼生长速度与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成正比。因此生长快的小儿容易发生佝偻病,早产儿或双胎婴儿体内钙、磷、维生素D储备不足,生后又生长较快,极易发生佝偻病。

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适宜,亦可导致佝偻病的发生。如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宜,其比例为2:1,易于吸收;而牛奶含钙、磷虽多,但磷过高,不易于吸收,故牛奶喂养儿的佝偻病发病率比人乳喂养儿为高。过多的谷类食物中含有大量植酸,可与小肠中的钙、磷结合形成不溶性植素钙,不易被人体吸收。

慢性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肝、胰、肾疾病等均可影响维生素D及钙、磷的吸收、利用,而引起佝偻病。肠道酸、碱度不适宜,亦可影响肠对钙、磷的吸收。一般以肠道pH较低时,钙磷吸收较多。

长期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抗惊厥类药物,可激活肝细胞微粒体氧化酶系统的活性,加速维生素D和25-OHD3分解成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糖皮质激素能拮抗维生素D对钙的转运而导致佝偻病。

2.紫外线照射不足 紫外线照射不足也是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北方。只要经常接受紫外线照射,维生素D就能内源生成而不会缺乏。婴幼儿缺乏户外活动也发病较高。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自然条件不同,尤以阳光日照时间长短不同,南方日照时间长,佝偻病发病率低,北方日照时间短,发病较高。冬季日照时间短,紫外线较弱,故本病春季发病较高。但日光中紫外线易被尘埃、烟雾、衣服及普通玻璃所遮挡或吸收。目前我国工业发展快、城市建筑多,给某些地区带来了空气污染,高楼大厦挡光,蛰居生活等,均能影响日光紫外线的照射。

3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研究指出虽然母亲孕后期每日补充400IU的维生素D,对于足月儿血循环中25-OH-D3的影响很小,但是与孕期规律补充的母亲相比,孕期未补充母亲的新生儿很快就降至缺乏的水平,因此早产、双胎更易于贮存不足。

日照不足

由于城市生活中高大建筑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寒冷的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没有充足时间的室外活动;或者室外活动时皮肤暴露少;不论是气候、季节、大气云量、纬度、肤色、皮肤暴露都可影响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

生长速度快

如低体重、早产、双胎、疾病等因素,婴儿恢复后,生长发育相对更快,需要维生素D多,但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易发生佝偻病。

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

因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少,纯母乳喂养,没有充足的户外活动,不补充维生素D的话,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罹患危险增加。

疾病和药物影响

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如婴儿肝炎综合征、慢性腹泻等,肝、肾严重损害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1,25-OH2-D3生成不足而引起佝偻病。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可使体内维生素D不足,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可刺激肝细胞微粒体的氧化酶系统活性增加,使维生素D和25-OH-D3加速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糖皮质激素有对抗维生素D对钙的转运作用。[

4儿童缺乏维生素易发眼疾病

儿童缺乏维生素会引发哪些眼疾病呢?

维生素B2缺乏

常会导致视神经炎、睑缘炎、结膜炎等。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睛怕光、流泪、结膜充血等。如果常吃含维生素B2丰富的食物,如酵母、奶品、牛肉、动物肝脏、黄豆、菠菜、苋菜、木耳、葵花子及水果等,将有助防治上述眼病发生。

维生素A缺乏

可引起夜盲、干眼病及角膜软化症。表现为在较暗光线下视物不清、眼睛干涩、易疲劳等。因维生素A缺乏的生理作用与眼的暗视觉有关,它能在眼睛内合成一种叫视紫红质的物质,视紫红质对保持正常良好的视力适应有重要作用,也与维持上皮组织的结构完整和促进生长发育有关。如及时补充蛋黄、牛奶、瘦肉、菠菜、西红柿、胡萝卜、大白菜、鱼类、油肝油、动物肝脏等,可纠正上述症状。

维生素C缺乏

会引起眼睑、前房、玻璃体、视网膜等部位出血,还可导致白内障等。因为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间质的形成,参与组织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和体内其他代谢反应,并有软化血管的作用。故当维生素C缺乏时,可导致眼部上述部位出血。如能及时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主要是多吃新鲜绿叶蔬菜和水果,将有利于防止上述眼部位和全身部位的出血。因维生素C可减弱光线与氧气对眼睛水晶体的损害(与白内障发病有关),所以,多吃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能延缓白内障的发生。

维生素B1缺乏

易发生干眼症、视神经炎或球后视神经炎等。表现出眼睛干燥、视力下降、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眼动时有牵拉痛、眼眶深部有压迫和痛感等。因为维生素B1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特别与神经的传导功能有关。应及时补充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糙米、面粉、豆制品、动物肝脏、花生、南瓜子、豆芽、土豆、杏仁、核桃仁等。

5什么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以看成是机体为维持血钙水平而对骨骼造成的损害,主要病理改变是骨样组织增生、骨基质钙化不良等骨骼变化。由于骨基质不能正常矿化,成骨细胞代偿增生,碱性磷酸酶分泌增加,骨样组织堆积于干骺端,骺端增厚,向两侧膨出形成“串珠”,“手足镯”。骨膜下骨矿化不全,成骨异常,骨皮质被骨样组织替代,骨膜增厚,骨皮质变薄,骨质疏松;负重出现弯曲;颅骨骨化障碍而颅骨软化,颅骨骨样组织堆积出现“方颅”。临床即出现一系列佝偻病症状和血生化改变。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多见于婴幼儿,特别是3~18月龄。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并可影响肌肉发育及神经兴奋性的改变,年龄不同,临床表现不同。本病在临床上可分期如下:

初期(早期)

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多汗刺激头皮而摇头等。此期常无骨骼病变,骨骼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血清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钙下降,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活动期(激期)

当病情继续加重,出现PTH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6月龄以内婴儿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缘软,颅骨薄,轻按有“乒乓球”样感觉。6月龄以后,骨缝周围亦可有乒乓球样感觉,但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至7~8个月时,头型变成“方颅”,头围也较正常增大。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触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称佝偻病串珠(rachiticrosary);严重者,在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手、足镯。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沟或郝氏沟(Harrison’s groove)。

患儿会坐与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1岁后,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样下肢畸形。可能因为严重低血磷,使肌肉糖代谢障碍,使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和肌力减弱。

此期血生化除血清钙稍低外,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显著。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恢复期

以上任何期经治疗或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血钙、磷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约需1~2月降至正常水平。治疗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厚,逐渐恢复正常。

后遗症期

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无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X线检查骨骼干骺端病变消失。[4]

如果觉得《怎么预防VitD缺乏性佝偻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