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潮汕人的冬季 “养藏之道”

2009-07-21 分类:穴位

TIPS:本文共有 15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受冷空气影响,近日汕头气温“大跳水”,市民短衫换长袖,冬日气氛渐浓,正应了“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身处潮汕,我们要怎么适应地区的气候特点,做好冬季的养生呢?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有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湿,无泄皮肤,使气丞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张泽玫名医工作室中医科主治医师余璇指出,冬季阳气内伏,万物潜藏,冬季养生,应注重“养藏之道”。

潮汕地区濒临大海,全年雨水充足,空气湿度高,致病以“湿邪”为主。而脾喜燥恶湿,因此,潮汕地区民众体质以脾虚湿盛为多,冬季进补,除温阳之外,更需注重健脾运湿,固护阴液。余璇建议,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冬季养护。

起居有常,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医生表示,立冬以后,昼渐短,夜渐长,应顺应昼夜变化,早睡晚起,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可养阳气,晚起有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蓄积。

避寒保暖,冬季气候湿冷,及时调节衣物厚度,避免寒冷刺激。医生建议,多晒日光,注重保护头部、颈部、腹部、膝关节等容易感受寒邪的地方,尤应避免裸露脚踝,防止寒邪入侵。

情志顺畅,情绪的调节也是养护的重要部分。立冬以后主张顺应自然气机内藏的变化,在情志养生方面应道做到静心宁神,收敛神气,即此时情志应当“以藏为主”,不宜大喜大怒,对待事情平和应对,宠辱不惊,以利于阳气的潜藏。中医五脏中“肾主封藏”,冬季可以听一些音色较为柔和低沉的音乐,如《梅花三弄》《二泉映月》等,有助于安神定志、和缓身心、涵养肾气。

运动适度。医生建议,冬季适量的运动锻炼也必不可少,以身体微发热,微微汗出为宜。适当的户外运动,可振奋人体阳气,使全身气血通畅,增加抵抗力来抵挡寒邪的侵袭,缓解因冬季寒气引起的气血运行不畅,增加心肺活力,减少肺心病的发病率。

常言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五行属水,五脏属肾,五化为藏,主藏精。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阴寒盛极,因此冬季养生应以养藏为先,敛阳护阴,闭藏阳气于内。

余璇建议,冬季日常饮食要注重热量的补充,可选择瘦肉、羊肉、蛋类、乳类、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少食过咸、生冷食物。在药膳调补中,可适当加入山药、芡实、莲子、枸杞、桂圆、核桃、锁阳等健脾祛湿、温补肾阳的中药。

药膳推荐

●张氏健脾汤

材料:莲子30克,山药50克,芡实50克,茯苓20克,土鸡半只,生姜5克。

做法:生姜、土鸡洗净后切成块,冷水入锅,煮出浮沫,捞出备用。所有食材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大火煮沸,转小火,约煲1.5小时,起锅前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调味剂。(备注:家中有痛风患者,可选用高压锅,所有食材约煮0.5小时。)

功效:健脾益气,补肾摄精。适合神疲气短、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者食用。

●山药百合粥

材料:山药60克,百合15克,薏苡仁30克,红枣15克。

做法:所有食材洗净,红枣去核,加入适量大米放入锅中加水熬煮即可。(备注:家中有糖尿病患者,红枣少加或不加。)

功效:健脾养胃,滋阴润燥。适用于食欲不振、咽干口燥、大便溏烂者食用。

●沙参玉竹汤

材料:北沙参30克,玉竹30克,瘦肉100克。

做法:所有食材洗净,瘦肉切块,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熬煮30分钟即可。

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适用于咽干口燥或干咳少痰或长期在粉尘环境下工作者食用。

●黄精水

材料:黄精15克。

做法:九蒸九晒的黄精,加入适量水,煮开15分钟,汤色亮黄,甜润和香。

功效:补肺、补脾、补肾精。容易淤堵、痰湿的脾虚人,想要进补很麻烦,最好就是喝这种简单的黄精水,冬天喝了全身舒服、轻身、不堵。

南方日报记者 王涵琦

通讯员 陈洁

如果觉得《潮汕人的冬季 “养藏之道”》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